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镇痛中5-HT下行抑制的作用及其与内阿片肽及P物质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朱丽霞 黎春元 +2 位作者 方宗仁 史清瑶 吉长福 《针刺研究》 CAS CSCD 1989年第1期151-153,共3页
本文系统研究了5-HT行抑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其与内阿片肽及P物质的可能关系。
关键词 内阿片肽 5-HT 针刺镇痛 P物质 下行抑制 系统研究
下载PDF
内源性下行抑制/易化系统与5-羟色胺对脊髓伤害感受性信息的调制 被引量:16
2
作者 张玉秋 吴根诚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11-216,共6页
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与这一系统相对的下行易化系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行抑制 /易化系统对外周伤害性信息进行双向调制。 5 羟色胺 ( 5 HT)是痛觉下行调制系统的主要神... 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 ,与这一系统相对的下行易化系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下行抑制 /易化系统对外周伤害性信息进行双向调制。 5 羟色胺 ( 5 HT)是痛觉下行调制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 ,电刺激或微量注射兴奋性氨基酸于中缝大核 (NRM )或巨细胞网状核(NGC)内 ,既可兴奋也可抑制脊髓伤害性反应。这种相互矛盾的效应可能与脊髓内的多种 5 HT受体亚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抑制 下行易化 5-HT受体 痛觉传递 痛觉调制
下载PDF
GABA_A受体对内源性痛觉下行抑制系统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擒云 戴体俊 曾因明 《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2004年第4期209-212,共4页
GABAA 受体在内源性痛觉下行抑制系统中有广泛的分布 ,在调节下行抑制和易化作用中有重要作用。现就GABAA 受体在内源性痛觉下行抑制系统中的对伤害性刺激信号的调控作一简要综述。
关键词 GABAA受体 内源性痛觉下行抑制系统 调控作用 中央导水管周围灰质 延髓头端腹内侧核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新机制: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5-HT下行抑制作用转变为易化作用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风雨(译) Aby F +1 位作者 Lorenzo LE Grivet Z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679-679,共1页
急性痛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疼痛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有效控制疼痛。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如何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来备受关注。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内源性5-HT系统由下行抑制转... 急性痛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过度疼痛激活内源性镇痛系统,从而有效控制疼痛。内源性痛觉调制系统如何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近年来备受关注。法国波尔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神经损伤引起脊髓背角氯离子失衡,导致内源性5-HT系统由下行抑制转变为下行易化,进而诱导神经病理性疼痛。第一部分研究主要在正常小鼠上进行,发现RMg的5-HT能神经元投射到脊髓背角,产生内源性镇痛作用(既发挥下行抑制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抑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背角 易化作用 镇痛作用 正常小鼠 神经损伤 痛觉调制
下载PDF
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对背角会聚神经元的调控
5
作者 许存和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92年第1期48-50,共3页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位中枢的下行通路可改变脊髓的感觉或运动机能。痛觉研究中发现,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对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为实验证明:电刺激脑干特定区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而有效区域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上位中枢的下行通路可改变脊髓的感觉或运动机能。痛觉研究中发现,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对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具有重要的作用。行为实验证明:电刺激脑干特定区域,可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而有效区域包括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下行抑制系统 脊髓 神经元
下载PDF
脊髓伤害性信息传递下行抑制的中枢起源
6
作者 柏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1993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关于镇痛的基础研究大体是从脑刺激镇痛、针刺镇痛,吗啡镇痛三个方面进行的。6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镇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种种镇痛现象都是在实验条件下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 关于镇痛的基础研究大体是从脑刺激镇痛、针刺镇痛,吗啡镇痛三个方面进行的。60年代至今,国内外学者对各种镇痛产生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上述种种镇痛现象都是在实验条件下激活了内源性镇痛系统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在脑刺激。针刺穴位或应用吗啡的情况下,激活了脑内各个与镇痛有关的核团,这些核团发出的纤维直接或间接地下行到脊髓,对伤害性信息在脊髓的传递发生了抑制作用。这种作用称为伤害性信息的下行抑制。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抑制 伤害性信息传递 脊髓背角 脑刺激 核团 背外侧束 针刺镇痛 针刺穴位 抑制作用 突触前抑制
下载PDF
下行易化/抑制系统及其参与偏头痛的机制 被引量:3
7
