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emmes-Weinstein单丝检测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李强 华泽权 +3 位作者 鲍海宏 张力 王燕 李欣欣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客观评价下颌失状劈开截骨术后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发生及自然恢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4周、2个月和6个月进行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的临床评价。30例患者均采用Semmes-Wei nst ei n... 目的:客观评价下颌失状劈开截骨术后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发生及自然恢复的发生率。方法:选择30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截骨的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周、4周、2个月和6个月进行下齿槽神经感觉障碍的临床评价。30例患者均采用Semmes-Wei nst ei n单丝测试法。结果:术后7天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00%。在所有检测区域,术后6个月的测量结果与术前最接近。6个月时20例患者感觉恢复术前水平。左右侧及性别间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BSSO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然而在术后6个月,大多数患者的神经功能可达到自然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劈开 Semmes-Weinstein检测 感觉功能障碍 下牙槽神经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变化的临床观察
2
作者 高明 陶永炜 +2 位作者 毕思思 李锦峰 任战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 目的:基于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测量,探究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后近心骨段横向宽度的变化。方法:选择26例行BSSRO的骨性Ⅲ类错颌畸形患者,于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CBCT扫描。利用Mimics 21.0软件行三维重建,测量髁状突顶点(condylion,Co)间距、喙突顶点(corsup,Cor)间距、下颌角点(gonion,Go)间距、下颌角外展度,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术后1周,患者Go间距、C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4.37±3.32)、(1.58±1.51)mm及(5.92±2.04)°(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19±3.99)mm(P<0.05)。术后1年,患者Go间距及下颌角外展度较术前分别增加了(2.43±3.04)mm及(5.08±2.59)°(均P<0.05),Cor间距减小了(2.83±4.41)mm(P<0.05);而Co间距与术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SSRO术后1周,髁状突及下颌角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外展,喙突则会有一定程度的内收;术后1年,髁状突的位置基本恢复,下颌角的外展有一定程度的恢复,而喙突的位置并未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Ⅲ类错颌畸形 双侧下颌升支劈开 锥形束CT 三维 近心段横向宽度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截骨术相关颌内动脉的CTA研究
3
作者 李欣欣 华泽权 +6 位作者 王燕 李树华 张力 鲍海宏 张斌 杨涛 朱浩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504-1506,共3页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 目的:通过CTA影像测量颌内动脉及其分支下牙槽动脉的位置,避免在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 eotomy,BSSRO)时损伤颌内动脉及下牙槽动脉。方法:随机选择60例(男38例,女22例)正常成年人(平均年龄31岁)的颌面部CTA扫描图像,应用ADW4.2图像处理软件测量颌内动脉、下牙槽动脉及下颌小舌的三维位置关系。结果:通过测量显示下牙槽动脉起始处距下颌小舌的距离为颌内动脉距下颌小舌的最近距离,该空间距离的平均值为14.83mm。颌内动脉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最小距离为11.91mm,下颌小舌在正中矢状面的投影离下颌平面的平均距离为2.62mm。结论:①在距下颌小舌12~14mm内剥离下颌骨内侧面软组织,可以降低损伤颌内动脉的可能;②行水平骨劈开时,器械距颌平面的高度至少控制在11mm内,避免直接损伤颌内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颌内动脉 下牙槽动脉 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不同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滕利 任敏 +5 位作者 张智勇 吴国平 丁波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09-712,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 目的 探讨改良和经典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在矫治下颌前突方面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 1997年1月~2005年1月,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男34例,女61例。年龄15~44岁,平均21.3岁。单纯下颌前突53例,下颌前突合并偏颌28例,上颌后缩11例,大舌2例,双侧颧骨突出1例。X线头影测量: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A point,SNA)80~83°,蝶鞍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sella—nasion—B point,SNB)80~84°,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point—nasion—B point,ANB)-3~1°。采用改良术式43例,经典术式52例。结果 患者术后面型及咬黯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经典术式组患者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下唇区感觉障碍2例,畸形轻度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和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个月~7年,复查X线并进行头影测量:SNA角81~83°,SNB角78~81°,ANB角1~4°。结论 改良术式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而对轻度至中度下颌前突患者则既可应用改良术式也可应用经典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 下颌前突 对比分析 矫治
下载PDF
