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6例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胡素银 郭晓华 +3 位作者 方荣 毛红仙 楼雪勇 桑玉明 《浙江医学》 CAS 2004年第3期201-202,共2页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血管造影 并发症 临床资料 并发症
下载PDF
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许少睿 楼文胜 +1 位作者 项玉梅 顾建平 《中国医疗设备》 2012年第7期21-24,共4页
目的开发、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方法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 目的开发、制作并使用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防止造影检查治疗过程中肢体的移动和旋转,保持解剖学体位。方法使用木片制成鞋底,鞋跟底部用强力胶固定一长条木块作为支撑条,使鞋底纵轴与支撑条呈85°,鞋底板两侧分别用强力胶粘合厚质面料向足背延伸出2个侧翼,两侧缝制尼龙搭扣;将11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使用和不使用固定器行下肢血管造影,通过阅片,分析伪影和体位显示情况,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62.07%,体位标准化率为60.34%,在控制体位的过程中容易疲劳;使用固定器组,伪影显示率为22.41%,体位标准化率为86.20%,使用较舒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血管造影固定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稳定性强,能有效防止下肢移动和旋转,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器 下肢血管造影 解剖学体位 移动伪影 像素移位
下载PDF
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方烂基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89-390,共2页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 目的:探讨对比剂追踪DSA技术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患者进行32例次对比剂追踪DSA检查,使用系统Interac Bolus程序,图像采集曝光时,用控制手柄控制检查床的移动,使检查床与对比剂在血管内的流动速度同步,以获得一系列与血流速度一致的实时对比剂追踪下肢血管的影像。结果:32例次造影中,30例次造影图像质量优良,占93.7%,2例次造影图像质量欠佳,占6.3%,但经图像后处理仍能满足诊断要求。结论:对比剂追踪DSA技术能准确显示下肢血管解剖结构和血流情况,是一种能连续实时观察诊断下肢全段血管病变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A 对比剂追踪 下肢血管造影 血流速度 血管解剖结构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波 孙志先 茆占湖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2045-2047,共3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与DSA对照分析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就24例临床疑有下肢动脉疾病者行CTA检查,并行DSA检查及治疗,对双侧或单侧下肢图像进行比较分析,观察血管有无附壁血栓、钙化、狭窄程度、有无侧支循环建立等。结果:24例48条肢体血管重建图像显示良好,DSA造影与CTA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双下肢血管造影能清晰地显示下肢动脉及其病变,并与DSA造影结果吻合。因此,双下肢动脉CTA检查可以对下肢动脉疾病提供明确诊断,并为是否需DSA检查治疗及术前评价提供良好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造影 16排螺旋CT DSA 三维重建
下载PDF
64排螺旋CT在下肢血管造影中的技术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文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4期78-79,共2页
据报道,我国50~6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下肢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达79.9%。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通常被认为是诊断下肢动脉性疾病的“金标准”。本研究运用64排螺旋CT进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做出总结,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多平面重建 三维重建 最大密度投影
下载PDF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6
作者 张慧君 程琳 +1 位作者 赵筱卓 陈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术前预设计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与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7
作者 柯常保 《糖尿病新世界》 2024年第15期181-184,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收治的84例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与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收治的84例疑似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脉CTA、MRA及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将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CTA与MR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结果、诊断效能以及对于不同部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结果经DSA确诊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阳性60例,阴性24例,CTA诊断阳性59例,MRA诊断阳性59例。MR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RA对膝上动脉、膝下动脉、足背动脉段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A对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诊断效能较好,且对不同部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磁共振血管造影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下载PDF
下肢血管病变的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被引量:13
8
作者 孙明华 范新东 +1 位作者 余强 罗济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5年第5期355-360,共6页
本文通过对16层螺旋CT下肢血管造影的扫描参数、造影计划和重建方式的选择,系统阐述了其最佳的成像技术规范,提出了直接CT静脉造影技术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获得良好效果;同时也介绍了常见下肢动、静脉病变CTA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静脉造影 下肢 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肢血管病变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16层螺旋CT 下肢血管造影 扫描参数 重建方式 成像技术 技术诊断
下载PDF
步进DSA技术在下肢静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曾晓宾 刘军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年第2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DSA 下肢静脉血管造影
下载PDF
46例下肢静脉血管造影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川 罗成静 +1 位作者 段彬 曾金 《成都医药》 2004年第2期76-77,共2页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 6例患者 6 0肢均经足背静脉穿刺造影。分别摄取小腿、膝部、大腿部位的平静呼吸及Valsalva屏气呼吸的正位、斜位X线片。结果 :下肢 6 0肢造影...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 :4 6例患者 6 0肢均经足背静脉穿刺造影。分别摄取小腿、膝部、大腿部位的平静呼吸及Valsalva屏气呼吸的正位、斜位X线片。结果 :下肢 6 0肢造影成功率 10 0 %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30肢 (5 0 % ) ,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肢 (3 3% ) ,单纯下肢浅静脉功能不全 8肢(13 5 % ) ,造影正常 5肢。结论 :下肢静脉造影对诊断下肢静脉性病变可靠、简便 ,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管造影 下肢静脉性病变 X线表现 诊断 下肢深静脉血栓性静脉炎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8
