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互溶体系中HMX基PBX微球的制备及性能表征
1
作者 任俊铭 张雪 +3 位作者 王鹏 凌会君 李兆乾 裴重华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9-558,I0004,共11页
为了探索球形奥克托今(HMX)的制备方法,以二甲亚砜为溶剂,二甲基硅油/四氯化碳(体积比为1∶2)为非溶剂,硝化棉为黏结剂,采用液上滴落成球、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成球3种方法研究了HMX在不互溶体系中的制备及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 为了探索球形奥克托今(HMX)的制备方法,以二甲亚砜为溶剂,二甲基硅油/四氯化碳(体积比为1∶2)为非溶剂,硝化棉为黏结剂,采用液上滴落成球、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成球3种方法研究了HMX在不互溶体系中的制备及性能;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摩擦感度仪和撞击感度仪等,表征了样品的形貌、晶型、活化能、摩擦感度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液上滴落成球法可以制备出球形HMX,其粒径在1500μm左右;液下扰动法同样可以制备出球形HMX,其粒径在950μm左右;微通道法制备的HMX球形度偏低,粒径在300μm左右。3种方法制备HMX晶型均与原料HMX的一致,为β晶型;液上滴落成球方法制备的HMX活化能相比原料值提高了141.22kJ/mol,撞击感度降低了2J,摩擦感度由原来的120N降至240N;液下扰动成球和微流控方法制备的球形HMX活化能比原料分别提高了5kJ/mol和21kJ/mol, HMX撞击感度没有明显改变,摩擦感度由原来的120N降低至216N,表明该微球结构取得了良好的降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HMX 不互溶体系 成球 微通道 二甲亚砜
下载PDF
机械合金化二元Mo-Cr体系的研究
2
作者 韦海浪 李智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83-187,共5页
利用高能棒磨机,对Mo-Cr二元不互溶体系进行机械合金化,通过改变棒料比、棒磨时间以及棒磨罐填充比例,探索形成Cr(Mo)固溶体的条件。研究发现,Mo∶Cr=1∶1(wt%)配比的粉末,在批料40 g,棒料比60∶1,棒磨时间16 h棒磨条件下可获得完全固溶... 利用高能棒磨机,对Mo-Cr二元不互溶体系进行机械合金化,通过改变棒料比、棒磨时间以及棒磨罐填充比例,探索形成Cr(Mo)固溶体的条件。研究发现,Mo∶Cr=1∶1(wt%)配比的粉末,在批料40 g,棒料比60∶1,棒磨时间16 h棒磨条件下可获得完全固溶的Cr(Mo)超饱和固溶体;对获得的Cr(Mo)固溶体粉末进行物相、形貌以及热稳定性等分析,探索机械合金化棒磨条件下,二元不互溶Mo-Cr体系的固溶合金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互溶mo-cr体系 高能棒磨 机械合金化 Cr(Mo)固溶体
下载PDF
Mg^(2+),Li^+//SO_4^(2-)-C_2H_5OH-H_2O体系在25℃的等温互溶度和相关系 被引量:8
3
作者 张军 高世扬 夏树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The isothermal mutual solubility and phase relation of MgSO 4-Li 2SO 4-C 2H 5OH-H 2O system at 25 ℃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omemade micro-equilibrium and sampling apparatus. The demixing phenomenon of the ... The isothermal mutual solubility and phase relation of MgSO 4-Li 2SO 4-C 2H 5OH-H 2O system at 25 ℃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using a homemade micro-equilibrium and sampling apparatus. The demixing phenomenon of the system′s at below room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The precise demixing composition and composition of double-saturated point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determined. A unique effect, namely additive property between MgSO 4 and Li 2SO 4 has been observed and explained in terms of "pseudo-ternary system" concept. An empirical formula has been worked out to correlate the mutual solu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镁 硫酸锂 乙醇 互溶 相关系 三元体系 相平衡 无机水盐体系
下载PDF
间二甲苯-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气液相平衡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涂敏端 费德君 +1 位作者 扶雄 刘惟慈 《成都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7,共7页
采用改进的Partt釜测定了在0.1013MPa下,间二甲苯-水二元部分互溶体系的气液相平衡数据,经热力学一致性检验表明,测定数据是可靠的。用NRTL方程关联了该体系气液相平衡数据,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吻合好。
关键词 间二甲苯 互溶体系 气液相平衡
下载PDF
