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骨重建术后骨肌瓣血供观察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明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30-131,共2页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肌瓣血供 下颌缺损 肌瓣移植 监测
下载PDF
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瓣下颌骨重建术的护理
2
作者 赵晓 林祥娥 《黑龙江护理杂志》 1998年第4期10-10,共1页
关键词 下颌肿瘤 外科手术 下颌骨重建术 护理
下载PDF
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及髂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病人的护理
3
作者 贾晋莉 王华 《护理研究(下旬版)》 2012年第6期1727-1728,共2页
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35%,以20岁~29岁为高发。确诊后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采取手术切除,常用的有保守和根治性两种方法,但是单纯的肿瘤刮除手术不能彻底清除造釉瘤细胞而较易复发,1年~5年,
关键词 下颌成釉细胞瘤 下颌骨重建术 皮瓣游离移植 口腔颌面部肿瘤 护理 手术切除 常见疾病
下载PDF
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义齿修复的临床分析
4
作者 王聪伟 高敏 +2 位作者 于尧 章文博 彭歆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73,共8页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情况,并对义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54例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实施下颌骨节段切除,并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并... 目的:分析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情况,并对义齿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154例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原因实施下颌骨节段切除,并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患者,回顾相关资料并随访调查患者义齿修复的相关情况,同时对义齿修复功能评价的各指标进行专家权威赋值,获得义齿功能评分。采用SPSS 18.0软件对纳入研究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患者义齿修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游离腓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术后义齿修复率为17.5%,其中,下颌骨良性肿瘤患者采用腓骨瓣修复的术后义齿修复率为25.0%(18/72例),明显高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义齿修复率11.0%(9/82例,P<0.05)。缺损累及髁突和不累及髁突的患者在义齿修复率和义齿功能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义齿修复患者的义齿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活动义齿修复的患者(P<0.05)。根据Brown分类,缺损累及下颌骨前牙区患者的义齿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未累及下颌骨前牙区的患者(P<0.05)。因口内条件差而未行义齿修复的患者约占未行义齿修复患者总数的37.9%,是未行义齿修复的最主要原因。结论:游离腓骨瓣重建下颌骨缺损的义齿修复情况与肿瘤性质、口内条件等关系密切,种植义齿的临床修复效果更佳,是未来颌骨重建后义齿修复的更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移植 下颌骨重建术 牙种植体
下载PDF
基于快速成型技术的下颌骨缺损重建术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彦普 龚振宇 +2 位作者 何黎升 赵晋龙 于擘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23-524,共2页
关键词 快速成型技术 下颌缺损重建术 CT 影像诊断 手术
下载PDF
下颌骨重建术后外观评估的现状分析
6
作者 刘一戈 刘剑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2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骨缺损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恢复重建下颌骨外观及功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生不懈的追求。目前,下颌骨重建术后外观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者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影像评估,但均存在不足,尚无客观统一的评价... 各种原因引起的下颌骨缺损可严重危及患者的身心健康,如何恢复重建下颌骨外观及功能是修复重建外科医生不懈的追求。目前,下颌骨重建术后外观的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者评估、患者自我评估、影像评估,但均存在不足,尚无客观统一的评价体系。如何建立客观、有效的外观评估方法是下颌骨重建评价体系的关键环节。该文通过回顾下颌骨重建的发展历史,综述不同学科对面部轮廓的评估方法与技术手段,旨在为下颌骨重建后的外观评估提供更全面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外貌 身体 结果评价(卫生保健)
原文传递
个体化钛修复体重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临床研究
7
作者 米磊 刘怀勤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15期126-128,共3页
