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2篇文章
< 1 2 1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降钙素原通过影响磷酸化蛋白激酶Cα、闭合蛋白表达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慧恒 王隽笙 +2 位作者 林锦洲 郭梦雨 胡婷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3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否通过增加肠黏膜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rotein kinase Cα,p-PKCα)表达,减少闭合蛋白表达,从而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方法120~150g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5组(每组4只)... 目的研究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是否通过增加肠黏膜磷酸化蛋白激酶Cα(p-protein kinase Cα,p-PKCα)表达,减少闭合蛋白表达,从而损害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屏障。方法120~150g SPF级SD雄性大鼠20只,使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分5组(每组4只)。(1)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2)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造模;(3)脓毒症+PCT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PCT;(4)脓毒症+PCT+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先后经尾静脉注射PCT及Go6983(PKCα磷酸化抑制剂);(5)脓毒症+Go6983组:大鼠CLP造模后,尾静脉注射Go6983。术后24h于眼静脉取血1ml行血清D-乳酸(D-lactic acid,D-lac)、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浓度测定,取血后处死大鼠,留取回肠末端肠道组织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原位末端标记法(TdT-mediated 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查。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水平明显升高[(0.39±0.14)mmol/L比(5.15±0.66)mmol/L,(12.17±3.34)U/L比(31.43±3.9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58.85±11.43)×10^(3)IOD比(111.25±14.96)×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317.41±23.46)×10^(3)IOD比(192.98±15.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15.93±0.87)×10^(3)IOD比(20.53±1.87)×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PCT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5.15±0.66)mmol/L比(7.55±0.76)mmol/L,(31.43±3.94)U/L比(58.71±7.54)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111.25±14.96)×10^(3)IOD比(220.51±24.04)×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减少[(192.98±15.97)×10^(3)IOD比(91.28±9.7)×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增加[(20.53±1.87)×10^(3)IOD比(28.05±1.48)×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加重。与脓毒症+PCT组相比,脓毒症+PCT+Go 6983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升高程度减少[(7.55±0.76)mmol/L比(5.55±0.73)mmol/L,(58.71±7.54)U/L比(42.68±2.78)U/L,P均<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减少[(220.51±24.04)×10^(3)IOD比(157.13±12.79)×10^(3)IOD,P=0.002],闭合蛋白表达量增多[(91.28±9.7)×10^(3)IOD比(131.23±11.58)×10^(3)IOD,P<0.001],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28.05±1.48)×10^(3)IOD比(22.66±0.72)×10^(3)IOD,P<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减轻。与脓毒症+PCT+Go 6983组相比,脓毒症+Go6983组大鼠血清D-lac、DAO水平下降[(5.55±0.73)mmol/L比(2.82±0.49)mmol/L,(42.68±2.78)U/L比(23.28±3.86)U/L,P<0.001],肠道组织中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减少[(157.13±12.79)×10^(3)IOD比(81.84±11.53)×10^(3)IOD],闭合蛋白表达量增加[(131.23±11.58)×10^(3)IOD比(260.37±11.44)×10^(3)IOD],肠黏膜细胞凋亡减少[(22.66±0.72)×10^(3)IOD比(19.14±1.05)×10^(3)IOD],P均<0.001,肠道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PCT使脓毒症大鼠肠黏膜细胞p-PKCα表达增加,闭合蛋白表达减少,加重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脓毒症 肠道屏障功能 磷酸化蛋白激酶cα 闭合蛋白
下载PDF
针刺强刺激对类痛经大鼠镇痛效应及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信号通路的影响
2
作者 王培 柳依江 +5 位作者 苑鸿雯 宋越 柳杨 黎金凤 王正 李敏 《医学综述》 CAS 2023年第12期2481-2486,2491,共7页
