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1
作者 乔瑞英 张明炜 +5 位作者 蔡红 严焱 李丽青 郑腊萍 李烨婷 林欣欣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18期48-50,共3页
目的:分析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4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自拟... 目的:分析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福建省福能集团总医院2022年3月至2023年4月收治的74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数字表随机排序划分对照组(按照常规西医进行治疗)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自拟通脉活血汤进行治疗),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QLQ–C30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 d、10 d、15 d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维度中医证候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5 d、10 d、15 d观察组患者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下肢血流动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按照自拟通脉活血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患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期间生活质量,提升患者活动能力,有助于患者病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疼痛 自拟通脉活血汤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钙片 贝前列素钠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联合活血生肌汤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的疗效 被引量:11
2
作者 郭梅珍 李高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3198-3200,共3页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联合活血生肌汤治疗糖尿病足(DF)伴下肢慢性缺血的疗效。方法 90例DF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治疗组)、干细胞组(干细胞移植+常规治疗)和综合组(干细胞移植+活血生肌汤+常规治疗)各30例,均治疗12 w。... 目的探讨干细胞移植联合活血生肌汤治疗糖尿病足(DF)伴下肢慢性缺血的疗效。方法 90例DF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随机分成常规组(常规治疗组)、干细胞组(干细胞移植+常规治疗)和综合组(干细胞移植+活血生肌汤+常规治疗)各30例,均治疗12 w。比较治疗前后各组的间接性跛行评分、皮肤温度、裸臂指数(ABI)、疼痛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以及溃疡面积和深度变化情况,并观察各组疗效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干细胞组和综合组治疗后间接性跛行评分、疼痛评分均显著降低,ABI、皮肤温度均显著增加(P<0.05)。治疗后间接性跛行评分、疼痛评分常规组>干细胞组>综合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皮肤温度均常规组<干细胞组<综合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Hb A1c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干细胞、综合组溃疡面积和深度均降低,且常规组>干细胞组>综合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细胞组、综合组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干细胞移植技术是治疗DF伴下肢慢性缺血的有效方法,与中药合用可以提高干细胞移植技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活血生肌汤 糖尿病足 下肢慢性缺血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腔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曾昭凡 肖占祥 戚悠飞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的6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主要包... 目的探讨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10月以来应用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的6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球囊扩张(PTA)或球囊扩张+支架植入(Stent)。手术操作在介入室进行,狭窄为主的病例以球囊扩张为主,若扩张后有夹层形成或不能维持扩张效果的,则植入支架。结果 60例患者中,支架植入34例(均采用自膨式支架),21例行单纯球囊扩张成形术(PTA),5例因导丝导管无法通过病变段管腔而放弃治疗。总成功率为92%。无手术死亡病例。围手术期无心脑血管意外、血管破例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成功病例中,8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股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13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腘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7例患者术前未触及胫后或足背动脉搏动而术后可触及,另有23例患者术后踝/肱指数(ABI)明显增加,9例患者(包括手术失败的5例)术后血运无明显改善,有效率为85%。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方法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一种新兴、有效和安全的方法,它可与以往传统的血管外科治疗手段优势互补,遵循安全简单有效的原则,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和复杂性,减少了并发症,并为一些治疗困难,不能耐受手术的高危患者提供了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 腔内治疗 临床研究
下载PDF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145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博华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10期1234-1235,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周血管疾病 血管外科 老龄社会
下载PDF
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温志国 赵晓旭 +2 位作者 李彦州 胡灵 杜丽苹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0-362,共3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临床上分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therosclerosis obliterans,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TAO).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全身性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病.文献报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率约为15%~20%[1].这类疾病的共同原因是外周动脉慢性闭塞导致下肢缺血,临床上ASO分级Ⅱa (Fontaine分级)以上和TAO分级一期[2]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体冷感、麻木、感觉异常和间歇跛行,这类患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采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注射液(神经妥乐平)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30例,并与丹参注射液治疗的30例和两药联合治疗的30例进行比较及数据统计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皮肤提取物 药物治疗 临床研究 疫苗接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炎症 家兔
下载PDF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疗效观察
6
作者 邱荣飞 胡朝平 王平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102-103,105,共3页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2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血,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提取骨髓干细胞,腓肠肌多点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ABMT)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患者24例,采用抽取自体骨髓血,经沉淀、离心、分离等处理后提取骨髓干细胞,腓肠肌多点注射方法,行AB-MT。结果疼痛、冷感、间歇性跛行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为75.0%、79.2%、83.3%。ABI指数均有显著改善,由术前0.25±0.08提高至0.58±0.12(P<0.05),无不良反应。结论 ABM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血管生成
下载PDF
41例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与康复
7
作者 邓小华 陈瑾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126-127,共2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护理 康复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治疗近况
8
