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法优化花椒籽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宋燕 罗松明 +2 位作者 向建军 杜妍 张志清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67,共6页
以花椒籽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从花椒籽中提取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碱液质量分数、碱浸温度、碱浸时间、胰蛋白酶用量对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 以花椒籽为原料,采用酶-化学法从花椒籽中提取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考察碱液质量分数、碱浸温度、碱浸时间、胰蛋白酶用量对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回归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因素水平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同时得出最佳提取条件为:碱液质量分数3.17%,碱浸温度49.93℃,碱浸时间40.86 min,胰蛋白酶用量0.4%;在最佳条件下,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为80.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籽 酶-化学法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法
下载PDF
碳酸钠和盐酸法提取荞麦壳中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正容 林天昌 +1 位作者 时小东 程丽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72-178,203,共8页
为提高荞麦壳利用率并且探究最佳的提取条件及增加其利用形式,本文以荞麦壳为原料,分别采用碳酸钠浸泡法和盐酸酸提法对荞麦壳中的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碳酸钠提取荞麦壳IDF的最佳工艺为碱解温度60℃,Na2CO3质量... 为提高荞麦壳利用率并且探究最佳的提取条件及增加其利用形式,本文以荞麦壳为原料,分别采用碳酸钠浸泡法和盐酸酸提法对荞麦壳中的水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进行提取。结果表明,碳酸钠提取荞麦壳IDF的最佳工艺为碱解温度60℃,Na2CO3质量分数为10%,碱解时间40 min,料液比为1∶13 g/mL,荞麦壳IDF的得率为82.75%,膨胀力为6.87 mL/g,持水力为379.18%。HCl酸提法提取荞麦壳ID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为2,酸浸温度为60℃,酸提时间为100 min,料液比为1∶15 g/mL。荞麦壳IDF的得率为86.00%,膨胀力5.92 mL/g,持水力为365.31%。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盐酸法提取的IDF得率略高于碳酸钠法,但碳酸钠法提取的IDF具有更好的膨胀力和持水力等水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壳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宋志强 戴慧颖 +1 位作者 杨佳茹 朱彦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8-13,共6页
为提高藜麦麸皮利用度,改善面包品质,添加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0%、3%、6%、9%)制作面包,通过对面包比容、保水性、老化性、质构特性、感官评价、抗氧化性等特性分析,研究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 为提高藜麦麸皮利用度,改善面包品质,添加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0%、3%、6%、9%)制作面包,通过对面包比容、保水性、老化性、质构特性、感官评价、抗氧化性等特性分析,研究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对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藜麦麸皮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添加量增加,面包比容、弹性显著减少(P<0.05),保水性、硬度、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内聚性无显著变化,抗氧化活性显著提高(P<0.05)。研究结果表明,添加藜麦麸皮膳食纤维可以提高面包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麸皮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面包品质 抗氧化性
下载PDF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患者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哲昀 石琼芳 +4 位作者 车心乐 李梦诗 张润杰 宋宇锋 王东明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5期817-819,894,共4页
目的探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患者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山西... 目的探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伴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neurogenic bowel dysfunction,NBD)患者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2年5月~2023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62例SCI伴NBD患者分为对照组(n=32)和实验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在此基础上给予实验组西麦高纤燕麦麸皮50 g/d(IDF:10 g/d),干预3周后,对比两组患者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WCGS、CCF-FIS、NBD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实验组WCGS、CCF-FIS、NB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实验组FBG、TG、TC、LDL水平均显著下降,而HDL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实验组FBG、TG、TC、LD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HD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DF可有效改善SCI伴NBD患者肠道功能及糖脂代谢功能,额外补充IDF在患者饮食管理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肠道功能 糖脂代谢
下载PDF
优化黑果腺肋花楸果渣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卉 刘姝含 +1 位作者 杨楠楠 臧淑艳 《食品工业》 CAS 2021年第3期112-116,共5页
以黑果腺肋花楸果渣作为原料,对其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复合酶-碱提取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复合酶(耐酸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添加量、复合酶酶解时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和液料比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渣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 以黑果腺肋花楸果渣作为原料,对其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复合酶-碱提取法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复合酶(耐酸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添加量、复合酶酶解时间、氢氧化钠质量浓度和液料比对黑果腺肋花楸果渣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APIDF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 APIDF最佳提取条件为复合酶添加量220μL/g,碱液质量浓度2.12%,液料比14.2︰1 (mL/g),氢氧化钠作用温度50℃。在此条件下, APIDF提取率为57.23%,其纯度可达90.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果腺肋花楸果渣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原文传递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预防糖尿病
