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切迹入路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何悦 庄乾伟 +2 位作者 田臻 张春叶 杨伟玲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31-35,共5页
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 目的:评价经下颌切迹入路的细针穿吸细胞学检查(FNAC)在面侧深部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细针穿吸方法,对40例面侧深部肿物患者进行细胞学检查。男24例,女16例;年龄3~75岁,平均年龄43.28岁。将细胞学检查结果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或随访资料进行比较,计算FNAC诊断准确率及在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上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FNAC诊断准确率为80.00%;诊断肿瘤与非肿瘤的敏感度为80.77%,特异度为100.00%,5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19.23%,假阳性率为0;诊断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8.00%。3例患者为假阴性,假阴性率为20.00%,3例患者为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2.00%。结论:FNAC是一种安全性好,操作简单,患者易于接受的诊断方法,在不易做切除及切取活检的面侧深部肿物的定性诊断中有较高的准确率,能准确区别肿瘤与非肿瘤、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针穿吸 下颌切迹入路 翼腭窝 颞下窝 诊断
下载PDF
成人下颌孔的位置及下颌切迹和下颌支的测量 被引量:7
2
作者 黄靖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4-287,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孔的基本位置,并对下颌切迹的宽度、深度和下颌支的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旨在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男74例,女79例,以下颌孔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交点为下颌孔... 目的通过对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的测量与分析,确定下颌孔的基本位置,并对下颌切迹的宽度、深度和下颌支的高度进行精确测量,旨在为临床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取上海地区成人下颌骨,男74例,女79例,以下颌孔最大横径和最大纵径交点为下颌孔中心,测量其至下颌支后缘最近点的水平距离及下颌切迹最凹处的垂直距离,从而确定下颌孔的位置;以下颌切迹最宽处的距离测出下颌切迹的宽度,以下颌切迹最低点至喙突和髁突顶点连线的垂直距离测出下颌切迹的深度;同时测出髁突最高点至下颌角点的直线距离,作为下颌支的高度。结果下颌孔至下颌后缘和下颌切迹的距离在成年男性平均为16.75mm、24.50mm;成年女性平均为:16.08mm、23.13mm。下颌切迹的宽度和深度在成年男性平均为34.20mm、15.33mm;成年女性平均为32.69mm、14.49mm。下颌支的高度男女平均为:61.62mm、57.19mm。结论(1)下颌孔至下颌后缘的距离与下颌孔至下颌切迹最凹点的距离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异。(2)下颌切迹的宽度与深度在男女间无明显差异。(3)下颌支的高度在男女间亦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下颌切迹 下颌 成人 测量
下载PDF
蝶骨与下颌切迹电极对检测颞叶内侧癫癎样放电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于福达 孙璐 +3 位作者 李东升 李红艳 丰旭华 申玉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 2013年第3期146-149,共4页
目的:研究两种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对癫癎样放电波(epileptiform discharges)的记录差异情况。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为颞叶内侧癫癎(MTLE)的患者,同时记录针刺蝶骨电极(SP)和下颌切迹粘贴电极(MNS)的脑电图,在出现特异性癫癎样放电波... 目的:研究两种脑电图(EEG)电极放置方法对癫癎样放电波(epileptiform discharges)的记录差异情况。方法:选取临床诊断疑为颞叶内侧癫癎(MTLE)的患者,同时记录针刺蝶骨电极(SP)和下颌切迹粘贴电极(MNS)的脑电图,在出现特异性癫癎样放电波时,对两种方法记录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记录到的棘波、尖波在波幅上存在差异,但对于常规参数下,能够目测到的蝶骨电极放电,通过软件测量放大,在下颌切迹电极同样也能够检出。结论:下颌切迹粘贴电极是一种比较准确、客观反映颞叶癫癎样放电的方法,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迹电极 蝶骨电极 脑电图 颞叶内侧癫癎 癫癎样放电
下载PDF
