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语段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世龙
《语言教育》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目前主要有四种语段理论,代表人物分别为Chomsky、den Dikken、M(u|¨)ller和Boskovic。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各个语段理论,然后从语段的确定标准和解释充分性出发,分析了各个语段理论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经过研究,发...
目前主要有四种语段理论,代表人物分别为Chomsky、den Dikken、M(u|¨)ller和Boskovic。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各个语段理论,然后从语段的确定标准和解释充分性出发,分析了各个语段理论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经过研究,发现四种语段的主要共同点:句法运算以语段为单位,包含"合并"和"移位"两个步骤,都遵循语段不可穿透条件。然而,对于语段的确定标准却存在分歧。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Boskovic的理论更有优越性,更符合经济性和高效原则,具有更好的解释充分性和理论的简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段
移位
投射
语段
不可穿透性
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视”与“思”之间真的不存在着连续性吗?——派利夏恩的视觉理论批判
2
作者
徐英瑾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1期305-326,共22页
关于视知觉以及语义推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视—思连续论”和“视—思断裂论”。根据前一理论,视知觉在原则上可为语义信息所渗透,或者说,视知觉本身就是某种缄默的语义推理的产物。根据后一理论,高阶的语义推理无...
关于视知觉以及语义推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视—思连续论”和“视—思断裂论”。根据前一理论,视知觉在原则上可为语义信息所渗透,或者说,视知觉本身就是某种缄默的语义推理的产物。根据后一理论,高阶的语义推理无法渗入视知觉,视觉模块可以通过某种独立的方式运作。视觉科学家芝恩·派利夏恩系统地发展了后一种观点。本文的靶标就是派氏的观点。在派氏看来,对于“连续论”的接纳会导致我们去承诺一种“纯摹状词观点”的观点,以便解释视觉模块对于视觉表征的记录方式——而麻烦的是,这种记录方式却恰恰无法说明为何视觉系统能够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完成对于视觉对象的追踪。这就会反推出“断裂论”的正确性。在笔者看来,派氏之论已经错误地预设了如下这点:一阶谓词逻辑乃是用以形式化所谓“纯摹状词观点”的唯一工具(而恰恰由于对于这种工具的运用,视觉系统对于视觉表征的记录方式才会变得非常笨拙)。笔者以为,一种可能的视觉表征记录方式,或许会对被记录到的每个摹状词的语用权重加以标签——而那些权重不高的摹状词,也就将不再在“对象追踪”的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这种假设,语义内容依然以摹状词的形式在视觉系统的追踪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不会导致系统运作效率的全面下降——而派氏的论证并没有先天地排除这种对他不利的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
视觉模块
不可穿透性
纯摹状词观点
视觉索引词
原文传递
题名
不同语段理论之比较
被引量:
1
1
作者
王世龙
机构
华南农业大学
出处
《语言教育》
2017年第1期51-56,共6页
文摘
目前主要有四种语段理论,代表人物分别为Chomsky、den Dikken、M(u|¨)ller和Boskovic。本文利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简要介绍了各个语段理论,然后从语段的确定标准和解释充分性出发,分析了各个语段理论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经过研究,发现四种语段的主要共同点:句法运算以语段为单位,包含"合并"和"移位"两个步骤,都遵循语段不可穿透条件。然而,对于语段的确定标准却存在分歧。经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Boskovic的理论更有优越性,更符合经济性和高效原则,具有更好的解释充分性和理论的简单性。
关键词
语段
移位
投射
语段
不可穿透性
条件
Keywords
phase
move
projection
PIC
分类号
H0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视”与“思”之间真的不存在着连续性吗?——派利夏恩的视觉理论批判
2
作者
徐英瑾
机构
复旦大学哲学学院
出处
《哲学门》
CSSCI
2013年第1期305-326,共22页
基金
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整体推进人文学科项目(2011RWXKYB038)的资助。
文摘
关于视知觉以及语义推理活动之间的关系,有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视—思连续论”和“视—思断裂论”。根据前一理论,视知觉在原则上可为语义信息所渗透,或者说,视知觉本身就是某种缄默的语义推理的产物。根据后一理论,高阶的语义推理无法渗入视知觉,视觉模块可以通过某种独立的方式运作。视觉科学家芝恩·派利夏恩系统地发展了后一种观点。本文的靶标就是派氏的观点。在派氏看来,对于“连续论”的接纳会导致我们去承诺一种“纯摹状词观点”的观点,以便解释视觉模块对于视觉表征的记录方式——而麻烦的是,这种记录方式却恰恰无法说明为何视觉系统能够以一种高效的方式完成对于视觉对象的追踪。这就会反推出“断裂论”的正确性。在笔者看来,派氏之论已经错误地预设了如下这点:一阶谓词逻辑乃是用以形式化所谓“纯摹状词观点”的唯一工具(而恰恰由于对于这种工具的运用,视觉系统对于视觉表征的记录方式才会变得非常笨拙)。笔者以为,一种可能的视觉表征记录方式,或许会对被记录到的每个摹状词的语用权重加以标签——而那些权重不高的摹状词,也就将不再在“对象追踪”的任务中扮演重要角色。根据这种假设,语义内容依然以摹状词的形式在视觉系统的追踪活动中发挥作用,并不会导致系统运作效率的全面下降——而派氏的论证并没有先天地排除这种对他不利的假设。
关键词
视知觉
视觉模块
不可穿透性
纯摹状词观点
视觉索引词
Keywords
visual perception
visual module
impenetrability
the pure descriptivist view
visual index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语段理论之比较
王世龙
《语言教育》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视”与“思”之间真的不存在着连续性吗?——派利夏恩的视觉理论批判
徐英瑾
《哲学门》
CSSCI
201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