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7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3D打印导板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效果研究
1
作者 陈友利 安鹏 +7 位作者 周绍良 唐正龙 高琼 宋具昆 杨芷姗 王冬香 付玉娟 王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500,共7页
目的分析不同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导板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面部CT扫描用于三维模型重建,参考面部协调性及美... 目的分析不同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导板在下颌角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例下颌角肥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面部CT扫描用于三维模型重建,参考面部协调性及美观需求设计个性化下颌角截骨范围。所有患者均以下颌骨保留部分设计升支固定式截骨导板,以下颌角截除部分设计下颌下缘固定式截骨导板,术中根据不同3D打印导板使用情况分为升支固定组(组1)及下颌下缘固定组(组2)。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下颌角形态变化。术后2周行颅面部CT扫描,重叠配准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与手术后颅面部CT数据,测量手术设计与术后下颌角的偏差。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下颌角截骨成形手术,患者对术后面型满意。组1患者术前下颌角均为外展型,组2患者中1例下颌角为外展型,其余患者下颌角为内卷型。所有患者术后下颌角角度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后左、右侧下颌角角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设计与术后下颌下缘之间前部、中部、后部偏差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数字化设计及3D打印导板引导下颌角截骨成形术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升支固定式截骨导板适用于下颌角外展型患者,下颌下缘固定式截骨导板更适合下颌角内卷型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成形术 数字化设计 手术导板 3D打印技术
下载PDF
基于三维测量评估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稳定性的研究
2
作者 杨莉亚 马刘红 +1 位作者 黄元亮 滕利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495-499,共5页
目的:探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下颌角肥大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中心行“下颌角弧形截骨,下颌骨外板打磨手术”的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 ... 目的:探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后效果以及长期稳定性,分析下颌角肥大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二中心行“下颌角弧形截骨,下颌骨外板打磨手术”的患者,收集其术前、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拍摄的CT资料,采用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分析,对比3个时间点下颌角区骨量,并分析术后骨量增生与咬肌、翼内肌厚度的关系。结果:共有19例诊断为双侧下颌角肥大的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术前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11.93±1.77)cm^(3),术后3 d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7.72±1.60)cm^(3),术后12个月随访单侧下颌角区骨量为(8.73±1.69)cm^(3)。对3组数据进行两两配对t检验得出,术后3 d相较术前下颌角区骨量明显减少(P<0.001),术后12个月相比术后3 d下颌角区骨质出现明显增生(P<0.001),但术后12个月相比术前下颌角区骨质仍显著减少(P<0.001)。此外,对下颌角区骨质增生量与该处附着咬肌、翼内肌厚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骨质增生量与咬肌厚度呈显著正相关(r=0.560,P<0.01),与翼内肌厚度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可显著减小患者下颌角区骨体积,但术后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这种骨质增生与该处附着咬肌厚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 骨质增生 咬肌
下载PDF
采用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矫正方脸畸形的研究
3
作者 许春鹏 何莹婷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4期2-5,共4页
目的 探讨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在方脸畸形矫正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4月期间于我院整形外科接受治疗的56例方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观察治疗... 目的 探讨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在方脸畸形矫正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1年4月期间于我院整形外科接受治疗的56例方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方脸畸形患者的左侧下颌角角度由(119.02±5.33)°提升至(129.01±5.71)°,右侧下颌角角度由(119.14±6.08)°提升至(129.25±5.92)°,下颌平面角度由(119.14±6.08)°提升至(129.25±5.92)°,双侧颧点间距由(145.73±6.85)mm降低至(130.25±6.19)mm,双侧下颌角间距由(124.08±6.39)mm降低至(110.67±5.43)mm,手术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 <0.05)。患者对于手术矫正效果的满意度为98.21%。方脸畸形患者术后的局部肿胀症状完全消退时间为(18.12±1.96)d,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为(91.36±6.74)d,面部轮廓及曲线基本稳定时间为(93.19±7.16)d。结论 方脸畸形患者接受手术矫正治疗的过程中,实施双侧颧骨截骨降低加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脸部的美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颧骨截骨降低 双侧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方脸畸形 矫正
