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3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
1
作者 张慧君 程琳 +1 位作者 赵筱卓 陈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 目的探讨下肢CT血管造影(CTA)及三维重建辅助下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行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修复小腿或足踝处创面的24例患者,在组间基线特征可比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CTA辅助组和传统手术组,每组12例。CTA辅助组术前行下肢CTA并使用Mimics 21.0软件重建皮瓣相关血管网络,设计模拟切取皮瓣后转化为实体标记以辅助后续手术操作,传统手术组仅按传统手术流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皮瓣切取时长、术后2~3周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不良烟酒嗜好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辅助组术中皮瓣切取时长为(21.83±3.91)min,明显短于传统手术组的(26.67±4.0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皮瓣存活及创面覆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下肢CTA及三维重建在术前预设计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可有效降低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长,是一种较好的临床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血管造影 三维重建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筋膜皮瓣 术前预设计
下载PDF
两种不同经皮穿刺方法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比较
2
作者 邹容 狄镇海 +4 位作者 刘文新 谭中宝 王庆庆 毛学群 张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8期79-82,共4页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经皮穿刺方法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47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2例,24条患肢)和B组(21例,23条患肢)。A组采...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经皮穿刺方法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47条患肢)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2例,24条患肢)和B组(21例,23条患肢)。A组采用先站立位直视下留置针穿刺、留置,后在平卧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B组采用平卧位头皮针直接穿刺、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的治疗优良率、穿刺成功率均高于B组(P<0.05)。术后6个月,A组的静脉临床严重程度评分(VCSS)评分低于B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评分高于B组(P<0.05)。两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先行站立位直视下留置针穿刺并留置,而后在平卧位DSA透视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优良率和穿刺成功率更高,能够更好地改善静脉曲张程度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硬化 下肢静脉曲张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评估和诊治现状
3
作者 陆信武 叶开创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中远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轻者以腿脚活动后肿胀、疼痛和沉重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在休息或抬高下肢时得到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中远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症状轻者以腿脚活动后肿胀、疼痛和沉重感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通常在休息或抬高下肢时得到缓解,这一现象称为“静脉间歇性跛行”。症状严重者则可能出现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并增加医疗费用[1]。下肢深静脉PTS的诊断通常缺乏客观检查手段,影像学检查如深静脉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尽管能发现下肢深静脉狭窄或闭塞,但如无明显或轻微的临床症状,则不能确诊为PTS。因此,下肢深静脉PTS的临床评估主要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既往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静脉活性药物治疗、压力治疗及深静脉旁路手术,以减轻患者下肢的肿胀、疼痛和沉重感,同时结合溃疡清创与植皮术[2]。随着学者们对下肢深静脉PTS病变转归的深入认识、腔内介入器械和技术的革新以及血管影像学的发展,诊断和治疗理念也逐渐发生变化。本文对目前下肢深静脉PTS的评估与治疗现状进行概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间歇性跛行 客观检查 旁路手术 静脉造影 静脉性溃疡 临床评估 诊治现状
下载PDF
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
4
作者 朱剑 毕蒙蒙 +4 位作者 邹转芳 赵鹏 舒晨 叶建华 李梅芳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23年第5期59-63,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标准作业程序(SOP)在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例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方案。比较2组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单次建立穿刺时间、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单次建立穿刺时间、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循证构建的外周静脉留置针置入SOP用于经足背浅静脉行下肢静脉造影患者,可有效提高患者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疾病 标准作业程序 外周静脉留置针 足背浅静脉 下肢静脉造影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分级的影响
5
