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性Ⅲ类错[牙合]术前正畸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观察
1
作者 李婕 张凯 +3 位作者 吴志刚 田绣云 高廷益 田瑞雪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6-33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Ⅲ类错牙合病人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人为研究对象。在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上测定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判定髁突位置;通过测量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判定髁...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Ⅲ类错牙合病人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病人为研究对象。在颞下颌关节磁共振图像上测定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后间隙,判定髁突位置;通过测量髁突头长度、宽度和高度,判定髁突形态;通过直接观察判定关节盘位置和形态。比较骨性Ⅲ类畸形病人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变化。结果:骨性Ⅲ类错牙合病人正畸前左侧和右侧关节上间隙均小于正畸后,正畸前左侧和右侧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内间隙均大于正畸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后左侧和右侧关节间隙指数较正畸前均有增加,趋向前位,仍处于中心范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正畸后左侧和右侧髁突头宽度、髁突头高度、髁突头长度较正畸前均有减小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人颞下颌关节关节盘位置为后型的病例最多,正畸后该类型的病例有所减少,正畸前后四种关节盘位置的病人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前病人关节盘形态为双凹形的病人最多,其次为双平面型,正畸前后两种关节盘形态病人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前制定的术前正畸方案,对于Ⅲ类错牙合病人的关节盘及髁突位置和形态的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下颌关节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稳定性分析
2
作者 卢欣 杜娟 高秀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2期128-13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张家口市口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 目的:探讨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的稳定性。方法:选取张家口市口腔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98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0),对照组行常规正畸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以骨皮质切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正畸时间、矢状方向牙齿移动距离,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角化龈宽度、牙位置、硬组织及软组织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排齐时间、关闭间隙时间及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上颌中切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上颌第一磨牙矢状方向移动距离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角化龈宽度逐渐增加,治疗后1周最宽,随后逐渐降低,治疗后8周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不同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牙位置指标(U1I-CP、U1R-CP)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硬组织指标(SNA、UARA、Sd-CP)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软组织指标(Ls-HP、Ls-CP、NLA)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采用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稳定性明显提升,疗效增强,治疗后恢复快,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骨皮质切开 位置 稳定性
下载PDF
术前正畸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17-421,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正畸完成前后检查并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测量髁... 目的探讨术前正畸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术前正畸完成前后检查并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测量髁突各径值(d)、髁突高度(h)、不同角度下关节间隙(L)、双侧髁突间距(R)及各髁突角度值,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正畸前后关节症状无明显改变;颞下颌关节骨性结构在三维方向上的各测量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术前正畸不会对患者TMJ产生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下颌前突Ⅲ类的术前和术后正畸疗效比较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袁文钧 张壁 +1 位作者 叶翁三杰 吴中兴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5-736,739,共3页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 目的:总结外科-正畸联合矫治下颌前突Ⅲ类错的疗效观察。方法:2004~2008年按照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序列,治疗下颌前突Ⅲ类错80例。全组病例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27~43岁。全部选用了以SSRO为主体的手术方案。结果:80例患者均取得较为满意的面形改善和咬关系重建效果。全组病例中坚持完成矫治程序的占97.3%(75/80)。而由于患者居住地址远离城市和其它原因未能完成术后正畸的占6.3%(5/80)。前者关系稳定性优于后者,防止了复发。结论:从医患两方面仍需加强对外科-正畸联合矫治的认识,坚持做到每一例患者完成术前术后正畸,对提高正颌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术后 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
下载PDF
