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肢CTA新注射扫描方案在ASO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研究
1
作者 莫广盛 余水全 +1 位作者 刘锋 韦彩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7期0096-0099,共4页
分析下肢CTA新注射扫描方案在ASO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数表法把76例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患者均等分组,选择新注射扫描方案者为观察组,常规注射扫描方案则为对照组,共同接... 分析下肢CTA新注射扫描方案在ASO患者中的临床诊断效果及价值。方法 采取随机数表法把76例2020年10月到2022年2月期间接受治疗的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患者均等分组,选择新注射扫描方案者为观察组,常规注射扫描方案则为对照组,共同接受256层CT检查,金标准为金标准,分析CTA图像质量,对两组ASA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不良率为2.63%;对照组总不良率为47.37%。可见:观察组总显影不良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腹主-髂动脉、股-腘动脉的动脉分支、血缘边缘显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小腿动脉、足部动脉区域的动脉分支、血管边缘显影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CTA新注射扫描方案应用在ASO患者,效果显著,可清晰显影,提高ASO诊断效能,降低图像显影不良率,利于后续治疗工作顺利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cta新注射扫描方案 ASO cta图像质量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下肢CTA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 被引量:4
2
作者 莫广盛 余水全 +2 位作者 刘锋 韦彩琴 黄鸣宇 《西部医学》 2022年第9期1390-1395,共6页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54例,均采用256层CT行下肢CTA检查,其中A组采用...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血管成像(CTA)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对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ASO)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疑似下肢ASO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各54例,均采用256层CT行下肢CTA检查,其中A组采用常规注射扫描方案,B组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第一期盐水20 mL,流速4.5 mL/s;第二期对比剂30 mL,流速4.5 mL/s;第三期对比剂70 mL,流速3 mL/s;第四期盐水20 mL,流速3.0 mL/s;四期连续无间断注射)。所得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比较两组CTA图像质量。由不同资深放射科医师阅片并得出一致诊断结果,以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对ASO的诊断效果。结果B组CTA图像对小腿动脉、足部动脉区域的动脉节段数显影不良率低于A组(0.00%vs 14.81%、1.85%vs 14.81%),静脉显影率1.85%低于A组14.81%(均P<0.05)。B组CTA图像小腿动脉、足部动脉区域的动脉分支、血管边缘显影评分均高于A组(P<0.05)。参照DSA结果,B组CTA图像对下肢血管狭窄程度分级诊断符合率94.44%(51/54)高于A组81.48%(44/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诊断ASO的敏感度、准确度均高于A组(97.73%vs 82.22%、96.30%vs 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新注射扫描方案能提高下肢CTA显影效果,减少显影不良和静脉显影干扰,提高下肢CTA图像质量和ASO诊断效能,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化疾病 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 下肢动脉血管成像 注射扫描方案 图像质量
下载PDF
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CTA优化扫描方案探讨
3
作者 奂水仙 辛文龙 +1 位作者 王刚 张皓 《甘肃医药》 2015年第5期333-335,共3页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优化方案,以实现最佳图像质量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研究纳入45例因下肢血管疾患行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配到A,B,C三组;用相同对比剂用量和扫描参数,不同注射速率进... 目的:探讨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对比剂注射优化方案,以实现最佳图像质量的造影剂注射方案。方法:研究纳入45例因下肢血管疾患行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患者,随机分配到A,B,C三组;用相同对比剂用量和扫描参数,不同注射速率进行检查,扫描延迟时间采用Siemens 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跟踪技术,图像重建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等。分别测量髂总动脉起始段,腘动脉段及胫前动脉下端平均CT值、噪声(SD),计算信噪比(SNR)及腘动脉对比噪声比(D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图像各感兴趣区平均CT值、SNR及腘动脉DNR明显高于B、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炫速双源CT下肢动脉CTA成像,用A组对比剂注射模式,是一种更为优化的扫描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炫速双源CT 下肢动脉 cta成像 扫描方案
下载PDF
16层CT头颈动脉成像优化方案 被引量:2
4
作者 田龙海 陈信坚 刘忠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1010-1012,共3页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最优对比扫描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 收集8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A)和优化方案组(B),每组各40例,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 目的 研究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成像的最优对比扫描方案及相关参数优选.方法 收集80例临床怀疑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扫描方案组(A)和优化方案组(B),每组各40例,所有扫描数据均进行横断面、MPR、MIP、SSD重建,分析各组上腔静脉的强化程度、条状伪影、血流相关伪影和总体成像质量,选择最优的对比剂注射方案.结果 80例受检者均顺利完成CT增强扫描.B组方案的上腔静脉强化程度、条状伪影及总体图像质量均优于其他方案(P<0.05),获得了优质的横断面及三维重建图像,仅在血流相关伪影方面略次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有1例的主动脉强化较差达不到三维重建的要求.结论 经肘前静脉以4 ml/s 速度同时注射碘浓度为90 g/L 对比剂,延迟25~28 s 开始扫描是最理想的对比剂注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血管成像 优化方案 cta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 扫描方案 对比剂 条状伪影 上腔静脉 三维重建图像 同时注射 流相关 横断面 统计学意义 增强扫描 血管造影 血管病变 图像质量 扫描数据 头颈部
下载PDF
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联合CT血管造影一站式成像技术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帆 时惠平 +6 位作者 郭薇 马晓璇 史文倩 石进 方红 董世博 乔敏霞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20期193-194,共2页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急性ICVD占脑卒中患者的50%~80%.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对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溶栓治疗[1]的核心是抢救缺血半暗带,及时、快速地获... 缺血性脑血管病(ischemic cerebrovascular disease,ICV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血管性疾病,急性ICVD占脑卒中患者的50%~80%.有效时间窗内溶栓治疗对临床康复,降低致残率十分重要.溶栓治疗[1]的核心是抢救缺血半暗带,及时、快速地获取缺血半暗带和供血动脉血管信息,可指导早期、有效地进行临床干预.CT灌注(CT perfusion,CTP)是评价脑血供状态的一种有效方法,既往多采用单层或数层脑CTP成像,由于Z轴覆盖范围的局限性,无法对全脑作出整体血流动力学评价,容易造成脑干及半卵圆中心病变漏诊.随着CT技术的发展,宽探测器CT已经可以实现低剂量全脑CTP[2-3],显示全脑组织血流灌注状态,并可同步进行动态脑CTA,这两种技术的有效结合对评价脑组织整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进而对ICVD进行早期诊断、疗效评价和预后分析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对320排动态容积CT低剂量全脑CPT联合CTA一站式扫描技术进行探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方法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 血管造影 灌注成像 容积扫描 一站式 CT 注射速率 动态容积 定位像扫描 动脉期 对比剂 扫描方案 灌注参数 覆盖范围 ct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