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uperPATH入路柄颈一体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疗效及术后下肢长度分析
1
作者 汪康 邓英虎 +1 位作者 夏良政 李胜华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61,76,共7页
目的 观察SuperPATH入路柄颈一体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疗效及术后下肢长度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75例单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纳入研究。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 目的 观察SuperPATH入路柄颈一体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早期疗效及术后下肢长度变化。方法 选择2015年9月至2020年10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75例单侧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纳入研究。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及术后1、4、12、24周及1、2年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摄骨盆正位X线片,测量两侧泪滴下缘连线至小转子最上缘的垂直距离,判断双下肢长度差异。末次随访时行骨盆CT平扫观察股骨假体位置及骨长入。结果 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85个月,平均56.7个月。所有患者切口长度(7.85±0.51)cm,手术时间(89.29±26.84)min,术中出血量(78.67±56.79)mL,术后下地时间(1.43±0.49)d。术前与术后1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与术后1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随访时间点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和VAS评分与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长度差为(3.57±4.44)mm,与术前[(-17.61±7.86)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骨盆CT平扫显示股骨假体位置及骨长入良好,随访期间均无假体松动、下沉。结论 SuperPATH入路柄颈一体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早期疗效满意,在有限显露下可有效调整肢体长度,预防双下肢不等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置换 SuperPATH入路 下肢长度
下载PDF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长度不同均衡策略对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红荣 钟宝 +1 位作者 苗立帅 张勇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3年第5期404-408,共5页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长度不同均衡策略对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下肢长度均衡策略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均衡下肢长度,改良...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下肢长度不同均衡策略对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行单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患者,根据术中采用的下肢长度均衡策略分为对照组和改良组,每组43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均衡下肢长度,改良组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均衡下肢长度。比较2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双下肢长度差异、Harris评分、满意率、步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改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等手术一般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均较术前缩小(P<0.05),且改良组术后双下肢长度差异小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改良组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满意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1.40%(P<0.05);改良组术后步频、单腿支撑时间、步速均高/长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33%,与对照组的6.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以健侧头颈比为对照可有效均衡下肢长度,减少双下肢长度差异,增强髋关节功能重建效果,提升患者满意率,改善患者步态,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肢长度 头颈比 HARRIS评分 满意率 股骨颈骨折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才胜 杜远立 +3 位作者 许维亚 梁杰 谭晓毅 陈波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43-646,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平均64.3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退变性骨关节炎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04年10月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48例,男26例,女22例,年龄44~82岁,平均64.3岁。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2例,退变性骨关节炎8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6例,股骨颈头下型骨折20例,其他2例。其中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例,混合型假体36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患肢短缩1.0~2.0cm10例,短缩2.0~4.0cm6例,短缩4.0~6.0cm2例。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线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股骨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以均衡双下肢长度。结果术后获随访3~42个月。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双下肢等长的30例患者,术后5例患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患者,术后恢复等长10例,患侧延长1.0~2.0cm6例,其中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术前短缩4.0~6.0cm,术后仍然短缩2.0~3.0cm。Harris评分:术后肢体等长的34例患者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的14例患者平均8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术前测量及术中应用综合评价方法,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下肢长度调节方法,掌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巧,是进一步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长度 均衡