作者 裴培 刘璐 +2 位作者 崔莹雪 石广霞 王麟鹏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0-472,共3页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以反复发作性一侧搏动样头痛为特点,随活动加重,常伴有畏光畏声等症状,每年大约有15%的人群罹患此病[1]。虽然HT1B/1D受体激动剂曲坦类药物为目前公认的治疗偏头痛的特定药,但其疗效有限,仅仅... 偏头痛(migraine)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以反复发作性一侧搏动样头痛为特点,随活动加重,常伴有畏光畏声等症状,每年大约有15%的人群罹患此病[1]。虽然HT1B/1D受体激动剂曲坦类药物为目前公认的治疗偏头痛的特定药,但其疗效有限,仅仅能缓解40%患者的疾苦[2],一旦三叉神经血管系统二级神经元发生敏化,曲坦类药物将很难逆转[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坦类药物 抑制系统 MIGRAINE 致残性疾病 下行抑制 受体激动剂 下行易化系统 伤害性信息 脊髓背角 血管系统
下载PDF
乌头汤改善下行抑制系统损伤以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7
8
作者 毛志云 许琼虹 +1 位作者 朱春燕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87,共6页
目的:明确乌头汤(Wutoutang,WT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小鼠的镇痛药效,并探索其对下行抑制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组,WTT高(WTT-H),中(WTT-M),低... 目的:明确乌头汤(Wutoutang,WTT)对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小鼠的镇痛药效,并探索其对下行抑制系统的影响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普瑞巴林(pregabalin,PGB)组,WTT高(WTT-H),中(WTT-M),低(WTT-L)剂量组。除假手术组只剥离但不结扎外,其余各组均对L5脊神经进行结扎,随后分别以生理盐水,12.60,6.30,3.15 g·kg-1WTT及0.025 g·kg-1PGB对各组小鼠进行灌胃,持续21 d。采用Von Frey法检测WTT的镇痛药效;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下行抑制系统关键脑区前扣带回皮质(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及延髓头端腹内侧核(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rnjne,5-HT)的蛋白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rylated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p-ERK)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的蛋白表达量。结果:给药第21天,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机械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且其RVM和ACC核团内5-HT和BDNF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下降(P〈0.05),而p-ERK和PSD-95蛋白表达却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WTT组小鼠机械痛敏阈值显著回升(P〈0.01),5-HT和BDNF表达量明显提高(P〈0.05),同时p-ERK和PSD-95蛋白表达有所抑制。结论:WTT能缓解小鼠NP,且可能是通过调节下行抑制系统中RVM和ACC内5-HT,BDNF,p-ERK和PSD-95的蛋白表达水平而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汤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下行抑制系统 脊神经结扎
原文传递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参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威 徐静 万燕杰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6年第9期852-855,864,共5页
背景 痛觉传导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机制,在此研究过程中,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先被发现,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下行易化系统被证明与下行抑制系统存在不同的机制. 目的 对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 背景 痛觉传导具有十分复杂的生理机制,在此研究过程中,内源性下行抑制系统先被发现,在痛觉传递与调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不断的深入研究,下行易化系统被证明与下行抑制系统存在不同的机制. 目的 对延髓头端腹内侧区(rostral ventromedial medulla,RVM)参与下行抑制/易化机制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总结. 内容 外周伤害性信息通过脊髓传递到大脑的神经中枢,然后通过下行抑制/易化系统,进行双向调制.延髓头端有布满核团的腹内侧区,这是下行抑制埸化系统传导通路中的一组关键性核团,中缝大核与巨细胞网状核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用药物注射或者电刺激RVM,能够对外周伤害性刺激应答,产生既能抑制也能兴奋的作用,其具体机制涉及下行抑制/易化系统的激活. 趋向 RVM究竟是如何参与下行抑制/易化系统调节伤害性刺激信息传递,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头端腹内侧区域 下行抑制 下行易化 疼痛 脑导水管
原文传递
电刺激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1 位作者 孙娜 杜剑青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33-437,F0002,共6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延髓外侧网状核(LRN)对大鼠心包内辣椒素(IC)诱发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刺激+鞘内注射3g.L-1育亨宾组、电刺激+鞘内注射5g.L-1育亨宾组和... 目的:观察电刺激延髓外侧网状核(LRN)对大鼠心包内辣椒素(IC)诱发心脏-躯体运动反射(CMR)的下行性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刺激+鞘内注射3g.L-1育亨宾组、电刺激+鞘内注射5g.L-1育亨宾组和电刺激+鞘内注射溶媒组,观察各组处理因素干预后大鼠IC诱发CMR的脊斜方肌肌电(EMG)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刺激(10、20和30μA)LRN能够抑制EMG,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抑制效果也加强,EMG分别下降到对照组的51.41%、21.11%和1.43%,(P<0.001),同时伴有或不伴有血压的改变;与电刺激组比较(10μA),鞘内注射肾上腺素能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3和5g.L-1)部分逆转了电刺激LRN对CMR的抑制作用,EMG从41.34%分别升高到72.40%和78.73%(P<0.01)。结论:电刺激LRN对CMR具有下行性抑制作用,脊髓水平的α2受体参与了其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外侧网状核 心脏-躯体运动反射 下行抑制 育亨宾
下载PDF
脊髓5-羟色胺受体参与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 被引量:4
