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
1
作者 刘华艳 钱秋 +1 位作者 王娅静 郝亚萍 《现代临床医学》 2024年第2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在儿童上肢骨折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苏州市吴江区儿童医院接受上肢骨折术治疗的84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苏醒时间、麻醉后监护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切皮时、拔管时心率与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d,研究组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麻醉总优良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低于对照组的26.19%(P<0.05)。结论:儿童上肢骨折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静脉麻醉,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血流动力学波动、应激反应及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上肢骨折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麻醉效果
下载PDF
下臂丛神经阻滞下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5期796-798,813,共4页
目的:探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下的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镇痛镇静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 目的:探讨下臂丛神经阻滞(BPB)下的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镇痛镇静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桡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用药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采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罗哌卡因药物辅助镇痛,实验组采用Dex联合罗哌卡因药物辅助镇痛,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镇痛、镇静效果和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短,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较长(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麻醉4min、8min、24min、48min时的RVAS、PVAS评分较低;麻醉8min、12min、24min、48min时的Rasmay镇静评分升高(P<0.05);术后3h、6h,实验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臂丛神经阻滞下的Dex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麻醉效果良好,镇痛效果升高,镇静效果明显,能够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右美托咪定 镇痛镇静 认知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镜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3
作者 王玉凯 徐晓 邹亚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8期39-42,71,共5页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临床效果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05例需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接受全... 目的分析肩关节镜术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临床效果以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20年1月—2023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收治的105例需接受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抽签法分为对照组(52例,接受全身麻醉)和观察组(53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医师评分标准(Alliance Supplier Evaluation Standard,ASE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T1(手术开始5 min)、T2(手术开始30 min)以及T3(拔除气管插管30 min后)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于麻醉复苏室、术后6 h及术后12 h时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ASE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为(86.94±11.28)分,高于对照组的(80.53±9.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94,P<0.05)。结论肩关节镜术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选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方式,可达到术中控制性降压的目的,提供满意的麻醉深度控制,同时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感,提高患者肩关节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术 血流动力学 镇痛效果 运动功能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薛晓文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60-262,共3页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对锁骨骨折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7月福建省福清市第二医院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方式干预,观察组给予超声阻滞复合全麻干预。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睡眠质量的变化,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比较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1 d、3 d的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5 d的PSQI各因子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锁骨骨折患者采取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丛神经阻滞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较为理想,可减轻对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睡眠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骨折 全麻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颈中神经阻滞 认知功能 睡眠状况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5
作者 王宠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福建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上肢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损伤患者血流动力学、睡眠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8月福建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上肢损伤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患者接受超声引导性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2组患者以下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疼痛情况、睡眠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T2-T4阶段观察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情况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高,但2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肢损伤患者实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其血流动力学产生影响较小,能有效缓解其疼痛感,可减少对其睡眠产生的影响,较为安全,故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损伤 右美托咪定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下载PDF
下臂丛神经阻滞下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的麻醉效果观察
6
作者 王锦 方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9期0105-0108,共4页