下载PDF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义生 陈宾 +1 位作者 李军伟 张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1-253,共3页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变化。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单侧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7例(152髋),术前下肢等长35例,不等长82例。所有病例均使用生物型假体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测量术后1周内的下肢长... 目的:观察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长度的变化。方法: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接受单侧和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17例(152髋),术前下肢等长35例,不等长82例。所有病例均使用生物型假体关节行全髋关节置换。测量术后1周内的下肢长度,计算术后双下肢长度之差,视双下肢长度之差≤10mm者为等长。结果:117例患者中,术后下肢等长116例(99.2%),双下肢长度相差11mm者1例(0.9%);116例中术后双下肢完全等长108例(92.3%),相差<6mm者5例,相差6~10mm者3例。结论:充分掌握各种术中测量下肢长度的方法,综合运用于平衡下肢长度,术中多次比对可降低术后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下肢长度 不等长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长度均衡方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星火 于振山 +1 位作者 张亚奎 曾纪洲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10期809-8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均衡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42例(44髋)接受全髋置换术的病人,男24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48~72岁)。左髋24例,右髋20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5分(46~62分)。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健...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下肢长度均衡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42例(44髋)接受全髋置换术的病人,男24例,女18例;患者平均年龄61.5岁(48~72岁)。左髋24例,右髋20例。术前Harris评分平均53.5分(46~62分)。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健侧下肢内旋15°,用模板测量髋臼的旋转中心和股骨偏心距,标记出需切除骨距位置。对单侧置换的患者,术中依健侧股骨偏心距重建患侧偏心距;对双侧同时置换的,采用双侧偏心距一致的方法。术中假体试模安装完毕后,测量股骨头中心与股骨大粗隆顶点高度是否一致。麻醉下牵拉患肢测试关节间隙为4~5 mm,比较双侧膝关节是否在同一水平等,据此选取人工股骨头的颈长,以避免下肢的不等长。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的全髋置换术,36例(83%)下肢长度一致,使下肢不等长的发生率大大降低。平均随访时间3~15个月,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9.6分(82~93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应用上述方法,使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均衡的问题得以很好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全髋置换术 下肢长度均衡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周才胜 杜远立 +3 位作者 许维亚 梁杰 谭晓毅 陈波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05年第4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巾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全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重建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振华 刘永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3期8465-8468,共4页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的重建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和假体的使用寿命,目前多采用术前模板测量来预测股骨假体的型号及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但是测量比较繁琐,欠精确。目的:设计通过股骨头假体长度和... 背景:人工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的重建直接影响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和假体的使用寿命,目前多采用术前模板测量来预测股骨假体的型号及置入位置,估计股骨颈的截骨水平,但是测量比较繁琐,欠精确。目的:设计通过股骨头假体长度和股骨颈截骨平面的选择来重建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的计算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探索性实验,于2008-08/2009-02在单县中心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单县中心医院接受髋关节置换的22例股骨颈骨折和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方法:术前测算健侧股骨偏心距E和髋关节旋转中心至小转子最高点的垂直距离D(下肢内旋15°)。设股骨假体偏心距为E′,垂降为H。设股骨颈截骨平面最下缘距小转子最高点的垂直距离为h,标准股骨头假体+0,其余为+L。股骨假体颈干角的补角为A。通过数学方法推导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重建股骨头长度及股骨颈截骨平面选择的计算公式。主要观察指标:股骨偏心距、髋关节旋转中心至小转子最高点的垂直距离、股骨假体偏心距、股骨假体颈干角、股骨假体垂降。结果:①E=E′+LsinA。②D=h+H+LcosA。结论:成功推导出髋关节置换股骨偏心距和下肢长度重建股骨头长度及股骨颈截骨平面选择的计算公式,该公式简单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置换 偏心距 股骨 下肢长度 计算公式
下载PDF
手术入路对双髋关节同时置换下肢长度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唐竞 周一新 +1 位作者 张纪 柳剑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6期616-619,共4页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 目的探讨前入路和后入路两种手术方法对双侧髋关节同时置换术后患者下肢长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行双髋关节同时置换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为前入路组和后入路组。前入路组22例(44髋),其中男17例,女5例,年龄34~67岁,平均(50±9)岁;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7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后入路组24例(48髋),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37~62岁,平均(48±7)岁;骨性关节炎7例,股骨头坏死Ⅲ期或Ⅳ期12例,髋关节发育不良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分析患者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测量肢体长度,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全部使用生物固定型假体。术前测量两组患者下肢长度差异无明显差别。术后前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5~6.8mm,平均(2.0±1.5)mm,后入路组下肢长度差异为0~14.8mm,平均(4.6±4.0)m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后入路组患者中出现功能性不等长的比例(13%)明显高于前入路组(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后入路手术相比,采用平卧位的前入路双髋关节置换术重建下肢长度更加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下肢长度 前入路 后入路
下载PDF
