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中国画造型的“不似而似”
- 1
-
-
作者
徐健
-
机构
江苏赣榆高级中学
-
出处
《美术教育研究》
2013年第14期26-26,共1页
-
文摘
绘画仅有"形似"是不够的,还要有抒写主观感情的功能,将"意趣"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似而似"思想理论的形成使得中国画的造型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将中国画的造型艺术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
关键词
中国画
造型
不似而似
-
分类号
J212
[艺术—美术]
-
-
题名寻找真实中的差异:莫兰迪静物画题材研究
被引量:5
- 2
-
-
作者
於玲玲
-
机构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
-
出处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21-224,共4页
-
文摘
意大利画家莫兰迪的静物画,没有向风格的横向扩展,而是朝着风格的纵深挖掘,创作出了一张张看似重复但又变幻莫测的静物作品,给静物画坛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因此,母题和方法的同一性并不会束缚艺术家创作的发挥,也不会阻碍艺术家感性的探索,而是可以将它带入一个更高的境界。
-
关键词
莫兰迪
油画创作
艺术作品
题材
以小见大
不似而似
单纯唯美
-
分类号
J213
[艺术—美术]
-
-
题名对“距离美”的探索
- 3
-
-
作者
蔡春明
-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
-
出处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8-139,共2页
-
文摘
朱光潜言:"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他强调艺术与生活要有距离,而这个"距离"是适当的:距离太大使人无法欣赏,太小使人容易回到客观事物。绘画创作亦是如此,艺术家在创作时,需要在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加以主观化处理,以确保艺术与生活持有距离。由此可见,绘画艺术并非只是单纯客观物像的照搬描摹或主观情感表达,而是在主客观两者之间寻找一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融通点,能动地对客观物象进行整合。
-
关键词
绘画创作
主观情感
客观物象
不似而似
绘画艺术
朱光潜
主观化
艺术与生活
-
分类号
J204
[艺术—美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