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症状及髁突位置影响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美玲 黄臻 +1 位作者 王宠 王予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 目的探讨双侧下颌骨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BSSRO)对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TMJ)症状及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选取24例行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分别在BSSRO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按Helkimo指数整理记录关节症状,并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在三维方向上测量髁突水平位及冠状截面最大径、髁突短轴径、髁突颈部宽度、髁突高度、不同角度(45°、90°、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双侧髁突间距及髁突角度(水平角、垂直角、受力角),分析不同时期TMJ症状及骨性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BSSRO术前与术后的Helkimo指数均为Ai、Di 0级或1级,二者之间无差异。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时髁突水平角、45°及90°下关节间隙宽度增大,135°下关节间隙宽度减小(P<0.05);术后12个月时,除髁突水平角增大(P<0.05)外,其余测量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BSSRO不会对Helkimo指数为Ai、Di 0级或1级的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的TMJ症状及髁突位置产生明显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劈开后退 性Ⅲ类错[牙合] 下颌关节 髁突 锥形束CT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后骨的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3 位作者 杨学文 李祖兵 黄群 余世斌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8-360,共3页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 目的 :探讨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 (BSSRO)后退下颌骨以钢丝结扎固定两骨段加颌间固定术后骨的稳定性 ,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后退下颌的患者 14例 ,于手术前 1周 ,手术后 1周 ,术后 6个月分别拍摄定位头颅侧位片及许勒位X线片 ,用于测量下颌移动的距离及确定下颌骨髁状突的位置。结果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 ,6个月的复发率为 2 7.2 %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示下颌后退的距离与复发相关。结论 :BSSRO后退下颌骨的距离越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升支劈开 下颌后退 下颌稳定性 复发 畸形
下载PDF
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面部轮廓的美学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黄伟 李祖兵 +1 位作者 东耀峻 杨学文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 目的:分析下颌矢状劈开后退术及其矢状截骨线对下颌骨近心骨段横向位移的改变,探讨手术设计和操作对面部轮廓的美学考虑。方法:20例行SSRO后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手术前1周(Tl)、术后1周(T2)和6月(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正侧位片,对相关软硬组织变化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下颌升支上段间宽度改变不明显,升支外展角有所增大,1~3月内下颌角间距增加较明显(平均3.59mm),6~12月后恢复较大,总体上有一定增加(1.51mm);且增加量与下颌骨矢状截骨线在冠状面上所成角度负相关,与下颌后退量无关。结论:SSRO后退术对近心骨段和髁突造成一定移位,面下宽度有所增加,不规则的矢状截骨线会加大这种改变。手术操作应尽可能减少这种不利影响,并可结合患者的审美要求和容貌特征进行面部轮廓的手术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后退 面下宽度 面部轮廓 线 美学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6
8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 目的:探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其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设置性别、远心骨段移动距离、下牙槽神经暴露情况3组变量,对随访时间达术后24周的19例37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情况进行研究。使用触觉检查、痛觉检查和两点辨别觉检查3种检查方法,参照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观察在不同变量值的情况下,术后4周、12周、24周下唇感觉功能的变化。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的χ2检验,了解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及恢复情况。结果:性别差异对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程度无显著影响(P>0.05)。下牙槽神经暴露者的术后下唇感觉优秀恢复率为25.0%,非暴露者为96.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下唇感觉优等恢复率为100.0%,下颌骨远心骨段后退幅度≥6mm者为68.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完全暴露下牙槽神经以及大幅度的下颌远心骨段后退会显著增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的程度。在手术方案的设计中,将下颌后退幅度控制在6mm以内是比较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感觉功能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和预防 被引量:6
9
作者 任敏 滕利 +5 位作者 张智勇 丁波 吴国平 杨锴 卢建建 归来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7期815-817,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 目的:探讨应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采用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正的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区感觉障碍11例,严重出血1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畸形轻度复发4例。结论:下齿槽神经损伤、出血、骨折、感染和复发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手术效果,而且可能危及生命。必须根据发生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 下颌前突 并发症
下载PDF
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丁若仪 邹璐芗 何冬梅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2021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评价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专业本科生30人(男14人,女1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学习前的基础知识考核(满分30分),无差异后在相同时间内... 目的评价多媒体微课教学模式在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手术学习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2016级口腔专业本科生30人(男14人,女1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学习前的基础知识考核(满分30分),无差异后在相同时间内试验组采取观看多媒体微课的方式,对照组采用阅读《口腔颌面外科学》上改编的相关文字内容方式学习,之后进行理论考试(满分70分)和教学形式满意度的问卷调查(满分16分),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差异。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基础知识考核无差异,成绩分别为14.64±5.16和15.36±5.50(P=0.165)。