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问题、本质及其解构
1
作者 徐松林 丁桦煜 《政法学刊》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我国不处罚本犯自洗钱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理论依托。但该理论的基本定义及法理存在疑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本质上是德、日司法者优先考量预防必要性、罪刑均衡性、效率原则等需罚性因素的情...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我国不处罚本犯自洗钱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理论依托。但该理论的基本定义及法理存在疑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本质上是德、日司法者优先考量预防必要性、罪刑均衡性、效率原则等需罚性因素的情况下形成“事后行为不可罚”之司法现象,后经其学界之学理总结而建构形成的理论。但该理论混淆了行为应罚性和需罚性判断的区别,对于“数个行为数次侵害法益”之事实间如何能作同一评价缺乏明确的具体判断标准。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关注主观不法意思个数、客观实行行为个数、法益侵害类型个数三个标准,其对于事后行为可罚性的判断标准更为合理、明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可在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中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洗钱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 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
原文传递
事后行为独立处罚视阈下的自洗钱罪数研究
2
作者 田倬源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作为事后行为,自洗钱已经具备独立处罚的条件,将其视为不可罚事后行为的传统观点有欠妥当。洗钱行为伴有明显的次生危险,本质上创设了新的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且该风险可以通过对洗钱发动刑罚权得以控制。对事后行为独立处罚是事后不可罚... 作为事后行为,自洗钱已经具备独立处罚的条件,将其视为不可罚事后行为的传统观点有欠妥当。洗钱行为伴有明显的次生危险,本质上创设了新的法所不容许的风险,且该风险可以通过对洗钱发动刑罚权得以控制。对事后行为独立处罚是事后不可罚理论修正的表现。将自洗钱与上游犯罪数罪并罚具有正当性,但事后不可罚理论对自洗钱仍具有部分适用合理性。在自洗钱与上游犯罪并罚时,应在洗钱罪内部从轻处罚,避免重复性评价,达到罪责刑平衡适用的效果。对于自洗钱的定罪处罚,应当在故意范畴、期待可能性以及共犯从属性等方面予以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洗钱 事后行为 洗钱罪 事后不可理论
下载PDF
论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之实践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波峰 《西部法学评论》 2010年第4期116-122,共7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统一的犯意支配下,当主行为完成后,又实施的一个没有超出原法益范围内的继续保持或利用其不法状态,其不法内涵已经被主行为所包涵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太成熟,在司法实践中应用此理论应区分...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统一的犯意支配下,当主行为完成后,又实施的一个没有超出原法益范围内的继续保持或利用其不法状态,其不法内涵已经被主行为所包涵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理论在我国的研究还不太成熟,在司法实践中应用此理论应区分不同的情况加以处理,并注意其在定罪和量刑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排除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共同犯罪 本犯
下载PDF
事后不可罚行为研究 被引量:42
4
作者 贾学胜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7-84,共8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为了确保、利用或处分本罪行为所获不法利益而针对同一法益(即本罪法益)实施的,尽管形式上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因未超过原法益侵犯范围和程度而不可罚的行为。法益侵犯说基础上的构成要件解决...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场合,为了确保、利用或处分本罪行为所获不法利益而针对同一法益(即本罪法益)实施的,尽管形式上符合相关犯罪的构成要件,但因未超过原法益侵犯范围和程度而不可罚的行为。法益侵犯说基础上的构成要件解决理论是事后不可罚行为的理论根据。事后不可罚行为是与法条竞合并列的一种本来一罪的类型。只有在正确把握上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实践中才能正确认定和处理事后不可罚行为及其司法适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法益侵犯 本来一罪
下载PDF
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莉琼 杨广琦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14-217,共4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状态犯的行为人利用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违法状态,对已受侵害的同一个法益再次实施的可以独立成罪的侵害行为,属实质一罪。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在于,虽然其与前行为触犯了不同的刑法规范,形式上符合数罪的特征,...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状态犯的行为人利用前犯罪行为所造成的违法状态,对已受侵害的同一个法益再次实施的可以独立成罪的侵害行为,属实质一罪。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在于,虽然其与前行为触犯了不同的刑法规范,形式上符合数罪的特征,但因为该数罪共用同一个法益,故为不完整的数罪,只论以其中较重一罪,就能完全评价前后行为所实现的不法与罪责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法律性质 状态犯 实质一罪
下载PDF
事后不可罚行为——兼论吸收犯之重构 被引量:18
6