11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90-1194,共5页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 目的观察脊髓水平5-羟色胺受体参与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缓激肽组、缓激肽+谷氨酸组、缓激肽+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麦角新碱组、缓激肽+谷氨酸+溶媒组。谷氨酸微注射于延髓外侧网状核,联合鞘内注射,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1)与缓激肽组相比,鞘内注射5-羟色胺受体拮抗剂麦角新碱对EMG活动无影响,然而,谷氨酸微注射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减少(P<0.05);(2)与缓激肽+谷氨酸组相比,鞘内注射麦角新碱后,部分反转了化学激活延髓外侧网状核对EMG活动的抑制作用;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增加(P<0.05)。然而,鞘内注射溶媒后,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与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水平的5-羟色胺受体参与了延髓外侧网状核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受体 延髓外侧网状核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抑制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微注射内吗啡肽1诱导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 目的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VLPAG)微注射内吗啡肽1(EM1)对大鼠心包内缓激肽(BK)诱发的心脏伤害性感受的调控作用及其μ阿片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肌电组和c-Fos组。两组均各分为5小组:0.9%Na Cl组、BK组、BK+EM1组、BK+CTOP组、BK+CTOP+EM1组。通过心包内注射BK建立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模型,观察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T3~T5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1)与0.9%Na Cl组相比,心包内BK诱发了大鼠背斜方肌EMG活动,T_3~T_5脊髓背角c-Fos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5);(2)与BK组相比,VLPAG微注射EM1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背斜方肌EMG活动,c-Fos阳性表达显著减少(P<0.05);VLPAG微注射CTOP,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与BK+EM1组相比,VLPAG微注射CTOP翻转了EM1对EMG活动与c-Fos阳性表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 EM1通过激活μ阿片受体参与了VL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腹外侧区 内吗啡肽1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抑制
下载PDF
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抑制调控 被引量:1
13
作者 韩曼 刘晓华 杜剑青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 目的观察电刺激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的下行性调控作用。方法36只雄性10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缓激肽组、电刺激+缓激肽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均行心包内插管,生理盐水组心包内注射0.2 ml无菌生理盐水;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电刺激+缓激肽组心包内注射0.2 ml缓激肽联合PAG电刺激。观察心包内缓激肽诱发大鼠心脏-躯体运动反射的变化,该反射以背斜方肌肌电(electromyogram,EMG)为观测指标;同时观察脊髓背角c-Fos的表达。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了背斜方肌EMG活动,且心包内注射缓激肽诱发的EMG反应具有可靠的重复性,大鼠心包内各间隔40 min连续5次注射缓激肽,EMG反应依次为100%±0.00%,98.75%±0.75%,97.94%±0.56%,97.11%±0.52%,96.63%±0.68%;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显著增多(P<0.05)。与缓激肽组相比,电刺激+缓激肽组电刺激PAG(100,150,200μA)强度依赖性抑制了心包内缓激肽诱发的EMG活动,EMG分别下降至50.63%±1.52%,43.27%±1.99%和28.88%±0.97%;同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减少(P<0.05)。结论电刺激PAG对大鼠心脏伤害性感受发挥了下行性抑制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心脏伤害性感受 下行抑制
下载PDF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大核对脊髓活动的突触前抑制作用及其传出途径分析
14
作者 程珍凤 杜剑青 +3 位作者 何量 张爱玲 殷勇 郑庆印 《医学研究杂志》 1994年第5期23-,4,共2页
突触前抑制是神经生理学的重要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脑内刺激、穴位针刺和吗啡注射所激活的下行抑制作用,一般只选择性抑制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上行传递,而对其它传入信息的传递并无显著影响,这符合突触前抑制的特点。但已往对突触前抑制的... 突触前抑制是神经生理学的重要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脑内刺激、穴位针刺和吗啡注射所激活的下行抑制作用,一般只选择性抑制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上行传递,而对其它传入信息的传递并无显著影响,这符合突触前抑制的特点。但已往对突触前抑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脊髓节段性突触前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前抑制 传出途径 中缝大核 下行抑制 脊髓背角 伤害性信息 神经生理学 脊髓节段 穴位针刺 选择性抑制
下载PDF
关于GSM载波抑制器解决边界漫游的技术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小杰 廖章君 蒋建华 《移动通信》 2008年第2期59-63,共5页
针对边界漫游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法——采用GSM载波抑制器进行同频干扰,抵制边界漫游信号。文章通过对抑制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方式和应用难点进行分析以及实际应用的描述,总结出抑制器在边界漫游地带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 同频干扰 下行抑制 C/I
下载PDF
基于预编码方案的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干扰抑制研究
16
作者 毕涛 刘云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69-572,共4页