下载PDF
汉族人下颌角相关测量与下颌角肥大诊断标准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智 柳大烈 +2 位作者 牟飙 刘志刚 杜本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29-731,共3页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及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正常汉族人群的下颌骨肥大诊断标准。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进行男女之间各几何特...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及影响因素,建立适合正常汉族人群的下颌骨肥大诊断标准。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进行男女之间各几何特征值的特异性分析,提取能够反映颅骨与上颌、颅骨与下颌以及上下颌间结构关系的形态特征值,建立具有临床意义的下颌骨肥大诊断标准。结果汉族成年男女测量数据如下(男与女)头面比:(1·32±0·06)与(1·54±1·60);面颌宽比:(1·33±0·08)与(1·35±0·12);面中宽:(133·4±5·6)mm与(126·9±5·9)mm;下颌夹角:(72·0±5·5)°与(69·8±6·9)°;鼻梁-颏间距:(95·0±8·4)mm与(88·0±7·6)mm;头面宽比:(1·04±0·04)与(1·08±0·06);头颌宽比(1·39±0·14)与(1·46±0·11);下颌宽(105·9±6·4)mm与(94·0±6·0)mm;下颌左角(121·7±7·6)°与(123·5±7·2)°。其中面中宽、下颌夹角、鼻梁-颏间距、头面宽比、头颌宽比男女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汉族成年男女面中宽与下颌宽之比稳定在1·3左右,可以作为男女通用诊断标准之一。而在对个性化下颌角诊断及治疗中需要结合头面、面中、头颌宽比及下面部形态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测量 下颌角几何特征分析 下颌角肥大 诊断标准
下载PDF
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观察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梅 苑学微 +3 位作者 李静 张雅楠 董宇 栗兴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 目的观察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下颌角骨折102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各51例。研究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对照组应用钛板内固定联合牙弓夹板颌间牵引外固定。比较2组术后3个月伤口愈合情况和治疗满意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及牙周情况,以及手术时间和术后3个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研究组伤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和咀嚼功能评分2组均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牙龈指数、软垢指数和菌斑指数2组均较术前升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钛板内固定联合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外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患者可加速伤口愈合,改善颌面部外形、开口功能、咀嚼功能,且手术时间短,并发症总发生率低,治疗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下颌角 钛板内固定 植入式钛钉颌间牵引 伤口愈合 开口功能 咀嚼功能 牙周情况 术后并发症 治疗满意度
下载PDF
3D打印导航下颌角入路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珊珊 杜鑫丹 +4 位作者 赵文胜 姜铁军 徐露露 朱国能 黄冰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4期337-339,共3页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第七对颅神经-面神经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出现患侧睁眼困难、口角歪斜、颈肌颤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本研究探讨经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在前... 原发性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是第七对颅神经-面神经较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出现患侧睁眼困难、口角歪斜、颈肌颤动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本研究探讨经茎乳孔穿刺射频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在前期研究中证实,经由下颌角入路穿刺路径更贴近面神经主干,治疗效能更佳[2],但穿刺路径设计相对繁琐,故引入术前3D打印导航模板,进行该入路的进一步优化,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下颌角入路 茎乳孔 原发性面肌痉挛 射频
下载PDF
CAD/CAM应用于健侧下颌角截骨及预成型钛网联合移植整复半侧颜面短小 被引量:1
7
