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肝素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64例 被引量:5
1
作者 黄平平 韩忠朝 +1 位作者 李尚珠 刘春华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16-1017,共2页
关键词 灯盏细辛注射液 联合 肝素 治疗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下载PDF
多功能血管检测仪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美芬 王岭 +1 位作者 马中 宁莫凡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1期1993-1995,共3页
目的 评估多功能血管检测仪 (PVL)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或 (和 )节段性动脉压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价值 .方法 用 PVL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 2 2例 (31肢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 15例 (2 0肢 ) ,共 3... 目的 评估多功能血管检测仪 (PVL)的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或 (和 )节段性动脉压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价值 .方法 用 PVL 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 2 2例 (31肢 )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 15例 (2 0肢 ) ,共 37例 (5 1条肢体 )与动脉造影对照 .结果 以动脉造影为金标准 ,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定位符合率为 94 .0 % ,有 2肢股动脉病变因多普勒血流波形大致正常而定位下移 ,有 1肢动脉段病变其股浅动脉即呈异常单相波而定位上移 .节段性动脉压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定位符合率为 94 .1% ,有 2肢髂动脉、1肢股动脉其病变部位血压指数 >1.0 ,相邻压差 >4 k Pa而定位下移 ;1肢股动脉病变其血压指数和相邻压差均正常而诊断定位下移 ;1肢胫后动脉病变因踝 /肱指数 (A/ BI) <1.0 ,膝下与膝上动脉压差 >4 k Pa,诊断定位上移 .根据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和节段性动脉压任一检测方式的异常即诊断该部位存在狭窄或闭塞的标准 ,全组 PVL 的诊断符合率 96 .1% .结论  PVL多普勒超声血流波形分析和节段性动脉压检查与临床资料结合诊断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且无创伤、无痛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血管检测仪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诊断 多普勒超声 血流波形 PVL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缪健航 师天雄 胡锡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83-1384,共2页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5 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通过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入血,第6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用采集到的干细胞作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注射。...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5 例动脉硬化闭塞患者通过采用粒细胞刺激因子动员骨髓干细胞释放入血,第6天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的采集,并用采集到的干细胞作患肢缺血部位的肌肉注射。结果经治疗后,患者静息痛缓解,溃疡愈合,间歇性跛行时间及距离延长。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是可行且有效,但该治疗方法仍处在初级阶段,仍需进一步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干细胞移植 动脉缺血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细胞移植治疗 粒细胞刺激因子 动脉硬化闭塞 间歇性跛行 细胞释放
下载PDF
联合介入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瑞鹏 王辉 +4 位作者 戴毅 张鸿 李伟 王小军 高增战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101-105,共5页
目的观察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研究共入组4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PTA治疗的19例患者为PTA组,单纯ABSCT组10例,PTA与ABSCT... 目的观察联合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研究共入组4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PTA治疗的19例患者为PTA组,单纯ABSCT组10例,PTA与ABSCT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3组相同,对3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BI)、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3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3组患者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3组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及ABSCT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5%,PTA组的有效率是78.9%,ABSCT组的有效率是60.0%,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PTA组和ABSCT组(P<0.05).结论 PTA联合ABSCT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PTA术及单纯ABSCT移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干细胞移植 介入治疗
下载PDF
踝肱指数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沈海刚 王雄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第6期472-473,共2页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无创检查中,CTA、MRA检查效果接近血管造影,但费用仍然较大,且不利于术后观察、随访。B超检查虽...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已成为血管外科的常见疾病之一,其诊断的金标准是血管造影。血管造影是有创检查,且费用昂贵,临床应用受到限制。无创检查中,CTA、MRA检查效果接近血管造影,但费用仍然较大,且不利于术后观察、随访。B超检查虽然方便、费用低,但不能作为一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较精确的诊断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踝肱指数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刘素钦主任医师防治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经验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凯明 于亚娜 +1 位作者 郝琳 艾明瑞 《中医研究》 2010年第6期67-69,共3页