作者 刘伟 《金陵法律评论》 2005年第1期120-130,共11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情况下,主实行行为完成以后,在原法益的范围内又实施的一个对主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加以保持或者利用,未侵害新法益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在国内刑法理论中较少讨论,在国外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争议比较...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在状态犯的情况下,主实行行为完成以后,在原法益的范围内又实施的一个对主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加以保持或者利用,未侵害新法益的行为。事后不可罚行为在国内刑法理论中较少讨论,在国外以及我国的台湾地区,争议比较大。不论是法律竞合说还是构成要件解决说,都不能对事后不可罚行为进行合理恰当的解释。本文通过对我国刑法理论的吸收犯进行改造,将事后不可罚行为纳入吸收犯的范畴。并在此基础之上对该行为的基本特征和形态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吸收犯 刑法 中国 法律竞合 构成要件
下载PDF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基本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郭小亮 黄文忠 《广西警察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6,共6页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只是称谓不同,两者所表达的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五个方面:主体相同、法益相同、对象相同、后行为能独立成罪、后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能被前行为所涵盖。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只是称谓不同,两者所表达的内容并无实质差异。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包括五个方面:主体相同、法益相同、对象相同、后行为能独立成罪、后行为所侵害的法益能被前行为所涵盖。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应归属于包括一罪,构成要件否定说和法律竞合说难言妥当。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不罚理由,通过法益侵害说即可获得充分的理论阐释,无需借助期待可能性理论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进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的事后行为 成立要件 法益侵害 法律性质
下载PDF
刑法中的事后不可罚行为论 被引量:1
8
作者 刘伟 《研究生法学》 2003年第3期71-76,共6页
根据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对行为人在盗窃枪支以后的私藏行为,是不予处罚的。但是我们不禁止要问,这种私藏行为是不是刑法中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呢?对该行为不处罚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这种私藏行为,在德日刑法理论中。
关键词 刑法 事后不可行为 概念 牵连犯 私藏行为
下载PDF
抢劫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的刑法评价——基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郭小亮 黄文忠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89-96,共8页
抢劫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简单定性为抢劫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的做法难言妥当。抢劫信用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既遂),应按照情节轻重量刑。抢劫信用卡当场使用的,构成抢劫罪,“当场使用”是指行为人实力控制被害人期间使用信用卡。抢劫信用卡... 抢劫信用卡并使用行为简单定性为抢劫罪或者信用卡诈骗罪的做法难言妥当。抢劫信用卡的行为构成抢劫罪(既遂),应按照情节轻重量刑。抢劫信用卡当场使用的,构成抢劫罪,“当场使用”是指行为人实力控制被害人期间使用信用卡。抢劫信用卡事后使用行为,不符合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成立要件之法益同一性、对象同一性和法益包括性要求,应单独定罪评价,且与抢劫罪并罚。抢劫信用卡事后使用的,按照抢劫罪(不计数额)和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并罚。抢劫信用卡既当场使用又事后使用的,按照抢劫罪和信用卡诈骗罪或者盗窃罪并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抢劫信用卡 不可的事后行为 法益侵害 信用卡诈骗
下载PDF
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荣春 张红梅 《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1-83,共3页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实质是指"不可数罪并罚的事后行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可以导致不可罚的缘由作出相应的分类,也可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本身的数量作出相应的分类。虽名为"不可罚&quo...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实质是指"不可数罪并罚的事后行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可以导致不可罚的缘由作出相应的分类,也可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本身的数量作出相应的分类。虽名为"不可罚",但"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并非绝对的"不可罚"。为尊重案件事实真相和体现个案正义,"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至少应作为从重量刑情节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的事后行为 数罪并 从重量刑情节
下载PDF
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及其应用——以交通肇事“顶包”情况的处理为切入点
11
