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1篇文章
< 1 2 5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不典型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1
作者 姚光辉 陈晓曦 余新 《基层医学论坛》 2004年第4期368-369,共2页
老年人由于其生理机能的衰退,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定位不准确,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时,可出现不典型胸痛,造成临床上的漏诊和误诊,延误了治疗.本文分析4例老年AMI不典型胸痛的临床诊疗经过及经验教训,以期引起临床上的重视.
关键词 不典型胸痛性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分析 老年人 漏诊 误诊
下载PDF
胸痛发作时床边即时检测心肌钙蛋白T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2
作者 陈国军 周天恩 +3 位作者 刘宏锋 彭丽娜 姜骏 谢春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2326-2332,共7页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 目的确定胸痛症状发作后不同时间间隔内,床边心肌肌钙蛋白T(point of care troponin-T testing,POCT-cTnT)对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诊断性能,了解其在快速排除AMI方面的意义。方法这项回顾性研究包括了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出现胸痛症状的6024例患者。在入院时测量了POCT-cTnT和中心实验室cTnI水平。通过按时间窗口划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分析,评估POCT-cTnT在诊断AMI时的准确性。结果总体而言,POCT-cTnT诊断AMI的AUC为0.826(95%CI:0.816~0.83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81%和86.26%。根据胸痛发作的时间进行区间分组(<3 h、3~6 h、6~12 h、12~24 h、24~72 h和≥72 h),6~12 h以后的分组AUC值分别为0.918、0.928、0.920和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要高于6 h时以内的组(P<0.001);根据胸痛发作时间点进行分组,≥8 h组的AUC为0.921,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98.1%和阴性似然比(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LR)0.11,其AUC高于≥3 h、≥2 h、≥1 h和overall组(P<0.05),而与≥4 h以后的各时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发作时间对单次检测POCT-cTnT诊断AMI的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结合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可能提高其诊断或排除AMI的可靠性。在胸痛发作4 h后,单次POCT-cTnT检测能可靠地诊断或排除AMI;当胸痛发作8 h后,其诊断或排除AMI方面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检测 心肌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
下载PDF
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6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痛中心护理...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在急性心肌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胸痛中心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急救相关指标(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水平、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急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完成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1/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救满意度为100.00%(40/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优化护理管理应用于ACI患者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和急救满意度,改善急救相关指标水平,降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效果优于常规胸痛中心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中心 护理管理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满意度
下载PDF
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的影响
4
作者 李海洲 张琳 +1 位作者 王瑾 赵智琛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4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对郑州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救治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市中心医院胸痛中心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前、后收治的STEMI转诊患者,分别设为常规转诊组、区域协同转诊组,各9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发病后总缺血时间、从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2FMC)、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FMC2W),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的总缺血时间、S2FMC、FMC2W均短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区域协同转诊组患者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转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显著提高了STEMI转诊患者的临床救治效率,降低了院内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区域协同救治体系 中心
下载PDF
胸痛中心认证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效果及预后影响
5
作者 凌如芳 罗柳青 袁敏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090-0093,共4页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对其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9月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93例(胸痛中心认证前),以2020年10月—2022年6... 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对其效果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62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此次实验对象,以2019年1月—2020年9月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93例(胸痛中心认证前),以2020年10月—2022年6月时间段分为观察组335例(胸痛中心认证后),对比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指标情况、关键时间节点对比情况、预后的住院天数和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认证前后实验室指标均为差异(P>0.05);观察组在关键时间节点各项指标内容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末内径等方面均无差异(P>0.05)。结论 针对于急性ST段太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取胸痛中心认证显著缩短再灌注时间,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效果 预后影响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PCI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田文柱 王仲 +3 位作者 朱春林 李娟 尹德录 李宝玉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43-147,156,共6页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 目的 研究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对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2019年9月—2021年8月收治的534例AMI患者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24例和249例,NSTEMI组中持续改进前和持续改进后患者分别为27例和34例。2020年9月医院胸痛中心开展持续改进工作,患者在实施提升远程心电图传输比例、开设24小时胸痛门诊、提高胸痛中心三会召开频次、强化胸痛知识宣传等措施后就诊。比较持续改进前后,STEMI组和NSTEMI组诊疗时间节点指标、经济学指标及临床预后指标。结果 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住院天数、出院后一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持续改进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STEMI组持续改进后,完成首份心电图至确诊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持续改进前缩短,心电图远程传输比例较持续改进前提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提升了AMI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了STEMI患者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心肌患者 诊疗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救治患者效率的影响
