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1
作者 陈怡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24年第4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7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1电脑分配原则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比较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SAS与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髋关节Harris与膝关节HS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健康状况调查简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联合健康教育能有效预防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也可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与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损伤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髋关节功能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
作者 李雨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083-0086,共4页
探讨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随机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展开分组,患者共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观... 探讨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随机挑选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对象,患者在入院后均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展开分组,患者共分成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康复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经护理实施后,在下肢功能改善方面,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59.84±3.56)分、髋关节功能评分(59.52±2.85)分均比对照组膝关节功能(55.39±4.27)分、髋关节功能评分(56.37±3.14)分明显提高,且下肢疼痛评分(2.88±0.48)分低于对照组(3.23±0.51)分,差异显著(P<0.05)。下肢康复效果中,研究组康复有效率94.00%及康复护理满意度96.00%均高于对照组康复有效率78.00%和满意度82.00%,且下肢关节活动度(90.22±7.58)°高于对照组关节活动度(85.48±6.37)°,差异显著(P<0.05)。结论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通过康复护理可以有效促进康复,提高关节活动度,改善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损伤 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度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应用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彭成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6期0128-0131,共4页
研究下肢运动损伤患者行肌筋膜处理技术+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功能锻炼)、联合组(功能锻炼+肌筋膜处理技术)各36例,比较疗效。结果 干预后较参照组,联合组... 研究下肢运动损伤患者行肌筋膜处理技术+功能锻炼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2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双盲法”分参照组(功能锻炼)、联合组(功能锻炼+肌筋膜处理技术)各36例,比较疗效。结果 干预后较参照组,联合组SF-36值更高;Lysholnm值、肢体运动功能值更高,VAS值更低,膝关节活动度更明显;联合组遵医率(97.22%)高于参照组(83.33%);并发症率更低,P<0.05。结论 肌筋膜处理技术+功能锻炼可改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膝关节功能,早期恢复肢体功能、增加关节活动度,降低并发症风险,优化遵医行为、值得推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锻炼 肌筋膜处理技术 下肢运动损伤 生活质量 遵医行为
下载PDF
康复护理干预在高校青年下肢运动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
4
作者 丁雪晶 刘玉英 周疆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8期0086-0089,共4页
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方法 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在门诊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进行15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规范化收集,并通过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对... 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在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分析。方法 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在门诊2020年1月-2023年1月期间进行150例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规范化收集,并通过信封法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康复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更短(P<0.05),护理后Lysholm评分均更高(P<0.05),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的活动功能改善显著,快速减轻疼痛,可提高下肢关节的活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运动损伤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前馈控制在下肢运动损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熊惠秀 谭艳庆 +5 位作者 陈惠雅 陈小舒 傅秋媛 何玉洁 林娟 顾诗颖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7年第8期3044-3046,共3页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下肢运动损伤病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下肢急性运动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下肢运动损伤病人康复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200例下肢急性运动损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病人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前馈控制模式护理,对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治疗相关指标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的关节活动度改善率为94%,对照组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病人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卧床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92.00%)高于对照组(76.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可以减少下肢运动损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把护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改善护患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下肢运动损伤 护理满意度 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足部矫形器在下肢运动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魏晨婧 曹学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1期37-39,共3页