目的观察针刺强刺激对类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二酰甘油(DAG)/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弱刺激组和针刺强刺激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7 d后,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 目的观察针刺强刺激对类痛经大鼠的镇痛效应及二酰甘油(DAG)/蛋白激酶C(PKC)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雌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弱刺激组和针刺强刺激组,每组10只,适应性饲养7 d后,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缩宫素注射法建立类痛经模型。其中,空白组与模型组不予针刺干预,针刺弱刺激组予Φ0.20 mm×1.5 mm揿针治疗,针刺强刺激组给予Φ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深刺并行平补平泻手法,两组分别留针20 min后,观察大鼠的扭体反应。比较4组的扭体潜伏期和扭体评分,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 2+平均荧光强度(MFI),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的DAG水平,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水平和PKC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的扭体潜伏期短于空白组[(251±90)s比(505±76)s]、扭体评分高于空白组[(34.2±25.0)分比(5.9±2.1)分](P<0.01);针刺弱刺激组、针刺强刺激组的扭体潜伏期长于模型组[(354±109)s、(513±76)s比(251±90)s](P<0.05或P<0.01),针刺强刺激组的扭体评分低于模型组[(9.9±6.6)分比(34.2±25.0)分](P<0.01);针刺强刺激组的扭体潜伏期长于针刺弱刺激组(P<0.01)、扭体评分低于针刺弱刺激组[(9.9±6.6)分比(23.1±11.9)分](P<0.05)。模型组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 2+MFI显著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强刺激组和针刺弱刺激组大鼠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 2+MFI均明显低于模型组(578±134、588±288比1099±872)(P<0.05)。模型组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的DAG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强刺激组和针刺弱刺激组血清和子宫组织中的DAG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8.5±2.6)μg/L、(9.0±3.6)μg/L比(14.4±3.1)μg/L,(6.5±3.4)μg/L、(7.3±2.6)μg/L比(13.4±4.2)μg/L](P<0.01)。模型组的CaMKⅡ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P<0.01),PKCγ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针刺强刺激组的CaMKⅡ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0.24±0.07比0.17±0.07)(P<0.01),PKCγ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0.39±0.10比0.71±0.18)(P<0.01);针刺强刺激组的PKCγ蛋白表达水平低于针刺弱刺激组(0.39±0.10比0.62±0.22)(P<0.05)。结论针刺强刺激类痛经大鼠三阴交穴能更好地缓解大鼠的腹痛,且镇痛效应优于针刺弱刺激,其机制可能与DAG/PKC通路引起子宫平滑肌细胞内Ca 2+水平降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刺手法 强刺激 二酰甘油/蛋白激酶c通路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参与调控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神经调节蛋白1表达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田佳 陈晶 +2 位作者 陆萍 张越 梁洪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65-71,共7页
为探索神经活动依赖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发现氯化钾或荷包牡丹碱刺激6 h时,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增加,Ⅱ、Ⅲ型Nrg1表达不变。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可降... 为探索神经活动依赖的神经调节蛋白1(Nrg1)的表达及其机制,在体外培养的小鼠皮层神经元中,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发现氯化钾或荷包牡丹碱刺激6 h时,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增加,Ⅱ、Ⅲ型Nrg1表达不变。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可降低氯化钾诱发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蛋白激酶C抑制剂bisⅠ、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抑制剂U0126和Ca^(2+)/钙调蛋白激酶抑制剂KN62,可降低荷包牡丹碱诱发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表达。蛋白激酶C参与了氯化钾诱导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的表达增加,蛋白激酶C、Ca^(2+)/钙调蛋白激酶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参与了荷包牡丹碱诱导的Nrg1和Ⅰ型Nrg1 mRNA的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节蛋白1 小鼠 皮层神经元 蛋白激酶c 氯化钾 荷包牡丹碱
下载PDF