11
作者 郑琪 张爱武 李宇龙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5286-5288,共3页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老年下肢ASO患者,入院时均行下肢动脉CTA血管重建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依据,记录老年下肢ASO患者... 目的分析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A)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例老年下肢ASO患者,入院时均行下肢动脉CTA血管重建技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依据,记录老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比较CTA诊断老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DAS结果一致性,并比较CTA血管重建技术〔包括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检查血管节段数的符合率,分析下肢动脉CTA及血管重建技术在老年ASO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70例老年下肢ASO患者中,轻度狭窄21例(30.00%),中度狭窄26例(37.14%),重度狭窄14例(20.00%),完全闭塞9例(12.86%);经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CTA诊断老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与DSA诊断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81,P<0.001);CTA诊断老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率为91.43%(64/70);DSA检查结果中,膝以上血管节段数为615,膝以下血管节段数为343,全部下肢血管节段数为958,CPR检查膝以下血管节段数及全部下肢血管节段数符合率均高于MIP、VR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动脉CTA及血管重建技术对老年下肢ASO患者下肢动脉狭窄程度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CPR检查膝以下血管节段数符合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动脉狭窄程度
下载PDF
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单一与联合检测在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钱监柱 《世界复合医学》 2023年第8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2月沭阳县中医院门诊及住院接诊的50例疑似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检查,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统计下肢动脉CTA及血管三维重建分别诊断轻、中、重度及闭塞情况的符合率。计算下肢动脉CTA、血管三维重建及二者联合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通过计算结果显示,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诊断灵敏度为98.00%,明显高于单一下肢动脉CTA诊断的92.00%及血管三维重建诊断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71,P=0.031)。同时50例观察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老年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诊断,其中轻度狭窄患者15例,中度狭窄患者18例,重度狭窄患者11例,完全闭塞患者6例。经计算,下肢动脉CTA诊断总符合率为92.00%,三维重建技术诊断总符合率为90.00%,而二者联合诊断总符合率为98.00%。结论临床诊断老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可通过下肢动脉CTA联合血管三维重建技术,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CT血管造影 血管三维重建技术 老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载PDF
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特点与临床特点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阳 《糖尿病新世界》 2014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特点与临床特点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DSA的临床资料,并DSA所见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膝上、下动脉病变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DSA)特点与临床特点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40例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DSA的临床资料,并DSA所见各血管病变分布情况、下肢动脉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膝上、下动脉病变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胫后动脉狭窄分布率与股动脉及腘动脉狭窄分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后动脉闭塞发生率与其他动脉闭塞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胫前动脉闭塞发生率与股动脉、腘动脉闭塞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前动脉病变总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动脉病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膝上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龄、吸烟以及LDL-C;影响膝下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包括糖尿病病程及患者的年龄。结论糖尿病足病患者下肢动脉血管造影特点与临床特点存在一定的关系,从而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患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足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临床特征
下载PDF
双低技术在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乔洪梅 刘虎 +7 位作者 沈维英 蒋伟浩 赵宏伟 易亚辉 陆忠烈 方红艳 单惠萍 王鹏飞 《现代实用医学》 2017年第1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拟行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52例,分为A组(110 k V,350 mg I/ml碘海醇)和B组(80 k V,270 mg I/ml碘克沙醇)...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病变拟行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52例,分为A组(110 k V,350 mg I/ml碘海醇)和B组(80 k V,270 mg I/ml碘克沙醇),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等CT辐射剂量参数,并计算有效剂量(ED),分别测量两组血管增强后腹主动脉末端、腘动脉起始部和胫后动脉末端处的CT值,并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及对比度噪声比(CNR)。结果两组CTDIvol、DLP及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血管增强后腹主动脉末端、腘动脉起始部和胫后动脉末端处的CT值、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低管电压联合低碘浓度对比剂的双低技术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可有效降低患者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碘含量,而图像质量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低管电压 低碘浓度
