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入口底或翼下颌间隙的断根取出术
1
作者 王甄 杨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1-112,共2页
由于术前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冠根阻力估计不足,可造成拔牙过程中的断根;又由于舌侧骨板较薄,在敲击牙挺时,可造成舌侧骨板骨折,引起牙根及舌侧骨折碎片进入口底或翼下颌间隙,而目前的有关专著中又未提及该情况的处理方法[1~... 由于术前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的冠根阻力估计不足,可造成拔牙过程中的断根;又由于舌侧骨板较薄,在敲击牙挺时,可造成舌侧骨板骨折,引起牙根及舌侧骨折碎片进入口底或翼下颌间隙,而目前的有关专著中又未提及该情况的处理方法[1~3],故使操作者无所适从。本文将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断根 取出术 口底 下颌间隙
下载PDF
下颌阻生牙拔除过程中误入下颌间隙1例
2
作者 张小芳 李祖进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4年第36期138-138,共1页
下颌阻生牙拔除前,应根据X线片对其阻力进行分析,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失误,牙齿进入下颌间隙,调节光线、椅位、充分暴露局部视野,冷静选择适当的器械进行弥补,将牙齿掏出。本文对1例下颌阻生牙拔除过程中误入下颌间隙病例进... 下颌阻生牙拔除前,应根据X线片对其阻力进行分析,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出现失误,牙齿进入下颌间隙,调节光线、椅位、充分暴露局部视野,冷静选择适当的器械进行弥补,将牙齿掏出。本文对1例下颌阻生牙拔除过程中误入下颌间隙病例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阻生牙 下颌间隙 牙移位
下载PDF
下颌智齿进入翼下颌间隙2例分析
3
作者 刘克华 吴坚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72-372,共1页
关键词 智齿进入翼下颌间隙 下颌阻生智齿 拔牙术 并发症
下载PDF
超声观测妊娠11~13^(+6)周与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发育状况及其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传阳 姜凡 +3 位作者 顾莉莉 罗平 谭捷 梁婧 《安徽医药》 CAS 2017年第4期654-657,共4页
目的观测妊娠11~13^(+6)周及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的发育状况,探讨下颌间隙对预测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行早孕、中孕期产前筛查孕妇,妊娠11~13^(+6)周测量头臀径(CRL),在鼻后三角切面测得下颌间隙;妊娠22~24周测量双顶径... 目的观测妊娠11~13^(+6)周及妊娠22~24周胎儿下颌间隙的发育状况,探讨下颌间隙对预测小下颌畸形的临床意义。方法 360例行早孕、中孕期产前筛查孕妇,妊娠11~13^(+6)周测量头臀径(CRL),在鼻后三角切面测得下颌间隙;妊娠22~24周测量双顶径(BPD),在下颌骨长轴切面测量下颌间隙。分别以CRL、BPD作自变量,观察不同孕周下颌间隙的变化。结果早、中孕期测量下颌间隙的宽度切实可行,妊娠11~13^(+6)周胎儿下颌间隙宽度随头臀径(CRL)增加逐渐增加,呈线性相关,直线回归方程为Y=0.034X+0.157(r=0.53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妊娠22~24周的胎儿下颌间隙宽度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95%的参考值范围为(2.59,5.99),妊娠22~24周下颌间隙中出现一个骨化点,形成2个小的间隙,随孕周增加,2个小的间隙逐渐缩小。结论早、中孕期胎儿下颌间隙测量具有可重复性,同时下颌间隙的变化规律可作为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的一个参考标准,尤其在小下颌畸形筛查的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后三角 下颌间隙 胎儿
下载PDF
鼻内镜引导下取翼下颌间隙内下颌智齿牙根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马建辉 程瑞修 孙大卫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76-378,共3页
拔下颌阻生智齿时,如果用力不当或器械使用不当可将牙根推向舌侧、下颌下间隙或进入翼下颌间隙内,取出较困难。在鼻内镜引导下能安全、有效地取出翼下颌间隙内牙根。本文报道1例鼻内镜下取出翼下颌间隙内下颌智齿牙根。
关键词 下颌智齿 下颌间隙 鼻内镜
下载PDF
医源性颞下颌间隙感染2例
6
作者 龚富生 《山西医药杂志》 CAS 1997年第5期480-481,共2页
医源性颞下颌间隙感染2例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龚富生例1:女,12岁。主因双侧颧弓上方软组织肿胀疼痛2月来诊。患儿于两月前因双眼不自主瞬目由该县农村医生行针灸及双侧眶外侧维生素B12局部封闭,数次治疗后即... 医源性颞下颌间隙感染2例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037006)龚富生例1:女,12岁。主因双侧颧弓上方软组织肿胀疼痛2月来诊。患儿于两月前因双眼不自主瞬目由该县农村医生行针灸及双侧眶外侧维生素B12局部封闭,数次治疗后即发现张口疼痛,张口困难,双侧眶外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间隙感染 医源性疾病 临床分析
下载PDF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中意外滑入翼下颌间隙1例
7
作者 高学琴 杜玮 于春燕 《中国民康医学》 2007年第13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下颌阻生智齿拔除 下颌间隙 第1磨牙 口腔检查 水平阻生 第3磨牙 抗炎治疗 热刺激
下载PDF
鼻内镜辅助下取翼下颌间隙内下颌第三磨牙1例
8
作者 周兴安 邱雁君 +3 位作者 德乐黑巴特尔 尚多 武旭 苏尼特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564-566,共3页
第三磨牙阻生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中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发病率高于上颌,由于下颌第三磨牙牙冠远中常有龈瓣覆盖,导致清洁困难,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的反复发作,炎症控制不佳时可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下... 第三磨牙阻生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在临床中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发病率高于上颌,由于下颌第三磨牙牙冠远中常有龈瓣覆盖,导致清洁困难,易引发智齿冠周炎的反复发作,炎症控制不佳时可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1]。下颌第三磨牙阻生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手术拔除的方式。而传统拔牙术主要依靠“敲、凿、劈、撬”等暴力手段,易造成多种并发症[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内镜 下颌间隙 下颌第三磨牙