作者 朱安迪 曲晟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138-142,共5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基于一般的社会认知,在行为人实施某些犯罪行为既遂后,往往会伴随在实践中通常不再另行定罪处罚的行为。但是对其不处罚的依据,是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仍存在争议。最具代表性的竞合理论认为其可罚性被前行为吸收...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指基于一般的社会认知,在行为人实施某些犯罪行为既遂后,往往会伴随在实践中通常不再另行定罪处罚的行为。但是对其不处罚的依据,是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法律性质仍存在争议。最具代表性的竞合理论认为其可罚性被前行为吸收,构成要件理论认为其自始不符合犯罪构成,这造成了实践中处理相似案件出现的不同结果。在因诉讼时效、刑事责任能力刑法失去对前行为评价机会时,只有应用竞合理论才能够对后行为有效规制;也只有应用竞合理论,才能解决对于参与事后行为的其他行为人的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竞合理论 诉讼时效 刑事责任能力
下载PDF
事后不可罚行为初探
12
作者 田颖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3-36,50,共5页
对于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学者们争议较多。状态犯不应成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前提,事后行为应是独立的犯罪,所侵害法益的范围及程度不应超过前行为。在对事后行为不可罚的原因进行解释时,无论是照搬大陆法系的法规竞合理论、构成要件理... 对于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学者们争议较多。状态犯不应成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前提,事后行为应是独立的犯罪,所侵害法益的范围及程度不应超过前行为。在对事后行为不可罚的原因进行解释时,无论是照搬大陆法系的法规竞合理论、构成要件理论,还是修正后的禁止重复评价理论、吸收犯理论,均难言准确合理。在实践中认定事后不可罚行为应当把握四个方面:前行为成立犯罪并既遂、行为侵犯的法益具有同一性、行为的主体应具有同一性、行为之间具有“必然的延伸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吸收犯理论 法益
下载PDF
事后不可罚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研究——以陈某汽车租赁诈骗案为例
13
作者 张留丰 《青年与社会》 2014年第2期95-97,共3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刑法罪数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实践中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应用相比,理论研究尚未成熟。笔者分析了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及引入意义,并认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理论基础在于禁止重复评价。最后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一... 事后不可罚行为是刑法罪数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司法实践中事后不可罚行为的应用相比,理论研究尚未成熟。笔者分析了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概念及引入意义,并认为事后不可罚行为的理论基础在于禁止重复评价。最后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一起疑难案例,将事后不可罚行为带入司法实践的具体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禁止重复评价 汽车租赁诈骗
下载PDF
事后不可罚行为与自洗钱入罪的规范适用
14
作者 陈伟 《环球法律评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0-175,共16页
事后不可罚行为具有学理价值,自洗钱入罪的立法修订提供了重新审视事后不可罚行为内部构造的契机。应立足前后行为的关系属性来界定事后行为的不可罚根据,并结合前后行为蕴涵的“法益关联”与“法益限定”来衡量法益侵害同一性。自洗钱... 事后不可罚行为具有学理价值,自洗钱入罪的立法修订提供了重新审视事后不可罚行为内部构造的契机。应立足前后行为的关系属性来界定事后行为的不可罚根据,并结合前后行为蕴涵的“法益关联”与“法益限定”来衡量法益侵害同一性。自洗钱入罪仍应在事后不可罚行为的框架内进行评价,自洗钱因法益变动而致使前后行为共罚的路径受阻,因而这一刑事立法入罪能够获得刑法教义分析的内在支持,但是不能据此而类推适用到其他赃物类犯罪。自洗钱应当立足于事后行为进行规范适用的入罪分析,既避免不当混同事前行为与事后行为所致的自洗钱犯罪化扩张,又防范兜底条款的非定型性带来自洗钱入罪后的并罚泛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后不可行为 洗钱罪 自洗钱 法益侵害同一性
原文传递
论共罚的事后行为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玉洁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8期124-125,共2页
以"共罚的事后行为"概念取代"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概念有其深层次意义。"不罚"忽视了后行为对法益的第二次侵害,"共罚"则对后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成立共罚的事后行为需要具备的成立条件包括... 以"共罚的事后行为"概念取代"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概念有其深层次意义。"不罚"忽视了后行为对法益的第二次侵害,"共罚"则对后行为进行了否定性评价。成立共罚的事后行为需要具备的成立条件包括没有侵害新的法益、后行为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该违法性已被事前的状态犯所评价完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的事后行为 不可的事后行为 成立要件
下载PDF
财产犯的事后行为评价问题 被引量:9
16
作者 陈洪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103-108,共6页
关于事后行为的评价,日本有"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论的分歧,德国存在构成要件论与竞合论的对立。殊途同归,都旨在说明事后行为是否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意在解决前行为因为存在实体性的刑罚阻却事... 关于事后行为的评价,日本有"不可罚"的事后行为论与"共罚"的事后行为论的分歧,德国存在构成要件论与竞合论的对立。殊途同归,都旨在说明事后行为是否具有构成要件该当性,意在解决前行为因为存在实体性的刑罚阻却事由或者诉讼法上的障碍时,能否以事后行为单独起诉、处罚。除事后销赃等个别情形外,通常应肯定事后行为的构成要件该当性,与前行为作为包括的一罪进行评价,因此,共罚的事后行为论及竞合论具有相对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的事后行为 的事后行为 盗窃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