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来提高空间分集和复用能够获得比传统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更高的信道容量、传输可靠性和频谱效率.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是MIMO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能支持更大的系统吞吐量和更多用户数量.然而,工程应用时必须考虑如... MIMO技术通过多天线来提高空间分集和复用能够获得比传统单输入单输出系统更高的信道容量、传输可靠性和频谱效率.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是MIMO系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它能支持更大的系统吞吐量和更多用户数量.然而,工程应用时必须考虑如何抑制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产生的强干扰.本文提出一种以信号与产生的干扰泄漏噪声比(SGILNR)为标准的多小区多用户MIMO系统抑制下行方向干扰的预编码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这种预编码方案优于多用户波束成形方案和独立注水法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下行干扰抑制 预编码 SGILNR
下载PDF
电针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远西 陈晓强 +6 位作者 石乂丹 龙骏洋西 李雪 宁恒 尤晓华 陈日兰 朱英 《山东中医杂志》 2023年第2期199-202,208,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性调控,其中中枢敏化机制又可细分为脊髓背角神经元相关机制、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机制、信号通...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性慢性疼痛。电针可有效缓解神经病理性疼痛引起的不适,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性调控,其中中枢敏化机制又可细分为脊髓背角神经元相关机制、胶质细胞活化抑制机制、信号通路相关机制以及突触可塑机制。但当前大多数研究的结论尚未得到明确证实,今后可借助基因推敲或相关抑制剂来开展进一步研究以验证作用机制。参考文献34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神经病理性疼痛 作用机制 镇痛 外周敏化 中枢敏化 下行抑制性调控
下载PDF
外侧缰核在疼痛及其相关情绪调控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余佳琦(综述) 苏山春 柯昌斌(审校)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74-176,共3页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作了进一步修改: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在新版疼痛定义里,突出了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作为主要特征和损伤的后果,进一步贴合了生物-心理-社会... 2020年国际疼痛学会对“疼痛”的定义作了进一步修改: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或类似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1]。在新版疼痛定义里,突出了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体验作为主要特征和损伤的后果,进一步贴合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疼痛。外侧缰核(lateral habenula,LHb)是大脑的“反奖赏中心”,可被外界厌恶刺激和奖赏缺失所激活[2]。基于这种特征,对于外侧缰核的研究一直集中在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奖赏认知、药物成瘾等方面,随着对外侧缰核认识的深入,人们开始关注其在疼痛中的作用[3]。Shelton[4]等人首次提出在功能磁共振观察下,伤害性热刺激会显著激活健康成人的外侧缰核。静息状态下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表明,在患有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的儿童中,缰核和前脑之间的联系明显异常[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缰核 疼痛 情绪 神经元 下行疼痛抑制通路
下载PDF
大鼠脑干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向孤束核的投射——荧光金标记结合免疫荧光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党小荣 张文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3-350,共8页
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射至大鼠孤束核的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脑干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将荧光金注入一侧孤束核的中尾段,逆标神经元分布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大部分核团。结合5-... 应用荧光金逆行追踪和免疫荧光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投射至大鼠孤束核的5-羟色胺能和儿茶酚胺能神经纤维的脑干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证明,将荧光金注入一侧孤束核的中尾段,逆标神经元分布于脑干下行抑制系统的大部分核团。结合5-羟色胺和酪氨酸羟化酶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技术研究发现: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的腹外侧区、中缝背核、脑桥被盖网状核、脑桥尾侧网状核、中缝桥核、中缝正中核、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和中缝苍白核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中缝大核、巨细胞网状核α部、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等处的荧光金/5-HT 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5-HT 阳性神经元总数的近70% (69.91% );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双重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于脑干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7、蓝斑及蓝斑下核(A6)、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等核团,其中中央灰质腹外侧区、A5、巨细胞网状核α部和A1 内的荧光金/酪氨酸羟化酶神经元数量占脑干向孤束核投射的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神经元总数的88.17% 。本研究提示,大鼠脑干下行抑制系统形成了至NTS中尾段的以中脑中央灰质腹外侧区及中缝大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 下行抑制系统 NTS 大鼠 神经纤维 CA S-HT
下载PDF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脊髓上中枢神经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毛庆祥 杨天德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1894-1896,共3页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脊髓 脑干 丘脑 皮质 下行易化 下行抑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