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8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莹 刘花艳 刘金阁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4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二聚体(D-D)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147例疑似PTS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血清D-D水平检测。以下肢静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对PTS的评估价值。结果147例疑似PTS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102例;PTS患者的病变血管内径、血管内膜异常占比、瓣膜功能异常占比和血清D-D水平均高于非PTS患者(P<0.05),PTS患者的血流速度低于非PTS患者(P<0.05);经Kappa一致性检验发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单独及联合评估PTS与“金标准”的一致性高(Kappa=0.880、0.851、0.978,P<0.001);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血清D-D联合评估PTS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独评估(P<0.05),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与单独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清D-D诊断PTS的灵敏度和准确度较高,对PTS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评估价值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抗凝血酶Ⅲ、抗心磷脂抗体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及预测价值
2
作者 张淑晋 杨涛 田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9期1031-1035,共5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医学科学院同济山西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70)和预后不良组(n=28),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分析各指标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预后良好组患者Hcy、ACA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患者,ATⅢ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ACA指标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正相关(r=0.513、0.493,P﹤0.05),ATⅢ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呈负相关(r=-0.504,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Hcy、ATⅢ、ACA对预测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3、0.805、0.864,特异度分别为0.686、0.750、0.800,灵敏度分别为0.929、0.729、0.857。结论Hcy、ATⅢ及ACA均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具有较高临床预测价值,能够有效筛查高危群体,为积极采取干预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预后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叶亮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2期2426-2433,共8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 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可造成患者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目前,早期识别PTS的高危患者并加以干预仍是临床关注的重点,但PTS相关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策略的实施细节仍有争议。本文对PTS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进行了综述,以期为PTS预防体系构建提供借鉴,降低PTS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策略
下载PDF
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发病率的措施
4
作者 梁思渊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14-217,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且最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PTS通常在DVT发生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出现,典型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沉重、静脉曲张...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最常见且最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PTS通常在DVT发生6个月或更长时间后出现,典型表现包括患肢肿胀、疼痛、沉重、静脉曲张、色素沉着、静脉炎、脂质硬皮症甚至溃疡等。PTS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造成劳动力的丧失,且可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给患者长期带来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困扰[1]。目前,临床上针对PTS的治疗措施非常有限,且效果不尽人意,因此预防DVT的发生和及时有效治疗急性期DVT成为降低PTS发病率的核心内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患肢肿胀 色素沉着 脂质硬皮症 静脉曲张 医疗费用 静脉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诊疗进展
5
作者 吴志烽 刘春江 +2 位作者 汤小奇 王伟昊 唐黎明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7期703-709,共7页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一个重要的慢性并发症。目前研究的焦点都集中下肢PTS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和治疗上,首次患有下肢DVT的患者在两年内发展成下肢PTS的比例高达20%~50%,下肢PTS常表现为受累下肢的慢性酸疼、肿胀、疲乏等为表现,其中严重的PTS占5%~10%,主要表现为静脉性跛行及溃疡。就下肢PTS最新的病理生理、高危因素、诊断及预防、治疗进展等方面提供参考。然而就目前关于PTS的诊断与治疗尚无统一的共识,值得我们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 压力治疗 预防
下载PDF
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张峰 何兆鹏 +1 位作者 刘鹏 张立科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4期67-72,共6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抗凝血酶Ⅲ(ATⅢ)和抗心磷脂抗体(ACA)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患者临床预后的相关性及对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PTS 120例作为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及不同预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治疗前后Hcy、ATⅢ、ACA,分析Hcy、ATⅢ、ACA对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的影响,探讨Hcy、ATⅢ和ACA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分析Hcy、ATⅢ和ACA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治疗前Hcy和ACA高于对照组,ATⅢ低于对照组(P<0.01)。Hcy、ATⅢ和ACA高水平下肢深静脉PTS发生风险是低水平的4.652、0.414和3.588倍。治疗后,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高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ATⅢ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预后不良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低于预后良好下肢深静脉PTS患者(P<0.01)。Hcy、ATⅢ和ACA治疗前后差值绝对值与下肢深静脉PTS患者预后不良独立相关(P<0.01)。Hcy、ATⅢ和ACA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预测价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高于单一检测(P<0.05,P<0.01)。结论下肢深静脉PTS患者Hcy和ACA升高,ATⅢ降低。