不互溶体系的机械合金化非平衡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任山 洪澜 +1 位作者 吕曼祺 胡壮麒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58-62,共5页
应用TEM,XRD,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互溶La-Fe元素混和粉(原子比La∶Fe=1∶5)机械合金化(MA)过程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两元素之间无明显固态反应.在球磨作用下β-La首先向α-La转变,55h后形成... 应用TEM,XRD,DSC等实验手段研究了不互溶La-Fe元素混和粉(原子比La∶Fe=1∶5)机械合金化(MA)过程和微观结构.研究表明两元素之间无明显固态反应.在球磨作用下β-La首先向α-La转变,55h后形成非晶La.同时Fe细化成纳米晶,形成纳米晶Fe和非晶La的复合结构.非晶La分布在纳米Fe晶粒之间,使Fe晶粒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溶体系 纳米晶 机械合金化 非平衡结构
下载PDF
二元不互溶Cu-Ta体系非晶相的形成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昌清 隋曼龄 《材料研究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90-294,共5页
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和X射线能谱(EDS)研究了共溅射Cu-Ta薄膜中非晶相的形成.结果表明,共溅射Cu-Ta薄膜为非晶相,但是其中存在着纳米尺度的Cu晶粒和富Cu的非晶纳米颗粒,即存在纳米尺度的相分离.正的混合热... 利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M)和X射线能谱(EDS)研究了共溅射Cu-Ta薄膜中非晶相的形成.结果表明,共溅射Cu-Ta薄膜为非晶相,但是其中存在着纳米尺度的Cu晶粒和富Cu的非晶纳米颗粒,即存在纳米尺度的相分离.正的混合热是导致Cu-Ta二元不互溶体系非晶态薄膜相分离的本质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Cu-Ta非晶相 共溅射薄膜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 不互溶体系
下载PDF
二元部分互溶体系汽液平衡的研究
7
作者 汤建华 候虞钧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21-25,20,共6页
在前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液相活度系数关联式,并用该式关联了二元互溶体系的汽液平衡。本文对部分互溶体系的一些特点和产生相分裂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新方程对由各种非电解质组成的二元部分互溶体系进行关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关联... 在前文中提出了一个新的液相活度系数关联式,并用该式关联了二元互溶体系的汽液平衡。本文对部分互溶体系的一些特点和产生相分裂的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用新方程对由各种非电解质组成的二元部分互溶体系进行关联,得到了满意的结果。关联精度和三参数的NRTL方程相当,优于wilson方程,并且新方程能满足产生相分裂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互溶体系 汽液平衡
下载PDF
EXCEL模拟计算三元部分互溶体系多级萃取过程实例
8
作者 孔令涛 马凤云 刘景梅 《广东化工》 CAS 2018年第1期242-244,240,共4页
以间苯二酚(A)-水(B)-正丁醇(S)部分互溶体系为例,利用EXCEL计算环境,通过其自带的"IF条件判断"、"单变量求解"和MINVERSE及MMULT函数功能,实现了多级逆流和错流萃取理论级数的自动试差计算,并通过各级萃取率及总... 以间苯二酚(A)-水(B)-正丁醇(S)部分互溶体系为例,利用EXCEL计算环境,通过其自带的"IF条件判断"、"单变量求解"和MINVERSE及MMULT函数功能,实现了多级逆流和错流萃取理论级数的自动试差计算,并通过各级萃取率及总萃取率的求取,分析了两种萃取工艺的优劣。与图解法相比,采用EXCEL可方便快捷准确地完成试差过程,无需编程,因而可以解决老师讲述试差过程耗时较长等问题,有利于课堂中的教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级萃取 部分互溶体系 试差法 EXCEL
下载PDF
部分互溶体系液液平衡的分层计算
9
作者 陆作宝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0年第1期37-47,共11页
本文对环已烷(1)—异丙醇(2)—水(3)三元部分互溶体系液液平衡实测数据,用三种方法进行了分层计算。通过计算结果和实测结果较好的拟合,证明了这三个计算方法可靠,能推广应用于同类体系的液液平衡研究及分层工程计算。
关键词 液液相平衡 部分互溶体系 分层计算
下载PDF
中国石化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实验地质技术之三元体系流体互溶度测定技术
10
作者 王强 郑伦举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研究油、气、水在地下沉积岩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对于油气勘探评价和油、气储量计算;对于油气田合理开采与开发,以及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 研究油、气、水在地下沉积岩中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随温度、压力的变化特征,对于认识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与分布;对于油气勘探评价和油、气储量计算;对于油气田合理开采与开发,以及提高石油采收率等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现有技术极少考虑在地层温度压力下,以及有地层水参与的条件下,油、气、水三相在多孔介质中共存时的相互溶解与相变过程。因此,如何测定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原油、天然气、地层水三相共存时的溶解度,深入了解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相流体的赋存状态,即油、气、水的相变过程,对于重新审视与认识油气的生成、初次运移及成藏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采收率 地质技术 多相流体 地质研究所 三元体系 中国石化 测定 互溶