目的研究个体化钛修复体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修复体,为5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了个体化钛修复体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并评价其修... 目的研究个体化钛修复体结合自体松质骨移植,修复人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效果。方法术前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基础上,应用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作个体化钛修复体,为5例下颌骨节段性缺损进行了个体化钛修复体下颌骨重建手术,观察并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手术均按照术前设计一次成功完成个体化钛修复体植入,术创全部一期愈合,下颌骨外形恢复良好,咬合关系正常,总体效果满意。结论基于CT与计算机数字化处理辅助制作的个体化钛修复体植入术,避免了自体骨移植带来的创伤和损失,可修复下颌骨较大的骨缺损,外形恢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 下颌骨重建术 个体化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新华 吴婷婷 +4 位作者 章文博 侯伟 马雪芳 柳新华 彭歆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2年第4期303-308,共6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45例。试验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47岁,采用数字化外科(术前虚...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在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21年5月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重建下颌骨缺损患者45例。试验组27例,男性15例,女性12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47岁,采用数字化外科(术前虚拟设计、3D打印、导板引导下手术)辅助手术;对照组18例,男性9例,女性9例,年龄21~69岁,中位年龄39岁,采用传统方法(依靠术者经验切除下颌骨、牙弓夹板指导腓骨瓣塑形)完成手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咬合关系、最大开口度、面部外形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调查问卷评分;髁突位置偏移、下颌角点位置偏移、下颌角角度变化及下颌角宽度变化等。结果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2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前后最大张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最大张口度小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面部VAS分级优48.1%,良21.9%,无差,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华盛顿质量生活问卷得分(1061±136)分,对照组(755±142)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髁突位置偏移,小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位下颌角位置偏移,小于对照组1;试验组中位下颌角角度偏差小于对照组;试验组中位下颌角宽度偏差小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手术,数字化技术辅助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不仅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张口度,避免咬合紊乱,恢复面部外形,提高生活质量,而且更有助于提高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导板 数字化技术 评价
下载PDF
改良配准数字导航在下颌骨三维可视化精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奇民 薛娇 +7 位作者 童磊 周建华 董刚 郑建金 陈正岗 贾暮云 邱建忠 袁荣涛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405-409,414,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配准数字导航系统在下颌骨三维可视化精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行下颌骨手术的患者36例,其中口腔恶性肿瘤8例,良性病变18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患者10例。所有患者... 目的探讨改良配准数字导航系统在下颌骨三维可视化精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于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行下颌骨手术的患者36例,其中口腔恶性肿瘤8例,良性病变18例,双侧下颌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BSSRO)患者1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面骨三维数字模型重建,分析设计下颌骨截骨范围及腓骨截骨塑形范围,设计下颌骨截骨、腓骨塑形及移植骨复位导板,3D打印下颌骨术前模型、重建模型及各导板。应用数字导航系统,重建下颌骨及病灶,规划手术设计。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为经典配准下颌骨手术组,配准装置安放于颏部或者下颌骨下缘;B组为改良配准下颌骨手术组,配准装置安放于颅骨。术中分别采用经典配准或改良配准方式,选取测量位点进行吻合度测量,比较术中导航下移植腓骨位置与术前规划的差异,比较正颌术中骨移动后位置与术前规划的差异。术后CT扫描,三维数字重建,再次验证手术效果。应用调查问卷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术后6~9个月,应用3D打印种植导板,在移植骨上行种植牙修复。结果A组与B组患者及其家属术前与术后满意度均高,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A组、B组两种导航配准方式术中导航实施良好,两组术中导航下移植腓骨位置与术前规划及正颌术中骨移动后位置与术前规划的差异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1),两组面型恢复良好。但B组导航配准中去除了参考架对下颌术区的遮挡,术野清晰,手术操作方便;在双颌手术中,无须进行下颌骨参考架的固定与配准,减少了手术步骤及对患者的创伤。两组患者双层移植腓骨精准复位,移植骨牙种植均获成功,良好恢复颜面外观及咀嚼功能。正颌BSSRO手术时,两组患者下颌骨均移位于理想位置。结论改良配准数字导航解决了参考架对手术实施的干扰,简化了手术操作,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引领颅颌面外科真正进入数字精准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配准 打印 三维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精准医学