作者 周嘉辉 张丽峰 +2 位作者 耿彩娟 许田田 何春水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 目的探讨左髂静脉受压后形成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对右下肢静脉临床表现-病因学-解剖学-病理生理学(CEAP)分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6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2255例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静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A组(n=71,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和B组(n=2184,无明显髂静脉受压)。比较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CEAP分级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右下肢CEAP分级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以髂内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1组(n=35)和以盆腔静脉侧支循环为主的A2组(n=36),两亚组患者的CEAP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髂静脉狭窄形成明显连通右髂静脉的侧支静脉患者的右下肢CEAP分级可能会更高,虽然右下肢静脉曲张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仍要注意其对双下肢静脉功能的影响,提前进行预防或者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狭窄综合征 侧支血管形成 慢性下肢静脉功能不全 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高压
下载PDF
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超声引导微波闭合治疗后的评估
6
作者 胡六妹 李影 曾瑶琪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超声引导微波闭合治疗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闭合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有效和无效,分为有效组(117例)和无效组(33例),预测患者预后。结果150例患者中...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超声引导微波闭合治疗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1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腔内微波闭合治疗,根据临床治疗有效和无效,分为有效组(117例)和无效组(33例),预测患者预后。结果150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显效49例、有效68例,总有效率64.67%,其余33例疗效判定为无效。有效组与无效组年龄、病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迂曲浅静脉分布、髂静脉压迫检出率低于无效组,其深静脉通畅、静脉瓣膜影清晰检出率高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术后1天下肢静脉造影Kistner分级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下肢静脉造影(迂曲浅静脉分布+深静脉不通畅+髂静脉压迫+静脉瓣膜影不清晰)联合Kistner分级Ⅲ~Ⅳ级预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预后不良的AUC为0.951,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92.66%、97.14%(P<0.05)。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超声引导微波闭合术后开展下肢静脉造影,结合造影结果及Kistner分级能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造影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检查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对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3
7
作者 罗彬心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第3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干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行DSA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各48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预见组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前...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对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干预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该院行DSA检查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与预见组各48例。两组均予常规护理,预见组加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检查前及检查后1周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以及DVT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检查后1周预见组D-D、Fib水平低于常规组,下肢静脉血流峰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大于常规组,服务态度、操作水平、护患沟通、健康宣教的满意度评分高于常规组,DVT发生率4.2%(2/48)低于常规组的18.8%(9/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6、3.01、3.01、2.94、5.19、3.18、3.61、3.91,χ^(2)=5.03,P<0.05)。结论对行DSA检查的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调节凝血功能及下肢静脉流速,降低DVT发生率,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预见性护理 下肢静脉血流速度 满意度
下载PDF
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步进DSA技术诊断与治疗
8
作者 蔡恒烈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31期67-6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静脉...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在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下肢静脉彩超和步进DSA检查,观察髂静脉压迫情况,并根据检查结果分为两组:观察组(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和对照组(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每组各50例。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静脉曲张消失、水肿消退、静息痛缓解、皮肤色素沉着改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疼痛评分、瘀斑血肿等并发症情况。结果100例患者通过彩超发现髂静脉压迫患者占10%(10例),步进DSA技术发现髂静脉压迫占20%(20例),其中重度压迫者5例,观察组在静脉曲张消失率、水肿消退时间、静息痛缓解率、皮肤色素沉着改善率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水肿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疼痛评分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步进DSA技术为下肢静脉曲张及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诊断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方法。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相较于传统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步进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 下肢静脉曲张 静脉压迫综合征 改良式激光腔内闭合术 大隐静脉高扎剥脱术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
9