关键词 中医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下肢动脉造影联合ABI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截肢平面的评估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正茂 李兵 +4 位作者 王颖 张丹 徐磊 吕克言 杨鑫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8年第6期63-65,共3页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造影联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截肢平面的评估价值。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共有70例下肢动脉缺血性患者采用下肢动脉造影联合ABI指导下进行截肢,ABI越大则表明愈合越好。...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造影联合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截肢平面的评估价值。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本院共有70例下肢动脉缺血性患者采用下肢动脉造影联合ABI指导下进行截肢,ABI越大则表明愈合越好。对因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需行截肢术的患者进行术前下肢动脉造影及ABI评分系统评价,就截肢平面的选择做出预判后完成截肢,下肢动脉造影与ABI各自及联合应用对截肢平面评估准确性。结果:膝下截肢平面分数在12~19分之间,膝下截肢数最多;分数>25分截肢数明显低于分数<25分截肢数。ABI诊断灵敏度65.71%,特异度80.00%,漏诊率34.29%,准确度72.86%,阳性预测值76.67%,阴性预测值70.00%。下肢动脉造影诊断灵敏度74.29%,特异度88.57%,漏诊率25.71%,准确度81.43%,阳性预测值,86.67%,阴性预测值,77.50%。联合诊断灵敏度88.57%,特异度97.14%,漏诊率11.43%,准确度92.86%,阳性预测值96.88%,阴性预测值89.47%。结论:下肢动脉造影联合ABI对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截肢平面的评估一方面量化了截肢平面判断的准确性,另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由于术后愈合不良等对患者进行重复截肢所造成的创伤、疼痛及经济负担,值得临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造影 ABI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截肢平面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的价值
8
作者 陈恩琪 刘美含 +4 位作者 石卫东 姜微 张丽丽 张冬梅 林昱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8-551,共4页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CDU)观察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情况,探讨病变动脉周围侧支动脉建立的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提供有效指标。方法:采用CDU检测116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16条病变动脉侧支动脉数量及分布,比较不同病种、不同病程及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侧支动脉形成数量及分布特点。结果:不同病种间比较,硬化性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组患者大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11±1.47)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94±0.65)及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组(1.05±0.47)(P<0.05);硬化性ASO组及TAO组小腿段平均侧支动脉数量(1.32±1.28,1.75±1.31)均多于糖尿病性ASO组(0.55±0.41)(P<0.05),但前两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间比较,10~15年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4.22±2.31)多于10 d~3年、3~10年、15~20年及20年以上组(1.81±1.51,2.74±2.29,2.53±1.47,1.70±0.64)(P<0.05);3~10年及15~20年组患者多于10 d~3年及20年以上组(P<0.05),但前两者及后两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间比较,临床一期组患者平均侧支动脉数量(3.65±2.58)多于临床二期及三期组(2.03±1.83,1.61±1.44)(P<0.05),临床二期组多于临床三期组(P<0.05)。结论:硬化性ASO患者大腿段及小腿段侧支动脉均建立丰富;TAO患者大腿段侧支动脉建立较少,小腿段建立较多;糖尿病性ASO患者侧支动脉建立均较少。病程小于15年的患者侧支动脉建立数量逐渐增多,病程大于15年以后侧支动脉建立逐渐减少。临床分期越早,侧支动脉数量建立越多,反之减少。CDU评价下肢缺血性疾病侧支动脉建立可作为诊断、治疗及远期疗效评价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彩色多普勒超声 侧支动脉
下载PDF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联合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效果评价
9
作者 张瑞鹏 戴毅 +3 位作者 王辉 张鸿 李伟 王小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369-372,共4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介入治疗的19例患者为单独介入组,采用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与...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3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依自愿原则分组,仅采用介入治疗的19例患者为单独介入组,采用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与介入联合治疗的19例患者为联合治疗组。常规治疗方案两组相同,对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方面的指标进行比较,从而判断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方面两组患者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两组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介入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方面、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改善更为明显(P<0.05)。联合治疗组的有效率是89.5%,单独介入组的有效率是78.9%,联合治疗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介入组(P<0.05)。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与介入结合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干细胞移植 介入治疗
下载PDF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外科诊治进展
10
作者 陈剑秋 《河北医药》 CAS 2002年第7期583-584,共2页
关键词 慢性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诊断 治疗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大网膜移植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95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春虎 姚若全 《人民军医》 2003年第5期271-272,共2页
关键词 大网膜移植术 治疗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病变 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手术适应证
下载PDF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并发造影剂肾病的预防护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小叶 陈芳 +1 位作者 王妮 邓超频 《护理学报》 2011年第6期36-37,共2页
总结12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导致造影剂肾病的预见性护理。强调检查前充分评估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尿量、肾功能,控制血压、血糖至正常范围,重视检查前后的水化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总结12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导致造影剂肾病的预见性护理。强调检查前充分评估发生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尿量、肾功能,控制血压、血糖至正常范围,重视检查前后的水化治疗,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加强健康宣教及心理应激干预。本组128例患者中仅有3例并发造影剂肾病,有效降低了造影剂肾病的临床发生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缺血性疾病 下肢 CT血管造影 造影剂肾病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3