作者 宋丽斌 Mohammed Qasem AlWatary +2 位作者 何映酉 毕丹丹 李继华 《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5-81,共7页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CAD/CAM)技术应用于预成型钛网及健侧下颌角移植整复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21年成人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11例,术中切取对侧肥大下颌角联合预制个性化钛网...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CAD/CAM)技术应用于预成型钛网及健侧下颌角移植整复成人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的适应证及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2021年成人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患者11例,术中切取对侧肥大下颌角联合预制个性化钛网植入患侧下颌骨。测量比较患者术前后患侧与健侧下颌体及下颌支的长度及三维角度、不对称指数,并结合面相照、术后并发症评估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面型明显改善,对手术效果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并发症。术后三维测量结果显示:除双侧下颌升支高度存在轻微不对称,术后患者下颌骨对称性良好(P>0.05);不对称指数由术前(17.11±4.56)%改善至术后(4.81±1.73)%(P=0.002)。结论该技术适用于健侧下颌角肥大的轻型半侧颜面短小畸形,可获得较满意的美学及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骨增量 预成型钛网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制作 下颌角移植
下载PDF
保留下颌角自然形态的下颌角整形术 被引量:2
8
作者 高占巍 陈波 吉恺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8年第6期125-127,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保留下颌角顶点对下面部软组织的支撑,来设计手术去骨量,保留下颌角自然形态的下颌角整形术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对126例下颌角肥大就医者,根据术前正侧面外观、下颌角顶点体表位置、三... 目的:探讨通过保留下颌角顶点对下面部软组织的支撑,来设计手术去骨量,保留下颌角自然形态的下颌角整形术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200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科室对126例下颌角肥大就医者,根据术前正侧面外观、下颌角顶点体表位置、三维CT设计去骨量,采用口内入路,少量多次去骨,保留下颌角支撑点与自然形态行下颌角整形术,术后分析治疗效果,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所有就医者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下颌神经管损伤、双角畸形等并发症发生,5例发生暂时性单侧下唇感觉减退,3个月内恢复。随访1~3年,就医者下面部宽度明显变窄,下颌角轮廓清晰,面部轮廓流畅自然,效果满意。结论:保留下颌角支撑点及自然形态的下颌角整形术能安全、有效地矫正下颌角肥大,术后形态与生理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顶点 三维CT 截骨 下颌角缺失
下载PDF
功能稳定内固定在下颌角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胡永 朱佳栋 赵大勇 《浙江创伤外科》 2023年第1期108-110,共3页
目的 总结经口内入路下颌角上缘张力带1块小钛板功能稳定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颌角线性骨折患者,经口内切口于下颌角上缘张力带处固定1块小钛板,术后辅助或不辅助颌间弹性牵引,分析术后感染、咬合关系... 目的 总结经口内入路下颌角上缘张力带1块小钛板功能稳定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下颌角线性骨折患者,经口内切口于下颌角上缘张力带处固定1块小钛板,术后辅助或不辅助颌间弹性牵引,分析术后感染、咬合关系、神经损伤、骨折愈合等预后及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满意,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下牙槽神经等神经损伤症状;1例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1例术后钛钉部分外露。结论 口内入路下颌角上缘张力带1块小钛板功能稳定固定治疗下颌角骨折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骨折 功能性 内固定 张力带
下载PDF
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黄家昕 李桃云 王玮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 目的 分析研究前牙覆[牙合]与上下颌骨旋转及下颌角角度的相关性,希望能为正畸治疗不同垂直骨面型患者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不同错[牙合]畸形成人正畸患者156例,均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所收治,治疗前全部患者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拍摄,然后将拍摄结果 导入头影测量分析软件Winceph8.0,对测量项目及测量标志点进行定义,分析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下颌平面角、下颌角的相关性。结果 156例患者的覆[牙合]为(2.72±2.54) mm,腭平面角(PP-FH)为(1.73±1.18)°,下颌平面角(SN-MP)为(34.41±7.36)°,下颌平面角(FH-MP)为(26.68±6.88)°,下颌角为(119.42±8.27)°;不同性别的覆[牙合]、腭平面角(PP-FH)、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及下颌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牙合]与下颌平面角(SN-MP)、下颌平面角(FH-MP)、下颌角均表现为负相关(r=-0.4716、-0.4182、-0.3984,P<0.05):而前牙覆[牙合]与腭平面角(PP-FH)则无显著相关性(r=0.0915,P=0.2237)。结论 前牙覆[牙合]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存在显著相关性,下颌平面角增大、下颌角角度增加均会导致前牙覆[牙合]减少;而腭平面旋转则并不会影响前牙覆[牙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牙覆[牙合] 下颌骨旋转 下颌角 相关性 正畸治疗
下载PDF
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研究
11
作者 黄泽红 林杭 +1 位作者 戴纬婷 陈晔 《中国医疗美容》 2023年第10期63-66,共4页
