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补阳还五汤促进腰椎术后下肢麻痹恢复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5
1
作者 陈伯健 王爱明 +1 位作者 王昭佩 黄江发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腰椎术后下肢麻痹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弥可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47例,可差3例,对照组优良36例,可差9例;两组...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腰椎术后下肢麻痹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弥可保片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弥可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良47例,可差3例,对照组优良36例,可差9例;两组总优良率比较,经χ2检验(χ2=4.2),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补阳还五汤在促进腰椎术后下肢麻痹恢复方面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腰椎术后 下肢麻痹
下载PDF
阿米卡星致下肢麻痹2例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圣洁 支丽娟 尹志萍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6-107,共2页
关键词 阿米卡星 下肢麻痹 急性胃肠炎 地塞米松 药物过敏
下载PDF
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引起下肢麻痹5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吴山 李振宝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3期167-168,共2页
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由骶髂关节紊乱引起下肢麻痹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进行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每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愈25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50.... 目的:观察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由骶髂关节紊乱引起下肢麻痹的疗效。方法:50例患者进行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每隔2天治疗1次,共治疗4次,治疗结束后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愈25例,显效20例,好转4例,无效1例,治愈率50.0%,总有效率98.0%。结论:林氏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引起的下肢痹痛疗效良好,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髂关节紊乱 下肢麻痹 林氏正骨推拿手法 按摩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痹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王昭佩 《中医药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20-21,共2页
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痹 85例 ,与西药治疗的 85例作疗效对比分析 ,结果中药组优良率达 95 .3% ,西药组为 81 .2 % ,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 ,改善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 ,促进神经营养代谢 ,... 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摘除术后下肢麻痹 85例 ,与西药治疗的 85例作疗效对比分析 ,结果中药组优良率达 95 .3% ,西药组为 81 .2 % ,表明补阳还五汤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 ,改善神经细胞的血液供应 ,促进神经营养代谢 ,故对周围神经损伤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下肢麻痹 临床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阿昔洛韦引起双下肢麻痹1例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博 解放军 +1 位作者 王玉娟 解放军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7-277,共1页
关键词 阿昔洛韦 下肢麻痹 抗病毒药 药物不良反应
下载PDF
治疗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小儿下肢麻痹85例疗效观察
6
作者 张菊英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3期53-54,共2页
2000-07~2003-07月我院康复科共收治非脊髓灰质炎病毒所致小儿下肢麻痹85例,采用针灸、按摩、神经肌肉治疗仪、蜡疗及神经生长素等综合治疗,均取得很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治疗 脊髓灰质炎病毒 小儿 下肢麻痹 疗效观察
下载PDF
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智杰 《黑龙江医药》 CAS 2018年第5期1066-1068,共3页
目的:探析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 目的:探析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进行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和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沐足,对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麻痹缓解率为86.6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功能优良率和下肢功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优势,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66.67%,两组组间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沐足可有效缓解患者的下肢麻痹症状,改善患者的下肢功能,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沐足 2型糖尿病足 下肢麻痹 效果
下载PDF
中药沐足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8
作者 潘燕卿 《北方药学》 2015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对缓解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出现下肢麻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结果:采用中药沐足疗效较... 目的:探讨中药沐足对缓解糖尿病足下肢麻痹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出现下肢麻痹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足治疗。结果:采用中药沐足疗效较好。结论:中药沐足能够缓解2型糖尿病足下肢麻痹,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沐足 糖尿病 下肢麻痹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下肢麻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李敏华 刘卫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8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下肢麻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LDH术后下肢麻痹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于对照组... 目的 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下肢麻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LDH术后下肢麻痹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下肢麻痹症状、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后下肢麻痹视觉模拟标尺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时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均为10.00%,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DH术后下肢麻痹患者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有助于缓解下肢麻痹症状,提升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下肢麻痹 补阳还五汤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术后下肢麻痹
10
《吉林医学信息》 1995年第5期3-3,共1页
关键词 术后 下肢麻痹 临床表现 硬膜外麻醉 诊断
下载PDF
以双下肢麻痹为首发症状的甲亢5例
11
作者 陈刚容 《现代医药卫生》 2005年第4期503-503,共1页
关键词 下肢麻痹 临床表现 甲状腺机能亢进 周期性瘫痪
下载PDF