钙对人卵母细胞皮质颗粒排放的调节及与经典型蛋白激酶C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武学清 李晓红 +4 位作者 张晓 郐艳荣 王嵩 程慧虹 郭应禄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经药物处理人卵母细胞,钙引起人卵母细胞皮质颗粒排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蛋白激酶C (PKC)激活剂、抑制剂及钙离子载体处理人卵母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KC的转位及皮质颗粒的排放。结果使用PKC激活剂处理后,卵母细... 目的探讨经药物处理人卵母细胞,钙引起人卵母细胞皮质颗粒排放的机制。方法分别用蛋白激酶C (PKC)激活剂、抑制剂及钙离子载体处理人卵母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PKC的转位及皮质颗粒的排放。结果使用PKC激活剂处理后,卵母细胞出现了明显的PKCα和γ的转位,但未观察到皮质颗粒的排放。钙离子载体 A23187可以引起明显的皮质颗粒的排放,但未出现PKC的转位。结论PKC不介导人卵母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引起的皮质颗粒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皮质颗粒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的活性变化
5
作者 范秀娟 蔡英兰 《延边大学医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RM-6240四道生理信号记录仪观察大鼠胃窦环行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运动情况,将自发性收缩运动减弱的大... [目的]观察糖尿病胃动力障碍大鼠胃窦平滑肌中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给予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利用RM-6240四道生理信号记录仪观察大鼠胃窦环行平滑肌自发性收缩运动情况,将自发性收缩运动减弱的大鼠归为糖尿病胃动力障碍模型组.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PKC的活性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胃窦平滑肌组织PKCα、PKCβⅠ蛋白膜浆比明显减小,且PKCα磷酸化情况亦明显降低(P<0.05),即PKC活性明显减弱.[结论]糖尿病大鼠发生胃动力障碍可能与胃窦平滑肌中PKC活性减弱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胃动力障碍 蛋白激酶c 大鼠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在人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过程表达研究
6
作者 武学清 李晓红 +4 位作者 张晓 郐艳荣 王嵩 程慧虹 郭应禄 《生殖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在人各期卵母细胞及受精卵中分布及转位,探讨cPKC在人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PKC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受精卵中的分布及转位。结果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中,PKC... 目的通过检测经典型蛋白激酶C(cPKC)在人各期卵母细胞及受精卵中分布及转位,探讨cPKC在人卵母细胞成熟及受精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PKC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受精卵中的分布及转位。结果在人GV、MII期卵母细胞中,PKCα、βⅠ和γ均有表达。在受精后的卵母细胞中,PKCγ分布没有明显改变,PKCα转移至细胞外周,PKCβⅠ转移至染色质周围,与两个染色质没有重叠。结论PKCα、βⅠ和γ在人卵母细胞中存在,并且参与卵子受精后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卵母细胞 受精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持续性低氧环境下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各亚型的膜转位现象(英文)
7
作者 祖鹏宇 李俊发 +4 位作者 韩松 曲彦明 李华 牛晨晨 徐群渊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1期242-245,F003,共5页
背景:蛋白激酶C家族有3组,经典型蛋白激酶C及非典型蛋白激酶C和新奇型蛋白激酶C。一些实验证实在低氧环境中,蛋白激酶C家族在脑缺血低氧预刺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建立细胞缺氧模型,观察在细胞水平上低氧激活经典型蛋白激酶C各亚型(... 背景:蛋白激酶C家族有3组,经典型蛋白激酶C及非典型蛋白激酶C和新奇型蛋白激酶C。一些实验证实在低氧环境中,蛋白激酶C家族在脑缺血低氧预刺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建立细胞缺氧模型,观察在细胞水平上低氧激活经典型蛋白激酶C各亚型(α,βⅠ,βⅡ,γ)膜转位现象的影响。设计:以细胞为对象,随机区组设计。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材料:实验于2004-05在首都医科大学神经生物学系细胞培养室完成。由本实验室培养的传代细胞,具有神经元特性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方法: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经典型蛋白激酶C蛋白印迹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等生化技术,观察培养的细胞经过0~24h不同时间段,低氧环境为体积分数0.01的氧气,体积分数0.05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0.94的氮气,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α及βⅠ和βⅡ细胞膜转位水平的影响。主要观察指标:①观察持续低氧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膜转位影响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经典型蛋白激酶C蛋白印迹分析检测。②观察持续低氧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膜转位影响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结果:①经典型蛋白激酶C-α及βⅠ和βⅡ细胞膜转位水平均随持续性低氧时间的延长而明显增高(P<0.05),尤以经典型蛋白激酶C-βⅠ亚型在持续性低氧4h后的增高最为显著(P<0.001)。②无论在常氧还是在持续性低氧状态下,在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均未检测到经典型蛋白激酶C-γ亚型的蛋白表达。应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经典型蛋白激酶C蛋白印迹分析和免疫细胞化学实验检测的结果均一致。结论:①在持续低氧的条件下存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内经典型蛋白激酶C-α及βⅠ和βⅡ亚型均被激活,发生膜转位变化。②经典型蛋白激酶C-γ亚型可能不存在于人神经母细胞瘤的细胞系中,或者这种细胞系某种特性已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蛋白激酶c 肿瘤细胞 培养的