下载PDF
认真评价本犯的事后行为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洪兵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1期95-103,共9页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给人当然不可罚的印象,因而"共罚的事后行为"的概念更为准确;在本犯行为因为具有违法性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超过追诉时效以及在诉讼法上不能证明时,能够而且必须对事后行为单独进行评价;未...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给人当然不可罚的印象,因而"共罚的事后行为"的概念更为准确;在本犯行为因为具有违法性阻却事由、责任阻却事由、超过追诉时效以及在诉讼法上不能证明时,能够而且必须对事后行为单独进行评价;未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财物或捡拾遗忘物,满十六周岁后故意加以毁坏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本犯教唆他人作伪证的,可能构成妨害作证罪;杀人后碎尸的,将侮辱尸体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有助于减少故意杀人罪死刑的不当适用;间歇性精神病人伤害他人,恢复正常后不救助而导致他人死亡的,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的事后行为 的事后行为 法益 期待可能性
下载PDF
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的类型化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郭小亮 王志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5期73-82,共10页
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间不具有内在关联性。根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和法益侵害标准,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的性质有三种,即纯事实性质的行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和并罚的事后行为。对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的... 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间不具有内在关联性。根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的成立要件和法益侵害标准,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的性质有三种,即纯事实性质的行为、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和并罚的事后行为。对财产犯罪事后处置行为的客观评价,需要对各种处置行为进行类型化建构,具体包括六大类:持有、占有、携带、运输行为,使用、消费、利用行为,毁坏、损坏行为,销售、转让、赠与行为,制造、加工、提取、伪造、变造、复制、传播行为,勒索、讹诈行为。对各类处置行为的具体评价,应根据处置行为的性质,结合普通物品、特殊物品和违禁物品等不同处置对象所引起的法益侵害之差异性分别予以考察,方能使评价结论客观妥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产犯罪 不可的事后行为 法益侵害 行为类型 财物种类
下载PDF
诈骗罪的事后行为和诈骗行为不成立牵连犯 被引量:1
19
作者 涂龙科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6期45-48,共4页
对于行为人利用欺骗方式进行兼并,然后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兼并后的单位的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不能成立诈骗行为和侵占①行为的牵连犯。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之后,处分财物的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刑法意义上,行为人只有一个诈骗... 对于行为人利用欺骗方式进行兼并,然后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兼并后的单位的财物占为己有的行为,不能成立诈骗行为和侵占①行为的牵连犯。行为人实施诈骗行为之后,处分财物的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在刑法意义上,行为人只有一个诈骗行为,没有侵占行为,不得以牵连犯惩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侵占罪 事后不可行为 牵连犯
下载PDF
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的刑法评价——基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之考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郭小亮 朱炜 《中国刑事法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2-51,共10页
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并非理所当然地构成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如果事后处分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或者扩大了原法益的侵害,应单独评价定罪。盗窃真实有效的金融票证等特定财物后使用的,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需独立定罪。盗窃毒品等违禁品... 盗窃后处分财物行为并非理所当然地构成不可罚的事后行为。如果事后处分行为侵害了新的法益,或者扩大了原法益的侵害,应单独评价定罪。盗窃真实有效的金融票证等特定财物后使用的,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需独立定罪。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后持有的,若持有数量未超出正常范围的,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或纯事实行为,持有数量超出正常范围的,成立持有型犯罪。盗窃种类物后毁坏的,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盗窃特定物后毁坏的,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普通赃物后出售的,若第三人为善意的,构成诈骗罪;盗窃毒品等违禁品后出售的,应以盗窃罪和贩卖毒品罪等并罚。盗窃财物后非法生产、制造、伪造和变造的,应以盗窃罪和事后之罪并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盗窃罪 不可的事后行为 处分行为 刑法评价 法益保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