下载PDF
髂骨游离移植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10
作者 籍增平 赵星 +2 位作者 齐震 师史霞 邓琳 《基层医学论坛》 2003年第3期205-207,共3页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我们使用传统的髂骨游离移植即时重建下颌骨缺损的7例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1~5年的随诊与复查,功能与外形收到了令人满... 目的:探讨非血管化髂骨游离移植在下颌骨缺损重建中的适应证及应用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总结近年来我们使用传统的髂骨游离移植即时重建下颌骨缺损的7例患者情况及手术方法。结果:7例患者经1~5年的随诊与复查,功能与外形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X线检查提示,7例植入的髂骨依然可见或已被新骨替代。结论:非血管化髂骨移植,适用于下颌骨良性肿瘤切除术后长度小于6cm,单侧以及术前未经过放疗的某些低度恶性肿瘤,适用于无条件开展显微外科的基层医院或不能耐受长时间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并且其快速简便,安全可靠,仍不失是一个理想的重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移植术 下颌缺损重建术 临床研究 病例分析 手术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下颌重建钛板虚拟预成型技术及其精度分析
11
作者 梁烨 张佳楫 +3 位作者 蒋灿华 左国坤 王洁 闵安杰 《精准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89-393,399,共6页
目的建立下颌重建钛板虚拟预成型的方法并分析其精度。方法以逆向建模技术重建成品下颌重建钛板的数字化模型,采用解析几何和离散仿真等方法,推导出个性化仿真弯制算法,在虚拟空间中对钛板进行数字化预成型,检测其与下颌骨表面的贴合度... 目的建立下颌重建钛板虚拟预成型的方法并分析其精度。方法以逆向建模技术重建成品下颌重建钛板的数字化模型,采用解析几何和离散仿真等方法,推导出个性化仿真弯制算法,在虚拟空间中对钛板进行数字化预成型,检测其与下颌骨表面的贴合度,并与手工弯制方法进行对比。结果数字化虚拟预成型钛板与下颌骨表面的距离显著小于手工弯制钛板与下颌骨表面的距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能够对下颌重建钛板进行虚拟预成型的方法,精度优于手工弯制,可为后续自动化钛板预成型机器人的研制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数字化模型 算法 计算机模拟 机器人
下载PDF
基于智能术前规划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实验验证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剑楠 胡俊磊 +5 位作者 韩婧 许江长 周子疌 李道伟 陈晓军 张陈平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2期130-13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术前规划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与精准性。方法术前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头颅无异常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57例,女58例,年龄(40.3±9.1)岁,就诊时间2010年2月至2019年5... 目的探讨基于智能术前规划的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可行性与精准性。方法术前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就诊的115例头颅无异常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57例,女58例,年龄(40.3±9.1)岁,就诊时间2010年2月至2019年5月;另选取115例肿瘤侵蚀下颌骨的成年患者的CT影像,男62例,女53例,年龄(55.6±7.2)岁,就诊时间2008年3月至2019年8月。建立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主要由工作站、UR5六自由度机械臂、光学定位跟踪仪、六自由度力传感器、截骨手术工具组成。将2组患者的颌面CT图像数据用于训练残差连接的3D V-Net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并用该网络对1例54岁需腓骨重建的下颌骨肿瘤男性患者的头颅CT数据进行自动分割,形成下颌骨模型,以手动分割结果为标准,评价自动分割的精度。使用基于机器学习的颌骨特征点还原法根据该患者的上颌骨特征点自动还原下颌骨特征点,形成重建方案,以下颌骨未缺损部分实际特征点与还原的特征点位置的误差值评价精度。利用该患者的下肢CT数据,制作5个3D打印的腓骨仿真模型。应用智能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基于术前规划的图像,结合光学定位系统以及力传感器信号,实现机械臂与手术医生协同操作进行腓骨塑形,完成30次截骨。以CT影像下的术后腓骨段截骨面与术前规划的位置距离与角度偏差为精度标准,验证手术机器人系统精度。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以±s表示。结果设计的分割网络自动分割下颌骨肿瘤患者下颌骨的精度为96.581%,耗时小于30 s。该病例下颌骨特征点的误差值为(2.24±1.74)mm。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能精确、快速地实施腓骨模型塑形,截骨的位置误差为(1.02±0.45)mm,角度误差为(0.96±0.42)°,术中耗时约15 min。结论智能术前规划能精确地分割下颌骨并定位下颌骨特征点,下颌骨重建手术机器人系统能精确地实现功能性下颌骨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机器人手术
