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龚艳彬 柴巍中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22年第6期72-77,共6页
目的:调查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学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重庆市(西南)和福建省(东南)共计5所中学3836名中学生,开展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不吃早餐、不喝牛... 目的:调查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中学营养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选择重庆市(西南)和福建省(东南)共计5所中学3836名中学生,开展饮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不吃早餐、不喝牛奶、经常吃零食、经常喝含糖饮料、经常吃西式快餐和剩饭的发生率分别为2.71%、15.80%、22.89%、5.19%、13.56%、15.25%,不健康饮食行为发生率为52.48%,是否独生子女、居住状况、父母教育程度是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住宿情况和父亲教育程度是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独立影响因素,相较于女生和寄宿生,男生(OR=0.847,95%CI:0.736~0.975,P=0.021)和走读生(OR=0.716,95%CI:0.610~0.841,P<0.001)会降低中学生不健康饮食的发生风险;父亲中学/中专教育程度相较于大专/本科及以上教育程度会增加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发生风险(OR=1.337,95%CI:1.072~1.667,P=0.001)。结论:我国南方地区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普遍发生,且与学生性别、年级、住宿和家庭状况密切相关。学校应结合家庭共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生营养教育,以便有效改善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状况、促进健康饮食与体质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中学生 不健康饮食行为 影响因素 营养教育
下载PDF
长沙市学龄前期患龋儿童不健康饮食行为的调查研究
2
作者 曹聪聪 蒋天逖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1期109-111,共3页
目的:分析长沙市学龄前期患龋儿童的不健康饮食行为,为指导或改善该群体健康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沙市市区251例疾病组(龋齿)和251例健康组(无龋齿)学龄前期儿童进行研究,比较两组主要饮食行为(高温饮食、辛辣饮食、碳酸饮料摄入、... 目的:分析长沙市学龄前期患龋儿童的不健康饮食行为,为指导或改善该群体健康饮食提供依据。方法:对长沙市市区251例疾病组(龋齿)和251例健康组(无龋齿)学龄前期儿童进行研究,比较两组主要饮食行为(高温饮食、辛辣饮食、碳酸饮料摄入、高糖零食摄入、纤维食物摄入和脂类食物摄入)频率构成差异的统计学意义。以健康组或疾病组为因变量,以饮食行为为自变量,构建回归模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健康组和疾病组学龄前期儿童的主要饮食行为(高温饮食、辛辣饮食、碳酸饮料摄入、高糖零食摄入、纤维食物摄入和脂类食物摄入)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回归分析发现,摄入较多纤维食物(OR=6.37)和脂类食物(OR=4.66)是降低学龄前期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而高糖零食摄入较多(OR=7.10)、碳酸饮料摄入较多(OR=6.15)、辛辣饮食较多(OR=5.77)、高温饮食较多(OR=4.70)是增加学龄前期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结论:学龄前期患龋儿童应尽可能增加纤维食物和脂类食物摄入频率,降低高糖零食摄入、碳酸饮料摄入、辛辣饮食和高温饮食频率,以降低龋齿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期 龋齿 儿童 不健康饮食行为 调查研究
下载PDF
研学旅行中的中小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和管理
3
作者 冯维贺 《现代食品》 2021年第1期60-62,共3页
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提高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研学旅行具有开放性、体验性、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社会、生活文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 在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素质教育备受社会各界重视。中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刻,提高核心素养尤为重要。研学旅行具有开放性、体验性、综合性、探索性的特点,使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社会、生活文化,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并且锻炼其生存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对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目前研学旅行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以此,本文就对研学旅行过程学生饮食健康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管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中小学生 不健康饮食 饮食管理
下载PDF
不健康饮食行为的干预策略:基于食物渴求的精细化侵入理论的视角
4
作者 沈悦 张赫 汪聪慧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25年第1期56-64,共9页
不健康饮食行为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有效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精细化侵入理论提出食物渴求的产生包括两个阶段。首先,食物线索触发侵入性的意象;其次,个体对侵入性意象进行精细化加工。基于该... 不健康饮食行为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之一,如何有效促进健康饮食行为已成为亟需解决的重要议题。精细化侵入理论提出食物渴求的产生包括两个阶段。首先,食物线索触发侵入性的意象;其次,个体对侵入性意象进行精细化加工。基于该理论系统梳理了现有的饮食行为干预策略,探讨了这些策略的关联性以及未来研究的潜在方向,为更有效地开发和实施促进健康饮食行为策略提供了参考性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健康饮食行为 食物渴求 精细化侵入理论 干预策略