6
《健康》 2021年第8期5-5,共1页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多食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对于空腹血糖高的人以及肥胖者尤为有益。研究人员招募了180名有2型糖尿病倾向的志愿者,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在两年内每天摄入两次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第二组则服用不含纤... 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多食用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对于空腹血糖高的人以及肥胖者尤为有益。研究人员招募了180名有2型糖尿病倾向的志愿者,把他们分成两组,第一组在两年内每天摄入两次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第二组则服用不含纤维的安慰剂。结果显示,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对于控制长期血糖值有积极作用,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安慰剂 2型糖尿病 血糖值 空腹血糖 预防糖尿病 肥胖者 志愿者
原文传递
中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现状 被引量:20
7
作者 翟凤英 何宇纳 +3 位作者 胡以松 王志宏 于文涛 杨晓光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本次分析为2岁及以上人群68952例,(男33546,女35406)。结果:我国居民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占AI的61.9%,每标准人日总/不可溶性膳... 目的:分析我国居民2002年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及其食物来源。方法:数据来源于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本次分析为2岁及以上人群68952例,(男33546,女35406)。结果:我国居民总膳食纤维摄入量占AI的61.9%,每标准人日总/不可溶性膳食纤维(TDF/IDF)摄入量为18.7g/12g,城市17.4g/11.1g,农村19.1g/12.4g,与1992年比,IDF摄入量有所下降。在各个年龄组均呈现农村男性>农村女性>城市男性>城市女性,成年前随年龄逐渐上升,而中老年逐渐下降的趋势。IDF主要来源于蔬菜、面、米、杂粮,分别占31.6%、21.2%、16.1%、5.8%。结论:应该在人群中大力开展膳食营养教育,强调摄入蔬菜、谷类食物及水果的重要性,提高我国居民膳食纤维摄入的整体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黑灵芝膳食纤维提取工艺 被引量:4
8
作者 殷鹏飞 李昌 +3 位作者 聂少平 王君巧 戴君 谢明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228-232,共5页
以黑灵芝为原料,采用酶法和化学法联用,从黑灵芝中提取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借助响应面设计分析,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和碱提pH、碱提温度、碱提时间分别对黑灵芝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 以黑灵芝为原料,采用酶法和化学法联用,从黑灵芝中提取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借助响应面设计分析,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料液比和碱提pH、碱提温度、碱提时间分别对黑灵芝可溶性膳食纤维(SDF)、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DF)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分别为:酶解温度98℃、酶解时间103min、料液比1∶32和碱提pH10、碱提温度48℃、碱提时间41min,在此条件下黑灵芝SDF得率为1.08%,IDF得率为88.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灵芝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响应面分析
下载PDF
甘草渣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孙羊羊 滕安国 +6 位作者 朱振元 杨洋 孙启昊 李晨晨 郭怡雪 吴雪 毕悦悦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0期96-101,共6页
以甘草渣为原料,用水浴加磁力搅拌方法辅助,分别对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碱提,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g/m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80 min、氢氧化钠浓度6%时,不可溶膳食纤... 以甘草渣为原料,用水浴加磁力搅拌方法辅助,分别对可溶性和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碱提,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9(g/mL)、提取温度40℃、提取时间80 min、氢氧化钠浓度6%时,不可溶膳食纤维得率最大为81.33%;料液比1∶10(g/mL)、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80 min、氢氧化钠浓度7%时,可溶膳食纤维得率最大为8.33%。采用理化分析方法,对提取物进行功能特性的测定,测定结果为:不可溶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3.73 g/g,膨胀力为5.00 mL/g;可溶膳食纤维的溶解度为0.02 g/mL,膨胀力为0.50 mL/g。该研究为提取膳食纤维提供一条新途径,为甘草渣的再利用提供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渣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可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 功能特性
下载PDF
豌豆膳食纤维的制备及吸附特性研究
10
作者 林丹单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23期195-196,共2页
研究以豌豆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豌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并对膳食纤维的相关性能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豌豆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以及胆酸钠吸附能力。本... 研究以豌豆渣为原料,采用酶法制备豌豆可溶性膳食纤维及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并对膳食纤维的相关性能进行测定。研究表明:豌豆膳食纤维具有较强的持水力、膨胀力、溶解性、持油力、葡萄糖吸附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以及胆酸钠吸附能力。本研究为豌豆渣的综合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为其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渣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性能分析
下载PDF
膳食纤维不是越粗越好
11
作者 白春艳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6年第10期14-14,共1页