大脑瘫痪下肢痉挛性麻痹手术矫正治疗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名扬 徐训娥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5年第4期312-312,共1页
大脑瘫痪下肢痉挛性麻痹手术矫正治疗张名扬,徐训娥1临床资料与典型病例本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3~28岁,其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列举病例:例1,男,20岁,患大脑瘫痪,双下肢受累,为痉挛性麻痹... 大脑瘫痪下肢痉挛性麻痹手术矫正治疗张名扬,徐训娥1临床资料与典型病例本组17例,男14例、女3例,年龄,3~28岁,其中随访8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列举病例:例1,男,20岁,患大脑瘫痪,双下肢受累,为痉挛性麻痹,智力较好。双下肢严重内收,扶起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性瘫痪 下肢麻痹 痉挛性 外科手术
下载PDF
小儿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相关性
13
作者 张效本 阮秀花 +1 位作者 张喜梅 王萌芽 《现代医药卫生》 2003年第8期987-987,共1页
已知柯萨奇病毒(CBV)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腹泻、脑膜脑炎、流行性肌痛、心肌炎和新生儿严重感染等[1].但尚未有CBV感染与小儿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相关的报道.我们对309例拟诊为病毒性下肢AFP症的患儿进行了小儿脊髓灰质及IgG水平和CB... 已知柯萨奇病毒(CBV)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腹泻、脑膜脑炎、流行性肌痛、心肌炎和新生儿严重感染等[1].但尚未有CBV感染与小儿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相关的报道.我们对309例拟诊为病毒性下肢AFP症的患儿进行了小儿脊髓灰质及IgG水平和CBV-IgM水平检测,检测CBV-IgM阳性255例,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 柯萨奇病毒感染 相关性 小儿
下载PDF
小儿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与CBV感染的相关性
14
作者 张效本 王萌芽 《适宜诊疗技术》 2002年第2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阿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与小儿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ELISA捕捉快速实验技术,检测了309例临床拟诊为下肢AFP症患儿血清中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和抗CBV-IgM水平。结果:①309例患儿225例为CB... 目的:探讨阿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与小儿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的相关性。方法:我们采用ELISA捕捉快速实验技术,检测了309例临床拟诊为下肢AFP症患儿血清中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和抗CBV-IgM水平。结果:①309例患儿225例为CBV感染者,感染率为82.52%;②209例患儿小儿脊髓灰质IgG抗体全部阴性;③正常对照组50例有5例CBV-IgM阳性,感染率为10%。结论:当前引起小儿下肢AFP的病原不是脊髓灰质炎病毒,而与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下肢急性迟缓性麻痹 CBV感染 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 柯萨奇B组病毒
下载PDF
开胸手术或胸段硬膜外麻醉后的下肢麻痹:先进行影像学检查,再提出疑问
15
作者 John Butterworth Annette Douglas-Akinwande +1 位作者 万朝权(译) 赵国栋(校) 《麻醉与镇痛》 2008年第2期53-55,共3页
背景当存在硬膜外导管时,出现新的运动麻痹往往归咎于局麻药的效应而使影像学检查延迟,或归咎于硬膜外血肿而忽略引起脊髓损伤的其他机制。方法一例接受开胸手术的69岁女性患者手术前留置胸段硬膜外导管以便进行手术后镇痛。结果手术... 背景当存在硬膜外导管时,出现新的运动麻痹往往归咎于局麻药的效应而使影像学检查延迟,或归咎于硬膜外血肿而忽略引起脊髓损伤的其他机制。方法一例接受开胸手术的69岁女性患者手术前留置胸段硬膜外导管以便进行手术后镇痛。结果手术中由于肋骨脊椎接合处附近出血而使用纤维素纱布和骨蜡止血。手术后患者出现麻痹,起初被误诊为局麻药的作用,而实际上是由堆积在硬膜外的纤维素纱布和骨蜡引起的。结论开胸手术或胸段硬膜外镇痛后出现新的下肢麻痹时必须进行迅速有效的影像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段硬膜外镇痛 影像学检查 下肢麻痹 开胸手术 麻醉后 硬膜外导管 硬膜外血肿 手术后镇痛
原文传递
76例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病因及临床分析
16
作者 张继华 宋丽芳 +1 位作者 李丽 赵明磊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76例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患儿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病...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河南省省立医院和郑州市儿童医院就诊的76例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患儿临床资料并总结、分析。结果: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病因谱广,主要以病毒感染及一过性髋关节滑膜炎为主,预后好。迁延不愈患儿,注意排除腹部占位、脊髓占位、出血、血液病、布氏菌感染等特殊病因,给予限制运动,应用能量合剂,丹参静脉滴注改善微循环,抗病毒治疗以及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后显效58例,有效16例,无效2例,3个月后复查肌力,75例均恢复正常,1例患儿出现跛行。结论:小儿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体格检查及病史应详尽,避免误诊,及时诊断,辨明原因,经对症治疗后,绝大部分肌力可恢复正常,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感染 急性单侧下肢迟缓性麻痹 跛行 儿童
下载PDF
小儿双下肢重症麻痹患者的优质护理
17
作者 王喆 《双足与保健》 2018年第19期117-118,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双下肢重症麻痹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双下肢重症麻痹患儿,依照护理层级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3),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施以优... 目的探讨小儿双下肢重症麻痹患者的优质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2月该院收治的85例双下肢重症麻痹患儿,依照护理层级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2)与试验组(n=43),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上述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护理效果与护理前后的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精细运动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其临床护理总有效率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双下肢重症麻痹患者予以优质护理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有效的提升患儿的护理效果,同时能够提升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评分,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下肢重症麻痹 优质护理
下载PDF
甲亢低钾型周期性麻痹32例病情观察与护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蒙连新 《齐鲁护理杂志》 2008年第1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低钾型周期性麻痹 病情观察 护理 甲亢 临床资料 下肢麻痹 四肢麻痹 心律失常
下载PDF
浦江县1995~1997年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监测
19
作者 徐承红 《浙江预防医学》 1999年第S1期23-24,共2页
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根据浙江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方案,对我县1995~1997年AFP病例监测情况作分析如下.
关键词 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 浦江县 监测系统 AFP病例 病例报告 病例监测 消灭脊髓灰质炎 个案调查 流行病学分析 下肢麻痹
下载PDF
49例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20
作者 李俊梅 《预防医学论坛》 1996年第4期335-335,共1页
为实现全国消灭脊灰的战略目标,按照卫生部的要求,我市于1991开始进行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的监测工作。现将1991~1995年报告的49例AFP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按照全国AFP专报系统的要求。
关键词 急性驰缓性麻痹 病例分析 下肢麻痹 消灭脊灰 神经损伤 AFP病人 非脊灰肠道病毒 格林巴利综合症 病毒性脑炎 脊髓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