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热稳定性评估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旭光 沈立晋 《中国工程科学》 2004年第11期53-57,共5页
介绍了一种测试含能材料热稳定性的新方法———加速度量热仪 ,并用此法研究了硝酸铵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热分解过程 ,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自加热速率与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计算了分解动力学参数... 介绍了一种测试含能材料热稳定性的新方法———加速度量热仪 ,并用此法研究了硝酸铵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热分解过程 ,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自加热速率与分解压力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计算了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 ,讨论了放热反应系统的热惰性因子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表明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硝酸铵 非爆炸 不可还原性 加速度量热仪 热稳定
下载PDF
非还原个体主义的论证困境——为不可还原性与下向因果关系的辩护 被引量:1
2
作者 邝茵茵 范冬萍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7-112,共6页
R.Keith Sawyer提出非还原个体主义并利用Fodor的多重实现和狂野析取论证为不可还原性和下向因果关系辩护,但遇到了论证困难。Fodor的论证无法排除社会性质到个体性质的部分可还原或局部可还原的可能性,而且其论证本身主要是论证了特殊... R.Keith Sawyer提出非还原个体主义并利用Fodor的多重实现和狂野析取论证为不可还原性和下向因果关系辩护,但遇到了论证困难。Fodor的论证无法排除社会性质到个体性质的部分可还原或局部可还原的可能性,而且其论证本身主要是论证了特殊科学的自主性,并不足以证明下向因果关系。导致非还原个体主义论证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对依随关系解释模型的过分依赖。第二,心物关系与社会——个体关系未必是平衡的,把非还原物理主义完全移植到社会领域作的论证尚缺解释力。第三,缺乏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的解释模型。因此,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放弃依随关系的静态模型而采用动力学模型;修正认识论上的强突现观点;对社会性质的下向因果论证必须分清三个层次和三种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个体主义 不可还原性 下向因果 多重实现 狂野析取
原文传递
不可还原材料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理性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罗靖洁 董亚南 +1 位作者 Corinne Petit 梁长海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5期670-693,共24页
近年来,负载型金催化剂被视为多相催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广受研究.载体的选取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金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催化活性.针对载体本身对反应是否具有活性,可将其分为活性载体与惰性载体.活性载体主要为具有还原性的金... 近年来,负载型金催化剂被视为多相催化工业化进程中的机遇和挑战,因而广受研究.载体的选取可以有效调控纳米金催化剂的化学结构及催化活性.针对载体本身对反应是否具有活性,可将其分为活性载体与惰性载体.活性载体主要为具有还原性的金属氧化物;而惰性载体,诸如碳基材料、氧化硅、氧化铝等,多为反应条件下不具备还原性或不可进行还原处理的材料,不释放活性氧物种,通常不具备显著催化活性.一般情况下,活性载体负载的金纳米粒子(Au NPs)在CO氧化反应、醇类选择性氧化反应、水煤气变换等多相催化反应中均展现出优越的催化活性及目标产物的选择性;而以传统不可还原性材料负载Au NPs时,若非采用特殊的优化手段,该类金催化剂的活性及稳定性通常差强人意.尽管如此,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亦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独特优势,例如其多具有易于调控的表面性能、可调变的多样化微观结构,丰富的地壳储量和易于大规模产业化的优势等.因此,针对不可还原材料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探讨创新性的改性手段及其对金催化剂活性与稳定性的理性调控,成为近年来纳米金催化领域中最引人关注的研究课题之一.然而到目前为止,基于惰性载体负载金催化剂的系统性总结工作仍未见报道.作者及其所在团队围绕Au-载体/助剂表界面性质的精准调控及理性验证,以CO氧化与醇类选择氧化等反应为探针,对基于不可还原材料的纳米金催化剂的设计理念和改性手段进行了多尺度的探索.基于本组研究工作及近十年相关文献报道,本综述将以几种典型的不可还原材料为例,针对负载型金催化剂的研究进展进行详尽的阐述.从催化剂设计的理论设想和实践方案入手,对特殊结构材料的独创性研制手段、二元金属掺杂及表面功能化手段、特殊氛围处理等备受关注的改性手段进行归纳.并进一步对改性手段影响表面化学结构、电子结构、Au-载体/助剂间的相互/协同作用、催化剂形貌的实例以及水物种参与对反应的影响等方面展开对比讨论.本综述旨在为致力于金催化研究工作及有志在该领域一展抱负的研究者拓展新的方向,全面诠释不可还原材料作为惰性载体在金催化领域的巨大应用前景,进一步激发不可还原载体负载金催化剂开发的新思路,推动纳米金催化的工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催化剂 不可还原性载体 助剂修饰 金-载体界面 协同作用
下载PDF
不可还原的意向性:托马斯·里德与维特根斯坦
4
作者 文玉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7-32,共6页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观念论是一种意向性还原理论。在18世纪,观念论被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激烈批评;在20世纪,观念论受到维特根斯坦的猛烈批判。两位哲学家都拒绝观念论的意向性还原论进路,坚持意向性的不可还原性。但对于为什么... 西方近代哲学中的观念论是一种意向性还原理论。在18世纪,观念论被苏格兰哲学家托马斯·里德激烈批评;在20世纪,观念论受到维特根斯坦的猛烈批判。两位哲学家都拒绝观念论的意向性还原论进路,坚持意向性的不可还原性。但对于为什么意向性不可还原,两位哲学家却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念论 意向 还原 不可还原性
下载PDF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热分解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沈立晋 汪旭光 宋锦泉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2-238,共7页
利用加速度量热仪分别对普通硝酸铵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绝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通过动力学模型编程在微机控制系统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自加热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准速... 利用加速度量热仪分别对普通硝酸铵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绝热分解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通过动力学模型编程在微机控制系统上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得到了绝热分解温度与压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自加热速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准速率常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最大温升速率所需时间随温度的变化曲线,计算了分解动力学参数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不可逆温度和自加速分解反应温度。所有实验结果都表明,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动力学 热分解反应动力学 加速度量热仪 农用硝酸铵 非爆炸 不可还原性
