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神经管分支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关系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雅萍 任群 +2 位作者 崔啸尘 许哲欣 杨威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91-795,共5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形态与发生率,研究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关系,为临床进行下颌磨牙根管治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及下颌后牙区种植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 目的利用锥形束CT影像技术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形态与发生率,研究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的关系,为临床进行下颌磨牙根管治疗、阻生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及下颌后牙区种植术等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调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703例患者锥形束CT影像资料,其中包括符合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位置分类的702侧样本,由专业口腔医生对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分型及其与下颌第三磨牙位置关系进行观察。结果703例(1406侧)样本中,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1.54%,其中前行管最多为276侧(47.26%),其次为磨牙后管248侧(42.47%)、牙管36侧(6.16%)、颊舌管23侧(3.94%),三分支下颌神经管分支1侧。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位430侧,分支发生率37.67%;近中阻生位111侧,发生率37.83%;水平阻生位161侧,发生率26.09%。下颌第三磨牙垂直阻生位时分支发生率高于水平阻生位分支发生率(P<0.05)。结论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较高,且下颌神经管分支、分型与下颌第三磨牙不同位置关系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三磨牙 下颌神经管分支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下颌神经管分支的CBCT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国春 郭航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第8期119-120,共2页
目的: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及分布情况,为下颌后牙区种植和牙槽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265例,分析其CBCT影像,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走行及分布情况。结果:265例患者中观察到35例患者存在下颌神经管分支... 目的:分析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及分布情况,为下颌后牙区种植和牙槽外科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进行CBCT检查的患者265例,分析其CBCT影像,观察下颌神经管分支的走行及分布情况。结果:265例患者中观察到35例患者存在下颌神经管分支,其中单侧分支30例,双侧分支5例,共计40侧。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7.55%。结论:通过CBCT观察发现下颌神经管分支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在下颌手术前进行CBCT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神经管分支 种植
下载PDF
关于宁夏地区回汉民族成人下颌神经管分支的CBCT研究
3
作者 何源 景凯岸 景捷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3期52-55,共4页
通过观察宁夏地区回族、汉族成年人下颌神经管的CBCT图像,了解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人群下颌神经管及颏孔的解剖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收集的CBCT影像中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回汉两民族成... 通过观察宁夏地区回族、汉族成年人下颌神经管的CBCT图像,了解宁夏地区回族与汉族人群下颌神经管及颏孔的解剖差异。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放射科收集的CBCT影像中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回汉两民族成人CBCT影像(其中回族50人,汉族50人),应用NNTviewer5.3测量回汉民族成人下颌神经管分支情况、副颏孔的出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通过对100名回族及汉族患者的200侧CBCT结果的判读,检出下颌神经管分叉157例,分叉下颌管的概率为78.5%;检出磨牙管35例(17.5%);牙管10例(5%);颊舌管49例(24.5%);前行管111例(55.5%);测量发现15侧副颏孔,出现概率为7.5%,以上测量指标中回族与汉族及左右两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CBCT的测量结果分析,分叉下颌神经管的检出率较高,其中前循环的检出率最高;出现副颏孔的概率回汉间及左右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神经管分支 下颌神经管前襻(AL) 民族
下载PDF
基于CBCT对成人下颌磨牙后管的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腾 冯红超 +2 位作者 王朝辉 邵敏 余鑫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893-896,共4页
目的使用锥形束CT (CBCT)探究成人下颌管分支发生率,总结磨牙后管存在分型及形态特征并测量各位点间线性距离。方法系统随机抽取2017-2019年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拍摄的500例患者数据,所取样本经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后纳入分析,观... 目的使用锥形束CT (CBCT)探究成人下颌管分支发生率,总结磨牙后管存在分型及形态特征并测量各位点间线性距离。方法系统随机抽取2017-2019年于贵阳市口腔医院放射科行CBCT拍摄的500例患者数据,所取样本经严格纳入排除标准后纳入分析,观测并统计下颌管分支数量、类型、比率等及磨牙后管的存在分型和形态学特点,并做相关测量。结果 (1)研究最终纳入样本445例(890侧),发现分支神经管364侧(40.90%),其中最常见为牙管147侧(16.52%),其次为前行管118侧(13.26%)和磨牙后管99侧(11.12%),未见颊舌向管。(2)共计发现90例磨牙后管,其中男性44例,女性46例;左侧36侧,右侧63侧,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右侧磨牙后管多于左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磨牙后管按形态与走向轨迹分Ⅰ~Ⅷ型,其中Ⅱ型管最多见,达50侧(50.51%),其次Ⅰ型管23侧(23.23%),Ⅵ型管最少见,仅1侧(1.01%)。(3)磨牙后管垂直高度平均(10.39±2.47) mm,水平长度平均(11.93±3.03) mm,磨牙后孔距第二或第三磨牙远中釉牙骨质界(CEJ)平均(11.55±5.37) mm,磨牙后管的平均起点管径和出口管径分别为(1.75±0.77) mm和(1.26±0.51) mm,起点管径宽于出口管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磨牙后管并非罕见的解剖结构,术前CBCT评估下颌管分支、磨牙后管形态有助于规避手术风险,制定更安全的手术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牙后管 锥形束CT 成人 解剖 下颌神经管分支
下载PDF
成人下颌前行管的锥形束CT影像学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丁黔川 冯红超 +2 位作者 韦敬 叶彬 王朝辉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下颌神经管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1000例,观察其下颌前行管及其余分支,统计前行管在下颌升支... 目的探讨成年人群下颌神经管影像学特征,为临床下颌骨手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贵阳市口腔医院的成年患者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学资料1000例,观察其下颌前行管及其余分支,统计前行管在下颌升支区、磨牙后区、磨牙区的发生率以及到下颌骨各位点的距离。结果本研究最终观察患者901例(1802侧),有386例患者发现了下颌神经管分支,发生率为42.84%;有182例患者发现前行管(男性97例,女性85例),占总人数的20.20%(182/901),共发现225侧下颌骨有前行管,左侧下颌有101例,右侧有124例,性别和左右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前行管主要发生在磨牙区、磨牙后区和升支区,而前行管起点在升支区最好发,止点在磨牙区发生最多(P<0.05)。前行管平均长度(L1)为(10.364±3.833)mm;前行管到下颌神经管主干的平均高度(L2)为(3.623±2.035)mm;前行管到牙槽嵴顶的平均高度(L3)为(9.280±3.240)mm。结论下颌神经管分支普遍存在,男女及左右侧分布无差异;下颌前行管在磨牙区发生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成年人 前行管 发生率 下颌 下颌神经管分支 回顾性分析 术前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