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效果评价
1
作者 陈双喜 《南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5期487-490,共4页
目的:评价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8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下颌后退患儿37例,先行功能矫治导下颌,再行上下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调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牙... 目的:评价功能矫治双期治疗下颌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21年8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治疗的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骨性下颌后退患儿37例,先行功能矫治导下颌,再行上下固定矫治排齐上下牙列,调整前牙覆[牙合]覆盖及后牙咬[牙合]至正常。测量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应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患儿前颅底平面-下齿槽座点角增加了2.30°±1.60°,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减少了2.87°±1.05°,面角增加了4.30°±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下颌后退患儿进行双期功能矫治后下颌骨明显前移,面型得到极大地改善,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功能矫治 双期矫治
下载PDF
叶片诱导法取下颌后退接触位及其在正畸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沈刚 陶列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6年第4期230-232,共3页
近年来,人们对下颌后退接触位(RCP)及正中关系 (CRO)的研究正进一步深入。RCP错 形成及治疗间的关系、RCP在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精确认定并记录病人的RCP或CRO是把正... 近年来,人们对下颌后退接触位(RCP)及正中关系 (CRO)的研究正进一步深入。RCP错 形成及治疗间的关系、RCP在颞下颌关节病的诊断与治疗中所起的作用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精确认定并记录病人的RCP或CRO是把正畸治疗目标引向 学水平的关键,并为正畸手段介入颞下颌关节病的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MJD 错HE 正畸 治疗 下颌后退接触位
下载PDF
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位的体会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可 吴学礼 刘文书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92-693,共2页
关键词 全口义齿 下颌后退 颌位关系 下颌关节薛氏位片
下载PDF
再定位[牙合]板治疗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4
4
作者 梁炎 高莹 +6 位作者 岳铭阳 詹文娟 郑恺忻 李熙嵚 杨建浩 袁建桥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2-87,共6页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 目的:评价再定位牙合板对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例下颌后退伴颞下颌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制作并戴用下颌再定位牙合板(6.50±0.40)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拍摄MRI与头颅侧位影像,评价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双侧关节盘长度、盘-髁距离与角度)及面部侧貌(面部软硬组织相关测量项目)的改变,以及治疗效果。结果: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后盘-髁距离减小(3.63±1.37)mm,角度减小(23.18±7.62)°,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位置关系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治疗后颞下颌关节弹响、疼痛症状好转,有效率分别达90%、85%。结论:再定位牙合板治疗可有效调节颞下颌关节盘-髁位置关系,改善患者颌面部软硬组织矢状向及垂直向不调,缓解颞下颌关节区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 再定位牙合板 下颌后退 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
下载PDF
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对大鼠髁突软骨新骨形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口腔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所致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影响。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性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3、7、14及21 d全麻下处死动物各5只。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反应,PAS染色观察新骨形成量。结果大鼠在下颌持续后退情况下,实验组髁突后份软骨组织增殖层和成熟层明显变薄,移行区可见破骨细胞增加,此区附近的骨小梁骨沉积减少;实验第3天及第7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髁突软骨新骨形成的量有明显区别,第14天和第21天,二者间的差别趋于减小。结论后退大鼠下颌后,髁突软骨后份新骨形成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髁突软骨 新骨形成
下载PDF
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位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乔彦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8年第6期171-171,共1页
