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切除术 被引量:7
1
作者 严波 危维 +3 位作者 杨晓彤 王振霖 吕海丽 张秋航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7例,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36~65岁,平均年龄47岁。主要症状是吞咽异物感5例,咀嚼不适感2例;主要体征为发现患侧咽侧壁、软腭部膨隆6例,另1例无明显阳性体征。结果本组7例手术均在1.5~2.5 h内顺利完成,肿瘤获得完全切除,切口甲级愈合。且无腮腺区肿胀、声嘶、呛咳、呼吸及吞咽困难、伸舌偏斜发生,其中1例术后2 d出现患侧口角歪斜,约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后病理均为多形性腺瘤。随访时间6~38个月,平均为20个月。结论内镜辅助经下颌下入路可以完全、彻底切除腮腺深叶多形性腺瘤,既能保留面神经功能,又有助于同时保护颈部重要血管、神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性腺瘤 腮腺 深叶 内镜经下颌下入路
下载PDF
内镜齿突切除术的经下颌下入路解剖
2
作者 王玉辉 王圣林 +4 位作者 安凤杨 胡伟倪 骆岩林 朱丽 马芙蓉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9-775,共7页
目的 通过颈椎CT影像与内镜下寰、枢椎齿突解剖,为内镜下颅颈交界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0例颈椎高分辨薄层平扫CT测量评估寰枢椎及其毗邻结构关系,估算齿突切除术安全界。3例新鲜灌注尸头,采用STORZ内镜系统及内镜手术器械,经下... 目的 通过颈椎CT影像与内镜下寰、枢椎齿突解剖,为内镜下颅颈交界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50例颈椎高分辨薄层平扫CT测量评估寰枢椎及其毗邻结构关系,估算齿突切除术安全界。3例新鲜灌注尸头,采用STORZ内镜系统及内镜手术器械,经下颌下入路行内镜下寰枢椎齿突解剖。结果 通过CT测量得出寰椎前弓长度均值等,估算齿突切除安全界面积为(240.9±39.92)mm^(2),其中男性(248.3±49.64)mm^(2),女性(233.2±24.54)mm^(2)。经下颌下的内镜入路寰枢椎解剖及齿突切除解剖以一侧下颌角与舌骨连线中点处横行切口,显露下颌下三角区域,内镜下经下颌下三角区暴露二腹肌及舌骨大角,沿咽后间隙逐层钝性分离至椎前间隙,暴露椎前筋膜,去除椎前组织后充分暴露寰椎、枢椎齿突、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及部分枕骨大孔区。结论 通过CT影像学估算齿突切除的安全界面积,结合内镜下颌下入路解剖暴露寰枢椎齿突,在内镜的明视下进行有效、安全的手术器械操作,提示经内镜下颌下入路切除齿突在实现充分减压的同时又能极大程度降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减少感染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齿突切除术 内镜 下颌下入路 颈椎CT
下载PDF
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Hangman骨折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建喜 陈华江 +5 位作者 曹鹏 施靓宇 李仁虎 臧法智 王安 袁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 目的:探讨下颌下入路手术的解剖要点及其治疗Hangma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下颌下区的重要血管和神经进行解剖观察,并测量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其中男3具、女2具,年龄39~62岁,均排除颈椎相关疾病病史。回顾分析2006年12月—2012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采用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21例Hangma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7例,年龄27~59岁;根据Levine-Edward分型,Ⅱ型骨折18例,Ⅱa型骨折2例,Ⅲ型1例。结果下颌下入路的相关重要解剖结构在尸体解剖中得以充分显露,舌下神经与喉上神经内侧支之间纵向的最短距离为(21.7±3.1) mm,通过适当牵拉能够充分暴露C2、C3水平,满足Hangman骨折手术治疗操作要求。21例临床病例随访(21.3±8.1)个月,骨折愈合均良好,术后神经症状及颈肩部疼痛程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JOA 改善率为64.9%。1例术中减压过程中出现脑脊液漏,术中行明胶海绵及Surgiflo填塞处理,术后常压引流3 d未引出脑脊液,引流拔除后手术切口愈合良好;1例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症状,2个月后自行恢复。结论下颌下入路可充分显露手术内固定治疗Hangman骨折所需的手术节段,手术疗效满意。熟知下颌下三角区域解剖结构、重要神经血管的走行是手术成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脊柱骨折 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下颌下入路 HANGMAN骨折
原文传递
经下颌下入路治疗咽旁间隙肿瘤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科 李超 +4 位作者 魏雪梅 李俏丽 兰小娇 何雨歆 周雨秋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6年第2期102-103,127,共3页
在头颈部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parapharyngeal space neoplasms)是一类诊治相对困难的疾病。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很低,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0.5%。大多数咽旁间隙肿瘤为良性病变(高达80%),其余20%是恶性肿瘤[1]。由于该部位肿瘤位置... 在头颈部肿瘤中,咽旁间隙肿瘤(parapharyngeal space neoplasms)是一类诊治相对困难的疾病。咽旁间隙肿瘤发病率很低,约占所有头颈部肿瘤的0.5%。大多数咽旁间隙肿瘤为良性病变(高达80%),其余20%是恶性肿瘤[1]。由于该部位肿瘤位置深在,早期不容易发现,临床活检及治疗均存在困难,现将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下入路 咽旁间隙肿瘤 手术 治疗
