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不为五斗米折腰”并非事实
被引量:1
- 1
-
-
作者
何仟年
-
机构
扬州大学文学院
-
出处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3,共3页
-
文摘
历史上督邮一职权责很重,选拔标准很高,督邮官员绝大多数都有正面的声誉;陶渊明曾祖陶侃曾任督邮并被骂为小人,而晋代士人为祖先避讳甚严;文献中似乎能证明督邮人格较低、声誉不好的史实其实都另有原因,不能作为相关的证据。所以,所谓"不为五斗米折腰"乃事出传闻,并不存在。
-
关键词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真伪
督邮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考辨
- 2
-
-
作者
秦崇海
-
机构
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
-
出处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23-24,共2页
-
文摘
陶渊明的“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一句中的“五斗米”,历来被多数人理解为“陶的微薄奉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考查历史典籍有关记载及陶的思想发展轨迹,分析陶弃官的当时背景和一些事件的联系,我们认为此句中的“五斗米”,应是指“五斗米教的信徒”这种意义。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考辨
陶渊明
人生态度
-
Keywords
Tao Yuan ming
Five - Dou Rice
discriminaflon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并非“浑身是静穆”——详解“不为五斗米折腰”
- 3
-
-
作者
王月红
-
机构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
出处
《语文教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5-16,共2页
-
文摘
陶渊明宦海沉浮十三年,虽然其间也曾辞官归隐,但是唯独在彭泽任上他辞官辞得如此决绝,离开就再未回去。离职的原因,从表面上看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其实,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一下陶渊明的生平遭遇就可以发现,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静穆
辞官归隐
宦海沉浮
陶渊明
彭泽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不为五斗米折腰”到底为何意
- 4
-
-
作者
孙阳
-
机构
安徽省阜南县第一中学
-
出处
《语文天地》
2015年第4期19-20,共2页
-
文摘
《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也是最能表现他志向与操守的文章。在提到其写作背景时,许多资料都说,陶渊明任彭泽县令不久,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隐,躬耕田园。而且普遍认为,五斗米为当时县令的俸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因贪恋官位而向污浊的官场低头,有力地表现了他不慕权势的高贵气节。这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陶渊明隐居背后的政治隐情。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大将,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写作背景
代表作
县令
文章
政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为五斗米折腰”新解
- 5
-
-
作者
王月红
-
机构
北京市第四十四中学
-
出处
《读写月报(高中版)》
2011年第1期86-88,共3页
-
文摘
陶渊明宦海沉浮13年.虽然其间也曾辞官归家.但是.唯独在彭泽任上.他辞官辞得极为决绝.离开后就再没回来。而辞官的原因,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宦海沉浮
辞官
陶渊明
彭泽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真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 6
-
-
作者
王重旭
-
出处
《学习之友》
2015年第6期23-24,共2页
-
文摘
以《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而名世的晋代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去彭泽县令,一下子身价百倍,名垂千古。
陶潜是为生活所迫,才通过族叔的帮助,到彭泽做县令的。他自己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陶潜的族叔叫陶夔,是一个掌管国家祭祀礼乐的官,像现在的文化局,权不太大,所以陶潜只好委屈一点去了彭泽这样的贫困县。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桃花源记》
国家祭祀
陶潜
彭泽
文化局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新考
- 7
-
-
作者
张亚龙
-
出处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1年第7期92-92,共1页
-
文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典出《宋书》卷九十三《隐逸传》,时陶渊明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唐以来诗人多用“五斗米”之典,取俸禄微薄之意,并无歧义。如:“欲徇五斗禄,其如七不堪”(孟浩然《京还赠王维》);“看君五斗米,不谢万户侯”(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