下载PDF
天津市大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调查 被引量:8
5
作者 刘凤霞 徐鹏 +2 位作者 王学敏 王欣 王永义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10年第6期1098-1099,共2页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天津市河北区3654名大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大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有很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经常大量喝软饮料4.39%和2.29%;经常吃甜点心2... 目的了解天津市大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 ,对天津市河北区3654名大中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大中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有很明显的性别差异。男女生检出率分别为:经常大量喝软饮料4.39%和2.29%;经常吃甜点心22.97%和34.57%;从不喝牛奶、豆浆15.29%和12.65%;基本不吃早餐4.56%和2.08%;偏食36.47%和41.59%;为减肥吐食物0.69%和3.90%;禁食1.21%和2.71%。结论对不健康饮食行为进行干预,以提高大中学生身心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健康饮食行为 减肥 大中学生
原文传递
2008-2018年北京城区某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长期变化趋势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月清 孙点剑一 +9 位作者 潘烺 刘秋萍 林运欣 李烁宇 陈璐 吕筠 王波 余灿清 宁毅 李立明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89-294,共6页
目的描述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20岁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人群膳食干预提供证据。方法以2008―2018年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获得北京市城市居民... 目的描述2008―2018年北京市城区年龄≥20岁体检人群不健康饮食的长期变化趋势,为人群膳食干预提供证据。方法以2008―2018年在北京美兆健康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人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进行膳食调查,获得北京市城市居民部分不健康饮食信息,包括含糖饮料、油炸类、腌制类食物、方便面及酱油等含盐佐料的日均摄入量,采取Meta回归分析描述其时间变化趋势。结果共纳入232702人次,经性别和年龄标化后,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油炸类食物的日均摄入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0.23 g/年(P<0.001);方便面的日均摄入量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为0.26 g/年(P<0.001);含糖饮料和腌制食物摄入量有下降趋势(均有P<0.05),酱油等含盐佐料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73),除腌制类食物上述趋势在男女性中均表现为低年龄组变化趋势更明显(均有P<0.05)。结论2008―2018年,北京城市居民不健康饮食摄入存在长期变化趋势,且以年轻人变化更为明显,提示了人群膳食干预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体检 城市居民 不健康饮食 长期变化趋势
原文传递
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及其对体型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霞 《中国处方药》 2020年第10期168-170,共3页
目的探析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及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10月在托幼机构的253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龄前儿童家庭基本信息与近1周饮食情况,如饮食模式、饮食行为等,总结学龄前儿童不... 目的探析学龄前儿童不健康的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及其对体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10月在托幼机构的253名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学龄前儿童家庭基本信息与近1周饮食情况,如饮食模式、饮食行为等,总结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学龄前儿童体型的影响。结果253名学龄前儿童中,不健康饮食模式发生率为7.91%;在不健康饮食行为中,挑食发生率最高(25.30%),其次为进餐速度快(18.97%),且男童发生率明显高于女童(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饮食偏咸、饮食偏油腻是学龄前儿童肥胖的高危因素(P<0.05);而进餐速度慢是一种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不健康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的发生率比较高,且与儿童体型密切相关,必须及时采取恰当措施,纠正儿童不健康饮食模式及饮食行为,以减少儿童肥胖情况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不健康饮食模式 饮食行为 体型
下载PDF
云南省部分地区学校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 被引量:5
8
作者 邓艳红 王明 《卫生软科学》 2021年第12期82-88,共7页
[目的]了解云南省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发的《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随机整群抽取的16所中小学和5所大学开展现场网络调查。[结果]63%的... [目的]了解云南省青少年饮食行为现状和影响因素,为青少年的饮食行为干预提供建议。[方法]采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发的《中国青少年健康行为研究调查问卷》,对云南省随机整群抽取的16所中小学和5所大学开展现场网络调查。[结果]63%的学生不能天天早餐。蔬菜、水果、奶/奶制品(鲜奶、酸奶、奶酪)每天摄入少于1次的学生分别是39.9%、67.5%和73.9%,甜食、含糖饮料(糖饮料咖啡等)每天至少吃1次的分别是22.9%和17.7%;每周至少5次吃咸菜、点外卖或吃快餐的学生分别是19.4%和1.4%;学生不健康饮食行为不仅受人口学特征影响,还与家庭结构、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及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结论]云南省校内青少年不良饮食行为普遍存在,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不健康饮食行为 云南省