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差异的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陈旭 赵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探讨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长度差异(LLD)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THA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减少LLD的发生,48例)和对照组(通过克氏针固定标记辅助定位减少LLD... 目的探讨控制假体置入位置减小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长度差异(LLD)的效果。方法将100例行THA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减少LLD的发生,48例)和对照组(通过克氏针固定标记辅助定位减少LLD的发生,52例)。比较两组临床LLD、影像学LLD、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1)临床LLD、影像学LLD、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LLD<5 mm的比例:观察组(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Harris评分:两组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各时间点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控制髋臼和股骨柄假体置入位置可将THA术后LLD控制在5 mm以内,并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长度差异 假体置入位置
下载PDF
9-11岁儿童双侧上、下肢长度及对称性的调查
10
作者 覃能武 刘树元 李仁 《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32-32,38,42,共3页
关于上、下肢长度是否左右对称,目前国内对成人游离干燥长骨测量较多,活体测量少见,尤其是对儿童的活体测量更为少见。为了给国人体质调查及人类学方面积累资料,我们于1983年对鄠西来风县676名9-11岁儿童的上、下肢长度进行了活体测量(... 关于上、下肢长度是否左右对称,目前国内对成人游离干燥长骨测量较多,活体测量少见,尤其是对儿童的活体测量更为少见。为了给国人体质调查及人类学方面积累资料,我们于1983年对鄠西来风县676名9-11岁儿童的上、下肢长度进行了活体测量(男性:9岁116,10岁134,11岁107;女性:9岁111,10岁114,11岁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长度 活体测量 女儿 性别 人体测量 儿童
下载PDF
髋关节置换术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的影响
11
作者 吴景雄 洪小泳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8年第20期2397-2398,共2页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术的55例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后... 目的探究髋关节置换术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行关节置换术的55例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前后,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双下肢长度差、生活质量(SF-36)和疼痛评分(V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活动度和生活质量各项评分与手术前相比有所提升(P<0.05),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有所降低(P<0.05),膝关节活动度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改善股骨头坏死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双下肢长度不等的情况,对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疼痛程度也有显著疗效,建议在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置换术 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功能 下肢长度 疼痛评分
下载PDF
MAKO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长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明阳 张帅 +2 位作者 杨敏之 孔祥朋 柴伟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CSCD 2023年第4期296-302,共7页
目的:探讨使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能否降低下肢不等长(LLD)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由同一术者行后外侧入路(PA)或者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RPA)THA的154例连续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RPA组68例(92髋),PA组8... 目的:探讨使用机器人辅助全髋关节置换术(THA)能否降低下肢不等长(LLD)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由同一术者行后外侧入路(PA)或者机器人辅助后外侧入路(RPA)THA的154例连续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RPA组68例(92髋),PA组86例(120髋)。统计患者年龄、性别、术侧、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骨盆正位X线片上测量下肢长度差。结果:RPA组24例患者(35.3%)接受了双侧THA,PA组34例患者(39.5%)接受了双侧THA(P=0.590)。两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A组比较,RPA组LLD均值更小[(5.7±4.0)mm vs.(4.1±3.4)mm,t=2.585,P=0.011]。当定义LLD>3 mm为下肢不等长时,RPA组33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PA组57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6,P=0.026)。当定义LLD>5 mm为下肢不等长时,RPA组20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PA组37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18,P=0.082)。当定义LLD>10 mm为下肢不等长时,RPA组2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PA组5例患者存在下肢不等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5)。结论:与传统PA-THA相比,RPA-THA恢复术后下肢长度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长度差异 后外侧入路
下载PDF
双下肢不等长及其与脊柱侧凸关系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席凡辉 薛旭红 +3 位作者 赵胜 张艳东 王世雄 高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5,共5页
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定义为左下肢和右下肢长度不一致,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LL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0%,在运动员中的患病率为40%[1、2]。95%的LLD原因尚未明确[3]。大约90%的人肢体长度差异≤10mm,其中50%... 双下肢不等长(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的定义为左下肢和右下肢长度不一致,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LLD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90%,在运动员中的患病率为40%[1、2]。95%的LLD原因尚未明确[3]。大约90%的人肢体长度差异≤10mm,其中50%有4mm或更小的差异;仅10%的人双下肢长度完全相等[4]。当LLD<10mm时,患者通常通过下肢肌肉关节来代偿LLD,这也是患者不会感觉到自身存在LLD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肌肉 骨科疾病 肢体长度 下肢长度 普通人群 脊柱侧凸 下肢不等长 患病率
下载PDF
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双下肢差异统计及其影响因素