7
作者 吴源锋 陈维荣 +1 位作者 吴强 王楚林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34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救治患者效率的影响。方法:以胸痛中心总部发布持续质量改进时间(2023年8月31日)为时间节点,收集前后各半年就诊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及网络医院的急性STEMI... 目的:分析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救治患者效率的影响。方法:以胸痛中心总部发布持续质量改进时间(2023年8月31日)为时间节点,收集前后各半年就诊于揭阳市人民医院及网络医院的急性STEMI患者2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划分为改进前组(2023年3月至8月就诊的98例)与改进后组(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就诊的138例)。比较组间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病变处(D-to-W)时间以及D-to-W达标率、进入医院大门至溶栓开始(D-to-N)时间和D-to-N达标率、症状发生至首次医疗接触(S-to-FMC)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至导丝通过病变处(FMC-to-W)时间、院内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院内死亡率、经济效益指标。结果:改进后组D-to-W时间、D-to-N时间短于改进前组,D-to-W、D-to-N达标率高于改进前组(P<0.05);改进后组S-to-FMC时间、FMC-to-W时间短于改进前组(P<0.05);改进后组Killip分级Ⅰ级患者占比高于改进前组,Ⅲ级、Ⅳ级患者占比低于改进前组(P<0.05);两组中Killip分级Ⅱ级患者的占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前组院内死亡率9.18%(9/98)高于改进后组的院内死亡率2.90%(4/138)(P<0.05);改进后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低于改进前组(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质量改进能有效缩短急性STEMI患者等待及救治的时间,提高临床救治效率,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综合管理质量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持续质量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区域协同救治 救治效率
下载PDF
基于胸痛救治单元和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远期康复的影响
8
作者 马宁宁 徐亮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96-0199,共4页
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基于胸痛救治单元和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及远期康复情况。方法 从来我院诊治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老年AMI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随访)和... 通过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实施基于胸痛救治单元和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观察其临床效果以及远期康复情况。方法 从来我院诊治的2019年1月-2020年12月的老年AMI患者中随机抽取10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常规随访)和试验组56例(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其中试验组采用胸痛救治单元加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而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比较两组心超、患者的SDS和SAS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两组的临床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 住院期间心超参数对比,对照组和试验组EF、LDVV、LVDS之间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心超参数对比提示,两组LDVV、LVDS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EF可见差异(56.91±6.03 vs 59.27±5.80,p<0.05)。 对照组和试验组之间比较SDS、SAS以及ADL发现,试验组SDS低于对照组(53.73±5.59 vs 49.28±4.92,p<0.05);试验组SAS低于对照组(53.15±6.01 vs 50.34±5.03,p<0.05);试验组ADL高于对照组(82.50±7.70 vs 85.80±6.79,p<0.05)。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对照组总计7例,明显高于试验组1例,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总分为100分,对照组为92.34±2.66分,试验组为93.77±2.49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胸痛救治单元联合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帮助老年AMI患者PCI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老年AMI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临床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单元 个体化专病管理模式 老年急性心肌 康复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许盼 余世成 +3 位作者 冯俊 丁胜楷 马玲玲 田塬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4年第7期810-812,841,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前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胸痛中心建设后的54例急性心肌梗...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于安徽省六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建设前的5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胸痛中心建设后的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救治效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症状发作-首次医疗接触时间(S-to-FMC)、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扩张时间(FMCto-B)、门-球时间(D-to-B)、总缺血时间(Tit)、首次医疗接触-首份心电图时间(FMC-to-EKG)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FMC-to-B、D-to-B、FMC-to-EKG达标率分别为94.44%、94.44%、98.15%明显高于对照组73.68%、75.44%、77.19%(P<0.05);术后第1 d、3 d及7 d观察组肌钙蛋白I(cTnI)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比观察组明显较低(15.7%vs.3.70%)(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能够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中心 救治效率 预后
下载PDF
胸痛救治单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救治关键时间节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10
作者 范兴恳 谢珊珊 +4 位作者 杨桂香 谢尚利 张贻平 陈学秀 庄载受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1553-1556,共4页
目的通过对胸痛中心数据库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胸痛救治单元选择三绕行(绕行胸痛救治单元、急诊科、心脏重症监护室)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 目的通过对胸痛中心数据库的回顾性调查研究,分析胸痛中心建设中胸痛救治单元选择三绕行(绕行胸痛救治单元、急诊科、心脏重症监护室)策略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关键时间节点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3年9月间苍南县胸痛中心收治的STEMI患者,根据患者属地是否建设胸痛救治单元,主导选择三绕行直达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室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收治的STEMI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不同来院方式、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首份心电图完成时间、床旁肌钙蛋白完成时间、再灌注知情同意时间、入门至导丝通过(D-to-W)时间等关键时间节点及住院日、住院总费用、住院期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病死率、3个月病死率等,比较两组间指标差异。结果该研究数据库共纳入319例STEMI患者,两组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均数无明显差异、均以自行来院方式为主,两组的呼叫120、转院、自行来院的数量和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13、4.972、5.144,P<0.05)。两组间SO-to-FMC、首份心电图、D-to-W、知情同意谈话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3、4.974、4.362、4.079,P<0.05),肌钙蛋白时间和导管激活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拒绝PPCI的例数和占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07,P<0.05);观察组的住院日及总费用较对照组有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44、2.357,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LVEF高于对照组,心力衰竭发生率、30 d和3个月病死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3,χ^(2)=3.134、3.201、4.019,P<0.05)。结论胸痛救治单元建设要求选择三绕行直达DSA行PPCI,通过选择正确的来院方式,缩短SO-to-FMC时间、首份心电图时间、D-to-W时间、知情同意时间等关键时间节点,从而缩短STEMI患者的总缺血时间,提高住院期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率,减少住院日、住院总费用,降低30 d和3个月病死率,从而改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救治单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关键时间节点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胸痛中心建设后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于基层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探讨