下载PDF
蛋白激酶CβⅡ通过调控翻译起始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促进肝细胞癌转移
8
作者 刘敏 赖敏 +3 位作者 曾云 祝珊珊 尤梅桂 高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47-1554,共8页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 β Ⅱ(protein kinase C β Ⅱ, PKCβⅡ)上调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观察PKCβⅡ对Snail和Twist mRNA翻译的影响。敲减真核翻译起... 目的:研究蛋白激酶C β Ⅱ(protein kinase C β Ⅱ, PKCβⅡ)上调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观察PKCβⅡ对Snail和Twist mRNA翻译的影响。敲减真核翻译起始因子4E(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4E, eIF4E)通过核糖体分离实验、Western blot及RT-qPCR观察对PKCβⅡ调控Snail和Twist表达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PKCβⅡ对调控eIF4E活性的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观察应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相互作用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interacting kinase 1, MNK1)抑制剂或雷帕霉素对PKCβⅡ调控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实验观察敲减eIF4E对PKCβⅡ调控肝癌细胞侵袭的影响。结果:[35S]-甲硫氨酸掺入实验和核糖体分离实验表明,相比β-actin,PKCβⅡ显著上调Snail和Twist mRNA的翻译(P<0.01)。敲减eIF4E抑制PKCβⅡ介导的Snail和Twist mRNA翻译和蛋白表达的上调(P<0.01),但对Snail和Twist的转录没有影响。高表达PKCβⅡ激活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ERK)/MNK1及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 PK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mTOR)/eIF4E结合蛋白1(eIF4E-binding protein 1, 4E-BP1)通路上调eIF4E的活性(P<0.01)。应用MNK1抑制剂或雷帕霉素可抑制PKCβⅡ介导的Snail和Twist蛋白表达上调(P<0.01)。敲减eIF4E抑制PKCβⅡ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增强(P<0.01)。结论:PKCβⅡ通过激活ERK/MNK1通路和AKT/mTOR/4E-BP1通路上调eIF4E的活性,优先促进Snail和Twist mRNA的翻译,介导上皮-间充质转化,从而促进肝细胞癌的转移。这提示PKCβⅡ作为肝细胞癌治疗靶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蛋白激酶cβⅡ 翻译起始 上皮-间充质转化 转移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调节及其在脑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弘倚 张楠 +3 位作者 于津泠 魏海萍 韩松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5-151,共7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影响及其在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作用。方法借助c PKCγ基因敲除(c PKCγ^(-/-))小鼠,利用小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在体缺血模型和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离体细胞缺血模型,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等生物化学技术,验证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的相互作用,探讨c PKCγ对突触蛋白-Ⅰ磷酸化水平的调节及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OGD损伤后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结果免疫共沉淀结果证明,正常及缺血小鼠脑皮层组织中c PKCγ与突触蛋白-Ⅰ均存在相互作用;对突触蛋白-Ⅰ5个可能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进行筛选发现,只有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在OGD和c PKCγ敲除前后有明显变化;进一步统计分析得出,野生型(c PKCγ^(+/+))小鼠原代脑皮层神经元中,OGD处理使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基因敲除可显著降低上述两个位点的磷酸化水平(每组n=5,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而OGD处理后降低趋势更明显(每组n=5,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除此之外,OGD处理可使c PKCγ^(+/+)和c PKCγ^(-/-)脑皮层神经元突起的长度和数目均显著降低(每组n=8,与野生型常氧组相比,P<0.05),c PKCγ^(-/-)组降低现象更加显著(每组n=8,与野生型OGD组相比,P<0.05)。结论缺血/低氧损伤情况下,c PKCγ可能通过调节突触蛋白-ⅠSer549和Ser553磷酸化水平影响神经元突起的形态,从而保护神经元免受缺血/低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糖剥夺 典型蛋白激酶cγ 突触蛋白-Ⅰ 基因敲除 免疫荧光 小鼠
下载PDF