膳食纤维分为可溶性和不可溶性两大类。食物中那些口感粗糙的部分,主要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粗纤维,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则没有那种粗糙的口感,因此,不能从口感的粗细来判断食物中膳食纤维的多少。
关键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 口感 纤维 食物
下载PDF
膳食纤维与糖尿病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鹏举 马方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20期18-18,共1页
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植物的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多糖(非淀粉多糖)和极少量木质素的总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两类。前者包括果胶... 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植物的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多糖(非淀粉多糖)和极少量木质素的总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两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例如燕麦,水果中果胶,海藻类食品中的藻胶及魔芋制品等人工提取物);后者包括纤维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糖尿病 非淀粉多糖 植物多糖 海藻类食品 木质素 酶水解 提取物
原文传递
膳食纤维与心血管疾病
13
作者 马方 刘鹏举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2008年第6期17-18,共2页
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植物的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多糖(非淀粉多糖)和极少量木质素的总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2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如燕麦、水果中的果胶、海藻类食品... 膳食纤维是指来源于植物的不被小肠中消化酶水解而直接进入大肠的多糖(非淀粉多糖)和极少量木质素的总和。膳食纤维可分为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2类。前者包括果胶、树胶和植物多糖等(如燕麦、水果中的果胶、海藻类食品中的藻胶及魔芋制品等人工提取物);后者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半纤维素等(例如谷物的表皮、水果皮、蔬菜的茎叶、养麦、小麦、玉米面等)。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及谷物中。近年来,膳食纤维的定义有所扩展,包括另外一些不可消化的物质如植物细胞壁所含的角质和不可消化的细胞壁蛋白,还有一些非细胞壁的化合物如抗性淀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心血管疾病 非淀粉多糖 植物多糖 纤维 蔬菜水果 海藻类食品 胞壁蛋白
原文传递
芦笋膳食纤维及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尹培培 刘昌衡 +3 位作者 赵鲁豫 刘永 张绵松 贾爱荣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90-194,共5页
分别采用酶解和超声辅助提取白芦笋和绿芦笋中的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及理化指标,通过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两种芦笋中的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能力(DPPH、ABTS... 分别采用酶解和超声辅助提取白芦笋和绿芦笋中的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分析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及理化指标,通过比色法测定芦笋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并比较两种芦笋中的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膳食纤维抗氧化能力(DPPH、ABTS自由基清除活性和还原力)。结果发现,白芦笋和绿芦笋均富含可溶性膳食纤维(26.67±1.2, 30.46±0.8 g/100 g)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11.6±0.6, 22.73±0.98 g/100 g),且两种芦笋中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均高于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含量。此外,绿芦笋中两种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6.76±0.21 GAE mg/g)的含量均高于白芦笋中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2.89±0.16 GAE mg/g)含量,且绿芦笋可溶性膳食纤维和酚类物质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白芦笋。以上结果为芦笋,尤其是绿芦笋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笋 可溶性膳食纤维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酚类物质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哪些
15
作者 刘芯蕊 《保健与生活》 2015年第1期48-48,共1页
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半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谷类的麸皮、全谷粒和干豆类中,蔬菜和坚果也是好来源;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富含于燕麦、大麦、水果和一些豆类中。对于需要控制体重但又管不住嘴的人... 食物中含量最多的是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纤维素、木质素和一些半纤维素,主要存在于谷类的麸皮、全谷粒和干豆类中,蔬菜和坚果也是好来源;而可溶性膳食纤维富含于燕麦、大麦、水果和一些豆类中。对于需要控制体重但又管不住嘴的人来说,多食用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对防治肥胖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纤维 食物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纤维 控制体重 木质素 类中
原文传递
小心“伪粗粮”的健康陷阱
16
作者 刘菊英 《祝您健康》 2023年第9期36-38,共3页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饮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粗粮有益健康"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古人云:"人吃五谷杂粮."粗粮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同时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物... 随着大众健康意识的增强,健康饮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粗粮有益健康"也早已不是新鲜话题.古人云:"人吃五谷杂粮."粗粮富含不可溶性膳食纤维,可促进消化系统正常运转,同时有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等物质的浓度,还能减缓食物中葡萄糖的吸收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健康 健康饮食 低密度脂蛋白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有益健康 粗粮 甘油三酯 五谷杂粮
原文传递
生活一点通
17
《糖尿病之友》 2015年第1期36-36,共1页
【鳄梨对控糖有好处】 鳄梨是一种油性水果,是可溶性膳食纤维和不可溶性膳食纤维的极好来源。可溶性膳食纤维能防止血糖水平骤然升降,对控制血糖有好处;不可溶性膳食纤维能使人体的消化系统更有效率的运转。
关键词 不可溶性膳食纤维 生活 血糖水平 控制血糖 消化系统 有效率 鳄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