总结足部矫形器治疗下肢运动损伤的装配方法、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原理。
关键词 足部矫形器 下肢运动损伤 生物力学 综述
下载PDF
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魏智丰 王子朴 +1 位作者 杜承润 孙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9-13,共5页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平衡能力训练的相关文献,在厘清平衡能力概念、特征、分类、评估方法及训练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论:1)在预防方面,平衡能力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踝关节和... 通过整理分析国内外平衡能力训练的相关文献,在厘清平衡能力概念、特征、分类、评估方法及训练方式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过程中的应用价值。结论:1)在预防方面,平衡能力训练可有效降低运动员踝关节和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损伤风险;2)在康复方面,平衡能力训练可有效解决损伤或术后膝、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缺失问题,促进关节本体感觉的恢复;3)应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平衡能力训练在下肢运动损伤预防及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并从专项特征角度出发,不断丰富平衡能力训练的方法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能力训练 本体感觉训练 下肢运动损伤 预防 康复
下载PDF
中老年长距离健步走下肢运动损伤的原因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党子佳 荣湘江 《当代体育科技》 2019年第19期192-192,194,共2页
健步走因对场地器械要求低且运动量较小相对而言更适合基础健身的中老年人,这项运动掀起了一阵“晒步数”的热潮。但随之而来的是不科学、不正确的走路姿势等因素会造成对膝关节的损伤,引发膝关节疼痛等慢性损伤的发生。大量中老年健步... 健步走因对场地器械要求低且运动量较小相对而言更适合基础健身的中老年人,这项运动掀起了一阵“晒步数”的热潮。但随之而来的是不科学、不正确的走路姿势等因素会造成对膝关节的损伤,引发膝关节疼痛等慢性损伤的发生。大量中老年健步走运动参与者反映有不同程度的下肢运动后疼痛与损伤的发生。因此合理分析健步走运动中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并指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和佩戴相关的膝关节护具是十分有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长距离健步走 下肢运动损伤 超大负荷量 走路姿势
下载PDF
军校新学员长途行军中的下肢运动损伤 被引量:7
9
作者 陈孛玉 董沫含 +1 位作者 罗卓荆 王哲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373-375,共3页
目的研究军校新学员长途行军拉练中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方法对2016某军校新学员300公里长途行军训练中发生的下肢运动损伤进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共纳入275名新学员,120人(43.6%)出现下肢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大腿肌群拉伤19例,髌股... 目的研究军校新学员长途行军拉练中下肢运动损伤的发生特点。方法对2016某军校新学员300公里长途行军训练中发生的下肢运动损伤进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共纳入275名新学员,120人(43.6%)出现下肢运动损伤,主要包括大腿肌群拉伤19例,髌股关节综合征11例,髂胫束综合征10例,胫骨应力综合征13例,踝关节扭伤13例,足底筋膜炎28例,跟腱炎8例。严重损伤导致缺勤的8例,3例为踝关节扭伤伴韧带损伤,3例为跟腱炎,1例膝关节韧带损伤和1例大腿肌肉拉伤。分析发现患有跟腱炎的学员体质量明显低于健康学员。结论长途行军中下肢运动损伤以足踝部为主,应重视相关防护和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训练伤 下肢运动损伤
下载PDF
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影像诊断类型及对重返赛场比率的影响
10
作者 蒋梁 苏平昌 贺刚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65-1470,共6页
本文分析了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影像诊断类型及对重返赛场比率的影响。收集357例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影像学检查诊断损伤类型。结果显示:损伤原因以动作技术失误(4... 本文分析了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影像诊断类型及对重返赛场比率的影响。收集357例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一般资料、损伤原因、损伤部位、影像学检查诊断损伤类型。结果显示:损伤原因以动作技术失误(49.86%)、冲撞和激烈对抗(19.05%)、疲劳(17.09%)为主;损伤部位以膝关节(53.78%)、踝关节(31.93%)为主;损伤类型以韧带损伤(40.62%)、骨折(37.25%)为主。男性运动员下肢骨折发生率(42.31%)高于女性运动员(30.20%),韧带损伤发生率(35.10%)低于女性运动员(48.32%)(P<0.05);下肢肌肉拉伤、软组织损伤运动员1年内重返赛场比率均为100.00%,高于骨折运动员(88.72%)和韧带损伤运动员(68.97%)(P<0.05)。冬季项目运动员下肢运动损伤影像诊断类型主要为韧带损伤、骨折,其中下肢韧带损伤运动员1年内重返赛场比率较低,加强防治非常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项目 运动 下肢运动损伤 影像学 重返赛场
下载PDF
单兵下肢运动损伤恢复治疗系统防治效果初步观察 被引量:2
11
作者 万岷 张幸 +3 位作者 李民 黄俊 陈锐 金相廷 《人民军医》 2010年第8期547-548,共2页
目的:初步观察单兵下肢运动损伤恢复治疗系统(以下简称恢复治疗系统)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某部新兵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20例。对照组在60天高强度军事训练中不使用恢复治疗系统;观察A组在60天高强度军事训... 目的:初步观察单兵下肢运动损伤恢复治疗系统(以下简称恢复治疗系统)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整群抽取的某部新兵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A组和观察B组各20例。对照组在60天高强度军事训练中不使用恢复治疗系统;观察A组在60天高强度军事训练中一直使用恢复治疗系统;观察B组高强度军事训练30天后使用恢复治疗系统,比较3组胫前区出现疼痛、肿胀或包块等临床症状发生率。结果:高强度军事训练30天后,对照组和观察B组疼痛、肿胀或包块等临床症状发生率非常显著高于观察A组(P<0.01);高强度军事训练60天后,观察A组和观察B组疼痛、肿胀或包块等临床症状发生率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恢复治疗系统防治胫骨疲劳性骨膜炎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损伤 恢复治疗系统 胫骨疲劳性骨膜炎
原文传递
前馈控制在下肢运动损伤病人康复护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明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9期176-177,共2页
探究前馈控制对于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为研究区间,以100例随机选择的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 探究前馈控制对于下肢运动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8年1月~2021年1月为研究区间,以100例随机选择的于本院接受治疗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前馈控制,观察指标为临床治疗指标与护理满意度。结果:(1)对比临床治疗指标,观察组所有指标评分皆相对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比护理满意度,观察组的明显更高(P<0.05)。结论:对于下肢运动损伤患者而言,前馈控制能够获取更为理想的康复效果,能够获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馈控制 下肢运动损伤 康复护理
下载PDF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对其关节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陈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105-108,共4页