下载PDF
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的计算机绘制 被引量:5
11
作者 裴锋 杨万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2004年第5期26-28,共3页
通常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的绘制需要许多组数据,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只需少量的实验数据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相图。为了使这一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开发了相应的相图绘制软件,并且已经投入实际应用。新方法在物理化学教学实验中体现... 通常完全互溶双液系平衡相图的绘制需要许多组数据,本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只需少量的实验数据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绘制相图。为了使这一方法变得切实可行,开发了相应的相图绘制软件,并且已经投入实际应用。新方法在物理化学教学实验中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相图 计算化学 完全互溶双液体系 沸点 成分
下载PDF
润滑油—糠醛体系组成的新分析方法
12
作者 吴端斗 蔡可而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28-29,共2页
本文提出了部分互溶二元液液体系相平衡组成的新分析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常用,操作简单,不耗费贵重试剂,结果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为部分互溶二元液液体系的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该新分析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等工业生产的分析... 本文提出了部分互溶二元液液体系相平衡组成的新分析测试方法,测试仪器常用,操作简单,不耗费贵重试剂,结果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为部分互溶二元液液体系的分析方法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该新分析方法在化学、化工、医药等工业生产的分析测试中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润滑油—糠醛体系 部分互溶体系 新分析方法 折光率
下载PDF
伴随相变的不互溶二元液体混合物的传热 (一)连续介质中液滴的流体力学和相变过程
13
作者 李永成 孙长贵 沈自求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1989年第2期35-47,共13页
本文应用电影摄影技术,对液滴在某一与之不互溶的液体中运动且不断汽化过程的传热及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在理论上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型化分析。该模型主要对一个汽化着的泡滴与周围连续介质进行的直接接触传热以及泡滴在连... 本文应用电影摄影技术,对液滴在某一与之不互溶的液体中运动且不断汽化过程的传热及流体力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且在理论上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模型化分析。该模型主要对一个汽化着的泡滴与周围连续介质进行的直接接触传热以及泡滴在连续介质中不断汽化并做相对运动的规律进行了描述。根据这一模型,可以预测任一液滴在连续介质中汽化并运动时的传热速率、汽化速率、泡滴的瞬时大小、速度、位置等重要参数。在计算机上对该模型进行数值计算,其结果能够与放大的照相胶片上得到的实验结果较好地吻合。该理论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不互溶二元液体混合物的流动传热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相变 不互溶体系 液滴 泡滴
下载PDF
关于“完全互溶的双液系的气液平衡相图”实验的改进 被引量:5
14
作者 梅燕 马密霞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 1999年第4期68-70,共3页
关键词 物理化学实验 苯-乙醇体系 折光率-组成工作曲线 完全互溶 双液系 气液平衡相图
下载PDF
二组分体系相图中某些相线的属性浅议
15
作者 高俊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43-44,共2页
在多相平衡教学中,讲到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时,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气相线或液相线属于二相平衡区还是属于单相区,换句话说物系点落在气相线或液相线上时体系存在几相(图1)?其它二组分体系如图液体系相图甚至三组分体系相图中也存... 在多相平衡教学中,讲到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时,有一个问题无法回避,那就是气相线或液相线属于二相平衡区还是属于单相区,换句话说物系点落在气相线或液相线上时体系存在几相(图1)?其它二组分体系如图液体系相图甚至三组分体系相图中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因见教科书上多不提及,故此拿来一议.一、完论互溶双液系有的书上认为,在完全互溶双液系相图中物系点落在气相线或液相线上时体系存在两相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组分体系 系相图 气相线 液相线 完全互溶双液系 物系 属性 单相区 三组分体系 二相平衡