11
作者 刘慧娴 王珊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8期69-74,共6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后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于基层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龙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建设后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对于基层医院救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龙门县人民医院就诊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救治,实验组围绕胸痛中心开展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比较两组急诊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及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心功能指标、舒适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生命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急诊就诊流程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及转运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治疗前,心排血量均大于治疗前,心率均慢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排血量大于对照组,心率慢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短于治疗前,左心房容积小于治疗前,且实验组左心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短于对照组,左心房容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睡眠质量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睡眠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生理、心理、环境、社会关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建设后,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中应用胸痛救治快速反应体系,可缩短患者转运时间,确保尽快开展急诊救治,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促使生命体征恢复,改善心功能,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舒适体验,改善其睡眠质量和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中心 急诊救治
下载PDF
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研究
12
作者 孙晓臣 曾欣星 罗溶 《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 2024年第4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青浦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收治的5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与B组... 目的探讨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9年9月至2023年8月青浦区胸痛中心成立前、后收治的50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时间先后分为A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前收治)与B组(本院胸痛中心成立后收治),每组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首份心电图(ECG)完成时间、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至导丝通过时间(D2WT)、首次医学接触至导丝通过时间(FMC2WT)、半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1周死亡发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治疗总费用。结果B组患者首份ECG完成时间、D2WT时间、FMC2WT时间均短于A组,其达标率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半年内MACE、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周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高于A组,治疗总费用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浦区胸痛中心建设缩短STEMI患者的急诊救治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改善预后,降低治疗费用,提高社区医务人员认知度,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急诊救治
下载PDF
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
13
作者 侯义勇 谢春巧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7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 目的探讨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效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同仁医院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10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胸痛中心刚成立后1年收治的53例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经胸痛中心持续改进后收治的52例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胸痛中心关键认证指标及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份心电图确诊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导丝通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网络医院转诊比例、院前心电图传输比例、绕行急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持续改进机制能缩短STEMI患者院内救治时间,降低30 d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持续改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救治效率
下载PDF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导向的分级护理在急诊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4
作者 刘诗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7期163-165,169,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导向的分级护理在急诊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接诊的AMI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导向的分级护理在急诊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3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急诊胸痛中心接诊的AMI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对照组予以常规分级护理,观察组实施MEWS导向的分级护理,比较两组的预检分诊准确率、急诊干预时间、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预检分诊准确率68.75%比较,观察组预检分诊准确率87.50%更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候诊时间、救治时间均更短(P<0.05)。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33.33%比较,观察组MACE发生率10.42%更低(P<0.05)。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56.25%比较,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79.17%更高(P<0.05)。结论:MEWS导向的分级护理可以提高急诊胸痛中心AMI患者的预检分诊准确率,缩短急诊干预时间,降低MACE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中心 急性心肌 急诊干预时间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15
