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 Ⅰ 下行管反应器的发展及其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祝京旭 魏飞 杨勇林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214-224,共11页
和上行提升管反应器相比,气固下行流化床(下行管)反应器由于具有气固停留时间短、气固径向分布均匀、返混小等显著优点,因而在化工、石油、石油化工、能源等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被誉为是21世纪取代提升管反应器的一种新... 和上行提升管反应器相比,气固下行流化床(下行管)反应器由于具有气固停留时间短、气固径向分布均匀、返混小等显著优点,因而在化工、石油、石油化工、能源等许多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被誉为是21世纪取代提升管反应器的一种新型高效反应器。已受到国内外越来越多专家和工业界的关注和重视。为了有利于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较全面地介绍这一新型反应器:Ⅰ、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的发展和应用Ⅱ、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中气固两相流动规律Ⅲ、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中气固混合的研究Ⅳ、气固下行流化床反应器中气固流动模型本讲座主要综述了超短接触下行管反应器的应用和发展以及下行管反应器的基本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固下行流态化 下行管反应器 流化床反应器
下载PDF
一种新型入口结构的下行管的流体力学性能 被引量:3
2
作者 朱丙田 侯栓弟 +2 位作者 许克家 张占柱 汪燮卿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3-177,共5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下行管入口结构.这种结构设有雾化空间,能够提供适宜的床层密度,剂油初始接触采用逆流、错流方式.在下行管入口处,颗粒浓度呈管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随着颗粒向下运动,中心区颗粒浓度逐渐降低,边壁区颗粒浓度升高.在下... 提出了一种新型下行管入口结构.这种结构设有雾化空间,能够提供适宜的床层密度,剂油初始接触采用逆流、错流方式.在下行管入口处,颗粒浓度呈管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随着颗粒向下运动,中心区颗粒浓度逐渐降低,边壁区颗粒浓度升高.在下行管完全发展段,颗粒浓度径向分布形式不再随轴向位置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态化 下行管入口结构 下行管反应器
下载PDF
一种多产低碳烯烃的组合式催化转化方法
3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5,共1页
一种多产低碳烯烃的组合式催化转化方法,重油原料在下行管反应器内与再生催化剂和任选的积炭催化剂接触,将裂化产物和待生催化剂分离,其中裂化产物经分离得到低碳烯烃,其余产物中至少一部分引入提升管反应器内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将... 一种多产低碳烯烃的组合式催化转化方法,重油原料在下行管反应器内与再生催化剂和任选的积炭催化剂接触,将裂化产物和待生催化剂分离,其中裂化产物经分离得到低碳烯烃,其余产物中至少一部分引入提升管反应器内与再生催化剂接触,将油气和催化剂分离,其中油气经分离得到低碳烯烃,其余产物至少部分作为产品引出装置;待生催化剂经汽提后进入再生器,积炭催化剂经汽提后进入下行管反应器的预提升段、与下行管反应器相连的汽提器、再生器中的一种或几种设备中,待生催化剂和任选的积炭催化剂经烧焦再生后返回下行管和提升管反应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转化方法 低碳烯烃 组合式 多产 下行管反应器 再生催化剂 催化剂分离 提升管反应器
下载PDF
一种新型下行管入口结构流体力学性能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4
作者 朱丙田 汪燮卿 +2 位作者 候栓弟 许克家 钟孝湘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9-194,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型下行管入口结构,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这种下行管入口结构的流体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对气固两相流采用双流体模型,其中采用颗粒动理学模型描述固相粘度和固相压力。模拟结果表明新型下行管入口区相对周围其它区域为负压... 提出了一种新型下行管入口结构,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对这种下行管入口结构的流体动力学进行数值模拟。对气固两相流采用双流体模型,其中采用颗粒动理学模型描述固相粘度和固相压力。模拟结果表明新型下行管入口区相对周围其它区域为负压区,气固初始接触区的流体被抽吸进入下行管。下行管入口段颗粒浓度在径向上的分布呈中心高、边壁低的分布,随着轴向位置的增加,颗粒逐渐向边壁方向扩散,使得颗粒浓度在径向上分布趋向均匀。气固初始接触区颗粒浓度相对较高。颗粒在下行管中运动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加速段、减速段和恒速段,这与气固并流接触入口结构的颗粒运动历程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管入口结构 下行管反应器 气固两相流 计算流体力学 颗粒动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