作者 解远峰 赵堂海 +3 位作者 张杰 战激光 逄晓军 秦少华 《临床普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32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患者,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部分病例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肢血管通畅程度... 目的评价导管接触性溶栓在下肢动脉缺血患者介入术后再闭塞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对32例下肢动脉缺血介入术后再闭塞患者,采用溶栓导管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部分病例联合球囊扩张及支架成形术,观察患肢血管通畅程度及血运情况,统计治疗前后患肢踝肱指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本组溶栓总有效率达93.8%,治疗后皮肤温度回升,静息痛消失,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15±0.06升高至0.81±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动脉内溶栓导管接触性溶栓,能够溶解大部分血栓,治疗后复通率高,可显著提高保肢率,是介入治疗术后再闭塞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再闭塞 导管接触性溶栓 踝肱指数
下载PDF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腔内减容治疗进展
14
作者 刘佳 李孝成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173-0176,共4页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病变,而针对这种病变的治疗方式是以微创治疗为主,微创治疗主要是腔内治疗,其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而其治疗的前期减容方法尤其重要,随着对腔内减容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医疗器材及治疗方式也多... 下肢动脉缺血性病变是血管外科较为常见的病变,而针对这种病变的治疗方式是以微创治疗为主,微创治疗主要是腔内治疗,其已成为主流治疗方式,而其治疗的前期减容方法尤其重要,随着对腔内减容治疗认识的不断深入,其医疗器材及治疗方式也多种多样,总的来说,很好的提高了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的成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但仍有其不足及缺陷,本文的目的就是对各种腔内减容治疗方式及优劣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从而充分认识腔内减容治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腔内减容 治疗进展
下载PDF
导管溶栓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韬 张小明 +4 位作者 张学民 沈晨阳 焦洋 蒋京军 赵俊来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59-860,共2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不仅导致较高的截肢风险,继发的全身代谢紊乱也会因损害重要脏器功能而危及生命。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病因中血栓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防治始终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导管溶栓技术近年... 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缺血和微循环障碍不仅导致较高的截肢风险,继发的全身代谢紊乱也会因损害重要脏器功能而危及生命。在下肢缺血性疾病病因中血栓扮演着重要角色,外周动脉内血栓形成的防治始终是临床工作中的重点。导管溶栓技术近年普遍用于治疗急慢性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本文将我院临床应用该种技术的一些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导管溶栓 临床应用 治疗 肢体动脉缺血性疾病 血栓形成 微循环障碍 肢体缺血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敏莉 赵意平 张柏根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1年第12期852-854,F0003,共4页
下肢动脉缺血是因血栓脱落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动脉急性阻塞。肢体缺血分为急性期(〈14d)、亚急性期(14d~3个月)、慢性期(〉3个月)。患肢如出现肢体肌肉麻痹、感觉丧失、毛细血管再充盈不佳、静... 下肢动脉缺血是因血栓脱落或在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而引起的动脉急性阻塞。肢体缺血分为急性期(〈14d)、亚急性期(14d~3个月)、慢性期(〉3个月)。患肢如出现肢体肌肉麻痹、感觉丧失、毛细血管再充盈不佳、静脉超声信号消失等征象,可考虑手术取栓。但是,严重的肢体缺血或肢体缺血治疗延误均造成肢体的不可逆缺血,由此所引起的全身电解质紊乱,会导致患者心、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最终不得不截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治疗延误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肢体缺血 血栓形成 亚急性期 电解质紊乱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诊治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深明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826-828,共3页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疾病诊治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外科疾病 周围动脉疾病 下肢缺血 治疗方式
原文传递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解远峰 赵堂海 +2 位作者 战激光 秦少华 杨昌林 《中国实用医刊》 2021年第23期45-48,共4页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局部并发症,将其分为并... 目的研究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七〇医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1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介入治疗后是否发生局部并发症,将其分为并发症组(33例)与未发生并发症组(1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高血压、吸烟、动脉壁钙化有关(P<0.05),与性别、饮酒、糖尿病病史、Fontaine分级、血常规及三酰甘油等无关(P>0.05)。吸烟、高血压、血红蛋白、动脉壁钙化是影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吸烟、高血压、动脉壁硬化是影响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介入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介入治疗 并发症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原文传递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毅 张瑞鹏 +3 位作者 王辉 张鸿 李伟 王小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27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5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均进行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BI)、侧支血管生成... 目的探讨运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并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本研究共入组58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均进行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治疗。对患者的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踝肱指数(ABI)、侧支血管生成数量等指标进行治疗前后比较,从而评估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在疼痛感、冷感、间歇跛行3个方面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BI评分与侧支血管生成数评分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自体外周血进行干细胞移植的有效率是84.4%。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安全而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骨髓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性疾病3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欧明辉 戈小虎 +3 位作者 刘杰 管圣 张晓燕 迪里夏提 《新疆医学》 2007年第2期124-125,共2页
关键词 细胞移植治疗 下肢缺血性疾病 骨髓血 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 缺血肢体 血流灌注 血管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