经典型蛋白激酶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缺血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章欣欣 杨璇 +3 位作者 马维 陈璐勔 韩松 李俊发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5-150,共6页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 目的探讨经典型蛋白激酶Cγ(cPKCγ)及其相互作用蛋白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缺血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利用cPKCγ基因敲除(cPKCγ-/-)小鼠和原代培养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复糖复氧(R)模拟离体细胞缺血模型,给予14-3-3γ抑制剂R18干扰,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和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验证cPKCγ与14-3-3γ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1hOGD/24hR缺血损伤的影响。结果Co-IP结果证明,14-3-3γ与cPKCγ在小鼠脑皮层中确实存在相互作用;1hOGD/24hR处理使原代培养野生型(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cPKCγ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而14-3-3γ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每组n=6);对于原代培养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尽管14-3-3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但1hOGD/24hR处理却使14-3-3γ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每组n=6),提示cPKCγ可影响神经元内14-3-3γ的表达水平。此外,MTT结果表明,14-3-3γ抑制剂R18(100μmol/L)可显著加重1hOGD/24hR处理原代培养cPKCγ-/-和cPKCγ+/+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的缺血损伤(P<0.05,每组n=6)。结论cPKCγ与14-3-3γ在小鼠脑皮层神经元内存在相互作用并影响14-3-3γ的蛋白表达水平,cPKCγ和14-3-3γ在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缺血/低氧损伤中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 氧-糖剥夺 缺血损伤 典型蛋白激酶cγ 14-3-3γ 免疫印迹法 小鼠
下载PDF
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亚宁 刘华锋 《临床医学工程》 2012年第9期1614-1616,1619,共4页
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其在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参与代谢调节、促进肿瘤形成和转移等。因此,靶向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的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 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是G蛋白偶联受体系统中的效应物,其在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介导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参与代谢调节、促进肿瘤形成和转移等。因此,靶向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的药物在疾病治疗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经典型蛋白激酶c 活化 易位 抑制剂
下载PDF
非典型蛋白激酶C复合物在细胞极性建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励 辛天池 李明发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68-472,共5页
极性是多数细胞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分化和细胞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细胞极性的建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去十年的研究显示,进化上保守的非典型蛋白激酶C(aPKC)复合物在许多生物的多种细胞中都参与了细胞极性的建立,并且在其... 极性是多数细胞的共同特征,是细胞分化和细胞行使正常功能的基础,细胞极性的建立对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过去十年的研究显示,进化上保守的非典型蛋白激酶C(aPKC)复合物在许多生物的多种细胞中都参与了细胞极性的建立,并且在其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这为揭示极性建立的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以线虫合子前-后极(anterior-posterior)的形成、哺乳动物和果蝇上皮细胞顶-底极(apical-basal)的建立以及果蝇神经母细胞不对称分裂中细胞命运决定子的分配这3个典型的极性过程为主线,综述了aPKC复合物在细胞极性建立中的作用,并探讨其中的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 典型蛋白激酶c 细胞极性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小鼠T细胞蛋白激酶A和蛋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李明春 雷林生 +4 位作者 王庆彪 梁东升 许自明 杨淑琴 孙莉莎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01年第2期78-79,共2页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体外对小鼠T细胞蛋白激酶A (PKA)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A和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能引起T细胞中PKA和PKC活性明显增强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达峰时间分别为...