原文传递
口腔正畸中下颌磨牙后间隙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张洪宇 李家宁 +1 位作者 吴琦琦(综述) 王悦(审校)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571-574,共4页
利用下颌磨牙后间隙来解除牙列拥挤、调整咬合关系、改善面型是一种常见的正畸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第三磨牙、垂直骨面型与矢状骨面型等。临床中可通过石膏模型、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利用下颌磨牙后间隙来解除牙列拥挤、调整咬合关系、改善面型是一种常见的正畸治疗方法。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影响下颌磨牙后间隙的因素众多,包括年龄、第三磨牙、垂直骨面型与矢状骨面型等。临床中可通过石膏模型、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等途径对磨牙后间隙进行测量分析。合理利用下颌磨牙后间隙对避免支抗丢失、减小拔牙概率等具有重要意义,现就以上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是否可选择下颌磨牙远移的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磨牙后间隙 磨牙远移 支抗 第三磨牙 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下载PDF
导航引导下翼下颌间隙麻醉断针取出-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建华 郭玉兴 +1 位作者 李健男 郭传瑸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4期250-252,共3页
口腔颌面深部间隙的异物可造成感染、肿痛等不适症状及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等功能障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本例患者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针折断,造成翼下颌间隙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在我院经过BrainLAB导航系统引导下... 口腔颌面深部间隙的异物可造成感染、肿痛等不适症状及张口受限、咀嚼困难等功能障碍,甚至引发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本例患者在行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注射针折断,造成翼下颌间隙肿胀疼痛及张口受限。在我院经过BrainLAB导航系统引导下完整取出异物,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导航引导有助于安全、有效的取出口腔颌面深部异物,减少邻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间隙 断针 深部异物 张口受限 术后症状 文献回顾 咀嚼困难 注射针 手术入路 血管神经
原文传递
下颌功能性后退后青春期恒河猴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煌 徐芸 +2 位作者 李松 吴拓江 尹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 通过建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个月和 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 目的 通过建立颌间Ⅲ类功能矫形动物实验模型 ,采用CT断层扫描技术评价颌间Ⅲ类矫形力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作用及影响。方法 选用青春生长发育期雌性恒河猴 6只 ,分为 3个月和 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戴用Ⅲ类双阻板磁力矫治器 ,对照组不戴。实验前后拍摄冠状位和矢状位CT片。分别采用电子游标卡尺和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线距和面积 ,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 冠状片示实验组矫治后颞下颌关节腔清晰 ,髁突对称无偏斜 ;矢状片示—关节间隙线距测量关节前间隙及前上间隙增大 ,关节后间隙及后上间隙减小 ;关节间隙面积测量P值减小 ,A值增大 ,P/A比值减小。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但两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颌间Ⅲ类矫形力作用下 ,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 ,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 ;不同作用时间的矫形力下颞下颌关节间隙改变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功能性后退 青春期恒河猴 下颌关节间隙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安氏Ⅱ类1分类错上牙列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天丛 闫翔 +2 位作者 何冬梅 杨振宇 季骏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98-199,共2页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面部美观、咬合、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1]。临床上一般采用拔牙矫治来矫治深覆盖、深覆[牙合],以改善患者的美观及咬合。常用的拔牙方式是上下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面部美观、咬合、心理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1]。临床上一般采用拔牙矫治来矫治深覆盖、深覆[牙合],以改善患者的美观及咬合。常用的拔牙方式是上下颌拔除4颗第一前磨牙矫治,也有上颌单颌拔除14,24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研究[2-4]。本研究探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上牙列单颌拔牙矫治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错[牙合] 下颌关节间隙 锥形束CT
下载PDF