作者 李姗姗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24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为后续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所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从中选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二聚体(D-D)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为后续疾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回顾性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所收治的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从中选出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浆D-D检测、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D检查、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3种不同检查方式的下肢静脉血栓检出结果、诊断效能,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检查方式的对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效果,获取其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典型病例图片。结果 深静脉造影检查结果说明,62例疑似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中存在41例阳性、21例阴性。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检出43例阳性、19例阴性,其中仅有37例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血浆D-D共检出44例阳性、18例阴性,其中仅有32例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D检查共检出42例阳性、20例阴性,其中仅有40例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D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AUC值均较高(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浆D-D在下肢静脉血栓中的诊断效能较高,后续可将其作为辅助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主要方式,有助于后续临床制定针对性的诊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 超声心动描记术 多普勒 D-二聚体 静脉造影检查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影像诊断及临床评价
10
作者 尚宇东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5期0155-0158,共4页
探究将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30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与64排螺... 探究将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之间在本院治疗的30例肺动脉血栓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联合诊断,并结合具体数据分析诊断结果。结果 CTPA最终诊断率为97.6%,间接性CTV最终符合率为93.7%,结论 将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与64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应用于肺动脉血栓栓塞症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值得在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肺动脉血栓栓塞症 间接性螺旋CT静脉造影
下载PDF
老年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超声诊断价值
11
作者 李巍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162-0165,共4页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方法 在2023年2月至8月期间,选择21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诊断进行详细检查,并将所得结果与本院及外院DSA随访的诊... 本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方法 在2023年2月至8月期间,选择21例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诊断进行详细检查,并将所得结果与本院及外院DSA随访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从而评估超声诊断在老年DVT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通过系统的对比分析,揭示了超声诊断在老年DVT诊断中的潜力与局限性。超声诊断展现了在某些情况下的明显优势,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结论 超声诊断技术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准确性。本研究旨在为临床医生在老年DVT的诊断中提供一个更加全面的参考,并且基于研究结果和分析,提出未来临床应用中的可能方向和改进建议,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碘过敏试验;治疗建议 中图分类号:R445 作者简介:李巍(1985—),女,汉族,北京人,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在临床上被定义为下肢深静脉血管内血液的异常凝固,其后果是阻塞正常的血液流动。一旦发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管中将积聚大量凝结的血液。不及时治疗的DVT很容易引发肺栓塞,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致残和死亡风险。通常情况下,人体下肢静脉的血流相对缓慢,当血液处在高凝状态且静脉壁受到损伤时,多种因素叠加下容易诱发DVT。单一因素导致的发病风险通常较小,而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常导致老年人、长期卧床患者、分娩产妇等特定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对老年人群来说,由于年龄较大,机体的抵抗力通常较低,器官功能逐渐衰退,肌肉力量减弱,骨质常常呈现疏松的现象[1]。如果他们长时间运动不足或卧床休息,极易导致下肢血流异常,减缓血流速度,进而出现供血和供氧不足的现象。最终,老年人群的下肢血管内可能会聚集大量血小板,静脉内皮细胞受损,形成血栓,加剧患者的痛苦,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鉴于此,临床需加强对这一人群的重视,早期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2]。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成为一种成熟并且在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的诊断工具。超声诊断对于血管病变的检测具有无创、快速和准确的特点,尤其在DVT的诊断中表现卓越。它能实时动态地观察血流情况,辨别血栓的性质,判断其所在的深度和范围,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3]。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超声诊断技术在老年下肢DVT诊断中的价值和准确性,并通过对比其与本院及外院DSA随访在诊断结果上的一致性,期望找到更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群DVT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和策略。此研究意在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提高临床在老年DVT患者的超声诊断准确性和时效性,为他们的治疗和后续生活质量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诊断 下肢静脉血栓 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碘过敏试验 治疗建议
