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钙调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p63和cerbB-2的表...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钙调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p63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并将患者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组,并随访其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平均(0.56±0.12)cm,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平均(0.75±0.26)cm,乳头状癌组平均(1.92±0.67)cm;后者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SMMHC、calponin及p63抗体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cerbB-2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头状瘤与不典型乳头状瘤相比,3种抗体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患者获得5年生存随访,乳头状瘤患者随访407例,其中3例(0.7%)复发;不典型乳头状瘤患者随访88例,其中2例(2.3%)复发;乳头状癌患者随访69例,无复发患者。但3组间5年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MHC、calponin、p63和cerbB-2标记物在鉴别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行扩大切除术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与另两组相似。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免疫表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65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肿瘤患者肿瘤组织中钙调蛋白(calponin)、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ooth muscle myosin heavy chain,SMMHC)、p63和cerbB-2的表达水平,并将患者分为导管内乳头状瘤组、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及导管内乳头状癌组,并随访其预后。结果:3组患者的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直径:导管内乳头状瘤组平均(0.56±0.12)cm,不典型乳头状瘤组平均(0.75±0.26)cm,乳头状癌组平均(1.92±0.67)cm;后者明显大于前两组(P<0.01)。SMMHC、calponin及p63抗体在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cerbB-2表达明显高于乳头状瘤和不典型乳头状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乳头状瘤与不典型乳头状瘤相比,3种抗体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64例患者获得5年生存随访,乳头状瘤患者随访407例,其中3例(0.7%)复发;不典型乳头状瘤患者随访88例,其中2例(2.3%)复发;乳头状癌患者随访69例,无复发患者。但3组间5年的无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MMHC、calponin、p63和cerbB-2标记物在鉴别乳腺乳头状肿瘤的良恶性时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行扩大切除术后的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的预后与另两组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