微手术正畸治疗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博 沈国芳 +4 位作者 房兵 孙良龑 吴勇 江凌勇 朱敏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探讨微手术正畸对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术前去代偿正畸临床策略,检查矫正后下前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提出临床对策,治疗牙槽骨发育不良。方法:从2009—2012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 目的:探讨微手术正畸对骨性Ⅲ类错伴下前牙牙槽骨发育不良的术前去代偿正畸临床策略,检查矫正后下前牙槽骨和牙周组织健康状况的改善程度,提出临床对策,治疗牙槽骨发育不良。方法:从2009—2012间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求治的成人连续病例中,选取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且有正颌手术适应证的骨性Ⅲ类错畸形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接受微手术正畸治疗进一步分为2组。10例接受者纳入微手术组(G1组),12例不接受者纳入对照组(G2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测量2组术前正畸前、后左侧中、侧切牙牙根长度,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及厚度。采用SAS 8.0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G1组术前正畸结束,唇侧牙槽骨高度降低2.60 mm,舌侧降低2.22 mm;根尖唇侧厚度增加3.05 mm,舌侧减小0.88 mm,根尖水平总牙槽骨厚度增加2.13 mm,与G2组有显著差异。较之G2组,更好地控制了术前正畸去代偿过程中下前牙牙根的吸收及牙槽骨高度、厚度的丧失。结论:微手术正畸用于下前牙区牙槽骨发育不良的骨性Ⅲ类错术前去代偿,能够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牙周破坏(牙根吸收、牙槽骨吸收、穿孔等)的风险,克服下颌牙槽骨对去代偿竖直牙的限制,提高此类患者术前正畸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手 骨性错 槽骨发育不良 锥形束CT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去代偿情况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宋少华 莫水学 +1 位作者 庞煊奈 陈亚莉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46-349,352,共5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治疗前和经术前正畸后手术前骨性和牙性的垂直向、矢状向变化及牙齿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在治疗前和经术前正畸后手术前骨性和牙性的垂直向、矢状向变化及牙齿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包括行完善的术前正畸的骨性Ⅲ类患者25例,治疗前根据临床检查、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分析等与正颌外科医生会诊制定治疗计划。经过术前正畸、正颌手术和术后正畸观察患者疗效。结果:大多数患者的术前正畸为非拔牙矫治,少数为拔上颌双尖牙和因龋坏等原因拔除其他部位的牙齿。经过术前正畸去代偿治疗,骨性方面垂直向和矢状向的关系均无变化。在牙性方面大多数上前牙代偿情况没有明显变化,而下前牙去代偿比较完善,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术前正畸可以去除大部分下颌前牙代偿,但是上前牙去代偿效果不明显。虽然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但术前正畸并未达到完全去代偿。能否完全去除代偿及有无必要完全去除代偿,仍值得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颌联治疗 去代偿
下载PDF
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效果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窦尉尉 岳从雷 +5 位作者 张家坤 张广德 沙耀利 刘娟 靳霞 杜衍晓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济宁口腔医院收治的8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 目的:探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5月济宁口腔医院收治的84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实验组采用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比较2组患者关闭间隙时间、排齐时间,上颌第一磨牙、上颌中切牙矢状方向牙移动距离。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测量上中切牙边缘终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U1I-HP)、上中切牙根尖至冠状面的距离(U1I-CP)、上牙槽缘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Sd-CP)、上牙槽座点至水平面的垂直距离(A-HP)、唇上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Ls-CP)和鼻下点至冠状面的垂直距离(Sn-CP),计算相关变化量,比较治疗期间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排齐时间、A-HP变化量、Sn-CP变化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及上颌中切牙向远中移动距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关闭间隙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实验组U1I-HP、U1I-CP、Sd-CP、Ls-CP变化量比对照组高(P<0.05)。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皮质切开术上颌快速扩弓辅助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可缩短关闭间隙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对牙矢状方向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 上颌快速扩弓 - 骨性错[]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宋少华 周诺 +3 位作者 庞煊奈 康娜 韦山良 黄旋平 《口腔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 目的探讨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方法 25例经完善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分析治疗前(T0)、术前正畸治疗后(T1)、及矫治结束后(T2)的头颅定位侧位X线片,分析其不同时期的硬组织变化,总结术前术后正畸治疗特点。结果所有患者面部外形都较治疗前明显改观,咬合及功能改善。尽管头影测量结果显示骨面型:面角、颌凸角等变化明显,但术前正畸去代偿并不完全,上颌牙齿的代偿依然存在。术后的正畸主要是稳定手术后的颌骨关系和精细调整咬合,类似于综合性的正畸治疗。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是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有效手段,而治疗效果的日臻完善需要正畸正颌治疗的密切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颌联治疗 术后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正畸与非拔牙正畸治疗选择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武利州 杨利华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1期33-38,共6页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正畸与非拔牙正畸治疗的选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本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正畸是否进行拔牙分为拔牙组(拔牙... 目的:分析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拔牙正畸与非拔牙正畸治疗的选择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4月于本院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正畸是否进行拔牙分为拔牙组(拔牙正畸)与非拔牙组(非拔牙正畸),各32例。比较术前正畸前后两组头颅侧位片测量分析数据。结果:术前正畸前,拔牙组N-Me、ANS-Me、∠SN-MP、∠ANB、∠NAPg、∠L1-NB、∠SN-OP、Ns-Mes、Sn-Mes、∠Ns-Sn-Pgs均高于非拔牙组,而U1-NA低于非拔牙组(P<0.05)。术前正畸后,拔牙组N-Me、ANS-Me、∠SN-MP、∠ANB、∠NAPg、∠SN-OP、Ns-Mes、Sn-Mes、∠Ns-Sn-Pgs、LL-E均高于非拔牙组,而L1-NB、U1-NA与UL-E均低于非拔牙组(P<0.05)。术前正畸前后,拔牙组U1-NA差值低于非拔牙组,而L1-NB、∠L1-NB、LL-E差值均高于非拔牙组(P<0.05)。结论: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中,面下1/3长者多选择拔牙正畸治疗,而面中1/3后缩者多选择非拔牙正畸,两种正畸方式均能到达良好的矫正效果,有利于患者侧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颌手