作者 张学勇 《天津中医药》 CAS 2008年第1期84-85,共2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入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包括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及大动脉炎,糖尿病足等。主要以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为主,如果误治或治疗不当,就会造成患者痛苦加重,甚至肢体残缺的可能。因此,深入研究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诊治,是目前临床医疗的重要课题。现就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作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中医药治疗 综述
下载PDF
脐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护理
9
作者 杜葵英 《贵州医药》 CAS 2011年第8期760-761,共2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动脉血流中断,导致闭塞动脉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轻者患肢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汗毛脱落及组织萎缩等,临床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重者主要症状为静息痛...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因为各种原因造成动脉血流中断,导致闭塞动脉远端组织灌注不足、循环障碍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轻者患肢皮肤苍白、皮温下降、感觉减退、汗毛脱落及组织萎缩等,临床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重者主要症状为静息痛,指(趾)端出现坏疽或缺血性溃疡,最终因坏疽和感染导致截肢,致残率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脐血干细胞 移植治疗 护理 动脉血流 组织萎缩 缺血性溃疡 灌注不足
下载PDF
从《伤寒论》厥阴病角度初探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 被引量:3
10
作者 龙舒妮 周毅平 《四川中医》 2019年第9期14-17,共4页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是以下肢动脉闭塞导致的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异常、动脉搏动消失、甚至是溃疡坏死为主的一系列病症,主要包括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病等。其治疗是一个包括病因控制、药物治疗、血管重建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系统工程[1]。《伤寒论》言'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者,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厥'为伤寒厥阴必见之证,而手足逆冷、脉细欲绝、肢节痹痛为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文章试从厥阴病角度论述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辨治思路,拓宽中医辨治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厥阴病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辨治思路
下载PDF
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 被引量:4
11
作者 原标 张葆现 +4 位作者 张望德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苑超 《中国医药导刊》 2008年第3期340-342,共3页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 目的:探讨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系统治疗及效果。方法:1999年8月~2007年4月收治动脉硬化闭塞症致慢性下肢缺血患者310例。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典的旁路手术、腔内治疗及干细胞移植术。结果:围手术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手术治疗有效率为87.3%,平均随访34.4个月,有28例患者(32条下肢)截肢,其余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坏死组织愈合,11例患者有效降低截肢平面。腔内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2.8%,平均随访12个月,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通过依序选择药物治疗、腔内治疗及旁路手术等系统方法治疗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闭塞症 慢性下肢缺血 旁路手术 腔内治疗
下载PDF
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国瑞 林荔军 +1 位作者 林钢 陈务愉 《黑龙江医药》 CAS 2019年第6期1469-1471,共3页
目的:研究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所选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资料20例施行分析,所选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记录20例患者的治疗效... 目的:研究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开展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所选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资料20例施行分析,所选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接受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记录20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全部获得为期12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20例患者患肢缺血症状获得显著改善,溃疡创面获得愈合。结论:对于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提供Ilizarov胫骨横向骨搬移微循环重建治疗效果理想,能够减少截肢出现几率,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快速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治疗效果 骨搬移微循环重建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杰 常光其 +3 位作者 李松奇 李晓曦 王深明 吕伟明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年第4期226-228,共3页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的最佳外科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26例下肢慢性缺血合并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单纯采用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组(10例)与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组(16例)的疗效。结果随访时间1~114个月,单纯股动脉切开术组中的截肢率为70%(7/10),3例1年内需行血管旁路手术;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重建手术组的手术均获成功,13例(81.3%)患者症状好转,3例因旁路血管闭塞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表现,其中2例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仅1例术后需再次行血管旁路手术,无截肢病例。结论股腘动脉切开取栓联合动脉重建手术的疗效优于单纯股动脉切开导管取栓术,但要重视股深动脉在恢复下肢血供中的作用,必要时加行股深动脉成形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切开 导管取栓 慢性下肢缺血 急性动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腔内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原标 苑超 +3 位作者 宋盛晗 李谈 张扬 张望德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8年第11期56-57,共2页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致下肢慢性缺血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0月至2007年3月,应用球囊扩张或(和)支架植入治疗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70例。结果行腔内治疗65例,技术成功率为92.86%,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术后30天症状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平均随访12个月,症状持续改善者50例,症状改善维持6个月以上的有48例,维持1年以上的有28例。结论腔内介入是治疗多阶段多平面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有效方法。其手术创伤小,操作方便,更适用于高危重症患者;动脉的病变范围与手术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 慢性下肢缺血 腔内介入治疗
下载PDF
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的效果 被引量:3
15