关键词
中学
课外阅读
阅读材料
“不为五斗米折腰”
词语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为五斗米折腰
- 8
-
-
-
出处
《小学生天地(高年级版)》
2011年第10期24-27,共4页
-
文摘
【典故溯源】
《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小学生
语文学习
阅读知识
-
分类号
G63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2013年高考优秀作文展评(湖北卷)
- 9
-
-
作者
王能光
-
机构
湖北省通山县第一中学
-
出处
《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中旬)》
2013年第7期46-51,共6页
-
文摘
堂堂正正做人。爱憎分明处事。铸直了国人的脊梁:“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宁愿站着死”的赵一曼,“横眉冷对干夫指”的鲁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救济粮”’的朱自清……
-
关键词
优秀作文
湖北卷
“不为五斗米折腰”
高考
陶渊明
赵一曼
朱自清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范蠡 第一反派
- 10
-
-
作者
魏纪侯
-
机构
复旦大学教授
-
出处
《英才》
2008年第3期117-117,共1页
-
文摘
信不信由你,范蠡是古往今来最大的玩家。
帮主公富国强兵,复仇雪耻,这一点诸葛亮没有做到;功成名就,挂冠而去,这一点韩信没有做到;辗转来到齐国,变姓名为鸱夷子皮,几年间,就积累数千万家产,这一点他的老师计然没有做到;当了三年齐相,又归还相印,再次离开政坛,这一点“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没有做到;换了一个地方,又成巨富,这一点号称“干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没有做到;最后,把一生财物散尽,财富归零,赤条条来去无牵挂,这一点连李嘉诚也没有做到。
-
关键词
范蠡
“不为五斗米折腰”
富国强兵
诸葛亮
陶渊明
李嘉诚
复仇
李白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8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陶渊明彭泽归隐原因之再讨论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张虎升
-
出处
《江汉学术》
1999年第4期21-26,共6页
-
文摘
陶渊明在彭泽任上未等到“一稔之熟”,而敛裳宵逝的原因 ,陶氏本人言为“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情在骏奔 ,自免去职”;萧统言为“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学术界各执一说。笔者认为 :这两者原因都有。陶氏奔丧在前 ,挂冠在后。程氏妹病逝 ,已使本来就“眷然有归与之情”的渊明再也无意恋战官场 ,但服丧期间 ,为他鄙视的督邮驾临 ,衙吏促其更衣束带 ,恼怒之下 ,道出 :“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其所以陶氏以妹丧为由 ,因为这里最站得住、最堂皇的理由。“岂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
-
关键词
陶渊明
萧统
不为五斗米折腰
督邮
寒族
士族
门第观念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陶渊明诗文单元”教学初探
- 12
-
-
作者
高章元
-
机构
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
-
出处
《学语文》
2013年第3期21-22,共2页
-
文摘
陶渊明是东晋时期伟大的田园诗人,其“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文人气节和归隐田园的人生取向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并将继续影响着后人。陶渊明的人生意趣、价值取向明显有别于儒家的积极人世精神.集中表现在对官场的厌弃和对田园的向往。追求一种自由冲淡的田园生活。
-
关键词
陶渊明诗文
“不为五斗米折腰”
教学
田园诗人
中国文人
人生取向
东晋时期
田园生活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不能再以陶渊明诗文误导学生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金文连
-
机构
余杭区塘栖第二中学 浙江杭州
-
出处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08年第4期49-51,共3页
-
文摘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品行及诗文,历来被后人所推崇,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行为尤为后人津津乐道,一直被视作清高。称其诗为田园诗,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可笔者每次教学陶渊明的诗文,无不产生疑惑,且随着对陶渊明性格及诗文的进一步了解,这疑惑越来越大。我总觉得长期来以正面肯定陶渊明品行及诗文来熏陶感染学生有误人子弟之嫌。
-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文
学生
“不为五斗米折腰”
艺术价值
田园诗
品行
诗人
-
分类号
G63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陶渊明的“清高”伪装术
- 14
-
-
作者
陈超
-
机构
四川省江油中学实验学校
-
出处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0年第11期15-15,共1页
-
文摘
读陶渊明的诗,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几乎他的每一句话都在表达自己如何“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何超凡脱俗,如何自命清高!