下载PDF
二组分固一液体系相图的规律
16
作者 郑庆崇 《韩山师专学报》 1988年第3期103-108,共6页
二组分固一液体系,是工业上常见的一类体系,这类体系的相图对分离或提纯物质;依实际需要确定合金成份,以及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备高纯度金属和有机化合物(5个9以上的纯度)既有效又易行的'反域熔炼法'等生产实际,具有重要... 二组分固一液体系,是工业上常见的一类体系,这类体系的相图对分离或提纯物质;依实际需要确定合金成份,以及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制备高纯度金属和有机化合物(5个9以上的纯度)既有效又易行的'反域熔炼法'等生产实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类体系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水盐体系,另一种是合金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组分 合金体系 相平衡 熔炼法 部分互溶 共熔 给定点 固相线 组成图 稳定化合物
下载PDF
苯并噁嗪树脂基芳砜纶纤维及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肖丽群 余若冰 +1 位作者 赵圩 焦扬声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2010年第6期21-24,共4页
本文对苯并噁嗪、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树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测试了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并对芳砜纶纤... 本文对苯并噁嗪、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该树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测试了苯并噁嗪/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玻璃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介电性能,并对芳砜纶纤维表面进行了电镜扫描。结果表明,树脂的耐热指数为199℃,其耐热性能和稳定性好,芳砜纶纤维与树脂之间形成了一个互溶体系,导致了芳砜纶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比玻璃纤维/苯并噁嗪复合材料的低,与树脂浇铸体的力学性能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噁嗪 芳砜纶纤维 互溶体系
下载PDF
数学函数在物理化学相平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兴 赖华 +2 位作者 周立君 屈景年 李俊华 《化学教育》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0期24-26,共3页
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理想完全互溶固溶体相图是其他双组分相图的基础。以理想溶液热力学理论为基础,分别对这2类相图进行了函数解析并给出了理论上的相图,其与已知的标准相图一致,对学习和研究相平衡有一定指导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 物理化学 相图 数学函数 理想完全互溶双液系 理想固溶体体系
下载PDF
基于有机溶剂中的酶促反应测定血清中维生素C含量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燕 《山东科学》 CAS 2005年第4期55-57,共3页
研究了有机溶剂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维生素C的氧化反应的特性。实验发现在异丙醇-水互溶体系中,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氧化维生素C的反应速度加快,测定灵敏度提高,基于此反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血清中维生素C的含量。
关键词 辣根过氧化物酶 维生素C测定 异丙醇-水互溶体系
下载PDF
基于纳米活性结构的不互溶W-Cu体系直接合金化及其热力学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寒玉 李彩 +3 位作者 赵璨 曾涛 王祖敏 黄远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9-692,共14页
利用纳米多孔活性结构诱导和促进W和Cu直接合金化,主要包括3步骤:首先,通过两步阳极氧化和还原退火在W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然后,在纳米多孔W上电沉积Cu层;最后,在近Cu熔点温度(980℃)下退火,得到W/Cu层状复合材料/连接件。W/Cu界面的... 利用纳米多孔活性结构诱导和促进W和Cu直接合金化,主要包括3步骤:首先,通过两步阳极氧化和还原退火在W表面制备纳米多孔结构;然后,在纳米多孔W上电沉积Cu层;最后,在近Cu熔点温度(980℃)下退火,得到W/Cu层状复合材料/连接件。W/Cu界面的表征结果表明,2种金属间的扩散距离约为27 nm,W和Cu之间成功实现直接合金化。同时,针对此前建立的不互溶金属直接合金化热力学模型存在的问题,改进了表面能和压力能的计算方法,解决了表面原子层数选用导致表面能结果具有随意性的问题和热力学计算中的单位尺度问题,实现了基于纳米活性结构的不互溶W-Cu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计算。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W表面纳米多孔化之后W-Cu体系的表面能大幅提升,可以作为W和Cu直接合金化的热力学驱动力。分析认为,除具有高表面能的晶面增多之外,纳米结构形状也是W表面纳米化后表面能提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互溶W-Cu体系 纳米多孔结构 直接合金化 热力学模型 表面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