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规子群及群阶与表现的关系之相关问题的证明
1
作者 王俊琴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年第6期108-110,共3页
本文利用了“正规子群及群阶与表现的关系”中的理论及有关定理证明了8个相关问题:(1)奇阶群中非单位元的任何不能与其逆元共轭。(2)奇阶群的阶与共轭元类之个数r(G),有关系式O(G)≡r(G)(mod16)。(3)有限群G之正则表现如有非恒同的实不... 本文利用了“正规子群及群阶与表现的关系”中的理论及有关定理证明了8个相关问题:(1)奇阶群中非单位元的任何不能与其逆元共轭。(2)奇阶群的阶与共轭元类之个数r(G),有关系式O(G)≡r(G)(mod16)。(3)有限群G之正则表现如有非恒同的实不可约成份,则O(G)为偶数。(4)奇阶群中任一个共轭元素类与它的逆类互异(单位元类除外)。(5)奇阶群G中共轭元素类之个数也必为奇数。(6)有限群G之共轭元素类的个数等于1/0(G)sun from x∈G to(O(Z_G(x)))。(7)H是群G之真子群,则r(H)<[G:H]·r(G),但r(H)与r(G)分别为H、G中共轭类个数。(8)H是G之子群。不论x是G之任何元,恒有O(Z_G(x))≤[G:H]·O(Z_H(x))。又“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G=H·Z_G(x)。在证明中问题4利用问题2的结论。问题5利用了问题4的结论。问题7利用了问题6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元素类 正则表现 恒同表现 不可表现
下载PDF
中小学艺术教育不可忽视
2
作者 杨少莽 《好日子》 2019年第11期18-18,共1页
艺术教育的功能不仅在于培养青少年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创造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德育效应更是显而易见,而且极大地促进青少年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在提高人的素质上有着不可预测的后劲,所以艺术教育不仅是德育的重要载体,也是智育的风帆。
关键词 艺术教育 创造力 智力 德育效应 发现美 表现不可忽视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崇高内涵及其审美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启 胡全生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4-102,共9页
本文分析了康德对美的美学和崇高的美学的划分,阐释了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为崇高美学的观点,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崇高内涵和审美特征主要存于六个方面:高歌反抗的艺术,只求怎么讲不问讲什么,尊奉不确定性为第一美学原则,"差异... 本文分析了康德对美的美学和崇高的美学的划分,阐释了利奥塔的后现代主义美学为崇高美学的观点,指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崇高内涵和审美特征主要存于六个方面:高歌反抗的艺术,只求怎么讲不问讲什么,尊奉不确定性为第一美学原则,"差异万岁",在极端和折中当中获取陌生,在调整期待中获取愉悦。本文认为,以传统的或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而论,后现代主义文学显然无美可言,因为它"不知道如何谈论自己的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美学 审美特征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不可表现
下载PDF
关于伊哈布·哈桑的文化理论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佟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39-44,共6页
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 1925一)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批评家.近年来,他致力于后现代主义专题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后现代转折: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 1925一)是美国当代著名文艺美学家、理论批评家.近年来,他致力于后现代主义专题研究,并取得了重要成果.其中《后现代转折: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The Postmodern Turn:Essays in Postmodern Theory and Culture)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本文从哲学文化视角,对哈桑的后现代文化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力图通过理论的阐释与评价“触摸”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特征的内在精神脉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哲学 伊哈布·哈桑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文化理论 不确定性 不确定内在性 文化特征 语言游戏 不可表现 反讽
下载PDF
审美与政治的伦理转向 被引量:3
5
作者 郝二涛(译) 《中国美学研究》 2018年第1期310-326,共17页
伦理是人们在环境、存在方式和行为准则之间建立一种认同感的思考。伦理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与艺术研究向伦理价值的回归,而意味着,在构成这样一个模糊的区域的因素中,具体的政治与艺术实践以及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区分消解了。这既为艺术... 伦理是人们在环境、存在方式和行为准则之间建立一种认同感的思考。伦理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与艺术研究向伦理价值的回归,而意味着,在构成这样一个模糊的区域的因素中,具体的政治与艺术实践以及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区分消解了。这既为艺术与审美反映的一种确定性存在设定边界,也通过共识与永恒正义的结合消除了政治、艺术与审美反映之间的差异。前者主要表现为审美的伦理转向,后者表现为政治的伦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转向 审美 政治 不可表现的 非区分
原文传递
审美与政治的伦理转向
6
作者 郝二涛(译) 《中外文论》 2018年第1期277-290,共14页
伦理是人们在环境、存在方式和行为准则之间建立的一种认同感的思考。伦理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与艺术研究向伦理价值的回归,而意味着,在构成这样一个模糊的区域的因素中,具体的政治与艺术实践以及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区分消解了。这既为艺... 伦理是人们在环境、存在方式和行为准则之间建立的一种认同感的思考。伦理转向并不意味着政治与艺术研究向伦理价值的回归,而意味着,在构成这样一个模糊的区域的因素中,具体的政治与艺术实践以及事实与法律之间的区分消解了。这既为艺术与审美反映的一种确定性存在设定边界,也通过共识与永恒正义的结合消除了政治、艺术与审美反映之间的差异。前者主要表现为审美的伦理转向,后者表现为政治的伦理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转向 审美 政治 不可表现的 非区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