试验组的教学理论考试成绩为(54.33±8.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67±9.43)分(P=0.010)。教学形式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满意度为(11.78±2.28)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9.78±2.39)分(P=0.001)。结论多媒体微课教学形式有利于提高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媒体 微课 下颌骨矢状劈开截骨术 专业教育 口腔颌面外科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髁突和下颌角横向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陈晓红 周彦恒 梁成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6-158,共3页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观察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下颌骨近心骨段的横向变化及长期稳定性。方法对42例行双颌手术+坚固内固定治疗的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术前、术后一周以及术后12个月以上的后前位头颅定位片进行描记、定点测量,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在术中分别增加了4.04mm(P<0.01)和2.11mm(P<0.01);在术后观察期,二者分别减小了1.45mm(P<0.01)和1.80mm(P<0.01);下颌角间距术中增宽量越大,观察期减小的幅度越大。结论经过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骨远心骨段后,下颌骨近心骨段在横向上发生了一定的移位,后前位头颅定位片上表现为下颌角间距及髁突间距的明显增加;在平均20个月的观察期内,二者有不同程度的回复,下颌角间距较术前呈明显的净增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劈开 近心 后前位头颅定位片
下载PDF
口内入路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矫治下颌前突 被引量:4
12
作者 任敏 滕利 +1 位作者 归来 庄洪兴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6年第12期1383-1385,I0007,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 目的:探讨改良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SRO)和经典SSRO何种术式是矫治下颌前突的更为合适的手术方式。方法:采用改良SSRO或经典SSRO矫正真性下颌前突及下颌前突合并其他部位畸形患者95例,采用改良术式矫正43例,经典术式矫正52例。结果:经典术式组术后单侧或双侧下唇麻木9例,劈骨时单侧下颌升支意外骨折1例,严重出血1例,术后切口感染1例,术后复发3例。改良术式组术后感觉障碍2例,术后复发1例,无颌骨意外骨折、严重出血、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月~7年,所有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关系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改良术式具有经典术式无法比拟的优点: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手术风险小;增加了下颌体的后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因而是下颌前突尤其是严重前突和伴有偏颌畸形患者升支矢状劈开旋转、后退的首选术式,配合正规及时的术前、术后口腔正畸治疗,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下颌升支劈开 经典下颌升支劈开 下颌前突 口内入路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57-960,共4页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程度。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采用SSRO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12例,女9例;年龄19~27岁,平均22... 目的研究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SSRO)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程度。方法2004年9月~2005年9月,对采用SSRO治疗的21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男12例,女9例;年龄19~27岁,平均22.6岁。于术后4周及24周随访,根据随访结果比较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结果术后4周,19例(90.48%)患者因SSRO术后下唇感觉障碍而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其中7例(33.33%)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对日常生活的平均影响时间占总时间的26.9%,约6.5h/d。术后24周,因术后下唇感觉障碍而致生活质量下降的患者总数下降为12例(63.16%),无影响患者上升至7例(36.84%);平均影响时间降至15.5%,约3.7h/d。结论大部分患者在SSRO术后会产生因下唇感觉功能障碍致生活质量下降。但此种情况在术后逐渐好转,有1/3以上患者可在术后24周恢复至术前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感觉功能障碍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和功能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泽权 刘妍琼 +1 位作者 宋九余 陈志洪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355-355,359,共2页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 下颌关节形态 BSSRO 下颌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对下牙槽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5
作者 程波 东耀峻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29-231,共3页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 下牙槽 神经功能 电生理 正颌外科技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敖建华 刘彦普 丁宇翔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05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主要探讨BSSRO后退下颌骨术后骨的稳定性,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46例单纯下颌前突患者,不包括存在偏颌畸形的病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一周(T2)、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硬组织... 目的:主要探讨BSSRO后退下颌骨术后骨的稳定性,了解导致复发的有关因素。方法:46例单纯下颌前突患者,不包括存在偏颌畸形的病例。所有患者于手术前一周(T1)、术后一周(T2)、术后6个月或6个月以上(T3)分别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硬组织的相对位移。结果:BSSRO后退下颌骨后,使得硬组织Li点平均后退了6.5mm,B点平均后退了7.3mm,Pg点是8.5mm,Me点为9.1mm。各标志点的平均复发率为:Li点复发率为23.1%、B点复发率为24.7%、Pg点复发率为25.9%、Me点复发率为26.4%。结论:影响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后复发的因素很多,其中受髁状突的影响使得下颌骨在向前复发的过程中并不是完全的水平复发,而是水平逆时针旋转复发。复发可能与后退量存在相关关系,但需要超过一定的后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升支劈开 正颌外科 稳定性
下载PDF
