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负压-常压疲劳恢复过程中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振宇 张晓辉 陈万 《山东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6-79,共4页
目的:研究同一疲劳模式下,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及特征性,探讨下肢负压-常压体能快速恢复舱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快速、有效性。方法:利用运动训练疲劳模式令受试者达到力竭后,分别采用下肢负压-常压恢复舱恢... 目的:研究同一疲劳模式下,不同方式恢复过程中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指标的变化及特征性,探讨下肢负压-常压体能快速恢复舱对运动性疲劳恢复的快速、有效性。方法:利用运动训练疲劳模式令受试者达到力竭后,分别采用下肢负压-常压恢复舱恢复、传统恢复(15min慢跑和15min人工按摩)和自然恢复(静止休息)3种不同的恢复方式(30min)。检测恢复前后的血乳酸、肌酸激酶(CK)和血尿素氮(BUN)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记录受试者的主观感觉疲劳程度和心率值。结果:1)不同方式恢复后相关指标变化,在30min下肢负压-常压恢复舱或传统方式恢复后即刻,受试者血乳酸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而心率和主观疲劳感觉无差异。2)次日肌酸激酶(CK)的变化,经30min下肢负压-常压恢复舱或传统方式恢复后经24小时,受试者CK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P<0.05)。3)恢复后即刻相关指标变化:心率和主观疲劳感觉无明显差异。结论:1)从血乳酸值恢复情况说明,进舱恢复对运动性疲劳后体能的恢复及再生有较好的效果,按摩恢复次之,自然恢复最差。2)从肌酸激酶恢复情况说明,进舱恢复和按摩恢复在恢复初期(训练后1h内)效果均不如自然恢复。3)利用下肢负压-常压恢复舱进行恢复,有利于血液和淋巴系统循环,血乳酸、肌酸激酶等的分解以及毛细血管功能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负压-常压快速恢复 血乳酸 肌酸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