探讨针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群体在手术过程之中应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不同药物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 该研究共计选择了100例老年桡骨骨折患者实施研究,患者最早入院时间为2021年4月,最晚入院时间为2023年4月,按照电脑随... 探讨针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群体在手术过程之中应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不同药物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实际影响。方法 该研究共计选择了100例老年桡骨骨折患者实施研究,患者最早入院时间为2021年4月,最晚入院时间为2023年4月,按照电脑随机分组法划分为2个小组,所有患者都通过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将罗哌卡因作为麻醉药物使用的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在罗哌卡因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麻醉的50例患者分为研究组,详细分析了针对老年桡骨骨折患者群体在手术过程之中应用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不同药物对患者麻醉效果的实际影响。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较对照组明显更好(P<0.05)。在麻醉前组间患者的疼痛感知度比较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各个时间段的疼痛感知度都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各个时间段的镇静效果都优于对照组(P<0.05)。在手术前组间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不大(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后3h、6h认知功能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右美托咪定以及罗哌卡因同时应用到桡骨骨折患者群体的麻醉过程中,可以提供更为显著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臂丛神经阻滞 右美托咪定 罗哌卡因 老年桡骨骨折 麻醉效果
下载PDF
基于彩超定位的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临床应用价值体会
7
作者 王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11-0114,共4页
探析通过彩超定位,对于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设定在2021.1-2022.12期间,在我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共有42例上肢手术患者参与,被纳为样本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n=21)。对照组传统异感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法,实验组彩超... 探析通过彩超定位,对于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价值。方法 研究时间设定在2021.1-2022.12期间,在我院进行了一项研究,共有42例上肢手术患者参与,被纳为样本资料。随机将他们分为两组(n=21)。对照组传统异感定位臂丛神经阻滞法,实验组彩超定位的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统计比较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较之对照组,研究数据改善价值明确,(P<0.05)。结论 基于彩超定位的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法具有诸多优点,包括操作简便、安全可靠,适用于临床治疗。同时其麻醉效果也颇受肯定,因此,具有较好的借鉴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定位 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不同入路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9
8
作者 武茜 田伟千 +3 位作者 郑曼 季方兵 杨程 汤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087-1090,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前臂及手外科手术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8~70岁,体重50~70kg,ASAⅠ或Ⅱ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M组行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一点法),C组行超声引导喙突入路臂丛神经阻滞(两点法),阻滞药物均为1%盐酸利多卡因与0.375%盐酸罗哌卡因混合液20ml,C组分2次,每次注入10ml。记录麻醉操作时间、阻滞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阻滞完成后5min(T_0)、10min(T_1)、15min(T_2)、20min(T_3)、25min(T_4)、30min(T_5)患者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M组麻醉操作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两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与麻醉维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_0和T_1时M组尺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T_0时C组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M组(P〈0.05);T_5时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中点入路与喙突入路均可安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锁骨中点入路操作时间更短,更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锁骨中点入路 喙突入路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术后镇痛效果及对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立成 罗富荣 +3 位作者 廖荣宗 龚琴 冯舒韵 范伟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1027-1029,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与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对上肢多发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对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分级上肢多发骨折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40)采用超声引导下喙突旁入路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作术后镇痛,对照组(n=40)采用舒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记录麻醉前(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T4)、术后48h(T5)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于T1~T5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记录T2~T5的静息和主动运动视频模拟评分(VAS);记录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病例数。结果两组HR和MAP比较,在T3和T4时间点,对照组较治疗组升高(P〈0.05);治疗组T3、T4静息VAS评分和T3、T4、T5主动运动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IL-6和IL-10组内比较,T2~T5时间点较T1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两组IL-6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IL-10比较,在T3、T4时间点治疗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组发生恶心、呕吐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安全、可靠、简便,有利于术后细胞因子平衡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 术后镇痛 炎性反应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和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效果的比较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静 赵玲 +2 位作者 韩彬 乔艳 东利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41-344,共4页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CCS)臂丛神经阻滞与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或手部术中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拟行前臂或手部手术患者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18~70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CCS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B组)。