原文传递
下颌骨缺损即刻重建中的定位标志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国庆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1998年第4期238-239,共2页
作者利用成品长钛板的易弯制、易固定且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特点,制作下颌骨缺损即刻重建中的定位标志,以确定重建物的曲度、长度等以减少重建后对面形、功能的影响,效果满意。并附典型病例介绍。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定位标志 下颌缺损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榫卯结构的腓骨重建下颌骨固定方法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文卿 韩婧 +1 位作者 胡俊磊 刘剑楠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520-527,共8页
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时应用腓骨榫卯结构设计结合拉力螺钉固位的应力及位移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例66岁男性下颌骨无骨折及畸形的患者作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 目的探讨下颌骨重建时应用腓骨榫卯结构设计结合拉力螺钉固位的应力及位移特点。方法选取2020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1例66岁男性下颌骨无骨折及畸形的患者作为志愿者。通过CT扫描获取患者下颌骨及腓骨影像学数据,应用Mimics 17.0、GeomagicWrap 2017软件进行三维重建、逆向重建获取下颌骨与腓骨三维模型。经过Solidworks 2017与Geomagic Design X 64软件最终获得腓骨重建下颌骨模型。采用布尔运算分割皮质骨与松质骨。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模拟垂直咬合状态(载荷条件为在中切牙沿轴线向下125 N,第2、3磨牙沿轴线向下250 N),对比分析榫卯结构结合拉力螺钉与传统钛板两种固定方式在骨断端愈合前、后,下颌骨及内固定物的应力与位移分布特点。在榫卯固定模式中优化下颌骨边界条件,再次测量未愈合时应力条件下榫卯固定模式内固定物的应力分布及下颌骨的移位情况。结果在应力分布方面:骨断端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于骨断面与内固定物的交界处,为304.07 MPa;钛板固定方式的应力峰值位于后端骨断端处,为345.39 MPa。骨愈合后,榫卯结构固定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分布不变,为58.47 MPa;钛板固定方式内固定物的应力集中在钛钉与钛板的接触点,为92.06 MPa;此外,榫卯固定模式优化边界条件后,在骨未愈合条件下,骨两端应力分布均匀,内固定物应力峰值为88.56 MPa,显著低于钛的最大屈服强度860 MPa。在位移方面:在骨未愈合条件下,两种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均分布于下颌骨下缘正中部偏右侧颏孔区,累及前端截骨面。榫卯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307 mm)略小于钛板固定方式的下颌骨位移峰值(1.447 mm);在骨愈合后,两种固定方式的主要位移位置均靠近下颌骨下缘正中部,不累及截骨面。钛板固定方式的位移峰值(0.518 mm)小于榫卯固定方式的峰值(0.750 mm)。在骨未愈合条件下,榫卯结构固定模型优化边界后,下颌骨位移峰值为0.212 mm。结论应用腓骨进行下颌骨重建时,榫卯结构设计联合拉力螺钉的固位方式安全、有效,是一种新型的下颌骨重建固定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骨重建术 有限元分析 成像 三维 榫卯结构
原文传递
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在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旭东 张成瑶 +4 位作者 张士剑 史敬存 吴梓谦 李思毅 王磊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SCD 2021年第5期486-494,共9页
目的探讨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在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骨吸收及唇感觉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在重建下颌骨缺损术后骨吸收及唇感觉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收治的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神经化组和对照组。使用游离血管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时,神经化组同时切取髂腹股沟神经,形成一蒂(旋髂深血管)双岛(腹内斜肌肌瓣+髂骨瓣)一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复合组织瓣,并将髂腹股沟神经和受区下牙槽神经与颏神经吻合。对照组不切取神经,仅形成一蒂(旋髂深血管)双岛(腹内斜肌肌瓣+髂骨瓣)复合组织瓣。比较患者术后6个月时移植骨的以Hu为单位的CT值降低率、移植骨块颊舌径和高度变化,评估移植骨吸收情况,通过针刺辨别痛觉、下唇两点辨距觉,电流感觉阈值检测仪检查术区下唇感觉恢复情况。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年龄17~38岁,平均29.5岁,下颌骨缺损范围5~9 cm。神经化组4例,对照组4例。移植的髂骨瓣均存活,颌面部外形满意,供、受区均未见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移植骨CT值术后降低率在神经化组为(3.13±1.21)%,显著低于非神经化组的(20.32±5.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01,P=0.006)。两组患者移植骨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颊舌径和高度的改变均较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化组术区下唇感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而对照组无明显痛觉。两点辨距觉检测中,对照组的患侧在20 mm以内均无法辨别两点,神经化组患者的患侧均在20 mm以内可辨别两点,两组的健侧均在14 mm以内可辨别两点。电流感觉阈值检测仪感觉神经定量检测患侧下唇结果显示,神经化组中有2例等级为轻度感觉功能障碍,1例为轻微感觉功能障碍,1例为中度感觉减退;而对照组均为重度感觉减退。健侧感觉功能障碍轻于患侧。结论同期神经化的"双系统"骨瓣具有预防术后移植骨骨质疏松和帮助恢复术区下唇感觉的作用,有助于重建下颌骨缺损后患者的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支配 下颌骨重建术 稳态
