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洲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的细胞学机理 被引量:5
1
作者 傅雪琳 卢永根 +2 位作者 刘向东 李金泉 冯九焕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6-425,共10页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 亚洲栽培稻(Oryza sativa)与高秆野生稻(O.alta)分别属于AA和CCDD染色体组,其种间生殖隔离影响着高秆野生稻的有利基因向栽培稻的转移和利用.本研究从不可交配性和杂种不育性两个方面系统研究了栽培稻与高秆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细胞学机理.结果表明,其不可交配性的细胞学原因在于:(ⅰ)胚囊亲和性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受精障碍,包括不受精、受精停滞和单受精等;(ⅱ)杂种不活障碍,表现为杂种胚胎发育停滞以至胚胎夭亡,这是导致不可交配性的主要原因.杂种F1不育包括胚囊败育和花粉败育,其中杂种胚囊完全败育,以胚囊退化为主;杂种花粉高度败育则主要表现为典败;杂种胚囊和花粉败育的细胞学原因主要在于其大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即染色体不育导致了杂种的高度败育.由此提出了克服栽培稻与非AA染色体组野生稻种间生殖隔离的可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栽培稻(O.sativa L AA) 高秆野生稻(D.alta Swallen CCDD) 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 细胞学机理
原文传递
克服普通大麦和球茎大麦部分不亲和性的尝试 被引量:1
2
作者 俞申平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38,共3页
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但是,现有单倍体技术的单倍体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由Kasha等(1970)首次提出的染色体消失法(即球茎大麦法)是大麦上较为有效的单倍体技术。20多年... 与常规育种相比,单倍体育种具有加速育种进程和提高选择效率等优点。但是,现有单倍体技术的单倍体生产效率普遍偏低,尚不能满足育种的需要。由Kasha等(1970)首次提出的染色体消失法(即球茎大麦法)是大麦上较为有效的单倍体技术。20多年来,为进一步提高其单倍体生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杂交种子 麦类作物 杂交结实率 不亲和 不可交配性 胚乳发育
下载PDF
《植物界中的不亲和性》出版发行
3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25-1025,共1页
关键词 植物界 出版发行 不亲和 不可交配性
下载PDF
图书推荐
4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0-680,共1页
关键词 钙素营养 不亲和 不可交配性 果品品质 图书推荐 果实品质 蔬菜学 邮费 出版发行 蔬菜花卉所 生理病害 植物生理 缺钙症 汇款 各论 编辑部 主编 编辑人员
下载PDF
2005年第16届国际生物学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考试(1)
5
作者 赵进东 许崇任 《生物学通报》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第1部分总时间:2.5 h(150 min) 总分值:80 1 各种作用力对于维持一个蛋白的三维结构所必需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这张图显示了几种可能的相互作用。请按照编号写出这些相互作用的正确名称。(1分)
关键词 乳腺细胞 细胞周期 细胞生活周期 半规管 不亲和 不可交配性 真菌培养 叶绿素 检查点 蓝细菌 植物细胞 内耳迷路 细胞融合
下载PDF
Cytological mechanisms of interspecific incrossability and hybrid sterility between Oryza sativa L. and O. alta Swallen 被引量:11
6
作者 FU XueLin LU YongGen LIU XiangDong Li JinQuan Feng JiuHua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755-765,共11页
Oryza sativa and O. alta belong to AA and CCDD genomes in Oryza, respectively. Interspecific repro-ductive isolation limits the transfer of favorable genes from O. alta into O. sativa. 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s of in... Oryza sativa and O. alta belong to AA and CCDD genomes in Oryza, respectively. Interspecific repro-ductive isolation limits the transfer of favorable genes from O. alta into O. sativa. The cytological mechanisms of interspecific incrossability and hybrid sterility between O. sativa and O. alta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in this paper. We indentified two cytological causes of interspecific incrossabil-ity. First, we observed embryo sac incompatibility that caused fertilization barriers of variable severity such as non-fertilization, fertilization stagnation and egg cell single-fertilization. Second, we observed hybrid inviability, the major cause for incrossability, apparent from hybrid embryo developmental stagnation and embryo abortion. Hybrid sterility included both embryo sac sterility and pollen sterility. The hybrid embryo sac was completely sterile and exhibited mainly embryo sac degeneration. Hybrid pollen was also sterile and mainly typical abortive. Hybrid sterility was mainly caused by severely ab-normal meioses of megasporocytes and pollen mother cells;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abnormality, being chromosome sterility. Several methods are suggested to overcome the interspecific reproductive iso-lation between O. sativa and O. al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稻 高秆野生稻 种间不可杂交 杂种不育 细胞机制 种间不可交配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