分别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记录臂丛神经深度,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注射局麻药后5、10、20、30 min臂丛神经分支(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情况,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以及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等。结果 A组臂丛神经深度(2.0±1.2)cm,明显浅于B组(3.5±1.8)cm(P<0.05);A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2.0±1.5)min,明显短于B组(4.0±1.5)min(P<0.05);注射局麻药后5、10 min A组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感觉阻滞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注药后10 min A组尺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的运动阻滞率明显高于B组(P<0.05),其余时点两组运动阻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无一例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耳鸣等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较喙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深度浅,神经阻滞穿刺操作时间更短,其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起效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锁间隙 喙突入路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氯普鲁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玥 高歌 +5 位作者 赵国庆 韩霞 王硕 顾玉程 李迪 李凯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8年第1期84-86,共3页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目前国内常选择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镇痛效果充分,且持续时间较长。盐酸氯普鲁卡因是一类短效脂类麻醉药,在注射最大安全剂量时,氯普鲁卡因与其他局部麻醉药相比,代谢速度最...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上肢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式,目前国内常选择利多卡因或布比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镇痛效果充分,且持续时间较长。盐酸氯普鲁卡因是一类短效脂类麻醉药,在注射最大安全剂量时,氯普鲁卡因与其他局部麻醉药相比,代谢速度最快,且系统毒性最小[1-5]。本研究通过观察超声引导下应用2.5%氯普鲁卡因和1%利多卡因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来比较其麻醉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氯普鲁卡因 神经阻滞麻醉 超声引导 临床观察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局部麻醉药 应用 利多卡因
下载PDF
B超辅助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两种定位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10
12
作者 车薛华 梁伟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5-246,共2页
关键词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定位方法 锁骨下入路 神经刺激器 收缩反应 B超 超声显像技术 阻滞
下载PDF
改良连续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用于术后镇痛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连主 蒋强 苏帆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6-717,共2页
关键词 喙突下臂丛神经阻滞 术后镇痛效果 连续神经阻滞 改良 全身不良反应 神经麻醉 上肢手术 肢体运动
下载PDF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收缩反应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晓光 李露 +2 位作者 廖俊 徐涛 李世忠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0年第7期77-79,共3页
目的本研究比较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RIB)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不同的收缩反应(上臂即上肢的近端和前臂即上肢的远端)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效果的影响,探索RIB入路的有效性及可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5例,采... 目的本研究比较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RIB)用神经刺激器引发2种不同的收缩反应(上臂即上肢的近端和前臂即上肢的远端)对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阻滞效果的影响,探索RIB入路的有效性及可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85例,采用RIB入路,按神经刺激器引发上肢目标肌肉收缩反应的部位,分为A近端(40例)、B远端(45例)2组。外周神经刺激器初始电流为0.6 mA,频率2 Hz,时程0.1 ms,用单次神经刺激针穿刺,进针寻找相应臂丛神经,如电流减小至0.3~0.4 mA时仍能见到明显的相应肌肉收缩,且回抽无气体、血液则注入0.5%罗哌卡因40 mL。于注药后30 min内每5 min由另一名观察者测试并记录2组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效果,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感觉神经阻滞完善时间:远端组臂内侧皮、前臂内侧皮、正中、尺神经较近端组快(P<0.01),锁骨上、腋、肌皮、桡神经2组无显著差异;30 min时2组除肌皮和桡神经外其余神经感觉阻滞完善率近端组低于远端组,但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出现中毒、血气胸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入路神经刺激器引发出肘以下远端运动反应时,感觉神经阻滞起效速度快,神经阻滞完善率高,感觉阻滞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罗哌卡因 神经刺激器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老年患者膈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立丰 马保新 《河北医学》 CAS 2022年第9期1519-1524,共6页
目的:针对右侧上肢手术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膈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右侧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并通过简单随机分为两组。S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组)行超声引... 目的:针对右侧上肢手术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膈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右侧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并通过简单随机分为两组。S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30 mL;C组(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下先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10mL,后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20mL。对两组神经根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组间对比,随访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判断类型,比较两组发生率的高低。对阻滞前后患者右侧膈肌移动幅度(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状态下)予以M型超声测量,并依据膈肌移动幅度对患者膈肌麻痹情况进行判断,对比两组膈肌麻痹程度。结果:研究中发现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方面,S组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而在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示两组差异不大。但两组在阻滞后30min,当处于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右侧膈肌麻痹率S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为老年上肢手术提供良好的麻醉同时降低同侧膈肌麻痹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锁骨上 锁骨下臂丛 老年 膈肌
下载PDF