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骨的评估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沙彬 杨学文 赵怡芳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 目的:评估双侧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下颌术中去除的颊侧骨皮质形状与垂直截骨线的方向和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去骨操作。方法:在头影测量侧位描记图的下颌体部设计3种不同方向的垂直截骨线,用头影测量裁剪预测方法先旋转再后退下颌到术前设计位置,分析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关系,运用几何学原理计算此角度的大小。评价后退下颌时所需要去除骨皮质大致形状同初始垂直截骨线方向及前牙覆变化间的关系。结果:近心骨段不发生矢状向移位情况下,最终垂直截骨线与初始垂直截骨线间的角度大小与上下颌平面交角保持一致,与初始截骨线的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关。去除的骨皮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相关。结论:近心骨段去骨形状与前牙覆变化密切相关,与截骨线方向和下颌后退的距离大小无明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支劈开 下颌后退
下载PDF
上颌Le Fort 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伟 谢晓艳 +3 位作者 王兴 王晓霞 傅开元 李自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29-833,共5页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 目的:研究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bilateral sagittal split ramus osteotomy,BSSRO)对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髁突位置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9名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的颞下颌关节间隙及髁突位置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分别于上颌Le FortⅠ型截骨及BSSRO术前1周内(T1)、术后1周内(T2)、术后3个月(T3)及术后6∽14个月(T4),行双侧颞下颌关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经过轴位断面上髁突最大内外径中点并与髁突最大内外径垂直的斜矢状断面上,按照Kamelchuk法测量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计算髁突位置参数,计算髁突在关节窝中位于前位、中位及后位等3种不同相对位置的分布比例,并对不同时期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T2时期双侧颞下颌关节前间隙、后间隙及上间隙[右侧:(2.78±1.23)mm、(2.47±0.89)mm、(3.07±0.85)mm;左侧:(2.93±0.83)mm、(2.69±1.14)mm、(3.44±1.16)mm]分别与T1[右侧:(1.81±0.95)mm、(1.65±0.55)mm、(2.13±0.52)mm;左侧:(2.12±1.05)mm、(1.79±0.59)mm、(2.15±0.93)mm]、T3[右侧:(2.08±1.25)mm、(1.79±0.68)mm、(1.80±0.76)mm;左侧:(2.05±0.75)mm、(1.99±0.94)mm、(2.14±0.71)mm]及T4[右侧:(1.94±0.77)mm、(1.81±0.69)mm、(2.05±0.69)mm;左侧:(1.89±0.69)mm、(1.80±0.61)mm、(2.19±0.75)mm)]时期比较,均增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3及T4期双侧关节各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髁突位置参数及髁突相对位置分布比例在各时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T2时期髁突向下移动,但在T3时期髁突位置恢复至与术前一致的位置,并在T4时期保持稳定状态。结论:骨性Ⅲ类错畸形患者在行上颌Le FortⅠ型分块截骨术及BSSRO术后,短期内髁突的位置可发生显著改变,但可逐渐恢复至术前髁突的位置并保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 FORT 下颌 错[牙合] 安氏Ⅲ类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
下载PDF
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及其恢复 被引量:2
19
作者 袁灏 沈国芳 王旭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 目的:观察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下唇感觉功能障碍发生及恢复情况。方法:对21例41侧下颌支矢状劈开截骨术患者进行24周的随访。根据术前、术后4天、4周、12周、24周随访中患者下唇部触觉、痛觉及两点辨别觉的变化,按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判定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使用SAS6.12统计软件包进行多个样本率间的χ2检验。结果:术后4天时,下唇感觉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100%,感觉丧失发生率为85.4%。术后4周时,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为14.6%,术后12周为67.6%,术后24周为81.1%,32.4%的患者于随访期末达到完全恢复。两侧感觉障碍恢复优秀率的差异在各个随访时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SRO术后早期感觉功能障碍较为普遍,但大多数(81.1%)患者在术后12~24周可达到“优”等级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劈开 LE FORT Ⅰ型 感觉功能障碍
下载PDF
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对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志诚 伊彪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54-456,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前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硬组织结构变化的洲量分析,评价手术对患者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在我中心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18例,男性9例... 目的通过对下颌前突患者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后退术前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硬组织结构变化的洲量分析,评价手术对患者下颌骨宽度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1997年至2001年在我中心行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术的下颌前突患者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22.22岁,所有患者手术前、术后一周、术后一年拍摄静止位头颅正侧位定位片,在正位片上测量下颌骨宽度(Go-Go),并从头颅正侧位定位片上测量与下颌骨宽度变化有关的参数数值。结果①下颌骨宽度由107.30mm±5.84mm(术前)增加至109.24mm±5.72mm(术后一周)、109.31mm±5.66mm(术后一年),其中有4例宽度减小,1例保持不变。13例增加,②下颌骨宽度术前、术后一用、术后一年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别有显著性。③分析表明下颌骨宽度变化与各参数变化之间没有线性相关。结论①下颌骨宽度在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后较术前有轻微增大,但对容貌没有大的影响。②下颌骨宽度变化机制可能与颞下颌关节功能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下颌升支劈开 下颌前突 下颌宽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