下载PDF
螺旋CT静脉血管造影对髂股静脉阻塞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茂义 李丽新 +4 位作者 刘静 邢美芬 杨春波 赵兴圣 刘鹏 《潍坊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4期272-274,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 CT静脉造影 ( SCTV)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SCTV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 6例 ,经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顺行性 SCT静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2 .0 ml/s,延迟扫描时间为 15~ 18s,螺距 1.5mm,... 目的 探讨螺旋 CT静脉造影 ( SCTV)对下肢静脉阻塞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 SCTV诊断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2 6例 ,经双下肢足背静脉穿刺顺行性 SCT静脉血管造影 ,造影剂注射速度为 2 .0 ml/s,延迟扫描时间为 15~ 18s,螺距 1.5mm,图像后处理选用层厚 2 .7mm,层间距 1.2~ 2 .0 mm,应用 MIP和 SSD进行血管成像。结果  SCTV清楚地显示出了下肢静脉血管梗阻性病变的部位、范围以及侧支循环情况。下肢静脉阻塞性病变的 SCTV表现 :1静脉血管中断或纤细 ,血管腔狭窄、血管闭塞 ;2股浅静脉侧支静脉血管扩张、迂曲、呈串珠状改变 ;3在横断面上血管腔内充容缺损和血管壁增厚。 4肢体软组织增厚 ,密度不均匀 ,皮下软组织内静脉血管扩张迂曲、增多、增粗。结论  SCT髂股静脉造影对下肢深部静脉以及盆腔静脉血栓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横断面原始图像可直接显示静脉血栓 ,完全可以替代下肢深静脉造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血管造影 血栓 螺旋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李晚君 赖振辉 +2 位作者 崔东 林秀蓬 杜慕萱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A、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像资料,将前两者检查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 目的对比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彩色多普勒超声、MSCTA、DSA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影像资料,将前两者检查结果与DS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下肢动脉的解剖形态和血流动力学,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04%、90.69%、88.77%;MSCTA显示下肢动脉三维结构,同时显示侧支动脉和闭塞远端的血管,诊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敏感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96%、96.90%、97.66%。结论 MSCTA可成为诊断动脉硬化闭塞症较理想的无创性影像学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损伤体 X线计算机 彩色多普勒超声 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利多卡因在下肢造影中缓解疼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洁 王玉超 +1 位作者 王晨 陈俊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16期96-97,共2页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收治行下肢血管造影患者46例,一侧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时在造影剂中加入2%利多卡因10 m L作观察组,对侧下肢造影剂中不加利多卡因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在造影...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注射液在下肢动脉血管造影中缓解疼痛的效果。方法:收治行下肢血管造影患者46例,一侧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时在造影剂中加入2%利多卡因10 m L作观察组,对侧下肢造影剂中不加利多卡因作对照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在造影剂加入利多卡因,造影时患者下肢疼痛程度较对侧肢体有明显下降(P<0.001)。结论:在行下肢动脉造影时在造影剂中加入利多卡因可显著缓解造影中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利多卡因 下肢动脉血管造影 疼痛
下载PDF
基于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春晨 周慧 +2 位作者 尹小花 程韬 黄茂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908-1911,共4页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国产联影UCT78064排螺旋CT扫描。A组(常规组)管电压120 kV,使用碘海醇(320 m... 目的探讨KARL迭代重建技术联合双低剂量在下肢CTA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疑有下肢动脉阻塞性疾病行下肢CTA检查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均使用国产联影UCT78064排螺旋CT扫描。A组(常规组)管电压120 kV,使用碘海醇(320 mgI/ml),滤波反投影法(FBP)重建图像。B组(双低组)管电压100 kV,使用威视派克(270 mgI/ml),KARL 5级迭代降噪算法重建技术。比较两组CT容量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碘摄入量;动脉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B组CTDIvol、DLP、SNR、CNR低于A组,B组动脉CT值高于A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碘摄入量较A组减少15.6%;A、B两组图像主观评分无差异。结论基于KARL迭代重建算法联合双低剂量扫描方法,在满足图像质量诊断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的摄入量,使得“双低”扫描方案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血管造影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迭代重建技术 双低剂量 辐射剂量 碘摄入量
下载PDF
56例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超声声像图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雪萍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6年第2期79-79,共1页
关键词 下肢血管病变 糖尿病患者 声像图分析 动脉超声 二维彩色多普勒 下肢血管造影 糖尿病足 实用价值 下肢动脉 解剖结构
下载PDF
宝石CT能谱扫描下肢静脉成像技术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家宙 《影像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下肢静脉成像技术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进行的下肢静脉GSI扫描检查的患者36例,36例患者均在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延时150s行下肢静脉扫描,造影剂浓度370mg/ml,注射速率4ml/s... 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扫描下肢静脉成像技术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进行的下肢静脉GSI扫描检查的患者36例,36例患者均在肘静脉注射对比剂后延时150s行下肢静脉扫描,造影剂浓度370mg/ml,注射速率4ml/s,总剂量100-120ml。扫描采用轴扫,扫描条件:120kV,mA为自动选择,旋转时间0.5秒;准直64x0.625mm;螺距1.375∶1。重建层厚0.625mm,层距0.625mm。扫描过程中保持患者下肢静止不动,扫描范围自下而上从踝至髂总分叉上2cm处。扫描后将图像载入AW4.6工作站。利用能谱分析浏览器(GSI Viewer),进行常规VR(混合能量)重建和单能量容积重建法(GSI VR),配合多层面重建法(MPR)和最大密度投影法以(MIP)对下肢静脉及其分支进行重建,评价下肢静脉GSI扫描不同重建方法对下肢静脉成像的效果,所有图像由两位高年资的医生进行评估。结论:能谱扫描GSI单能重建的方法较混合能量重建方法能大大提高下肢静脉成像的成功率和较高的静脉成像满意度,同时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CT 能谱成像 下肢静脉血管造影 重建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