两类骨性Ⅱ类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比较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韩红娟 任小华 +2 位作者 吴浩 蒋芳 牟雁东 《西部医学》 2018年第2期268-270,275,共4页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和均角患者的髁突位置的异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张震康法测量骨性Ⅱ类高角组(HG组33例)与均角组(AG组27例)的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指标:关节上间隙、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相对位置,及由X线头影... 目的比较骨性Ⅱ类高角和均角患者的髁突位置的异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张震康法测量骨性Ⅱ类高角组(HG组33例)与均角组(AG组27例)的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指标:关节上间隙、关节前间隙、关节后间隙、髁突相对位置,及由X线头影测量下颌骨形态相关指标:PP-MP、SN-MP、OP-SN、SNA、ANB、Ar-Go-Me、SNB的角度和L6c-MP、U6c-PP、Co-Go、Go-Gn的线距,并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髁突位置、关节间隙及下颌骨形态等。结果髁突与关节窝位置关系的指标中,两组患者髁突关节窝相对位置均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G组关节前后间隙比AG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形态的指标中,HG组下颌骨体长、上颌升支长度均比AG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G组上后牙槽高度及平面角∠OP-SN明显大于于AG组(P<0.001),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结论骨性Ⅱ类高角与均角患者髁突相对位置无差别,由于前者下颌发育明显不及后者,故前者代偿治疗中以控制和压低上后牙,减少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Ⅱ类错 髁突位置 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匡威 段建民 +7 位作者 汪维健 谭家莉 王桥 李潇 何黎升 商洪涛 赵晋龙 刘彦普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992-994,共3页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病例,随着关系的改变,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5例骨性下颌前突病例,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观察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20例骨性下颌前突患者观察期内不经任何治疗,作为对照组,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结果:术后较术前口腔功能间隙测量值减小(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前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实验组和对照组无差异(P>0.05),术后实验组口腔功能间隙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口腔功能间隙术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下颌前突可使口腔功能间隙明显减小,术后应防止发生舌咽功能紊乱,并防止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下颌前突:口腔功能间隙
下载PDF
牙齿重度磨耗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相关性探索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翊翛 张人杰 +3 位作者 温颖 谭京 顾斌 郑东翔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5-280,共6页
目的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 目的探索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与垂直距离增高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对42名牙齿重度磨耗咬合重建患者升高咬合前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进行测量。受试者戴用3副垂直距离增高值分别为2、4和6 mm的过渡性义齿后,自主选择出感觉相对最舒适的1副。比较3个垂直距离增高值组间的关节间隙等指标,试分析不同垂直距离增高值与修复前颞下颌关节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选择2 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平均值分别为(3.58±0.98)mm、(3.07±0.60)mm,4 mm过渡性义齿患者的上间隙小于2 mm过渡性义齿患者(P<0.05)。垂直距离增高值与颞下颌关节间隙值、髁突位置、性别、年龄之间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研究结果呈现出颞下颌关节上间隙越小,患者选择垂直距离增高值越大的趋势,但受多因素影响,尚未发现牙齿重度磨耗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和髁突位置是影响垂直距离高度增高值的显著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间隙 髁突位置 垂直距离增高值 咬合重建
下载PDF
RW-splint治疗前后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君 刘从华 肖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558,共3页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患者后颞下颌关节间隙的改变。方法:选取18例有临床症状的TMD患者,采用RW-splint进行治疗,治疗前、后用锥形束CT(CBCT)对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扫描,测量颞下颌关节上、前、后、内、外侧间隙,分析髁突位置变化。结果:RW-splint治疗后患者颞下颌关节上、后、内侧间隙变宽,前、外侧间隙变窄,但以上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W-splint治疗使髁突发生向前、向下、向外移动趋势,改善髁突位置可能是RW-splint治疗TMD的生物学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病 RW-splint CBCT 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王阿娜 侯录 隋长德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463-2466,共4页