下载PDF
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营养午餐需求及影响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9
作者 张艳 马思思 +2 位作者 李耀东 王芷彤 赵铭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5期10-17,共8页
目的调查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营养午餐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午餐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系统对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因素和营养午餐需求3个方面。同时... 目的调查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对营养午餐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为营养午餐的推广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网络在线调查系统对德阳市某医院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健康相关因素和营养午餐需求3个方面。同时构建了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以确定营养午餐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共458人,其中男性58人,女性400人;年龄20-56岁,平均(30.84±6.92)岁;14.1%的调查对象体型为超质量或肥胖。336名(73.4%)调查对象表示,如果提供营养午餐,他们会选择营养午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已婚者比单身者(未婚或离异)更有可能选择营养午餐(77.8%vs.6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每天进餐次数及午餐地点不同的调查对象对营养午餐需求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每天进餐次数为3次的调查对象及午餐地点在单位食堂的调查对象表示会选择营养午餐的人数比例最高。相较于体型正常的调查对象,超质量或肥胖的调查对象更倾向于选择高纤低脂的营养午餐,并愿意为营养午餐支付更多的费用,同时也更倾向于参考营养标签(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所在科室、每日进餐次数、午餐地点和运动频率是调查对象对营养午餐需求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务人员常面临着大量的加班,普遍存在不健康的饮食行为。且本研究数据也显示,德阳市某医院的医务人员表现出对营养午餐有着强烈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为该院的医务人员提供营养午餐,以促进他们的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不健康饮食行为 营养午餐
下载PDF
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植物性饮食与死亡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淼 毛学韫 +2 位作者 朱飞云 陈如程 郑卫军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3-638,644,共7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植物性饮食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and Happy Family Study,CLHLS-HF)数据,分析15300份样本在2008―2018年随访调查资料。以植物性饮食指数(plan... 目的探讨老年人植物性饮食与死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 and Happy Family Study,CLHLS-HF)数据,分析15300份样本在2008―2018年随访调查资料。以植物性饮食指数(plant-based diet index,PDI)、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指数(unhealthy plant-based diet index,UPDI)作为评估植物性饮食情况的指标,分别按五分位数分组,分为Q1、Q2、Q3、Q4、Q5共5组。采取Cox回归分析构建模型,研究PDI、UPDI对于65岁及以上老年人死亡的影响。结果调整人口学特征、健康行为和基础疾病混杂因素后,PDI与死亡存在统计学关联(P<0.001),以Q1为对照组,Q3(HR=0.900,95%CI:0.832~0.974)、Q4(HR=0.872,95%CI:0.804~0.947)、Q5组(HR=0.779,95%CI:0.715~0.850)人群死亡风险分别减少10.00%、12.80%、22.10%,Q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PDI与死亡存在统计学关联(P<0.001),相较Q1组,Q3(HR=1.182,95%CI:1.080~1.294)、Q4(HR=1.206,95%CI:1.101~1.321)、Q5组(HR=1.210,95%CI:1.104~1.327)人群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8.20%、20.60%、21.00%,Q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PDI分数的上升,人群死亡风险呈下降的趋势;随着UPDI分数的上升,人群死亡风险呈上升的趋势(均P趋势<0.001)。结论基于CLHLS-HF人群可知,减少植物性食物尤其是健康的植物性食物摄入频率会增加老年人死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性饮食 植物性饮食指数 不健康的植物性饮食指数 老年人 死亡 中国老年健康和家庭幸福调查
原文传递
皮肤瘙痒的成因及其与昼夜节律关系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何乔 李丽 +2 位作者 高文红 凌霄 郭苗苗 《生命科学》 CSCD 2024年第3期381-387,共7页
瘙痒是皮肤常见的症状,包括由系统性基础疾病引起的全身性瘙痒,和皮肤疾病或外部条件导致的局部皮肤瘙痒。本文简要阐述了系统性基础疾病导致的全身性瘙痒以及皮肤疾病引起的局部皮肤瘙痒,并对不良生活条件(如空气污染、熬夜及不健康饮... 瘙痒是皮肤常见的症状,包括由系统性基础疾病引起的全身性瘙痒,和皮肤疾病或外部条件导致的局部皮肤瘙痒。本文简要阐述了系统性基础疾病导致的全身性瘙痒以及皮肤疾病引起的局部皮肤瘙痒,并对不良生活条件(如空气污染、熬夜及不健康饮食)导致的皮肤局部瘙痒,及进而引起的昼夜节律紊乱进行总结分析,并从调节昼夜节律角度讨论缓解皮肤瘙痒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瘙痒 系统性基础疾病 空气污染 睡眠不足 不健康饮食 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