Hcy、ATⅢ、ACA与下肢深静脉PTS发病和临床预后相关,三者联合对下肢深静脉PTS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静脉 同型半胱氨酸 抗凝血酶Ⅲ 抗心磷脂抗体 预后 Logistic模型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于春芳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3期70-72,80,共4页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lor Doppler ultrasonography,CDUS)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的效能。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的84例疑似PTS患者,对所有患者施以CDUS诊断,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rgraphy,DSA)为检查的“金标准”,对比CDUS鉴别诊断PTS的效能。结果84例疑似PTS患者经DSA检查证实的有74例,而GDUS共检查出68例;以DSA为“金标准”,GDUS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54%(67/74)、90.00%(9/10)、90.48%(76/84)、98.53%(67/68)、56.25%(9/16);G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较为理想(Kappa=0.639,P<0.001)。结论GDUS在PTS的鉴别诊断中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鉴别诊断出PTS,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可作为PTS的一种辅助检查措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鉴别诊断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腔内治疗专家共识 被引量:10
8
作者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下肢静脉腔内治疗专业委员会 陆信武 +2 位作者 郑月宏 叶开创 殷敏毅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7期769-776,787,共9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轻者以下肢肿胀、疼痛和沉重等为表现,重者则表现为下肢经久难愈的静脉性溃疡。然而,关于其诊断与腔内治疗,国内尚缺少统一共识。国内血管外科相关专家基于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临床指南与临床经验,结合国内现状,就下肢深静脉PTS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及其控制、诊断措施、治疗流程、外科治疗和随访措施等方面达成共识,为腔内治疗下肢深静脉PTS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 被引量:12
9
作者 郑新 邢壮杰 +1 位作者 郝国强 赵晖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3期173-174,共2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比较两...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效果评估。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内科治疗的6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情况以及静脉再通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下肢肿胀,减轻疼痛,促进血栓的消融,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治疗 效果评估
下载PDF
中医治疗联合介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0
10
作者 刘振斌 王刚 李梦虎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1077-1082,共6页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联合介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介入手术,对照组30例应用非中医治疗+...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联合介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患者应用中医治疗+介入手术,对照组30例应用非中医治疗+介入手术。结果:术后3个月,治疗组患者创面痊愈率为86.7%,大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与对照组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3、12个月的Villalt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3个月时血管通畅率为93.3%,与对照组的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个月的血管通畅率为80%,优于对照组的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创面愈合时间为40(15)天,明显短于对照组的55(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15,P=0.007)。结论:中医治疗联合介入手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介入治疗 中医 臁疮
下载PDF
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黎强 王美华 +3 位作者 刘肖莲 杨雅礼 叶洁如 莫国友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13期1-4,共4页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DUS观察病变部位、深度、范围...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诊治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7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CDUS观察病变部位、深度、范围、静脉瓣功能、血管内膜完整程度及血管壁厚度、侧支循环建立以及血栓回声特征等情况,对比治疗前后病变情况及治疗前患侧与健侧检测结果。将CDUS检测结果与DSA进行一致性比较,观察结果。结果:在静脉瓣功能、病变部位管内回声强弱、静脉管径、血管内膜情况以及血液流速等方面,对比溶栓治疗前后以及治疗前患肢与健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每位患者行CDUS及DSA检查,CDUS检查准确率可达94.74%,统计两项检查结果并进行Kappa分析,经检验Kappa值为0.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US与DSA在不同病变部位上探查结果稍有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DVT患者,CDUS检查结果与DSA检查结果近乎一致,且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动态及重复性高的特点,在下肢DVT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可动态监测患者病情,在临床上可作为DSA检测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情况
下载PDF
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岩 刘洋 +3 位作者 袁海 张静勇 董典宁 金星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 目的探讨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血管外科自2004年11月~2011年8月收治16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浅表曲张静脉激光腔内治疗并局部清创和(或)植皮术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刀口均一期愈合,平均住院时间为11.3天。46例下肢活动性溃疡于术后平均愈合时间15天。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39例患者肢体下肢酸胀沉重症状消失,27例患者肢体症状有不同程度的减轻。12例患者肢体局部出现静脉曲张复发,再次门诊行静脉腔内激光治疗后治愈。结论采用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联合静脉激光腔内治疗重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可有效处理小腿穿通静脉及足靴区浅表静脉曲张,并且避免足靴区手术切口并发症,配合清创植皮,临床疗效明显,实现了微创、安全、简单有效的目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内镜下穿通静脉离断术 静脉激光腔内治疗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被引量:8
13
作者 路红 李友山 杨博华 《北京中医药》 2008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溶栓指征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方法PTS患者22例,中医辨证均属气虚血瘀夹湿者给予中医益气活血、通络祛湿法结合中药制剂、抗凝药物及循序压力治疗仪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改善PTS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中西医结合 益气活血 通络祛湿法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19
14