目的 探讨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为临床口腔美学修复、效果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口腔科诊治的63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到院体检的50名牙周健康志... 目的 探讨错颌畸形中前牙覆颌与下颌角、下颌平面角及腭平面倾斜度相关性,为临床口腔美学修复、效果与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口腔科诊治的63例错颌畸形患者作为研究组,并以同期到院体检的50名牙周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均接受头颅侧位片检查,对比分析前牙覆颌、下颌角、下颌平面角(SN-MP)、腭平面倾斜度(PP-FH)的差异,并通过Pearson分析相关性。结果 通过测定,研究组的前牙覆颌、下颌角、SN-MP、FH-MP、PP-FH分别是(3.22±0.21)mm、(117.34±2.23)°、(34.30±2.44)°、(26.40±2.52)°、(11.76±0.20)°,对照组分别为(2.49±0.21)mm、(120.01±1.04)°、(39.42±2.17)°、(36.11±1.31)°、(3.20±0.13)°,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前牙覆颌与下颌角、SN-MP、FH-MP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733、-0.403、-0.512,P <0.05),与PP-FH不具相关性(r为0.063,P> 0.05)。结论 错颌畸形患者的前牙覆颌随着下颌角变大而减小,随着下颌平面角增大而减小,但与腭平面倾斜度不相关,有助于临床口腔正畸治疗方案制定和美学效果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颌畸形 前牙覆 下颌角 下颌平面 腭平面倾斜度
下载PDF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绿萍 归来 +2 位作者 张智勇 滕利 牛峰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 目的 探讨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的原因及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患者 70例。结果  70例患者术后面部对称性均明显改善。 70例患者中仅 3例出现并发症 ,包括术后出血、口唇拉伤增生性瘢痕及术后感染等。结论 治疗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应根据畸形的特点 ,选择性应用下颌角弧形截骨术、下颌骨外板截骨术、颏成形术及颊脂垫取出术等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对称性下颌角肥大 手术治疗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下颌骨外板截骨术 颊脂垫取出术
下载PDF
下颌角肥大矫正术式的研究与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杨民锋 张宝林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4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方法:应用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矫正15例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15例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矫... 目的:探讨经口内入路不同术式矫正下颌角肥大的适应证及疗效分析。方法:应用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矫正15例后下突出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15例外翻型下颌角肥大,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矫正15例复合型下颌角肥大,通过X线头影测量评价疗效。结果:下颌角全层截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4.87±2.54)°,下颌平面角为(31.32±2.03)°,升支平面角为(92.31±0.82)°,面下部宽度为(10.14±0.37)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接近于正常人群。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组:术后面下部宽度为(10.01±0.40)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3.40±1.97)°,下颌平面角为(32.33±1.23)°,升支平面角为(92.33±0.77)°,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角全层截骨术与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联合应用组:术后下颌角角度为(126.34±3.01)°,下颌平面角为(31.53±1.50)°,升支平面角为(92.09±0.79)°,面下部宽度为(9.97±0.40)c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容貌较术前均有明显改观,无下齿槽神经损伤、下颌骨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针对不同类型的下颌角肥大,需采用其相对应的术式,方可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 下颌角全层截骨术 下颌角外板矢状劈开截骨术
下载PDF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生理功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闫炳智 董福生 归来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61-162,共2页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 目的 研究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口腔颌面系统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  2 3例双侧下颌角肥大患者 ,均接受双侧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术前和术后 1周、2个月、3个月、6个月测定最大咬合力、最大开口度及最大前伸度。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短期内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值 ,但 3个月后 ,恢复至正常范围 ,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对患者口腔颌面系统的功能无明显长期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弧形截骨术 口腔生理功能 下颌角肥大 颌面外科 最大咬合力 测定
下载PDF
汉族人下颌角测量及其数据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15
