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道德实践困境略探——以“不逆诈,不亿不信”问题史为中心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国柱 《孔子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98-106,共9页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的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以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的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以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人的论辩为基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发现,"孔子难题"在儒家思想史脉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难题"所折射的道德困境和历代儒者的解决之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人们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孔子难题 “不逆诈 不亿不信” 先觉
原文传递
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探——以“不逆诈,不亿不信”为切入点
2
作者 孙国柱 陈之斌 《道德与文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145,共5页
人们在讨论儒家视域中的"金规则"时,往往只引用《论语》中的有限几条。事实上,整部《论语》有许多文本材料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关,比如"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对此,可以借鉴法律审... 人们在讨论儒家视域中的"金规则"时,往往只引用《论语》中的有限几条。事实上,整部《论语》有许多文本材料都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关,比如"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对此,可以借鉴法律审判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引入"清白"这一法学术语,借用博弈思维,按照"利者,义之和也"的进路,设计一个伦理学实验。进而经过论证可知,在互相"逆诈"的"囚徒困境"中存在着一条必然导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仇必和而解"之路。康德批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包含对己、对他或共同的责任意识。这样一种说法没有看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逆诈,不亿不信",既是自我限制的原则,也是沟通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逆诈 不亿不信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共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