作者 张希全 葛世堂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02-605,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手术技术...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3月~2016年1月我院对9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行介入治疗,俯卧位,以腘静脉为穿刺入路途径,建立工作导丝通道,然后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治疗。结果手术技术成功率98.9%(90/91),狭窄或闭塞血管开通成功,血流恢复通畅;1例左髂静脉未开通成功,但侧支循环丰富足以代偿。90例治疗成功者随访6~30个月,(18.5±2.3)月,术后3、12、24个月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3.3%(84/90)、81.3%(61/75)、71.4%(20/28),无一例出现支架移位、溃疡复发。结论血管腔内介入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技术成功率高,临床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支架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曾平 《甘肃医药》 2019年第2期151-152,共2页
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诊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64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疑似患者两种... 目的:探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诊断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择64例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所收治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行常规二维超声检查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疑似患者两种检查形式的准确性,比较患者患侧与健侧肢体血管特征。结果: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确诊阳性55例(81.25%)、阴性12例(18.75%);常规二维超声检查阳性43例(67.19%)、阴性21例(32.8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51例(79.69%)、阴性13例(20.3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结果灵敏度(94.23%)、特异度(83.33%)、准确性(92.19%)均高于常规二维超声检查(65.38%、65.38%、56.25%);与健侧肢体相比,患侧肢体瓣膜功能异常、血管内膜异常、血管回声异常发生率较高,患肢血管内径大于健肢、血流速度慢于健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临床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准确性较高,应予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二维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血管特征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叶晓楠 《医疗装备》 2020年第4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结...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82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将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对比。结果82例疑似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栓部分分布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差异较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95.95%(71/74)、75.00(6/8)、93.90%(77/8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后期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
下载PDF
真武汤加减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一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樊炜静 付常庚 +1 位作者 李鹏 杨宝钟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7期1080-1081,共2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深静脉血栓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
下载PDF
芪红通络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疗效及对静脉回流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楚信强 左敬雅 +1 位作者 张婷 马云龙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1年第22期2427-2431,2440,共6页
目的观察芪红通络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及对静脉回流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诊治的100例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 目的观察芪红通络方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的疗效及对静脉回流率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7月—2019年6月河北省中医院诊治的100例PT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地奥司明片治疗,研究组50例采用注射用血栓通联合芪红通络方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并随访6个月。比较2组近远期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体征评分、下肢静脉血液反流时间和反流速度、凝血功能指标[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肝肾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变化情况,统计2组随访6个月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86.0%(43/50)和68.0%(34/50),远期总有效率分别为96.0%(48/50)和84.0%(42/50),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沉重感、肿胀评分及FIB水平均明显降低,下肢静脉血液反流时间明显缩短,下肢静脉血液反流速度明显降低,PT、TT、AP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研究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肝肾功能指标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研究组和对照组终点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0%(2/50)和18.0%(9/50),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红通络方联合注射用血栓通治疗PTS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肢体肿胀,促进静脉回流,改善凝血功能,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芪红通络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静脉回流 凝血功能 终点事件 肝肾功能
下载PDF
下瘀血汤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菊凤 许文捷 袁岚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53-53,共1页
关键词 下瘀血汤 中医药疗法 综合征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3
20
作者 殷敏毅 黄新天 +6 位作者 蒋米尔 刘晓兵 李维敏 黄英 陆信武 陆民 张培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2月—2005年12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105例患者,共114条患肢,其中23条行大隐静脉交叉转流术,5条行原位大隐静脉-腘静脉转流术,4条行髂静脉介入治疗,2条行腘静脉外肌袢形成术,38条行曲张浅静脉剥脱术,部分联合交通静脉结扎和(或)溃疡清创植皮术,22条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术,部分联合溃疡清创植皮术,17条行单纯溃疡清创植皮术,3条行溃疡清创联合游离皮瓣移植术。结果:患肢症状明显缓解率57.0%,部分缓解率40.4%。6条患肢溃疡未一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随访1~9年,7条患肢溃疡复发,4条患肢转流桥闭塞。结论:依据准确的血流状态评价、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外科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