背景:侯录等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利用颊侧多曲簧柔和的弹力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形成颌间Ⅲ类矫形力,引起颞下颌关节产生适... 背景:侯录等研发的颊侧多曲簧矫治器是一种新型的可全天戴用的矫治器,主要用于乳、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利用颊侧多曲簧柔和的弹力在推上颌骨向前促进其发育的同时,抑制下颌的过度向前发育,形成颌间Ⅲ类矫形力,引起颞下颌关节产生适应性改建,并使下颌功能性后退,解除反。目的:观察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Ⅲ类错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选择功能性或骨性下颌前突的安氏Ⅲ类错患者20例,其中男7例,女13例。初诊年龄5~13岁,平均年龄8.5岁。拍摄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前后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射线片,测量颞下颌关节间隙。结果与结论:矫治后患儿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髁突位置基本正常。说明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髁突前移,不会对颞下颌关节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 安氏III类错硷 X射线片 下颌关节间隙 儿童
下载PDF
锥形束CT测量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颞下颌关节间隙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热比古丽.阿卜来提 迪丽努尔.阿吉 +3 位作者 龚忠诚 哈力丹.伊明 张欣 侯文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5年第20期32-36,共5页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调查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和非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对研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 目的:比较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的调查结果、颞下颌关节紊乱(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和非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关节间隙进行测量,并对研究结果与临床诊断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使用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附带测量软件测量髁突在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的相对位置,并进行双侧髁突位置对称性的比较。结果:关节上间隙(冠状位)的均值为(2.337±0.691)mm;前间隙均值为(1.712±0.691),后间隙均值为(2.727±0.868),内侧间隙均值为(3.878±1.164),外间隙均值为(1.499±0.805);其中关节上间隙、前间隙、外侧间隙、后间隙,内侧间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断层扫描结果与TMD的临床诊断有显著关联。结论:健康成年人髁突位于关节窝中位,双侧髁状突位置基本对称;而且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髁突一般位于后下位,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CBCT)影像测量是评价髁突位置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关节紊乱病 锥形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颌关节间隙
下载PDF
压膜保持器对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影响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广学 刘盼盼 +1 位作者 刘静 郭泾 《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研究压膜保持器对患者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13例青年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6.8±2.4)岁)戴用压膜保持器6个月,在戴用前(T0期)、第3个月(T1期)、第6个月(T2期)分别填写主观症状问卷及拍摄颞颌关节区小视野锥形... 目的研究压膜保持器对患者主观症状及颞下颌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13例青年女性志愿者(平均年龄(26.8±2.4)岁)戴用压膜保持器6个月,在戴用前(T0期)、第3个月(T1期)、第6个月(T2期)分别填写主观症状问卷及拍摄颞颌关节区小视野锥形束CT(LCBCT),比较分析主观症状及关节间隙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C指标(面部肌肉疲劳)得分T2较T1期显著性减小,不利变化组总角显著增加(P<0.05);关节间隙T0与T1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戴用压膜保持器是不断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应定期复诊,密切观察;短期戴用压膜保持器对下颌骨位置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膜保持器 下颌关节紊乱病 下颌关节间隙 LCBCT
下载PDF
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对颞下颌关节间隙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阿娜 侯录 王敏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闭...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值的变化。方法:混合牙列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患者20例,采用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矫治,矫治前后拍摄颞下颌关节闭口位X线片,测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间隙,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改良颊侧多曲簧活动矫治器矫治安氏Ⅲ类错牙合伴下颌功能性偏斜,矫治前后颞下颌关节间隙测量前间隙(M)、后间隙(N),比较线性百分比=(N-M)/(N+M)×100%、面积计算采用Y/X值变化。颞下颌关节间隙发生改变,M值及N值的变化均较明显。结论: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适当的持续加力作用,能引起颞下颌关节适应性改建,关节前间隙增大、后间隙减小,髁突明显后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颊侧多曲簧矫治器 下颌偏斜 安氏Ⅲ类错 下颌关节间隙 单侧后牙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