下载PDF
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12
作者 刘瑞瑞 卢璐 +3 位作者 李笑石 耿纪刚 张崴琪 马永利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第6期165-167,共3页
目的探究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成像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下肢静脉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共86例(男性38例,女性48例,年龄18岁-86岁,平均年龄58.81±6.79岁)。按照穿刺部位分为两组,... 目的探究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成像中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行下肢静脉CTA患者的影像资料,共86例(男性38例,女性48例,年龄18岁-86岁,平均年龄58.81±6.79岁)。按照穿刺部位分为两组,A组为足背无法进行穿刺而选择在足底静脉穿刺的患者,B组为常规足背静脉穿刺患者。其中A组35人,B组51人。两组患者进行双下肢CTV检查后统计检查成功率、穿刺后舒适度,再分别对两组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主观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结果A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3.21%,B组为94.23%,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穿刺完舒适度得分为8.71±0.86分,B组为8.43±1.04分,两组患者穿刺后舒适度无显著差异(P>0.05);A组图像质量优秀率为85.71%,B组为86.27%,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底静脉穿刺在直接法下肢静脉CTV检查中,可以保证成功率和舒适度,并与足背穿刺法获得的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可以满足诊断,在患者足背条件无法达到穿刺要求时可选用该方法完成检查,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 ctv 静脉穿刺 可变螺距技术 宽体探测器
下载PDF
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在下肢静脉曲张中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夏金光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9期117-119,共3页
目的 探析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中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130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字X... 目的 探析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中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上饶市广丰区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80例疑似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患肢130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记录2种检查的检查结果,以手术情况为金标准,比较分析2种检查的检查效能和检查征象。结果 金标准显示阳性123条,阴性7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出真阳性119条,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出121条。2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在检查征象上(瓣膜关闭不全、血栓、动静脉畸形、串珠样迂曲、管径超标)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结论 在下肢静脉曲张诊断中,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的应用诊断符合率较高,有助于呈现出患者静脉病变情况,以便医护人员根据检查征象分析与判断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X射线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下肢静脉曲张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CTV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
14
作者 黄起波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5期116-119,共4页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CTV的成像方法,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对其均实施CTV成像检查,分别用间接法成像、直接法成像,由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并将DSA作为诊断的依据,对CTV成像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对于下肢深...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CTV的成像方法,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50例,对其均实施CTV成像检查,分别用间接法成像、直接法成像,由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定,并将DSA作为诊断的依据,对CTV成像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下肢CTV直接法通过横断面显示,结合MIP、VR 、3D等方法,能够将血管清晰显示,同时能对病变范围及位置加以展示,还可描述血管壁钙化情况。而下肢CTV间接法,因静脉充盈比较浅,主要是用MIP和横断面方法,对血管进行观察。这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为,直接法为隐约可见、可见、清晰可见者例数3例、10例、7例,(4例患者未见异常);间接法对血栓的对应结果为:12例、6例、2例(7例患者未见异常)。结论 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以CTV成像对其进行检查,能够尽早发现疾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血栓 下肢ctv 直接法和和间接法
下载PDF
血管超声与常规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价值比较分析
15
作者 肖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4期16-19,共4页
为进一步比对探究与分析研讨常规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LEVT)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对本院患有LEVT104例病人开展不同诊断方法进行比对探讨。实行常规造影诊断方案的52例LEVT病人为参考组,实行血管... 为进一步比对探究与分析研讨常规造影与血管超声诊断下肢静脉血栓(LEVT)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2021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对本院患有LEVT104例病人开展不同诊断方法进行比对探讨。实行常规造影诊断方案的52例LEVT病人为参考组,实行血管超声诊断方案的52例LEVT病人为研究组,分析比对参考组和研究组104例LEVT病人诊断结果精准率(漏诊误诊率、准确率)、疾病形成条件与诊断结果;结果 实行血管超声诊断方案的研究组52例LEVT病人诊断结果精准率,普遍高于实行常规造影诊断方案的参考组52例LEVT病人,而血漏诊误诊率整体低于实行常规造影诊断方案的参考组52例LEVT病人(P<0.05)。结论 实行血管超声诊断方案能够大幅度提高诊断结果精准率,降低诊断结果精准率,显著减小临床诊断误差,值得大面积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超声 常规造影 下肢静脉血栓 价值比较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诊断下肢静脉血栓性病变 被引量:42
