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9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莫言文学作品日译中的文化不可译性及翻译策略
1
作者 张娅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2期71-74,共4页
语言翻译具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语言和文化的共通性成就了翻译的可译性,长期的翻译实践证明,可译性是有限度的。文化差异和空白的存在,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把具有中国乡土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莫言作品译介到日本时,如何克服文化的... 语言翻译具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语言和文化的共通性成就了翻译的可译性,长期的翻译实践证明,可译性是有限度的。文化差异和空白的存在,造成了文化的不可译性。把具有中国乡土气息和鲜明时代特征的莫言作品译介到日本时,如何克服文化的不可译性,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才能降低翻译损失是对翻译的重大考验。论文通过对莫言文学作品日译的实证研究,分析探究文化的不可译性及其翻译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不可译性 零翻 语用翻
下载PDF
浅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及其应对策略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斌 《海外英语》 2013年第13期142-144,共3页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 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都有其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翻译中便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可译的现象。根据英国语言学家、翻译学家卡特福德在其著作《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对不可译性的分类,主要从语言上的不可译性和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两方面来分析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现象,并针对不可译性提出了实用的翻译应对策略。以期加深翻译学习者和英语爱好者对不可译性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其掌握翻译策略,从而提高其翻译能力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和文化 不可译性 语言不可译性 文化不可译性 策略
下载PDF
语言的“不可译性”简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钟美华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语言的"不可译性"既有"文化不可译性"与"语言不可译性"之分,也有"相对不可译性"与"绝对不可译性"之别,应该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研究语言的"不可译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 语言的"不可译性"既有"文化不可译性"与"语言不可译性"之分,也有"相对不可译性"与"绝对不可译性"之别,应该具体分析和区别对待。研究语言的"不可译性",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异同,也有助于进一步探讨翻译理论,尤其是翻译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相对不可译性 绝对不可译性
下载PDF
不可译性的哲学价值及其在中西译学中的差异探究
4
作者 武光军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81-89,111,共10页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是翻译学的本源性问题,也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理论问题。论文对不可译性的产生历程、不可译性的正面译学价值以及不可译性在中西译学中的差异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梳理了中西译学中不可译性的产生历...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问题是翻译学的本源性问题,也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争论不休的一个理论问题。论文对不可译性的产生历程、不可译性的正面译学价值以及不可译性在中西译学中的差异这三个问题展开探讨。首先梳理了中西译学中不可译性的产生历程,然后指出不可译性既具有实践性的一面,也具有理论性的一面,分析了不可译性在译学中形而下和形而上的价值,最后分析了不可译性在中西译学中的四点差异:来源差异、界定差异、分类差异以及认知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价值 中西 差异
下载PDF
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兼评卡特福特的可译性理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朱玉彬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50-153,共4页
文章主要讨论了翻译中的可译性问题,并对卡特福特关于文化不可译性最终将由语言不可译性来解释的倾向提出了异议。通过定量分析英语谜语汉译后的可猜测程度,提出了区分语言不可译性与文化不可译性的必要性,以及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语言不可译性 文化不可译性 卡特福特 限度
下载PDF
试论英汉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1
6
作者 徐春霞 李延林 《零陵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154-156,共3页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文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 在翻译中,原语与译入语之间由于源流截然不同,在文化背景和生活环境方面,有根本的差异,所以有些语言文字不能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准确完整地把它再现出来。译入语本身缺乏相应的表达方式,这是相对不可译性产生的根源,或译入语缺乏对等的表达形式,这是绝对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本文就两种不可译性分别予以举例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相对不可译性 绝对不可译性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中国古诗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娜 《科技信息》 2008年第8期209-209,208,共2页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 中国古诗的翻译历来是一个难点。由于中西在语言文字、历史传统、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诸多差异,中西诗歌也存在不少差别。诗歌的翻译就是把原诗的形式与内涵用另一种语言忠实地再现出来,使目的语的异国读者能够从译品中尽可能获得与出发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共鸣和美的感受。诗歌的翻译虽然在一定限度内是可能的,但是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将从意境,意象,修辞,用典,音韵等几个方面来讨论诗歌的不可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诗翻 不可译性因素 不可译性