作者 周智 柳大烈 +2 位作者 刘志刚 牟飙 王红英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8期936-939,共4页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间相互关系,探求对下面部结构特征影响密切的结构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 目的:了解汉族成年男女下颌角相关测量数据间相互关系,探求对下面部结构特征影响密切的结构点,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方法:采集正常汉族人群头颅骨形态特征点数据,男女各200例,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头颅骨几何形态结构进行定量分析,研究与下面部结构相关的各几何特征值的相关关系,提取能够反映颅骨与上颌、颅骨与下颌以及上下颌间结构关系的形态特征值。结果:下颌角相关的因素有:面中宽、下颌仰角、头面宽比。与下颌间距相关的有:面中宽、鼻梁点到双侧下颌距离、颏点到双侧颧点间距等。而且无论男女面颌宽比(面中宽/下颌宽)男女相对稳定在1.33左右。结论:汉族成年男女面中宽与下颌宽之比稳定在1.3左右,可以作为男女通用诊断标准之一。而在对个性化下颌角诊断及治疗除了考虑下颌角、下颌间距外,面中宽、下颌仰角、头面宽比、颏点到双侧颧点间距等也是必须参考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测量 聚类分析 下颌角肥大 诊断标准
下载PDF
口内切口辅以微小口外切口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立刚 陈刚 +2 位作者 刘晓涛 王亮 杨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3年第3期282-283,共2页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 目的:综合口内切口、口外微小切口两切口优点,行肥大下颌角骨磨除手术。方法:口内下颌角手术切口,辅以口外下颌角尖端皮肤3mm微小切口,将电动磨头柄部由此小口穿出,在口外将下颌角骨部分磨除,口内去除部分咬肌,术后由口外切口置放引流,减轻术后肿胀。结果:以此术式行14例双侧下颌角缩小整形,术后肿胀较同期的8例单纯口内切口手术者明显减轻,肿胀消退亦快,经X线检查下颌骨磨除效果好,弧线光滑自然,术后外观、形态、手感均达到良好效果。口外切口瘢痕不明显。结论:口内切口辅以口外微小切口下颌角缩小是易操作、瘢痕小、效果好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内切口 口外切口 下颌角缩小整形术 下颌角肥大
下载PDF
下颌角整形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7
作者 谭骛远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3期447-449,共3页
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方型脸常常被认为粗犷而不精致,瓜子脸、卵圆形脸蛋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传统美学标准。方型脸常常存在下颌角肥大,因此下颌角整形构成了面下部整形的重中之重,本文就... 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方型脸常常被认为粗犷而不精致,瓜子脸、卵圆形脸蛋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传统美学标准。方型脸常常存在下颌角肥大,因此下颌角整形构成了面下部整形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下颌角整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整形 下颌角肥大 面部整形 美学标准 进展综述 方型脸 卵圆形 女性
下载PDF
下颌骨外板截除术与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用于下颌角肥大整形——附12例报告 被引量:3
18
作者 欧阳春 郭栋 +2 位作者 黄胜华 胡瑛 于国中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与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用于下颌角肥大整形的疗效。方法:因美容需要而要求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患者12例,术前根据头颅X线正侧位片、下颌骨CT及三维重建检查对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进行分析,并征求患者求美需要分别采... 目的:探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与下颌角全层截骨术用于下颌角肥大整形的疗效。方法:因美容需要而要求进行下颌角整形手术患者12例,术前根据头颅X线正侧位片、下颌骨CT及三维重建检查对患者的下颌骨形态进行分析,并征求患者求美需要分别采用不同手术方法,其中采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9例,下颌骨外板截除术加下颌角全层截骨术3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术中出血100~150mL,手术时间2~2.5小时。均未发生手术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单侧下唇麻木的现象,均在2个月内自行恢复。经过3个月~2年的随访,所有患者面部轮廓明显改观,下面部宽度明显缩小,下颌角角度变小,颏中线无偏移,咬合关系正常,疗效明显。结论:通过术前CT加三维重建检查结合患者自身要求,选用下颌骨外板截除术或结合下颌角全层截骨术,对下颌角肥大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 下颌骨外板截除术 下颌角全层截骨术 整形 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三维重建
下载PDF
34例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的护理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静 申顺英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543-544,共2页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术 护理 心理护理 术中监测 呼吸道护理 口腔护理 饮食护理
下载PDF
耳后小切口矫正下颌角重度肥大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金 白晋 宋建星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26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测量,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前后测量比较有明显差异... 目的探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矫正重度下颌角肥大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对26例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进行矫正,通过X线测量,比较术前术后数据变化及容貌改变来评价疗效。结果手术前后测量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数据接近正常人群。本组26例中,非常满意者23例(88%),满意3例(12%)。未出现下颌骨骨折,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针对重度下颌角肥大患者采用耳后微创纵形切口下颌角截骨术,结合术前三维CT设计截骨线,可以有效矫正下颌角肥大,且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角肥大 下颌角截骨术 耳后小切口 疗效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