以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例,分析系统康复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 整理我院下肢运动损伤的患者资料,以最近四年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点,从中整理6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并进行分组处理,其中30例分为对照组,另外30例分为观察组,且患者分别在临床... 以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为例,分析系统康复护理的临床影响。方法 整理我院下肢运动损伤的患者资料,以最近四年为研究对象的选取时间点,从中整理60例患者的完整资料,并进行分组处理,其中30例分为对照组,另外30例分为观察组,且患者分别在临床上实施了常规护理(前者)和康复护理(后者),并观察和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以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为疗效判定标准,在这两方面上,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采取系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效果影响较大,可有效改善其关节功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运动损伤 康复护理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14
作者 宋玉萍 王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2期5-8,共4页
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予以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筋膜处理技术干预,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 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方法 对收入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予以治疗研究,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肌筋膜处理技术干预,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 较对照组,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率增加,膝关节功能指标有改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推广。结论 下肢运动损伤患者接受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治疗效果好,患者的关节功能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综合疗效较为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筋膜处理技术 功能锻炼 下肢运动损伤康复
下载PDF
越野滑雪陆地训练中下肢运动性损伤的防治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俪燕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2-92,97,共2页
越野滑雪陆地训练中经常会发生下肢运动性损伤。训练实践证明,基于中医经络理论的"马步站桩"法有助于下肢疲劳性骨折、膑骨损伤、韧带拉伤等运动性伤害的预防与治疗。"马步站桩"法同时可以提高腿部力量和心肺功能。
关键词 越野滑雪 下肢运动损伤 “马步站桩”法
下载PDF
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伤防治中的应用综述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卓婷 左秀芹 +2 位作者 李圣节 邢军 张立宁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肌内效贴布疗法是将弹性治疗贴布贴于皮肤以协调肌肉功能、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在临床康复尤其是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应用广泛,具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预防损伤的作用。本文就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损伤... 肌内效贴布疗法是将弹性治疗贴布贴于皮肤以协调肌肉功能、预防运动损伤的方法,在临床康复尤其是运动损伤的康复中应用广泛,具有消肿、镇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本体感觉、平衡功能及预防损伤的作用。本文就肌内效贴布在下肢运动损伤防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康复 下肢运动损伤 疼痛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不同落地方向及运动疲劳对侧切动作中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薛博士 杨晓巍 +4 位作者 赵建斌 吴菁 杨辰 郑亮亮 周志鹏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3-662,共10页
目的:对比不同方向(前向、45°斜向、横向)落地侧切动作疲劳前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探讨不同落地方向及疲劳对侧切动作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比较15名男性大学生在疲劳诱导前后执行3种不同落地方向侧切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目的:对比不同方向(前向、45°斜向、横向)落地侧切动作疲劳前后下肢生物力学特征差异,探讨不同落地方向及疲劳对侧切动作ACL损伤风险的影响。方法:比较15名男性大学生在疲劳诱导前后执行3种不同落地方向侧切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参数变化,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触地时刻髋、膝关节屈曲角45°斜向侧切和横向侧切显著小于前向侧切(p<0.05),且前向、45°斜向、横向侧切依次呈减小趋势;触地时刻踝关节跖屈角、缓冲阶段膝关节屈曲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向后地面反作用力首峰时刻膝伸展和外翻力矩45°斜向侧切和横向侧切显著大于前向侧切(p<0.05),且前向、45°斜向、横向侧切依次呈增大趋势;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横向侧切显著大于前向侧切(p<0.05);疲劳后3个方向侧切动作髋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显著减小(p<0.05),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和踝关节跖屈活动度较疲劳前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不同落地方向可对侧切动作下肢动作模式造成影响,侧切变向角度的增大可能导致更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运动疲劳可能增加男子侧切变向动作中的前交叉韧带损伤风险,并且在大角度侧切变向时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切变向 神经肌肉疲劳 下肢运动损伤 生物力学 动作模式
下载PDF
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
18
作者 蒋岳华 《中国实用医刊》 2023年第7期73-76,共4页
目的分析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1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训练干预... 目的分析肌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在下肢运动损伤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2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下肢运动损伤患者1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训练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肌筋膜处理技术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及功能锻炼依从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膝关节活动度[(119.33±12.34)%]、Lysholm膝关节评分[(86.14±2.69)分]、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分[(98.32±7.69)分]均高于对照组[(102.31±13.69)%、(76.31±2.66)分、(89.36±6.94)分],生活质量[(18.14±4.21)分]、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1.11±0.62)分]低于对照组[(27.10±5.02)、(3.01±0.52)分],功能锻炼依从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筋膜处理技术配合功能锻炼对下肢运动损伤患者进行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提高其运动功能,改善生活质量,康复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锻炼 肌筋膜处理技术 下肢运动损伤 关节活动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