下载PDF
英汉互译中的不可译性
8
作者 康凯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73-75,共3页
由于不同语言之间自身结构和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差异,语际翻译存在着一定的限度。通过具体的例子,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方面阐述翻译中的不可译现象。
关键词 限度 语言不可译性 文化不可译性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的不可译性现象举例及解决策略
9
作者 张榕 《海外华文教育》 2016年第1期42-48,共7页
英汉不可译性在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该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解决策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阐述并列举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层面的不可译性现象,并提出了给译文增添标注信息的解决策略。课堂教学实验证明其有效性明... 英汉不可译性在外汉语教学中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该问题的处理方式和解决策略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本文阐述并列举了对外汉语教学中词汇、语法层面的不可译性现象,并提出了给译文增添标注信息的解决策略。课堂教学实验证明其有效性明显高于传统英文注释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词汇不可译性 语法不可译性 解决策略
下载PDF
不可译性及其转化策略 被引量:8
10
作者 于洁 高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4期67-69,共3页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随着人类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片面地强调翻译是可能的或是不可能的,而是表现了一种更为理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目前,人们也许尚可举出...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一直是翻译研究领域中一个长期争论不休的理论问题。随着人类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片面地强调翻译是可能的或是不可能的,而是表现了一种更为理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目前,人们也许尚可举出大量有关歇后语、幽默语、回文、典故等不可译的实例,但我们深信不可译性并非绝对,在一定时期的一定条件下,通过一定译者的创造性劳动,它确实可以向可译性转化。在此,笔者借助实例探讨了不可译性向可译性转化的三种策略,即语义归化、修辞归化、异化加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策略 归化 异化
下载PDF
论文化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5
11
作者 刘敏 张伶俐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9-93,共5页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 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当翻译实践遭遇语言和文化的双重障碍时,就产生了语言的不可译性及文化的不可译性。作为不可译性的一个重要体现,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翻译领域中一个无法忽略的问题,其在翻译过程中的处理对于准确、完整地传达原语的语义和文化特色来说尤为重要。本文通过详细阐述语言、文化与翻译之间的关系,探究了文化不可译性的根源及种类,并讨论了为达到等值翻译的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文化差异应采取的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不可译性 等值翻 文化差异
下载PDF
从佛教量论看翻译的实质及类型划分——兼论翻译理论中的不可译性问题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平 杨金萍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6,共9页
本文首先从佛教量论的角度对翻译的实质做出界定,指出翻译的实质是一种为他(社会性)的比量活动。根据翻译为他比量的实质,可以引导出翻译的两种类型:比知翻译和喻知翻译。比知翻译是具有事先直接约定性的语言传递活动;喻知翻译是没有事... 本文首先从佛教量论的角度对翻译的实质做出界定,指出翻译的实质是一种为他(社会性)的比量活动。根据翻译为他比量的实质,可以引导出翻译的两种类型:比知翻译和喻知翻译。比知翻译是具有事先直接约定性的语言传递活动;喻知翻译是没有事先直接约定的语言传递活动。根据从佛教量论对翻译实质和类型的规定,本文分析了不可译性问题,揭示出不可译性在认识论上的误区,指出不可译性是不可知论或怀疑论在翻译领域的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量论 为他比量 比知翻 喻知翻 不可译性
下载PDF
“不可译性”面面观 被引量:33
13
作者 王宾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1-87,共7页
本论文从认识论、本体论、语言哲学、科学哲学等不同领域勾勒出“不可译性” 问题的不同诠释框架与相应的解决路向。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认识论 语言学 本体论
下载PDF
唐诗主语省略英译补出现象——解读文化差异及意境不可译性 被引量:13
14
作者 陈伟英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6年第6期177-186,共10页
省略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汉语无论在书面语或口语表达上,都存在大量的主语省略现象,而英语特别是英语的正式书面表达中则少有主语的省略。英汉主语省略的差异不仅来自这两种极不相同的语言本身,更主要的是来自两种语言背后起支撑和依托... 省略是语言中的常见现象,汉语无论在书面语或口语表达上,都存在大量的主语省略现象,而英语特别是英语的正式书面表达中则少有主语的省略。英汉主语省略的差异不仅来自这两种极不相同的语言本身,更主要的是来自两种语言背后起支撑和依托作用的文化。因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和发展的。通过唐诗“主语省略”英译个案的考察和分析,可以论证这种差异离不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深层因素,进而证实诗歌翻译中意境具有不可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省略 唐诗 文化 不可译性
下载PDF
论翻译的悖论-不可译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文生 贾德江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9-111,共3页