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体外对小鼠T细胞蛋白激酶A (PKA)和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A和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能引起T细胞中PKA和PKC活性明显增强并具有剂量依赖性 ,达峰时间分别为5min和20min ,于20min及1h分别恢复到基础水平 ;GLB7 还可引起T细胞中PKC发生质膜转位 ,并拮抗Stau rosporine对T细胞中PKC的抑制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T细胞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c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桂枝汤有效部位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Ⅵ—对cAMP、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4
14
作者 霍海如 谭余庆 +3 位作者 周爱香 李晓芹 郭淑英 姜廷良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桂枝汤有效部位B(Fr.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或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下丘脑及胃肠组织cAMP含量、PKA和PKC活性。结果:对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大鼠,Fr.B可拮抗下... 目的:探讨桂枝汤有效部位B(Fr.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的作用机理。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或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下丘脑及胃肠组织cAMP含量、PKA和PKC活性。结果:对阿托品致胃肠运动受抑大鼠,Fr.B可拮抗下丘脑和空肠组织cAMP含量及PKA、PKC活性的降低,对胃窦组织PKA活性的降低也具拮抗作用;对新斯的明致胃肠运动亢进大鼠,Fr.B可升高胃窦组织PKA活性、下丘脑和空肠组织PKC活性,对cAMP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Fr.B对胃肠运动的双向调节与其影响下丘脑及胃肠局部组织中cAMP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汤 有效部位 cAMP 蛋白激酶A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下平滑肌细胞蛋白激酶C的影响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月刚 金春华 +2 位作者 黄海潇 赵清 吴平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1-464,共4页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休克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培养VSMC,用Koyama方法复制VSMC缺血缺氧模型。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PKC的活性。结果 缺血缺氧状态下V... 目的 观察虎杖苷对缺血缺氧作用下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抗休克作用的机制。方法 取大鼠胸主动脉培养VSMC,用Koyama方法复制VSMC缺血缺氧模型。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测定PKC的活性。结果 缺血缺氧状态下VSMC胞浆PKC的活性上升(vs正常组P<0 .05),但胞膜的PKC活性下降(vs正常组P<0 .05),经PD治疗后胞浆PKC的活性下降(vs缺血缺氧组、治疗对照组P<0. 05,vs正常组P>0 05 ),胞膜的PKC活性上升(vs缺血缺氧组、治疗对照组P<0 .05,vs正常组P>0 .05)。结论 PD对缺血缺氧作用下的VSMCPKC的活性有调节作用,这可能是PD抗休克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缺氧 平滑肌细胞 虎杖苷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7
16
作者 李明春 雷林生 +3 位作者 梁东升 许自明 杨淑琴 孙莉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40mg·L-1)能引起小鼠腹腔M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30min达峰值 ,2h恢复到... 目的 观察灵芝多糖在体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蛋白激酶C(PKC)活性是否有影响。方法 采用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PKC活力。结果 灵芝多糖GLB7( 40mg·L-1)能引起小鼠腹腔MΦ中PKC活性明显升高 ,30min达峰值 ,2h恢复到基础水平 ;GLB7还可引起MΦ中PKC发生质膜转位 ,并拮抗Staurosporine对MΦ中PKC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多糖 巨噬细胞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在蒺藜皂苷诱导心脏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孙巍 李红 +1 位作者 遇红梅 杨世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93-1197,共5页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 目的研究蒺藜皂苷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组织中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PKCε)磷酸化含量及其转位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40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5组:对照组用改良Kreb-Henseleit液(K-H液持续灌注170min);I/R组(用K-H液灌流稳定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注120min);Chelerythrine组(K-H液中PKCε抑制剂1μmol.L-1);蒺藜皂苷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蒺藜皂苷+Chelerythrine组(K-H液中含蒺藜皂苷100mg.L-1+Chelerythrine1μmol.L-1),后3组I/R过程同I/R组。动态检测心率、平均动脉压。实验结束后计算心肌缺血面积,测定心脏再灌流出液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变化,提取各组心肌组织检测PKCε磷酸化含量及转位情况。结果单独应用Chelerythrine对I/R心功能、心肌CK-MB及心肌缺血面积无影响;蒺藜皂苷可降低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减少心肌CK-MB释放,缩小心肌缺血面积,促进心肌组织内PKCε磷酸化并使其由细胞质转位到细胞膜上。Chelerythrine与蒺藜皂苷合用可部分阻断蒺藜皂苷的上述作用。结论PKCε抑制剂可减弱蒺藜皂苷对离体大鼠I/R心肌的保护作用,蒺藜皂苷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与PKCε磷酸化程度及转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 蒺藜皂苷 蛋白激酶c Eplison亚型 蛋白激酶c抑制剂