下载PDF
上颌拔牙术前矫治对骨性Ⅲ类错矢状向和横向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倩 吴平 阎振梅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5期260-263,共4页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矫治去代偿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拟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其中拔牙组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非拔牙组16例。对2组患者正畸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研... 目的评价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术前正畸上颌拔牙矫治去代偿的效果。方法选取28例拟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患者,其中拔牙组12例术前正畸采取拔牙矫治,非拔牙组16例。对2组患者正畸前后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及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术前正畸后,矢状向上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下颌前牙均唇向直立,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组的上颌切牙U1-SN较非拔牙组明显内收(P<0.05)。横向比较,术前正畸后上颌UP2-UP2、UM1-UM1、UM2-UM2间宽度变化较非拔牙组缩小明显(P<0.05);下颌牙弓宽度两组均表现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性Ⅲ类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中,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进行术前正畸能够更好地去除上颌牙性代偿,协调上下颌牙弓间横向关系,为正颌手术创建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骨性错[] 矢状向 横向
下载PDF
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成人骨性Ⅲ类错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秀娟 唐友盛 张桦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曲线... 目的:采用正颌-正畸联合治疗30例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30例,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2.5岁。所有患者均经术前正畸-正颌手术,术后正畸。术前正畸旨在排齐牙列,去代偿,协调上下牙弓,平整曲线,建立术后良好的咬合关系。术后正畸进一步排齐牙列,精细调整关系。治疗前、后摄取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30例患者术后面形改善,上、下牙弓协调,咬合关系良好。测量数据治疗前、后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成人骨性Ⅲ类错患者采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能获得功能和美观的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外科 术后 骨性错[]
下载PDF
前方前牵引疗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的头颅影像及外貌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经毓瑛 周彦恒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4年第11期2130-2132,共3页
目的 探讨前方前牵引疗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口腔正畸科治疗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80例,根据患儿家属要求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未进行治疗。... 目的 探讨前方前牵引疗法治疗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的疗效。方法 选取口腔正畸科治疗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80例,根据患儿家属要求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其中观察组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对照组在观察期间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前后拍摄X射线头颅侧位片,测量上下颌骨水平及矢状向生长该变量的相关指标:上齿槽座(SNA)角、下齿槽座(SNB)角、ANB角(SAN角与SNA角之差)、面角(FH‐NP)、AH点到腭平面的垂直距离(FH‐PP)、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的交角(U1/NA)、上中切牙切缘到鼻根点至上齿槽座点连线的距离(U1‐NA)、下中切牙的长轴与NB连线的交角(L1/NB)、下中切牙的长轴与NB连线的距离(L1‐NB)。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SNA角增大1.37°( P<0.05),SNB角减少1.80°,ANB角增大到3.39°( P < 0.05),FH‐NP、FH‐PP值变小( P <0.05),U1/NA 增大2.13 mm ,U1‐NA增加3.03 mm( P <0.05),L1/NB减少3.89°,L1‐NB减少0.86 mm( P <0.05)。观察组下颌骨平均旋转量为0.82,而对照组下颌骨的平均旋转量为-0.66。结论 对观察组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后,患者的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上下颌关系更加协调,面部容貌较之前有很大改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外科学 牵引/方法 下颌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护理要点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丁香 张颖 +6 位作者 李文军 李玉红 田玫 张秀芝 谭蕊 刘佳 刘丽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1年第1期156-157,共2页