14
作者 李雅琴 谢睿 +3 位作者 李论 马娜 周游 康晓鹏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测量并分析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DDH)健侧与患侧影像学下肢差异的特点,包括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以及股... 目的测量并分析儿童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UDDH)健侧与患侧影像学下肢差异的特点,包括下肢长度差异(Leg length discrepancy,LLD)、股骨颈前倾角(Femoral neck anteversion,FNA)以及股骨颈干角(Neck shaft angle,NSA)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UDDH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UDDH根据Tonnis分型,分为Ⅰ、Ⅱ、Ⅲ、Ⅳ型。摄站立位骨盆股骨全长X线、骨盆股骨CT,测量以下参数:股骨长度(Femoral length,FL)、大转子股骨长度(Great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GTFL)、小转子股骨长度(Less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LTFL)、干骺端股骨长度(Metaphysis femoral length,MFL)、大小转子间距离(Intertrochanteric distance,ITD)、FNA、NSA。比较健侧患侧上述参数,并计算各参数健患侧差值;分别统计上述参数健侧较患侧长以及患侧较健侧长的例数;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健患侧差值在不同Tonnis分型、年龄、性别之间的差异。结果患侧FNA、NSA、MFL、LTFL均大于健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FL、GTFL和ITD大于患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NA、NSA、LTFL、MFL患侧大(长)构成比大于健侧大(长)构成比;FL、GTFL和ITD健侧长构成比大于患侧长构成比。根据不同模型多元线性回归统计,Mod1中NSA、MFL患健侧差值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5),在Mod2、Mod3中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od4、5、6中FL患健侧差值均随脱位程度增加而减少,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脱位程度越高,患侧FL越小于健侧。患健侧NSA差值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小,患侧NSA随着年龄增大逐渐趋近于健侧,甚至会小于健侧。无论脱位程度如何,患侧MFL均大于健侧MFL;脱位程度越大,患侧FL越小于健侧FL。结论患侧FL较健侧短,但相差值很小,没有实际临床意义;而患侧MFL明显大于健侧,说明术前UDDH患者确实存在LLD;患侧FNA、NSA较健侧显著增大,但增加的数值较小,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患健侧FNA差值不随年龄增大而减少,患侧与健侧NSA的差值与年龄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 下肢长度差异 股骨颈前倾角
下载PDF
机器人辅助技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李杨 王鑫光 +3 位作者 董子漾 李子剑 田华 陶立元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3-48,共6页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术后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单侧、初次THA(rTHA)的患者共113例,并连续性纳入在同一时间段... 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术后髋臼假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单侧、初次THA(rTHA)的患者共113例,并连续性纳入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传统器械进行THA(cTHA)的患者共133例。rTHA组男37例,女76例,年龄(62±9)岁;cTHA组男59例,女74例,年龄(60±1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前倾角、外展角,计算髋臼假体位于Lewinnek和Callanan安全区的比例。测量并比较对侧髋关节正常或已接受过置换手术的患者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髋臼假体的外展角为39.0°±5.5°,前倾角为14.1°±5.1°。rTHA和cTHA组假体外展角(39.3°±2.9°比38.7°±7.0°,P=0.383)和前倾角(13.4°±4.3°比14.7°±5.6°,P=0.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Lewinnek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髋臼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是97.3%(110/113),cTHA组是75.9%(101/133);以Callanan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和cTHA组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分别是94.7%(107/113)和66.2%(88/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HA与cTHA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但cTHA组有23.0%(29/126)的病例双下肢不等长超过5 mm,而rTHA组仅有9.7%(9/93)。结论机器人辅助技术提高了THA中髋臼假体安放的准确性,提高了髋臼假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在术后下肢长度恢复方面也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臼假体位置 下肢长度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下肢长度的放射学观察 被引量:5
16
作者 罗殿中 程徽 +1 位作者 何建军 张洪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56-1561,共6页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 [目的]观察骨骼发育成熟的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完全脱位(unilateral developmental dislocation of the hip,UD-DH)的患者脱位侧下肢长度与膝关节畸形的变化特点。[方法]通过骨盆正位X线片及站立位双下肢全长X线片对骨骼发育成熟的UDDH(HartofilakidisⅡ或Ⅲ型)进行脱位侧股骨头上移距离、双侧下肢骨骼长度、小粗隆至内踝长度的测量,同时测量双侧膝关节外翻角。[结果]28位UDDH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平均年龄29.80岁(13.4~66.2岁)。脱位侧股骨头均上移,上移距离为4.6~60.9 mm,平均30.9 mm。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者20例,占71.43%;最长延长距离为25 mm,平均延长9.4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22。小粗隆至内踝尖的距离延长者24例,占85.71%;最长延长距离为29.3 mm,平均延长12.1 mm;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脱位侧下肢骨骼长度延长5 mm以上者12例,占42.86%。脱位侧大于3°的膝外翻畸形12例,膝内翻1例;而非脱位侧大于3°的膝内翻畸形15例,膝外翻畸形1例;双侧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结论]本研究通过骨盆正位及双下肢全长正位X线片显示UDDH患者脱位侧股骨头均明显上移;脱位侧骨骼长度较非脱位侧延长的比例高达70%,若以小粗隆为参考标志,脱位侧延长比例高达85.71%。脱位侧出现膝外翻畸形的发生率较高,而非脱位侧膝内翻的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髋关节发育性髋脱位 下肢长度测量 下肢不等长
原文传递