连续垂直锁骨下臂丛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徐元红 王军会 余云兰 《实用药物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 观察连续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急诊ASA Ⅰ~Ⅱ级单指断指再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B组为单次常规臂丛阻滞.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术... 目的 观察连续垂直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断指再植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急诊ASA Ⅰ~Ⅱ级单指断指再植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为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B组为单次常规臂丛阻滞.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术后0.5、2、8、12、24、48 h的镇痛效果并观察其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前期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A组VAS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刺激器的引导下,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留置术后镇痛效果确切,安全性高,镇痛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静脉镇痛,利于再植术后镇痛管理及再植的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刺激器 连续锁骨下臂丛阻滞 断指再植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13
17
作者 石小云 宋志平 《江西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时的益处和风险。方法纳入60例5-12岁拟在我院行择期前臂及手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进行七氟醚全麻... 目的比较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时的益处和风险。方法纳入60例5-12岁拟在我院行择期前臂及手部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肋锁间隙臂丛神经阻滞组(A组,30例),对照组(B组,30例)。两组均进行七氟醚全麻并置入对应大小的喉罩,其中A组在全麻诱导后,采用超声探头定位,显示肋锁间隙中腋动脉旁的臂丛神经束,在超声图像引导下到达目标神经干周围,注入对应容量的浓度为0.4%的罗哌卡因。神经阻滞完成后约20min开始手术,术中视需要追加舒芬太尼,并记录追加时间和追加剂量。术后随访,进行疼痛评估,记录术后2h、4h、8h、12h、24h的Wong-Baker疼痛表情评分;记录24h静脉自控镇痛阿片类药物总量;记录苏醒时间,术后24h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术中追加舒芬太尼的例数,A组较B组少,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A组各时间点的疼痛评分及以静脉自控阿片类镇痛药物低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未出现气胸、刺伤大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可以安全地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术中及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肋锁间隙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小儿麻醉
下载PDF
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8
18
作者 党丹丹 谢致 车薛华 《中国临床医学》 2014年第6期668-670,共3页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6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将地佐辛5 mg与局部麻醉药(0.375%罗哌卡因20 mL+1%利多卡因15 mL+1∶20万肾上腺素1 mL)混合用于臂丛神经阻滞。B组于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5 mg,联合局部麻醉药(同A组);C组仅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同A组。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后1 h及术后4、8、12、24、36、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镇痛持续时间(术毕至术后VAS〉3分的时间),不良反应。结果:A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B、C组(P〈0.05)。A、B组术后8 h时的VAS明显低于C组(P〈0.05);A组术后12、24 h时的VAS明显低于B、C组(P〈0.05);3组麻醉后1 h及术后4、36、48 h时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持续时间为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超前镇痛效果确切,能够延长术后镇痛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佐辛 超前镇痛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不同方法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患者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颖辉 息子龙 +2 位作者 韩云云 伊敬东 吴丽荣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9期2918-2920,共3页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法和超声法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 目的:观察神经刺激器法和超声法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在肘关节松解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择期在全麻下行肘关节松解术并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PCRA)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组(N组)和超声引导置管组(U组),每组20例。两组于麻醉前置入臂丛阻滞术后镇痛导管但不给药,术后通过留置导管持续注入0. 125%甲磺酸罗哌卡因镇痛,维持3d。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置管操作次数、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用药量、辅助镇痛情况(静息或运动VAS评分≥3分予以口服镇痛药辅助镇痛)和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N组比较,U组置管操作次数减少(P <0. 01),患者术后1h、6h、24h、48h及72h的静息和运动时的VAS疼痛评分均明显降低(P <0. 01),罗哌卡因用量减少(P <0. 01),辅助镇痛率低(P <0. 01);N组和U组分别有2例和1例药液渗漏,两组均无其他并发症。结论:与神经刺激器引导置管比较,超声引导置管行连续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自控镇痛具有操作简便、置管位置更准确、镇痛效果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肘关节松解术后镇痛较为理想的置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镇痛 患者控制 锁骨下臂丛 神经传导阻滞 肘关节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任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1年第14期96-99,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74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参...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程度的影响。方法74例行前臂手术的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每组37例。两组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采用0.375%罗哌卡因进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参照组采用喙突旁入路,观察组则采用肋锁间隙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阻滞效果、膈肌麻醉情况。结果两组阻滞维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麻醉操作时间(5.12±1.09)min、阻滞起效时间(15.46±1.95)min,短于参照组的(6.79±1.13)、(19.13±2.2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静呼吸下的膈肌麻痹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深呼吸下的膈肌麻痹程度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锁间隙入路和喙突旁入路超声引导下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均能起到较好的麻醉效果,肋锁间隙入路的阻滞起效快,但是对膈肌麻痹的影响程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 肋锁间隙 喙突旁 膈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