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治分析
1
作者 陈振国 王凯 +3 位作者 殷金鑫 陈友 彭程 周志勇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年第S1期96-96,共1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少数病人可以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极少数病人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梗塞可致死亡。随着直肠癌发病率增高,肥胖、高龄病人增多,糖尿病病人增多,术后并发LDVT病人逐渐增多。我院自1996~20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是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少数病人可以发展为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极少数病人血栓脱落后并发肺梗塞可致死亡。随着直肠癌发病率增高,肥胖、高龄病人增多,糖尿病病人增多,术后并发LDVT病人逐渐增多。我院自1996~2006年共出现3例直肠癌术后LDVT,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56~71岁。Miles术2例,Dixon 1例。术前均有吸烟史且体型偏胖,1例合并糖尿病。术中体位截石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下肢深静脉栓
下载PDF
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冯丽丽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0年第18期190-190,共1页
目的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2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治疗... 目的探讨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32例产褥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生理性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以及产后活动少,剖宫产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及抗凝治疗产褥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产后 肝素 预防
下载PDF
术中超声介导下股浅静脉戴戒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1例分析
3
作者 刘志强 王爱亮 +3 位作者 陈东风 贾振忠 李华 张蔚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0期46-47,共2页
关键词 术中 超声介导 股浅静脉戴戒术 治疗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取栓术后并发症的处理 被引量:19
4
作者 董国祥 栾景源 赵军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561-563,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手术取栓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143例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并附加大隐静脉置管区域抗凝溶栓;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给予处理。结果术后DVT总复发率12·6%(18/143),未行区域性溶栓、抗凝者...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手术取栓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对143例DVT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并附加大隐静脉置管区域抗凝溶栓;如合并髂静脉狭窄或闭塞同时给予处理。结果术后DVT总复发率12·6%(18/143),未行区域性溶栓、抗凝者复发率为29·8%(14/47),反之复发率为4·2%(4/96)(P<0·01),合并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18·9%(14/74),而无Cockett综合征者复发率为5·8%(4/69)(P<0·01),切口淋巴瘘发生率2·8%(4/143),肺栓塞0·7%(1/143),下腔静脉滤器血栓形成0·7%(1/143),大出血0·7%(1/143),切口感染0·7%(1/143)。围手术期死亡率2·1%(3/143)。结论积极处理髂静脉病变、区域抗凝溶栓可降低DVT复发率;取栓术应列为DVT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并发症 术后 静脉狭窄 切口感染 抗凝治疗
原文传递
子宫全切术后早期双下肢按摩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效果观察
5
作者 许利楠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1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的临床护理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通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双下肢按摩应用于子宫全切术后患者早期的临床护理中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入该院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160例,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不通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结合早期双下肢按摩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概率较低,为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子宫全切术患者术后采取早期双下肢按摩能有效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利于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全切术 常规护理 下肢按摩护理 下肢深静脉栓
原文传递
经腹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探讨
6
作者 张德景 李宏 +3 位作者 吕建锋 杨西鹏 马荣龙 张旋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下肢静脉形成 经腹手术 术式 疗效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7
作者 李爱春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19期187-188,共2页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西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纳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7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条件下给予中医联合... 目的探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西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5月-2018年12月收纳的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77例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条件下给予中医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以及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87%(37/39),对照组为76.32%(29/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通过SDS、SAS负面情绪评估得出,治疗前对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DS、SAS研究组分别为(33.45±4.68)分、(34.56±4.50)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妇产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取得良好成效,可降低负面情绪同时,提高其临床总有效率,临床上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 妇产科术后 下肢静脉形成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
8
作者 孙钦艳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9期85-86,共2页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早期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护理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资料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的60例长期卧床老年患者,按照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30例,早期综合护理)和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比较两者护理效果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概率3.33%(1/30)显著低于对照组16.67%(5/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两组大小腿周径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大小腿周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可实现有效预防长期卧床老年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护理 长期卧床老年 下肢深静脉栓 形成
原文传递
在预防长期卧床老年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探究
9
作者 周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6期127-128,共2页
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施予早期综合护理,并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者对患者开展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为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对老年长期卧床患者施予早期综合护理,并探究其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者对患者开展早期综合护理,对照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均明显改善,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长期卧床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应用早期综合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发病率,改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 下肢深静脉栓 早期综合护理
下载PDF
Analysis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10
作者 刘心 张梅 +2 位作者 刘陕西 祈光裕 刘亚民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03年第2期99-101,共3页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for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patients at the early stage of deep vein thrombosis (DVT) in the lower extremities treated by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and dispersion drug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thrombolytic effect was significant. After treatment, the deep veins were recanalized without regurgitation in 75.3% of the patien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100%. Only three patients had hemorrhagic complication, but none of the patients died. Conclusion: Thrombolysis with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method for DVT at the early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venous thrombosis lower extremity vena anticoagulation treatment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