目的总结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为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7例无牙颌下颌关节病患者,采取全口义齿修复,对修复后下颌后退位进行研究。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口义齿修复,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无关节形... 目的总结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为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7例无牙颌下颌关节病患者,采取全口义齿修复,对修复后下颌后退位进行研究。结果 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口义齿修复,X线影像学检查显示所有患者均无关节形态异常症状,有14例患者髁状突于关节凹居中位,两侧的关节间隙对称良好,有5例患者髁状突略微后移,关节前间隙宽于后间隙。结论在无牙颌关节病患者的修复治疗中下颌退位变化会导致全口义齿修复不良、咬颌关系错乱,术者需仔细体会下颌后退感,确定正确的颌位关系,从而保证全口义齿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口义齿修复 无牙颌引导下颌后退 临床体会
下载PDF
隐形矫治与SGTB治疗下颌骨后退的效果比较
7
作者 陈双喜 高美琴 《上海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13-518,共6页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 目的:比较隐形矫治与SGTB双期治疗下颌骨后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未过生长发育高峰期的85例骨性下颌骨后退患者,隐形矫治前导40例,SGTB功能矫治导下颌45例。测量患者治疗前(T0)和矫治结束后(T1)的头颅侧位X线片,采用SPSS 16.0软件包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的SNB角、NP-FH(面角)增大,ANB角减少,均有显著变化(P<0.001)。T1时,隐形组SNB角、ANB角、NP-FH角的变化量较SGTB组小(P<0.05);SGTB组的MP-FH角和MP-SN角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比隐形组大(P<0.001)。结论:对生长发育高峰期前的下颌骨后退患者进行矫治后,下颌骨明显前移,隐形矫治和SGTB都能促进下颌骨位置改变,改善上下颌骨的协调关系,但后牙垂直向控制,隐形组强于SGTB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 SGTB 下颌后退
下载PDF
下颌渐进式后退动物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3
8
作者 华先明 夏大弘 +3 位作者 熊晖 程正清 韩光丽 程祥荣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983-986,共4页
目的:应用新设计的后牙双斜面导板装置建立下颌"渐进式"后退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大鼠48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16),实验组(戴矫治器)和对照组(不戴矫治器)再随机分为4个实验小组。分别在3、14、2... 目的:应用新设计的后牙双斜面导板装置建立下颌"渐进式"后退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6周龄健康雄性大鼠48只并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16),实验组(戴矫治器)和对照组(不戴矫治器)再随机分为4个实验小组。分别在3、14、21、30、60d处死动物。结果:整个观察期,双斜面导板装置固位良好,下颌后退明显;实验组和对照组体重增加率基本相同。结论:在60d的观察期内,后牙双斜面导板装置能在正常的咀嚼功能下成功引导下颌渐进式后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下颌后退 双斜面导板装置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骨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沙彬 杨学文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退下颌到术前设计位置,分析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关系,运用几何学原理计算此角度的大小。评价后退下颌时所需要去除骨皮质大致形状同初始垂直截骨线方向及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近心骨段不发生矢状向移位情况下,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大小与上下颌平面交角保持一致,与初始截骨线的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关。去除的骨皮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相关。结论:近心骨段去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密切相关,与截骨线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颌后退 去骨
下载PDF
小型下颌后退位板在前牙反矫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红 李健学 +1 位作者 张海军 李璇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4年第5期291-294,共4页
目的: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应用一种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后退下颌,评价其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治疗反牙合328例。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后退下颌,同时粘固上下颌托... 目的: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应用一种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后退下颌,评价其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治疗反牙合328例。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后退下颌,同时粘固上下颌托槽进行排齐整平。结果:患者侧貌在戴用后退位牙合板后明显改善,下颌的有效后退使反牙合的矫治变得简单化,治疗时间较传统矫治明显缩短。远期随访疗效肯定。结论: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适用于下颌可适度后退的前牙反牙合病例,可快速矫治前牙反牙合。是较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更为理想的装置,结构更小巧,制作更简便,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 AngleⅢ类错(牙合) 前牙反(牙合) 后退下颌 固定反式TBA 下颌关节
原文传递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后骨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3
11