16
作者 黄美萍 梁长虹 +4 位作者 曾辉 刘其顺 张忠林 张金娥 黄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4年第3期402-404,共3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 (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SCT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16例 ,其中 12例做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 ,4例做下肢静脉造影。MSCTV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 (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 (VR...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静脉造影 (MSCTV)对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MSCT下肢静脉造影检查 16例 ,其中 12例做下肢多普勒超声检查 ,4例做下肢静脉造影。MSCTV检查后经最大密度投影 (MIP)、表面遮盖法(SSD)及容积再现法 (VR)重建。结果 MSCTV显示 11例存在静脉血栓。以多普勒超声作对照 ,MSCTV显示股静脉血栓的敏感性 96.0 % ,特异性 97.8% ,阳性预测值 96.0 % ,阴性预测值 97.8% ,准确性 97.2 %。MSCT尚能显示小腿、盆腔等超声检查难于显示的血栓。MSCTV较常规静脉造影更清晰显示盆腔静脉血栓。结论 MSCTV对显示股静脉血栓方面与超声同样敏感 ,MSCTV还能显示超声难于显示的髂静脉及胫腓静脉的血栓。MSCTV可作为下肢静脉血栓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造影 血栓 CT 诊断
下载PDF
下肢静脉顺行造影(附100侧分析) 被引量:21
17
作者 黄兆民 庄文权 +3 位作者 陈伟 詹世光 林勇杰 黄雪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笔者分析100侧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X 线表现,着重讨论下肢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及影响诊断的因素,原发性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X 线诊断标准。
关键词 下肢静脉 顺行造影 静脉 造影
下载PDF
改良法与传统法下肢静脉造影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国平 顾建平 +4 位作者 何旭 楼文胜 陈亮 苏浩波 宋进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 目的对比使用静脉留置针经皮穿刺大隐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改良法),与静脉头皮针经皮穿刺足背浅静脉下肢静脉造影术(传统法)对下肢静脉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例(34条患肢)先后采用传统法和改良法进行下肢静脉造影,并比较两者检查结果。结果改良法对髂总静脉、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的显示率为100%,100%和91.18%;传统法分别为32.35%、73.53%和64.71%。在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慢性肿胀患者中改良法诊断髂静脉受压综合征、隐股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的例数分别为14,25和21;传统法分别为3,14和12。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良法下肢静脉造影术对发现是否存在髂静脉受压及对隐股静脉瓣膜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的判断比传统法具有优势,是对传统法静脉造影很好的补充,可部分替代经皮穿刺股静脉造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 下肢 静脉病变
下载PDF
直接法CT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8
19
作者 姜建威 殷允娟 +2 位作者 常军 侯海燕 王均干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25-828,共4页
目的探讨直接法CT静脉造影(CTV)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6侧患肢)行直接法CTV检查,并依据病变的轻重程度和范围对CTV图像进行分级,评估CT横断位结合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对静脉曲张的显示清... 目的探讨直接法CT静脉造影(CTV)诊断下肢静脉曲张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56侧患肢)行直接法CTV检查,并依据病变的轻重程度和范围对CTV图像进行分级,评估CT横断位结合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对静脉曲张的显示清晰度、范围;穿支静脉、深静脉及髂静脉显示情况;CTV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诊断符合情况。结果 56侧患肢均行激光腔内闭塞术,7例11侧下肢行DSA下的下肢静脉造影。VR图像质量分级中,优占92.86%(52/56),中占7.14%(4/56)。深静脉中,小腿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图像质量满足诊断的比率分别为94.34%、88.46%、27.27%。穿支静脉总显示率为98.21%(55/56)。CTV与DSA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结论直接法CTV诊断下肢静脉曲张方便、无创,与DSA造影结果符合率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曲张 下肢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静脉造影
下载PDF
深静脉顺行造影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诊断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宏 施森 +2 位作者 钟武 杨辉 何延政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28-331,共4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147例患者1230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造影资料。结果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深瓣膜功能不全(PDVI),占49.5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及伴... 目的探讨深静脉顺行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1999年5月至2008年12月对1147例患者1230条下肢进行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回顾性分析造影资料。结果下肢静脉疾病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原发性深瓣膜功能不全(PDVI),占49.5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及伴交通静脉功能不全,占29.10%;深静脉血栓后遗综合征(PTS),占15.93%。其他下肢静脉病变为先天性静脉发育异常〔包括先天性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先天性深静脉无瓣症、下肢深静脉缺如或狭窄等〕、深静脉瘤样扩张、髂静脉压迫、下腔静脉阻塞以及盆腔肿瘤等。结论下肢深静脉造影是目前诊断下肢静脉疾病最可靠的方法,而深静脉顺行造影是最简单可靠的方法,是临床制订治疗措施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静脉造影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