原文传递
腓骨游离皮瓣即刻种植修复下颌骨对头颈部肿瘤放疗近期疗效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中锐 卢洋 厉祖博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腓骨游离皮瓣即刻种植修复下颌骨对头颈部肿瘤放疗近期疗效的初步研究。方法将2016年2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下颌骨节段切除、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中即刻牙种植体辅助头颈部肿瘤放疗者17例(种植体修复组)及未即刻植... 目的探讨腓骨游离皮瓣即刻种植修复下颌骨对头颈部肿瘤放疗近期疗效的初步研究。方法将2016年2至2019年10月在我院行下颌骨节段切除、腓骨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中即刻牙种植体辅助头颈部肿瘤放疗者17例(种植体修复组)及未即刻植入牙种植体辅助头颈部肿瘤放疗者16例(未种植组)。比较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放疗开始时间、治疗中断及治疗后3个月内发生的急性毒性≥3级例数,采用自制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放射剂量等。采用SPSS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7例患者共植入49枚种植牙,中位数3枚。在切除术后植入物共有3枚种植体发生失败,其成功率为93.88%。与植入物距离约2.2 cm。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间、手术至开始放疗时间、切除术后并发症、放射治疗方法、放射剂量、热点剂量、距板距离、合并疗法、≥3级毒性、治疗结束后并发症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种植体修复组放疗完成时间、放疗治疗中断率、放疗后并发症率均低于未种植组(P<0.05);术后12个月,种植体修复组吞咽、语言、张口度、社会接触、牙评分均低于未种植组(P<0.05)。结论在短期研究中,腓骨游离皮瓣术后、辅助放疗前即刻种植修复不延迟放疗时间、不增加急性放疗毒性,放射剂量无显著变化,中断治疗率及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还有助于患者口腔功能恢复,从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瓣游离移植下颌骨重建术 即刻种植修复 头颈部肿瘤放疗
原文传递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using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兴 林野 +3 位作者 伊彪 王晓霞 梁成 李自力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863-1867,153,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ree types of mandibular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eight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n mandibular functional reconstruction. METHODS: Three types of mandibular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eight patients with various mandibular defects due to tumor or cyst resection. The average age of the patients was 31.5 years old (ages ranged from 8 to 54 years). For two patients with ramus defects, specially designed distractors were used to restore the normal ramus height. In two other patients, specially designed trifocal distractors were used. In three patients, vertical distractors were used. RESULTS: All the mandibles were successfully reconstruc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irection and distance designed before operation except in one patient. In that patient the distal 23 mm defect failed to be corrected because of loosening of transport block fixation screws. CONCLUSIONS: Mandibular defects can be successfully corrected using internal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Performing mandibular reconstruction using distraction osteogenesis is best done at the time of tumor or cyst re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ULT CHILD Female Humans Male MANDIBLE Mandibular Neoplasms Middle Aged Osteogenesis Distra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