下载PDF
银耳多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胡庭俊 梁纪兰 +1 位作者 程富胜 陈炅然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1-84,共4页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TPS)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TPS对免疫细胞信息传递系统的效应。方法应用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果TPS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 目的观察银耳多糖(TPS)体外对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影响,探讨TPS对免疫细胞信息传递系统的效应。方法应用反向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果TPS能促进体外培养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PKC活性。结论TPS的免疫调节作用与淋巴细胞的信号传导系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耳多糖 淋巴细胞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菟箭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活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19
作者 朴元林 梁晓春 +2 位作者 杨楠 尹德海 左萍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685-689,共5页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中药菟箭合剂 (2 0g·kg-1·d-1)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 (2 0mg... 目的 :观察菟箭合剂对实验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蛋白激酶C(PKC)活性、肾功能及肾脏结构的影响。方法 :单肾切除加链脲佐菌素 (STZ)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肾病动物模型。中药菟箭合剂 (2 0g·kg-1·d-1)和阳性对照药缬沙坦 (2 0mg·kg-1·d-1)干预治疗 12周 ,用氚标记的二丁酸佛波醇酯 ([3 H]PDBu)结合法测定大鼠肾组织PKC活性 ,检测 2 4h尿蛋白排出量 (Upro) ,肾脏常规染色光镜观察病理变化。结果 :12周时单肾糖尿病大鼠肾组织出现肾小球硬化病理改变 ,Upro明显升高 ,细胞膜PKC活性 (mPKC)明显升高 ,细胞浆PKC活性 (cPKC)明显降低 ,mPKC和cPKC比值 (M/C)明显升高。菟箭合剂和缬沙坦干预治疗显著降低Upro ,降低mPKC和M/C ,升高cPKC(P <0 .0 1) ,改善肾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菟箭合剂对单肾切除STZ糖尿病大鼠具有肾保护作用 ,推测部分地通过抑制肾组织PKC激活途径来达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菟箭合剂 糖尿病 大鼠 肾组织 蛋白激酶c 酶活性 缬沙坦
下载PDF
趋化因子FKN对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及蛋白激酶C在其中的作用 被引量:21
20
作者 郑柳颖 孙健 +3 位作者 雷明明 郭惠娇 侯文丽 吴哲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对单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蛋白... [目的]对单核细胞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appaB,NF-κB)、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factor-α,TNF-α)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CX3CR1可能存在的信号转导机制及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并探讨了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的介导作用。[方法]①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②每份提取的单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RO31-8220(PKC特异性阻断剂)组。③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单核细胞中NF-κB的表达。④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FKN、RO31-8220与空白对照组的NF-κB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34.80±2.69)%,(20.10±2.78)%与(3.80±0.95)%(三组间差异P<0.05);TNF-α含量分别为(1506.1±69.3)pg/mL,(820.2±22.8)pg/mL,(80.5±5.5)pg/mL(三组间差异P<0.05)。[结论]FKN-CX3CR1能增加NF-κB、TNF-α单核细胞的表达;而FKN与CX3CR1结合以后,可能通过激活细胞内蛋白激酶C,进而诱导单核细胞合成NF-κB、TNF-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KN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蛋白激酶c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