成人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
4
作者 秦泗佳 闵倩 +1 位作者 杨洋 张军峰 《解剖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参考和依据。方法:由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并标记,用游标卡尺、量角器、直尺和圆规对下颌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76.00%的下颌... 目的:研究成人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特点,为临床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参考和依据。方法:由口腔专业教师确定各解剖结构的位置并标记,用游标卡尺、量角器、直尺和圆规对下颌骨进行测量,记录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有76.00%的下颌孔位于下颌支内面中点之后,有87.00%的下颌孔位于下颌支内面中点之上;下颌孔的内外径为3.50 mm±0.59 mm,前后径为3.68 mm±0.74 mm;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与下颌支前缘、后缘、下颌切迹最低点和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分别为19.85 mm±2.72 mm、16.63 mm±3.14 mm、24.73 mm±2.91 mm和25.81 mm±3.58 mm;下颌角的角度为120.51°±6.54°;冠突最高点、髁突最高点和下颌切迹最低点至下颌体下缘平面的最小距离分别为64.03 mm±5.54 mm、54.57 mm±7.08 mm和46.12 mm±5.24 mm;过下颌孔内侧最低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后缘交点的间距和过下颌切迹最低点且垂直于下颌支后缘切线的线与下颌支前、后缘交点的间距分别为34.38 mm±3.28 mm和39.35 mm±3.24 mm,冠突最高点与髁突最高点间距为34.96 mm±3.46 mm;两侧髁突内极间宽度为80.95 mm±6.77 mm,两侧髁突外极间宽度为118.06 mm±7.75 mm,两侧冠突最高点间宽度为91.69 mm±6.38 mm,两侧下颌孔内侧最低点间宽度为80.93 mm±4.61 mm,两侧下颌角最低点间宽度为98.99 mm±7.44 mm,两侧颏孔最内侧点间宽度为46.45 mm±2.65 mm,两侧颏孔最外侧点间宽度为51.64 mm±3.16 mm。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下颌孔及周边骨性结构的解剖观测,能够为该部位的临床颌面外科麻醉、修复、正颌外科及医学美容等手术操作提供解剖学和形态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下颌切迹 冠突 髁突 颏孔
下载PDF
副下颌孔及周围骨孔的应用解剖
5
作者 秦泗佳 王玉萌 +4 位作者 刘玥彤 王新刚 张佳 张军峰 刘昌奎 《解剖学研究》 CAS 2022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研究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同时丰富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200例成人干燥下颌骨,观察副下颌孔和无名孔的数量,用游标卡尺等测量最大副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和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 目的研究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的同时丰富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200例成人干燥下颌骨,观察副下颌孔和无名孔的数量,用游标卡尺等测量最大副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和下颌孔内侧最低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副下颌孔出现率为30.75%,双侧同时出现多见;无名孔多为(13.51±3.98)个,主要位于下颌孔与下颌切迹水平之间;最大副下颌孔内面最下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3.70±3.67)mm、(37.13±4.44)mm、(20.13±3.59)mm、(7.58±2.05)mm、(74.93±4.55)mm、(26.69±5.36)mm、(31.57±4.77)mm、(25.40±4.96)mm、(11.09±2.85)mm。下颌孔内面最下点到髁突内极、喙突尖端、下颌切迹最低点、下颌小舌尖、颏棘、下颌角、下颌角前切迹、下颌最后一颗磨牙远中中点的距离及下颌骨后缘的水平距离分别为(39.59±3.80)mm、(39.94±4.23)mm、(24.92±3.20)mm、(9.21±2.11)mm、(68.61±4.39)mm、(23.26±3.88)mm、(26.76±3.79)mm、(20.82±4.46)mm、(15.28±2.22)mm。经统计学分析,上述左、右两侧各个数和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下颌孔和无名孔出现率高,明确副下颌孔及下颌孔与周围解剖结构间的关系,丰富了解剖学资料,为临床手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下颌 无名孔 下颌切迹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