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形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互相渗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通道相通、双语可以互译。同时由于语义系统结构的相对性,文化障碍和语言的审美功能导致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 语言的共性、人类思维形式的同一性以及文化的互相渗透性决定了翻译过程中信息转换通道相通、双语可以互译。同时由于语义系统结构的相对性,文化障碍和语言的审美功能导致了翻译中的不可译性。然而,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决定了不可译向可译性转化的趋向性。随着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思维的深化,以及文化相互渗透的加深,不可译总是处于向可译的动态转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趋向
下载PDF
语言的不可译性与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较 被引量:47
16
作者 田庆芳 《上海翻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1,共5页
本文从定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入手,举例分析什么是语言的不可译性,什么是文化的不可译性。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来阐述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而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不可译性。在一定条件下,文化的不可译性可以转换为可译... 本文从定义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入手,举例分析什么是语言的不可译性,什么是文化的不可译性。通过一系列的分析、比较来阐述语言的不可译性是绝对的不可译性,而文化的不可译性是相对的不可译性。在一定条件下,文化的不可译性可以转换为可译性。表面看似复杂的文化的不可译性比语言的不可译性更具操作性、可转换性。最终得出结论:语言的不可译性比文化的不可译性会引发更复杂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语言 文化
下载PDF
试论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被引量:4
17
作者 廖丽琴 李江涓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5期58-60,共3页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就在所难免。本文主要从语言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 翻译中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取决于翻译过程中语言之间的“对等语”或表达方式是否存在。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特征、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不可译的现象在翻译中就在所难免。本文主要从语言特征和文化两个层面对翻译中的不可译性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等语 语言 文化差异 思维方式 不可译性
下载PDF
中医术语不可译性探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汤思敏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3-176,共4页
通过对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现象的研究及对中医术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特征的分析,总结了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的形成原因,并依据形成原因提出了几个补偿改善方案,包括音译法、造词法、意译法和具体法。虽然文章肯定了中医术语在某种... 通过对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现象的研究及对中医术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语言特征的分析,总结了中医术语不可译性的形成原因,并依据形成原因提出了几个补偿改善方案,包括音译法、造词法、意译法和具体法。虽然文章肯定了中医术语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一定的不可译性,但由于民族间的文化交流是不间断的,因此中医的不可译性不会是永恒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术语 不可译性 文化 语言 改善方案
下载PDF
中英文幽默不可译性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艳 小荷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76-80,共5页
幽默是诙谐与机智的结合体。幽默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也成为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国际性艺术,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幽默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幽默翻译的过程中,幽默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丢失是不... 幽默是诙谐与机智的结合体。幽默不仅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乐趣,也成为了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幽默是国际性艺术,然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幽默的理解不尽相同。因此,在幽默翻译的过程中,幽默效果产生不同程度的丢失是不可避免的。文章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幽默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在实践中出现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译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默 不可译性 效果 语言 文化
下载PDF
范式视角的不可译性和可译性 被引量:13
20
作者 丰国欣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6-60,65,共6页
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论述不同语言之间“不可翻译”的内容为什么最终还是可以翻译出来这一语言哲学问题,即论述不可译性和可译性的相互渗透的特征,认为不可译性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技巧、策略和艺术的问题,更是范式的通约性支持了不可... 本文试图在理论上论述不同语言之间“不可翻译”的内容为什么最终还是可以翻译出来这一语言哲学问题,即论述不可译性和可译性的相互渗透的特征,认为不可译性的解决,不仅仅是一个翻译技巧、策略和艺术的问题,更是范式的通约性支持了不可译性的可译操作。不可译性和可译性的对立统一蕴含着语言系统的开放性和运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译性 范式 范例作用 通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