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泻照海补申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
作者 王舰 周小炫 姚娟娟 《康复学报》 2017年第4期17-21,共5页
目的:探讨针刺申脉、照海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针刺申脉、照海穴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泻照海补申脉针刺法。每天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Romberg率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中的平衡功能量表评定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通过测量下肢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评定下肢运动功能。结果:(1)4个疗程治疗后,2组闭眼/睁眼长度比率、闭眼/睁眼面积比率、FMA平衡部分得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个疗程治疗后,2组主动关节活动度(屈曲)、被动关节活动度(屈曲)、等长最大肌力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大(P<0.05);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泻照海补申脉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平衡功能 针灸疗法 泻照海 补申脉
下载PDF
针刺阴阳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40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王舰 王惠敏 叶艺茹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50-750,共1页
笔者采用针刺跷脉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0岁,平均(59±7)岁;病程21~61d,平均... 笔者采用针刺跷脉对脑卒中患者的下肢平衡功能障碍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针灸科门诊患者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3~70岁,平均(59±7)岁;病程21~61d,平均(48±9)d。均为脑卒中患者并具有患侧下肢平衡功能障碍,参考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下肢平衡功能 针灸疗法 跷脉
原文传递
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国立 刘海永 +3 位作者 高连中 钱鑫 李学军 吴雪峰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6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究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2例治疗1组采用针灸针刺跷脉治疗,另42例... 目的探究针灸针刺跷脉治疗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将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42例治疗1组采用针灸针刺跷脉治疗,另42例治疗2组采用康复训练。探讨实施不同治疗对治疗效果及Fugl-Meyer评测(FMA)、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的影响。结果治疗1组治疗率(97.62%)与治疗2组相比(83.33%)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FIM、FMA评分上,治疗1组显著比治疗2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针灸针刺跷脉治疗应用于脑卒中后下肢平衡功能障碍患者时,能显著改善患者下肢肌张力,维持平衡功能,提升疗效,此方法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针灸针刺跷脉治疗 下肢平衡功能障碍 疗效
原文传递
下肢功能位平衡牵引架的研制和临床应用
4
作者 沈振明 张伟中 李雪林 《苏州医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7-48,共2页
1986年以来我院骨科设计了下肢功能位平衡牵引架治疗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等五类病种386例患者。应用此牵引架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关键词 下肢功能平衡牵引架 临床应用 下肢骨折 制作方法
下载PDF
改良式踝足矫形器配合早期卧式功率自行车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黄红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2年第14期154-158,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踝足矫形器配合早期卧式功率自行车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 目的:探讨改良式踝足矫形器配合早期卧式功率自行车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采用脑卒中二级预防措施进行处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则采用改良式踝足矫形器(AFO)配合早期卧式功率自行车进行康复训练,两组均连续进行2个月的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康复训练前后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对两组康复训练前后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情况进行评分,评估两组康复训练前后步行能力情况(6 min步行距离、10 m步行时间)。结果:康复训练后,两组FMA、BBS评分均高于康复训练前,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高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康复训练后,两组6 min步行距离时间均长于康复训练前,10 m步行时间均短于康复训练前,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AFO配合早期卧式功率自行车不仅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下肢肌力,促进其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改良式踝足矫形器 卧式功率自行车 下肢平衡功能
下载PDF
三种站立方法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林 黄哲 +3 位作者 邵龙辉 林昔和 吴伊敏 饶晓辉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6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站立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站床组23例、减重组19例和智能组21例,三组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电动起立床、减重系统和下肢...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站立训练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3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站床组23例、减重组19例和智能组21例,三组患者在常规物理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应用电动起立床、减重系统和下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治疗前后评价三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结果:治疗后三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减重组和智能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均显著优于站床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减重系统和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能更有效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直立床训练 减重训练 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 下肢运动功能 下肢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原文传递
益气温经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原发Ⅰ型骨质疏松症随机对照研究
7
作者 孙坚钢 周航 +6 位作者 黄海 袁一峰 王申 何才剑 房谋昊 陈天鹏 史晓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5-692,共8页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干预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No.ChiCTR200034867)。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方组,每组各60例。基础用药组予口服碳酸钙D3片... 目的观察益气温经方干预原发Ⅰ型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完成注册(No.ChiCTR200034867)。将1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方组,每组各60例。基础用药组予口服碳酸钙D3片(每日1次,每次1片)和骨化三醇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治疗;唑来膦酸组予基础用药及唑来膦酸(唑来膦酸每年1次,每次5 mg);益气温经方组予基础用药、唑来膦酸及益气温经方(中药每日2次,每次1袋)。4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3个月,停药1个月),试验期间共9个疗程。试验观察治疗前后3、6、12个月的疼痛VAS评分、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比较治疗前后1、2、3年的骨密度、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β-CTX)、骨折率。结果试验过程中,基础用药组脱落7例,唑来膦酸组脱落5例,益气温经组脱落4例,最终有164例患者完成试验。(1)VAS疼痛评分量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基础用药组、唑来膦酸组及益气温经组VAS均下降(P<0.01);治疗3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VAS评分降低(P<0.05,P<0.01)。(2)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6个月后,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上升(P<0.05);治疗12个月后唑来膦酸组、益气温经组Tinetti评分均上升(P<0.01);治疗6、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评分更高(P<0.05,P<0.01)。(3)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6、12个月后益气温经组腰背肌、股四头肌肌力上升(P<0.01,P<0.05)。治疗6个月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治疗12个月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腰背肌和股四头肌肌力更高(P<0.05)。(4)骨密度: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年后,唑来膦酸组与益气温经组骨密度均上升(P<0.05);治疗3年后基础用药组骨密度下降,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组上升(P=0.008,P<0.01)。治疗1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1);治疗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1);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骨密度更高(P=0.026,P<0.01)。(5)骨代谢指标: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1、2、3年后唑来膦酸组和益气温经组β-CTX和PINP水平下降(P<0.01,P<0.05)。治疗1年和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β-CTX更低(P=0.026,P=0.001);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和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β-CTX更低(P=0.048,P<0.01)。治疗2年后,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降低(P=0.012);治疗3年后,与唑来膦酸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升高(P=0.046),与基础用药组比较,益气温经组PINP降低(P=0.025)。(6)骨折率:治疗第2年内和治疗3年后总计,3组总体骨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68,P=0.02;χ^(2)=6.275,P=0.043),益气温经组与基础用药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唑来膦酸联合基础用药和唑来膦酸联合益气温经方使用,都能提升骨密度、降低β-CTX、PINP、疼痛情况和骨折率,但后者疗效更优;唑来膦酸联合基础用药可以改善下肢平衡及肌力,但联合益气温经方使用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温经方 唑来膦酸 骨质疏松 下肢平衡功能 骨密度 骨代谢指标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