作者 周会喜 薛国初 艾伟健 《广东牙病防治》 2003年第4期251-253,共3页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 目的 探讨影响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后骨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对进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后的15例患者于术后1周及术后1年摄头影测量侧位片,对其相关角度及线距进行测量,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1年后的平均复发量为2.5mm,后退量>6mm组与后退量<6mm组两者变化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下颌双侧矢状劈开后退术并行坚固内固定是矫正下颌前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矢状劈开术 下颌后退 骨稳定性 评价
下载PDF
利用“2×4”矫治器矫治替牙期下颌后退 被引量:7
12
作者 姚森 鲍文化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介绍利用“2× 4”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下颌后退的临床应用方法 ,探讨下颌后退的矫治时机及“2× 4”矫治器的特点。方法 通过在第一磨牙上装配带环、在切牙上粘贴托槽、利用较细的圆丝及颌间 类牵引 ,解决下颌后退... 目的 介绍利用“2× 4”方丝弓矫治器矫治替牙期下颌后退的临床应用方法 ,探讨下颌后退的矫治时机及“2× 4”矫治器的特点。方法 通过在第一磨牙上装配带环、在切牙上粘贴托槽、利用较细的圆丝及颌间 类牵引 ,解决下颌后退问题。结果  17例替牙期下颌后退患者应用“2× 4”方丝弓矫治器进行矫治 ,均取得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结论 下颌后退在替牙期就应及时被纠正。“2× 4”方丝弓矫治器的装配及调节操作简单 ,作用力持久 ,不太影响患者的外观、咀嚼、发音等功能 ,不影响口颌系统的发育 ,能够有效纠正下颌后退畸形 ,并可改善口唇闭合机能 ,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矫治器 替牙期 下颌后退
原文传递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后骨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黄群 余世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许勒位X线片 ,用于测量下颌移动的距离及确定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结果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 7.2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下颌后退的距离与复发相关。结论 :BSSRO后退下颌骨的距离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劈开截骨术 下颌后退 下颌稳定性 复发 颌骨畸形
下载PDF
下颌功能性后退后青春期恒河猴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吴拓江 尹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个月和 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 目的 通过建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个月和 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冠状位和矢状位CT片。分别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线距和面积 ,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冠状片示实验组矫治后颞下颌关节腔清晰 ,髁突对称无偏斜 ;矢状片示—关节间隙线距测量关节前间隙及前上间隙增大 ,关节后间隙及后上间隙减小 ;关节间隙面积测量P值减小 ,A值增大 ,P/A比值减小。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 ,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 ,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 ;不同作用时间的矫形力下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功能性后退 青春期恒河猴 下颌关节间隙 动物实验
下载PDF
三维配准方法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的形态学变化
15
作者 MICHAEL M.P.NG’WANAMASELE 韩延钊 +5 位作者 张风河 佟冬冬 李亮 程慧娟 王春玲 刘东旭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5,7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在介绍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的一种方法。方法选择1例行下颌后退手术的24岁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和治疗后1年零5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BCT)。应用MIMI... 目的本研究拟在介绍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评价下颌后退手术后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的一种方法。方法选择1例行下颌后退手术的24岁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治疗前(T0)、治疗后1周(T1)和治疗后1年零5个月(T2)拍摄锥形束CT(CBCT)。应用MIMICS16.0软件将不同时期的CBCT扫描数据重构为颌面骨骼和上呼吸道的三维模型,然后以立体模型(STL)格式输出。在不同时期每个立体模型两侧的颧骨、颧弓和上颌骨额突上选择标志点进行点对点配准。配准完成后,在同一横截面上,测量不同时期4个不同平面上呼吸道的前后向长度(APL)、最大横向宽度(LTW)和横截面积(CSA),同时计算出口咽和喉咽的容积。最后以矢状面窗口三维模型轮廓线上不同时期下齿槽座点(B点)间距离为准测量下颌骨移动的距离。结果 T1期上呼吸道有明显地减少,T2期有轻微地复发。手术后T1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较大,手术后T2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比手术后T1期下颌B点与手术前T0期下颌B点间距离略有减少。结论基于颧弓的三维配准方法可以评价手术后及手术后期上呼吸道形态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呼吸道形态 下颌后退 锥形束CT 三维配准
原文传递
