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建勇 蒋米尔 +1 位作者 肖红 潘金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88-591,共4页
目的探讨Deep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26条肢体,观察其即时成功率,多普勒超声随访已治疗处再闭塞率,对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 目的探讨Deep球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的疗效。方法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26条肢体,观察其即时成功率,多普勒超声随访已治疗处再闭塞率,对治疗前后的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度(TTS)以及流出道动脉造影显影分数(OTVC)采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结果全组经Deep球囊PTA微创治疗的即时成功率为100%。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1个月ABI具有显著差异(P<0.05),第6个月ABI无显著差异(P>0.05),但TTS有显著差异(P<0.05),第6个月下肢动脉流出道已闭塞的12条肢体的OTVC有显著差异(P<0.05)。下肢动脉流出道已治疗处1、3和6个月的再闭塞率分别为3.85%、38.46%和46.15%。结论采用Deep球囊PTA微创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硬化闭塞症可促进动脉侧支血管生成,改善血供,提高T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球囊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下肢动脉流出道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建勇 于中丽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8期1002-1004,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32条肢体。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度(T...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的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效果。方法: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32条肢体。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踝/肱指数(ABI)、趾端皮肤温度(TTS)及流出道动脉造影显影分数(OTVC)的差异。下肢动脉流出道采用多普勒血管超声随访6个月。结果:全组患者32条肢体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即时成功率为100%。治疗后第1个月ABI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第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T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14条肢体OTVC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多普勒超声下肢动脉流出道随访1、3及6个月,再闭塞率分别为3.85%、38.46%及46.15%。结论:采用deep球囊PTA治疗下肢动脉流出道闭塞性硬化症可促进动脉侧支血管形成,改善血供,提高趾端皮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球囊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动脉)闭塞性硬化症 下肢动脉流出道
下载PDF
雷公藤免疫调节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3
作者 张建勇 刘琴 +1 位作者 马建军 于中丽 《新疆中医药》 2010年第6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免疫调节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采用成组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天抽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 目的:探讨雷公藤免疫调节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方法:采用成组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5天抽血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测量患肢趾端皮肤温度(TTS)。结果: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之间在治疗前各指标TTS、IL-1/IL-10、ET/NO及VEGF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45天实验组较对照组TTS升高显著(P<0.05),IL-1/IL-10及ET/NO降低均显著(P<0.01),VEGF升高不显著(P>0.05)。结论:雷公藤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能够减轻血管炎症反应,提高患肢趾端温度,延缓病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 免疫调节 下肢流出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疗效观察
4
作者 张建勇 赵文奇 《新疆中医药》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评价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成组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自2008~2011年在本院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抽血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测量患肢趾端皮肤温度(TTS)... 目的评价中药封包治疗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成组对照临床研究,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自2008~2011年在本院完成临床研究。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0天抽血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测量患肢趾端皮肤温度(TTS)和间歇性跛行距离(ICD)。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0天实验组较对照组VEGF、TTS及ICD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结论中药封包对下肢流出道动脉硬化闭塞症有促进患肢侧枝循环建立、改善供血及提高趾端皮肤温度的积极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封包 下肢流出动脉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