作者 田洪 李嘉惠 +2 位作者 卓志芳 黎艳婷 何丽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19期158-161,共4页
目的:评估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 目的:评估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纳入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广州市荔湾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采用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和对照组(45例,采用传统护理路径)。对比两组患者救治时间、手术相关时间、心理状况评分、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时间(1.55±0.18)min、心电图完成时间(8.32±1.90)min、急诊停留时间(9.10±1.98)min、至导管室时间(17.02±3.20)min及急救时间(40.35±8.12)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分诊时间(2.25±0.35)min、心电图完成时间(14.67±2.10)min、急诊停留时间(17.05±2.08)min、至导管室时间(29.34±3.56)min及急救时间(59.75±9.24)min(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15.43±2.05)min、穿刺球囊时间(71.03±5.25)min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90.97±10.15)min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入院至球囊扩张时间(21.23±2.18)min、穿刺球囊时间(87.42±5.40)min及首次医疗接触至球囊扩张时间(99.76±10.30)min(P<0.05)。观察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2.95±4.13)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2.70±3.20)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SAS评分(41.45±3.70)分和SDS评分(43.75±4.22)分(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8.89%)(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97.78%)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率(80.00%)(P<0.05)。结论:胸痛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应用于AMI患者救治中,可提升其救治效率和护理质量,减少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 中心模式下急救护理路径 传统护理路径
下载PDF
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16
作者 李亚萍 赵双凤 叶沙沙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22期170-173,共4页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 目的:观察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39例采取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的STEMI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指标(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水平,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水平、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首次接触医疗至心电图完成时间、导管室激活时间、入门至球囊扩张时间、首次接触医疗至球囊扩张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VEF、FS水平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DD、LVESD水平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躯体功能、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一般健康状况等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指导、服务态度、安全管理、护理形式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痛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可提高急性STEMI患者生命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改善心功能指标、救治效率指标水平的效果优于常规胸痛中心救治流程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 中心标准化流程持续优化护理 生命质量 救治效率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17
作者 覃德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088-0091,共4页
观察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院运行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运行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 观察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我2019年3月-2021年2月我院运行胸痛中心之前收治的116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运行后(2021年3月-2023年3月)收治的121例患者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层胸痛中心建设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中心 急性心肌 临床疗效 预后
下载PDF
胸痛中心现场实施急性心肌梗死教学的效果评价
18
作者 赵健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将2022年9月—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见习的6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病房进行见习,试验组在急诊胸痛中心进行见习,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两... 将2022年9月—2023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进行见习的6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在病房进行见习,试验组在急诊胸痛中心进行见习,见习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及问卷调查,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探讨胸痛中心现场见习在急性心肌梗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 见习 急性心肌 教学效果
下载PDF
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
19
作者 刘金会 李林艳 《生命科学仪器》 2024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 目的探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救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6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各103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组常规急诊护理路径,后组开展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在急救各环节时间、手术情况、心功能和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各急救环节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门-球囊时间、穿刺球囊时间和首次医疗接触-球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行PCI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基于胸痛中心模式的护理路径,能缩短患者急诊救治与手术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利于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模式 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 PCI治疗 救治效果
下载PDF
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20
作者 李艳 潘海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81-185,共5页
研究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04-2024.04我院收治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分组。对照组实施胸痛中心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结果 ... 研究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3.04-2024.04我院收治患者100例,按入院先后分组。对照组实施胸痛中心常规院前急救,观察组实施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结果 观察组救护时间、并发症、AMI复发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救治效果、心功能、专业技术、服务态度、医疗效率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胸痛中心模式下院前急救护理流程标准化能够提高院前急救效果和效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水平,保障患者预后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中心 流程标准化 急性心肌 治疗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