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位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陈贵 +1 位作者 姜若萍 许天民 《口腔正畸学》 2008年第4期153-156,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领后退对刃位的颅面特征,及两种(牙合)位头影测量的差异。方法将39名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男21,女18,年龄7.1~12.4岁)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17项头影测量... 目的探讨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领后退对刃位的颅面特征,及两种(牙合)位头影测量的差异。方法将39名下颌可后退的前牙反(牙合)患者(男21,女18,年龄7.1~12.4岁)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的17项头影测量项目分别与正常值比较并相互比较,采用单样本 T 检验和配对T检验。结果 (1)习惯性(牙合)位时仅 MP/SN,MP/FH,MP/PP 和 UI/SN 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下颌后退对刃位时 SNB,U1/SN,ANS-Me,ANS-Me/N-Me,SL 与正常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时 SNA,U1/SN,L1/MP,ANS-Me/N-Me,SE 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前牙反(牙合)患者习惯性(牙合)位与下颌后退对刃位头影测量均可能在某些方面夸大或掩饰骨性错(牙合),应对两者进行综合分析,并尽可能参考不受(牙合)位变化干扰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反(牙合) 习惯性(牙合)位 下颌后退对刃位 头影测量
原文传递
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大鼠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7
作者 龚爱秀 胡芳 +1 位作者 顾永佳 陈文静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年第11期672-674,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d、3d、7d、14d及21d全麻下处死实验...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器引导下颌后退后,髁突软骨组织MMP-3及TIMP-1蛋白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用4周龄SD雄性大鼠45只,分为实验组20只及对照组25只。实验组模拟临床功能矫治器引导大鼠下颌后退。分别在0d、3d、7d、14d及21d全麻下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每时间段各5只动物。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MMP-3及TIMP-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3d后,髁突软骨MMP-3及TIMP-1表达量逐渐增加,第7d达高峰,在中后份表达明显增强,肥大细胞层出现较强阳性反应。实验第14d后,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后退下颌可导致大鼠髁突软骨组织中MMP-3、TIMP-1表达发生变化,MMP-3和TIMP-1参与了髁突软骨组织改建过程,可能在髁突软骨内成骨及其随后的新骨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退 MMP-3 TIMP-1 骨改建
原文传递
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对颞下颌关节影响的有限元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房兵 周祺 +1 位作者 沈国芳 蔡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析骨性反牙合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正中咬合最大咀嚼肌力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分别建立骨性反牙合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手术前后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 目的:分析骨性反牙合患者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术前后,正中咬合最大咀嚼肌力状态下,颞下颌关节内的应力分布特征。方法:应用CT扫描技术分别建立骨性反牙合患者手术前后的颞下颌关节模型,以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手术前后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及位移变化特征。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手术前后应力比较。结果:术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VonMises应力较术前显著降低;各结构的最大、最小主应力和最大总位移也有降低;手术前后两侧关节承受的应力均呈对称分布。结论:骨性反牙合经过正颌-正畸联合治疗,正颌手术使下颌骨的空间位置发生变化后,颞下颌关节内各结构的应力环境也发生相应明显变化;这种变化对关节功能的发挥和健康的影响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分析 下颌关节 应力分布 骨性Ⅲ类错he 正颌手术 下颌支矢状劈开后退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后退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矢状截骨线 美学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
20
作者 赵芳源 袁建桥 +2 位作者 崔梦琦 张锦 张月兰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91-796,共6页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上气道形态与牙颌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选择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患者22例,再定位咬合板治疗前后拍摄CBCT、头颅侧位片,分别进行上气道、牙颌软硬组织相关指标的测量,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中有94.7%的患者弹响症状减轻或消失,84.6%的患者疼痛缓解或消除,85.7%的患者张口受限好转或正常,可复侧、不可复侧盘-髁关系完全复位率分别为76.7%和8.3%。治疗后患者牙颌软硬组织指标中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NB)、前颅底平面与下颌平面的交角(SN-MP)、前鼻棘点-颏下点距离(ANS-Me)、蝶鞍点-下颌角点距离(S-GO)、面突角、颏唇角、鼻下点与软组织颏下点的距离(Sn-Mes)增大(P<0.05),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上、下齿槽座点在功能性牙合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Wits)、髁突后切点和蝶鞍点在眶耳平面上垂足点间的距离(S-CO),上、下中切牙长轴交角(U1-L1),上、下切牙切缘的垂直距离(OB)和水平距离(OJ)及上唇突度减小(P<0.05)。治疗后患者鼾声评分降低,上气道测量指标中的腭咽容积、舌咽容积和腭咽最小横截面积均增加(P<0.05)。结论:再定位咬合板治疗下颌后退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疗效较好。通过引导下颌骨前下移位,可改善下颌后退的骨性特征及面型,改善腭咽段的狭窄,使上气道容积增大,缓解打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定位咬合板 下颌关节 下颌后退 上气道 牙颌软硬组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