-
关键词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伪装
超凡脱俗
感受
诗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锻造富人的精神气质
- 15
-
-
作者
王文琦
-
出处
《新闻世界》
2007年第3期46-46,共1页
-
文摘
历史上,富人在中国一直声名不佳。在个人修养上,中国人一直以“淡泊名利”、“不为五斗米折腰”为至高境界。对于富人,中国人创造了很多词形容其道德败坏,比如“为富不仁”、“无奸不商”等。
-
关键词
精神气质
富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中国人
个人修养
道德败坏
淡泊
-
分类号
F279.2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
-
题名智慧宫
- 16
-
-
-
出处
《百家作文指导(小学中高版)》
2010年第1期40-40,57,共2页
-
文摘
1.“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古代人物是谁?
2孔子说“仁者乐山”,后一句是什么?
3.“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出自于谁的笔下?
4.许多科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宇宙的年龄约是多少?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智慧
宇宙起源
古代人物
大爆炸
科学家
-
分类号
P159.3
[天文地球—天文学]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这个“五斗米”不是道教
- 17
-
-
作者
汪梅
-
出处
《九江师专学报》
1989年第1期 53-54,共2页
-
文摘
<正>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崇高气节历来为人所称道。“五斗米”究竟指什么?刘晓云同志说,是指“五斗米道教徒”,引申指“权贵”。(见《历史大观园》1988年第八期,以下简称刘文)这个说法不能成立。 首先,这个说法与史实不符。刘文的主要论据之一是:陶潜任彭泽令时的顶头上司是五斗米道教徒、会稽内史王凝之,陶与之势不两立,故而辞官。史书载:“(晋)安帝隆安三年十一月,妖贼孙恩作乱于会稽。”(《宋书·本纪第一》)“孙恩之攻会稽,僚佐请为之备。凝之不从……既不设备,遂为孙恩所害。”(《晋书·列传五十》)可见,王凝之于隆安三年(399年)死于孙恩起义军之手。陶潜之辞彭泽令是什么时候?
-
关键词
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
道教
-
分类号
K825.4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为老师“折腰”
- 18
-
-
作者
龚小虎
-
机构
湖北监利县实验初中田野文学社
-
出处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1年第5期15-15,共1页
-
文摘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我却愿意“折腰”,这里的“折腰”,是指见到老师就恭恭敬敬地鞠一躬,然后礼貌地问候一声“:老师好!”说实话,以前我见到老师从来不问好。一是因为我紧张、害怕,见到老师就像老鼠撞上猫,不是用"隐身术"——躲在墙角,就是一溜烟地跑了。二是我在班上的成绩中等,既不像尖子生那样被老师视为"掌上明珠",也不像差生那样和老师"形影不离",所以我对老师怀有一种陌生感,这使我见到老师就望而却步。
-
关键词
老师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
尖子生
差生
-
分类号
G451.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编后记
- 19
-
-
-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4-224,共1页
-
文摘
经典与政治权力,两者关系如何?这真是说不完的话题。一个新的政权可以确立自己独特的经典序列,但是旧的经典也会在无形中作用于社会变革或改朝换代。是不是可以说,任何经典都有其社会、历史的建构过程,自身并没有超越时空的本质?比如,陶渊明的诗文一直到唐宋时才获得经典的地位,但是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形象也是后人虚构的。
-
关键词
编后记
“不为五斗米折腰”
社会变革
政治权力
两者关系
陶渊明
诗文
虚构
-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清者避世,勇者入世
- 20
-
-
作者
黄梦思
-
出处
《获奖作文选萃.中学版》
2009年第4期40-41,共2页
-
文摘
因为无法实现政治梦想,“举世独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选择用生命的代价来向那个佞臣当道的社会发出了最后的呐喊;因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选择了“环堵萧然,短褐相接”的归隐生活;因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选择了“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逍遥。
-
关键词
“不为五斗米折腰”
避世
入世
归隐生活
陶渊明
呐喊
屈原
白鹿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24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