作者 宋瑞捧 王军杰 +2 位作者 任丽君 谢骅 徐茗圆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第24期4-7,45,共5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实施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GFG)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对照组)、B组(GFG组)、...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实施加味桃红四物汤联合生长因子凝胶(GFG)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对照组)、B组(GFG组)、C组(GFG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组),每组各30例;其中A组实行常规局部清创、换药、抗炎、改善循环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用GFG,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加味桃红四物汤与GFG治疗;比较三组创面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患侧踝肱指数、足背血流速度、炎症因子水平、创面面积及深度。结果治疗前,三组β-catenin、cyclin1表达复合表达分数(CE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1(cyclin 1)CES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踝肱指数(ABI)、足背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ABI、足背血流速度明显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创面面积及深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创面面积及深度明显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加味桃红四物汤与GFG治疗,有助于调节创面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改善下肢动脉循环及血供,减轻炎症水平,提高血管内皮功能,进而促进创面更快愈合,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味桃红四物汤 生长因子凝胶 糖尿病足 下肢慢性缺血
下载PDF
干细胞移植联合活血生肌汤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军杰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20年第4期24-25,共2页
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均分为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生肌汤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足... 2016年10月到2018年12月期间选取10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均分为采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活血生肌汤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足趾温度、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足背血流速度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5)。结论针对糖尿病足伴下肢慢性缺血,采用干细胞移植联合活血生肌汤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足趾温度、踝肱指数、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足背血流速度得以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移植 活血生肌汤 糖尿病足 下肢慢性缺血
下载PDF
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永标 李宇鹏 +4 位作者 姚艺艺 骆兆配 林进标 郑进发 赵文雅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5期604-607,共4页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 目的观察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作用。方法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4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每组21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架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常规组采用单纯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足部皮温、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肱指数(ABI)、患侧足背动脉流速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个月,治疗组患者足部皮温、ABI明显高于常规组,足背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快于常规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固定胫骨横向搬移微循环重建技术治疗下肢慢性缺血疾病,症状缓解且预后良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重建术 下肢慢性缺血 介入治疗
下载PDF
理气活血方调控MCP-1/JAK2/STAT3信号通路对慢性下肢缺血大鼠血管病变的影响
18
作者 金沐阳 王培利 +4 位作者 马鲁波 刘剑刚 李天天 张雯 于春利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747-753,共7页
目的基于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MCP-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糖尿病股动脉慢性下肢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 目的基于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MCP-1)/Janus激酶2(JAK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探讨理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糖尿病股动脉慢性下肢缺血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取10只作为假手术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和血管内导丝穿刺操作,不损伤股动脉;余40只大鼠通过高脂高糖饲料喂食和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方法构建糖尿病模型,然后在糖尿病模型基础上,应用血管内球囊损伤股动脉及髂动脉缩缝方法建立慢性下肢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辛伐他汀组、理气活血方高剂量组、理气活血方低剂量组,每组10只。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片1.80 mg/kg灌胃,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理气活血方8.10 g生药/kg和4.05 g生药/kg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容积纯净水灌胃,均1次/d,连续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血管病理形态,电镜下观察股动脉内皮的病理形态,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股动脉中MCP-1、JAK2、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糖及血清TC、TG、LDL-C、IL-6、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辛伐他汀组与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C、TG、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病理观察,模型组大鼠血管内膜增厚,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管腔狭窄,血管内皮拉伤,可见内弹力板、中膜断裂损伤;辛伐他汀组与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大鼠内皮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减少,管腔狭窄明显减轻,内皮损伤和断裂的内膜部分修复,裸露的内皮有部分覆盖。模型组大鼠股动脉中MCP-1、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理气活血方高、低剂量组大鼠股动脉中MCP-1、JAK2、STAT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理气活血方能够改善慢性下肢缺血大鼠的血管功能,机制可能与抑制MCP-1/JAK2/STAT3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活血方 下肢慢性缺血 趋化活化蛋白因子-1 JANUS激酶2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炎症因子
下载PDF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外科治疗及评价 被引量:23
19
作者 吴丹明 周玉斌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752-754,共3页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外科治疗方法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多发性大动脉炎 社会环境 疗效评价 糖尿病
原文传递
自体干细胞移植规范化治疗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的专家共识 被引量:9
20
作者 谷涌泉 《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1期1-4,共4页
一、概述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1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下肢... 一、概述下肢缺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在我国造成下肢缺血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糖尿病足等。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病率10﹪。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7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在15﹪~20﹪。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预后较差,其中间歇性跛行患者5年病死率30﹪,而静息痛、溃疡和坏疽的下肢缺血患者5年病死率达70﹪,主要死亡原因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下肢缺血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凉、麻木、无力、间歇性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慢性缺血性疾病 自体干细胞移植 规范化治疗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动脉粥样硬化闭塞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间歇性跛行 下肢缺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