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
1
作者
李陵
金蕾
刘艳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 分析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清宫术的160例育龄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
目的 分析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清宫术的160例育龄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下腹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月经复潮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随访1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腹痛程度更轻,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更短,阴道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能增加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子宫及生理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下腹部电刺激
育龄期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血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经皮电刺激辅助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惠敏
陈茹
+1 位作者
郭艳
崔红英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目的:探究下腹部经皮电刺激应用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的效果。方法: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93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腹部经皮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的临...
目的:探究下腹部经皮电刺激应用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的效果。方法: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93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腹部经皮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子宫修复情况、血流动力学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宫腔残留物直径小于对照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组织残留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结论:下腹部经皮电刺激辅助药物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可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腹部
经皮
电
刺激
药物流产
宫腔残留
米非司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
1
作者
李陵
金蕾
刘艳辉
机构
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保健部
出处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90-93,共4页
基金
北京市通州区科技计划(KJ2022CX052)。
文摘
目的 分析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接受清宫术的160例育龄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下腹部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腹痛程度及疼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月经复潮时间,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治疗前后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随访1个月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腹痛程度更轻,腹痛持续时间、阴道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更短,阴道出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子宫内膜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且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内膜A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C型比例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且观察组A型比例高于对照组、C型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搏动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并且观察组治疗后阻力指数、搏动指数及收缩期振幅/舒张期振幅比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1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能增加育龄期流产术后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血流动力学状态,促进子宫及生理功能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流产
下腹部电刺激
育龄期
子宫内膜厚度
子宫内膜血流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经皮电刺激辅助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效果
被引量:
1
2
作者
李惠敏
陈茹
郭艳
崔红英
机构
鹤壁市人民医院妇产科
出处
《华夏医学》
CAS
2023年第4期108-112,共5页
文摘
目的:探究下腹部经皮电刺激应用于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的效果。方法: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93例,以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米非司酮联合黄体酮胶囊治疗;观察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下腹部经皮电刺激治疗。分析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子宫修复情况、血流动力学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宫腔残留物直径小于对照组,子宫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腔组织残留率低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80.43%(P<0.05)。结论:下腹部经皮电刺激辅助药物治疗流产后宫腔残留患者可改善子宫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
下腹部
经皮
电
刺激
药物流产
宫腔残留
米非司酮
Keywords
lower abdominal adjuvant percutaneous electrical stimulation
medical abortion
uterine cavity residue
mifepristone
分类号
R714.21 [医药卫生—妇产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下腹部电刺激治疗对育龄期流产术后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的影响
李陵
金蕾
刘艳辉
《中国医刊》
CAS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经皮电刺激辅助治疗药物流产后宫腔残留的效果
李惠敏
陈茹
郭艳
崔红英
《华夏医学》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