下颌骨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后牙呈... 下颌骨前突畸形是最常见的牙颌畸形之一,早在1778年Hunter曾给下颌前突畸形下了这样的定义:下颌骨过分的向前突出以致造成前牙反(牙合),闭口不便以及容貌的破坏。下颌前突畸形常伴有牙颌关系的错乱,前牙反牙合或伴开(牙合),后牙呈安氏Ⅲ类错(牙合)关系,颜面下1/3的突出是其显著特征,约占各类牙颌面畸形者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突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 反() 下颌 安氏错() 护理 矫治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错畸形的矢状向去代偿情况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倩 翟俊辉 刘筱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4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经术前正畸后矢状向前牙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和限度。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其中上颌拔... 目的:通过头影测量分析研究经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畸形经术前正畸后矢状向前牙去代偿情况,分析总结骨性Ⅲ类错牙畸形的术前正畸治疗特点和限度。方法:回顾性研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其中上颌拔除双尖牙治疗10例,不拔牙治疗5例(不包括拔除第三磨牙)。治疗前及术前正畸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去代偿情况。结果:经过术前正畸治疗,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患者骨性方面垂直向和矢状向的关系没有明显变化。在牙性方面,下前牙平均唇向移动8.26°(L1-MP),去代偿有明显变化(P<0.001)。上前牙平均舌向直立2.70°(U1-SN),去代偿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术前正畸去代偿后U1-SN角度达正常值范围,L1-MP角度未达到正常值范围。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术前正畸可以部分去除矢状向前牙代偿,去代偿的程度与限度要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矢状向 去代偿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前牙去代偿若干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博 房兵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09年第4期206-209,共4页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严重的骨性Ⅲ类错需要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达到矫正目标。术前正畸去代偿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拟从术前正畸阶段上下前牙去代偿的目的及意义;临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应的解决... 骨性Ⅲ类错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畸形,严重的骨性Ⅲ类错需要通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达到矫正目标。术前正畸去代偿是其中的关键步骤之一。本文拟从术前正畸阶段上下前牙去代偿的目的及意义;临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对应的解决方法及展望做一综述,阐述骨性Ⅲ类错前牙去代偿对正颌手术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代偿 骨性错[]
下载PDF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术前正畸拔牙与不拔牙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房兵 毛丽霞 +4 位作者 林晓松 吴勇 冯贻苗 娄新田 夏蕴辉 《口腔正畸学》 2007年第3期97-101,共5页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畸形正颌术前正畸中上齿槽及牙的唇倾度的矫正,对正颌术后面型改善,以及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建立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双颌手术,术前正畸中上颌拔牙和非拔牙的两组患者,拔牙病例20例,... 目的评价骨性安氏Ⅲ类畸形正颌术前正畸中上齿槽及牙的唇倾度的矫正,对正颌术后面型改善,以及正常前牙覆(牙合)覆盖建立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对比安氏Ⅲ类错颌畸形双颌手术,术前正畸中上颌拔牙和非拔牙的两组患者,拔牙病例20例,非拔牙病例20例,头影测量研究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牙长轴、鼻唇角、颌凸角等与面型有关的数据,评价拔牙和非拔牙术前正畸对安氏Ⅲ类错颌畸形面型矫正的影响。结果测量显示术前正畸中上颌拔牙矫正使鼻唇角明显增大,覆盖明显增大,代表面型的数据:鼻唇角、面角、颌凸角、颏前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鼻下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两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拔牙组对面型的调整更有效;牙长轴、覆骀覆盖、鼻唇角、面角、颌凸角、颏前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鼻下点到零子午线的距离在拔牙组数据与正常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值得注意上颌前牙的代偿性唇倾,对其去代偿矫正是安氏Ⅲ类错颌畸形矫正中调整面型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错[] 颌手
原文传递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一例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筱 靖无迪 +3 位作者 侯建霞 周彦秋 王晓霞 徐莉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86-690,共5页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是以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为核心,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增量,以有效规避正畸-正颌治疗的牙周软硬组织缺陷风险的手术方法。现报道1例通过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 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是以牙周组织再生手术为核心,结合骨皮质切开术,实现牙周软硬组织增量,以有效规避正畸-正颌治疗的牙周软硬组织缺陷风险的手术方法。现报道1例通过牙周组织再生结合骨皮质切开术辅助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治疗的病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皮质切开 周组织再生 颌治疗 周软硬组织 骨性错[] 方法