36例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控制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战备 赵云飞 +3 位作者 张志桐 王顺义 任东良 赵晓宇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年第5期507-508,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 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标记健侧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经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以卡尺测量二者间距离,根据X线片放大...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 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标记健侧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经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以卡尺测量二者间距离,根据X线片放大率计算其真实长度,根据所用假体品牌、型号计算截骨平面;术中将试模插入股骨干后用卡尺实际测量,指导实际截骨平面及假体型号,假体安装完毕测量结果与预测一致后再将假体复位,控制假体的长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双下肢长度差控制在3~5mm,7例在5~8m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4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可有效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下肢长度 控制
原文传递
成人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下肢长度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宋朝晖 杨敏之 +5 位作者 郭人文 吴东 张卓 陈继营 孔祥朋 柴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33-538,共6页
目的测量并分析成人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影像学下肢长度差异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2例单侧D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96例;年龄20~76岁,平... 目的测量并分析成人单侧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患者影像学下肢长度差异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符合选择标准的112例单侧DDH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96例;年龄20~76岁,平均42.9岁。DDH根据Crowe分型,Ⅰ型25髋、Ⅱ型26髋、Ⅲ型15髋、Ⅳ型46髋(其中无继发臼形成的ⅣA型26髋、有继发臼形成的ⅣB型20髋)。摄站立位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以下参数:大转子下肢长度(greater trochanter leg length,GTLL)、大转子股骨长度(great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GTFL)、小转子下肢长度(lesser trochanter leg length,LTLL)、小转子股骨长度(lesser trochanter femoral length,LTFL)、胫骨长度(tibial length,TL)、大小转子间距离(intertrochanteric distance,ITD)。比较健患侧上述参数,并计算各参数健患侧差值;以健患侧差值5 mm作为阈值,分别统计上述参数健侧较患侧>5 mm(健侧长)以及患侧较健侧>5 mm(患侧长)的例数;比较各影像学参数健患侧差值在不同Crowe分型之间以及CroweⅣA型和ⅣB型之间的差异。结果健患侧GTLL和LTF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LTLL和TL长于健侧,GTFL和ITD短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L、LTLL患侧长构成比大于健侧长构成比,而GTFL、ITD健侧长构成比大于患侧长构成比,GTLL和LTFL健侧长或患侧长构成比无明显差异。不同Crowe分型间比较显示,仅Ⅰ型和Ⅳ型间TL健患侧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分型间各影像学参数健患侧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roweⅣB型比较,ⅣA型GTLL、TL和ITD健患侧差值较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ⅣA型和ⅣB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单侧DDH患者双下肢不等长,差异主要来自于TL和ITD,术前规划时需注意这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下肢长度测量 下肢长度差异
原文传递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勇 肖延河 +2 位作者 陈峰 杜发会 司枫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21期25-27,共3页
目的:考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5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伴膝关节骨性... 目的:考察老年全髋关节置换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差和疼痛评分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50例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进行试验.手术前后,检测患者的髋关节活动度、双下肢长度,对比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评分,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对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价值.结果:(1)术前患者髋关节活动度为91.38°±25.36°,术后髋关节活动度为214.67° ±28.83°,差值为123.29°±3.47°,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后双下肢长度差明显缩减,从术前2.42±0.61降到0.32±0.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有效地改善了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疼痛程度,术后VAS疼痛评分3.0±0.7分,较手术前6.8±1.3分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改善伴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髋关节功能及双下肢不等长具有显著疗效,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髋关节活动度 下肢长度 疼痛评分
原文传递
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控制方法探讨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永亮 《医药论坛杂志》 2013年第8期91-92,共2页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单侧置换术前标记健侧两条线为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和经过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用卡尺测...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中下肢长度的控制方法。方法36例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前拍摄双髋关节前后位x线片,必要时行cT检查,单侧置换术前标记健侧两条线为股骨头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和经过小粗隆顶点与股骨干的垂线,用卡尺测量二者之间的距离,根据x线片放大率计算两者的真实长度,术前根据所用假体的品牌及型号计算截骨平面。术中将试模插入股骨干后用卡尺实际测量,指导实际的截骨平面及假体型号,假体安装完毕后测量结果与预测一致后再将假体复位,从而控制假体的长度。结果经上述方法完成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29例双下肢长度差控制在3~5mm,7例在5—8mm,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8.4分。结论通过术前测量和术中综合运用上述方法,使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问题可以很好的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髋关节置换 下肢长度 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