原文传递
下颌下小切口入路行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固定术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东生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下颌下小切口入路用于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病例26例,术前确诊为髁突颈部骨折并且具备手术适应证。于下颌角位置做小切口,分离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于该神经上横断咬肌后1/3,骨折断端暴露后,解剖复位并... 目的:观察下颌下小切口入路用于髁突颈部骨折复位固定的疗效。方法:纳入研究病例26例,术前确诊为髁突颈部骨折并且具备手术适应证。于下颌角位置做小切口,分离并保护面神经下颌缘支,于该神经上横断咬肌后1/3,骨折断端暴露后,解剖复位并钛板固定。结果:26例患者均恢复正常咬合关系,开口度和开口型均正常,面部对称,无面神经损伤。结论:下颌下小切口入路利用面神经下颌缘支和下颊支之间的解剖间隙,在髁突颈部骨折治疗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髁突颈部骨折 下颌下入路 小切口
下载PDF
口内切口入路与常规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临床比较
6
作者 任婵 李锦峰 《健康之路》 2017年第3期42-42,共1页
目的:探究口内切口入路与常规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颌角、升支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口内切口入路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 目的:探究口内切口入路与常规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下颌角及升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下颌角、升支骨折患者6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实施口内切口入路手术,对照组实施常规下颌下入路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张口受限、面颈部瘢痕、面神经损伤、腮腺涎漏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颌角及升支骨折患者实施口内切口入路治疗效果较常规下颌下入路手术更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切口 常规下颌下入路 下颌 升支骨折
原文传递
颈后路联合经口前路手术治疗颅脊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宇 艾福志 +4 位作者 付索超 李柯柯 夏虹 吴增晖 马向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149-1157,共9页
目的探讨颅脊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7例颅脊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56岁。经口肿瘤活检明确诊断为脊索瘤4例、浆细胞瘤2... 目的探讨颅脊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9月-2019年4月收治的7例颅脊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例,女2例;年龄23~75岁,中位年龄56岁。经口肿瘤活检明确诊断为脊索瘤4例、浆细胞瘤2例、纤维肉瘤1例。病程0.7~36.0个月,平均12.2个月。病变部位:C_(0、1) 1例,C_2 3例,C_(1、2) 1例,C_(2、3) 1例,C_(0~2) 1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7±2.1)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15.6±2.4)分;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分级:C级1例,D级1例,E级5例;术前脊柱恶性肿瘤Enneking分期:ⅠB期1例,ⅡB期2例,Ⅲ期4例;WBB分期:5~8/A^D 1例、4~9/A^D1例、6~7/B^D 1例、6~7/A^D 1例、1~12/A^D 2例、3~10/A^D 1例。所有患者均行颈后入路肿瘤扩大性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一期或二期经口前路或下颌下入路肿瘤边界性切除,同时前路钛笼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307~695 min,平均489.57 min;术中失血量400~2 000 mL,平均1 107.14 mL。术中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颅内感染、肺部感染等相关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7个月,平均21个月。X线片和CT示内固定螺钉牢靠、位置满意,术后3~6个月植骨已融合。术后颈部疼痛、肢体麻木乏力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VAS评分改善至(1.7±0.8)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38,P=0.000);JOA评分改善至(16.1±1.5)分,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49,P=0.172)。术前1例ASIA分级为C级的患者术后3个月改善至D级,其余患者分级无变化。术后4例复发,均为首次手术前肿瘤恶性程度高,且波及斜坡或周围软组织范围广泛、无法完整切除者,其中1例再次行经口肿瘤清除手术,另3例放弃治疗;余3例未见复发。结论通过经口或下颌下入路可将颅底交界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完整切除,结合异形钛笼支撑重建前方稳定结构、术后配合放化疗等,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脊交界区 经口 下颌下入路 原发性恶性骨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