原文传递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影响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岩 孙丽艳 +1 位作者 李志媛 刘奕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9-302,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 目的研究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TMJ)变化。方法选择2002—2010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成人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采用正畸治疗加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BSSRO)的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方案,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矫治结束时拍摄标准薛氏位片,采用Cohlmia测量法对关节片进行关节间隙及关节窝形态测量,观察髁突位置及关节形态的变化。结果 (1)关节间隙变化: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双侧关节各间隙均明显变大(P<0.05);矫治结束后关节间隙测量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髁突位置和关节窝形态变化:术后1个月髁突位置与术前比较,矢状向髁突位置后移,垂直向髁突位置下移。矫治结束后与术前比较,髁突位置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关节窝形态的指标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矫治结束后三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患者中治疗前9例有关节弹响,治疗后5例弹响消失,术前无关节弹响者术后均未出现弹响,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关节疼痛及开口受限。结论 (1)BSSRO术后1个月关节间隙增大,髁突位置稍偏后,矫治结束后恢复正常。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未引起关节窝形态的改变。(2)所有患者均未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且部分患者治疗后关节弹响消失,提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可能对TMD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颌联治疗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 骨性安氏
原文传递
骨性安氏Ⅲ类伴偏颌畸形术前术后正畸治疗1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钟华 常新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98-201,共4页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门诊2012年2月23日收治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偏颌1例。男,21岁,汉族,主诉为“地包天、脸歪,影响美观,要求矫治”。检查:面中线、基骨中线、牙合中线偏斜;面上、面中比例协...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门诊2012年2月23日收治骨性Ⅲ类错牙合伴偏颌1例。男,21岁,汉族,主诉为“地包天、脸歪,影响美观,要求矫治”。检查:面中线、基骨中线、牙合中线偏斜;面上、面中比例协调;面下1/3比例大、右偏;口角线明显右偏;面中1/3凹陷;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偏斜。口内:恒牙牙合;左右两侧第一磨牙近中关系;右侧反覆牙合,反覆盖,左侧对刃关系;上颌中线正,下颌中线右偏约5 mm;下前牙明显舌倾,上下牙列无拥挤,右侧上颌牙列颊倾,上牙弓形态较下牙弓形态窄。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伴偏颌 术后 颌外科
下载PDF
两种快速扩弓方式联合前方牵引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差异分析
20
作者 韩磊 李佳岭 +1 位作者 李保超 李煌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18-328,共11页
目的比较骨支抗方式和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的处... 目的比较骨支抗方式和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发育不足的骨性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6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南京市口腔医院正畸科进行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治疗的处于替牙列中晚期或恒牙列早期的骨性Ⅲ类错[牙合]伴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26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13例):骨支抗方式组使用骨支抗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其中男性4例,女性9例,年龄(10.2±1.7)岁;牙支持方式组使用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装置进行矫治,其中男性5例,女性8例,年龄(10.1±1.0)岁。于矫治前后头颅侧位X线片上测量矢状向线性指标[Y-Is距和Y-Ms距(分别为上切牙切缘点、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至垂直参考轴的距离)、上下颌磨牙相对距离、前牙覆盖等]10项、垂直向线性指标[PP-Ms距(上颌第一恒磨牙近中接触点至腭平面的距离)等]6项和角度指标[SN-MP角(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相交的上外角)、U1-SN角(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等]8项,于矫治前后锥形束CT上测量冠状向指标(上颌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倾斜度等)6项;计算矫治前后前牙覆盖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和牙性效应占比。比较各指标矫治前后变化量的组间差异。结果矫治后两组前牙反均解除,磨牙建立中性或远中关系。骨支抗方式组Y-Is距、Y-Ms距、上下颌磨牙相对距离的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3.23±0.70)、(1.25±0.34)和(2.54±0.59)mm]均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分别为(4.96±0.97)、(3.12±0.83)和(4.92±1.35)mm](t=-5.92,P<0.001;t=-7.53,P<0.001;t=-5.85,P<0.05)。骨支抗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4.45±1.25)mm]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6.14±1.29)mm](t=-3.38,P<0.05);骨支抗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占80%,牙性效应占20%;牙支持方式组前牙覆盖矫治前后变化量中骨性效应占62%,牙性效应占38%。骨支抗方式组PP-Ms距矫治前后变化量[(-1.62±0.25)mm]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2.13±0.86)mm](t=-15.15,P<0.001)。骨支抗方式组SN-MP角、U1-SN角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0.95°±0.55°、1.28°±1.30°)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1.92°±0.95°、7.78°±1.94°)(t=-9.43,P<0.001;t=-10.04,P<0.001)。骨支抗方式组上颌左侧和右侧第一磨牙倾斜度矫治前后变化量(分别为1.50°±0.17°、1.54°±0.19°)均显著小于牙支持方式组(分别为2.26°±0.37°、2.25°±0.35°)(t=6.47,P<0.001;t=6.81,P<0.001)。结论骨支抗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能减少传统牙支持方式快速扩弓联合前方牵引时发生的上前牙唇倾、前牙覆盖增加、磨牙前移伸长颊倾以及下颌平面角增大等不利的牙齿代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 安氏 器设计 腭扩张 支抗 上颌快速扩弓 方牵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