下载PDF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硝酸铵的研究综述(英文)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旭光 沈立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81-384,共4页
综述了非爆炸且不可还原硝酸铵的研究现状,提出了钝化硝酸铵的要求并介绍了硝酸铵 的热分解机理。同时,对如何选择钝化剂以及钝化后的硝酸铵的爆炸性测试提出了见解。
关键词 无机化学 硝酸铵 非爆炸 不可还原性 钝化剂 综述
下载PDF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研发
7
作者 沈立晋 《工程爆破》 2004年第1期90-91,共2页
硝酸铵是制造民用炸药的主要原料 ,又是一种农用化肥 ,极易被私自炒成炸药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针对这一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 2 0 0 2年 9月发布了 5 2号文件 ,明确将硝酸铵分为工业硝酸铵和农用硝酸铵。农用硝酸铵必须改性成不爆炸物... 硝酸铵是制造民用炸药的主要原料 ,又是一种农用化肥 ,极易被私自炒成炸药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针对这一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 2 0 0 2年 9月发布了 5 2号文件 ,明确将硝酸铵分为工业硝酸铵和农用硝酸铵。农用硝酸铵必须改性成不爆炸物质且不可还原。因此 ,农用硝酸铵生产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北京矿冶研究院根据国家提出的需要 ,立即集中力量对农用硝酸铵课题进行了研究开发。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 ,在消除硝酸铵的爆炸性、提高热稳定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达到了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要求 ,能够解决目前硝酸铵生产企业的困境 ,而且不增加农民的负担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非爆炸性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研发简报》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表征与测试技术》刊登如下 ,以供有关单位研究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硝酸铵 非爆炸 热稳定 钝化剂 不可还原性 复合肥料
下载PDF
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表征与测试技术
8
作者 沈立晋 《工程爆破》 2004年第1期91-92,共2页
硝酸铵是制造民用炸药的主要原料 ,又是一种农用化肥 ,极易被私自炒成炸药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针对这一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 2 0 0 2年 9月发布了 5 2号文件 ,明确将硝酸铵分为工业硝酸铵和农用硝酸铵。农用硝酸铵必须改性成不爆炸物... 硝酸铵是制造民用炸药的主要原料 ,又是一种农用化肥 ,极易被私自炒成炸药 ,严重危害公共安全。针对这一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于 2 0 0 2年 9月发布了 5 2号文件 ,明确将硝酸铵分为工业硝酸铵和农用硝酸铵。农用硝酸铵必须改性成不爆炸物质且不可还原。因此 ,农用硝酸铵生产必须寻找新的出路。北京矿冶研究院根据国家提出的需要 ,立即集中力量对农用硝酸铵课题进行了研究开发。经过较长时间的试验研究 ,在消除硝酸铵的爆炸性、提高热稳定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达到了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要求 ,能够解决目前硝酸铵生产企业的困境 ,而且不增加农民的负担 ,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非爆炸性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研发简报》和《非爆炸且不可还原农用硝酸铵的表征与测试技术》刊登如下 ,以供有关单位研究应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爆炸 不可还原性 农用硝酸铵 NEIFAN 热稳定 化学 物理化学 乳化剂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维度探析
9
作者 杨双双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7-11,共5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一个关乎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存在、生长和发生现实意义的质点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终极性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可以从其生长点、不可还原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问题是一个关乎到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大问题。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存在、生长和发生现实意义的质点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终极性归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可以从其生长点、不可还原性、批判性、感性的实践性和人的解放五个维度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理论 整体 生长点 不可还原性 批判 实践 人的解放
下载PDF
从史料实证角度探析高考历史试题的解题方法
10
作者 熊琴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3年第11期37-39,共3页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取典型素材,创设灵活多变的情境,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本文从史料实证角度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探析高考历史试题的解题方法。一、史料信息获取是基础历史学科是通过分析研究重... 2023年高考历史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选取典型素材,创设灵活多变的情境,考查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本文从史料实证角度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探析高考历史试题的解题方法。一、史料信息获取是基础历史学科是通过分析研究重大历史事件等,探寻历史的价值的。历史具有不可试验性与不可还原性,这就要求学习者借助多种途径获取和整合史料,准确提取和正确分析信息,认识真实的历史。【例】1910年,长沙爆发抢米风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料实证 知识的理解 学科素养 立德树人 不可还原性 解题方法 高考历史试题 信息获取
下载PDF
医学人工智能威胁论的哲学辨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亮英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5-30,共6页
对“意识难题”的分析表明,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自我指称性决定了感受性意识的不可还原性,因而不可能产生拥有像人类一样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I医生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医生;通过医学增强的脑机融合人的意识能... 对“意识难题”的分析表明,意向性因果关系的自我指称性决定了感受性意识的不可还原性,因而不可能产生拥有像人类一样自由意志的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I医生不可能完全替代人类医生;通过医学增强的脑机融合人的意识能够被“存储式”意识数据库间接干涉、修改,甚至设计,因其丧失了自由意志,也不再是真正的人类,但其拥有的“超能力”将对人类构成深层次威胁;弱AI运用过程中的权责或伦理问题,则可以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法律的完善而逐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人工智能 意识难题 不可还原性 脑机融合 自由意志
下载PDF
论心智现象的真实存在
12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心智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针对物理主义视心智现象为虚幻的观点,非物理主义则通过一些独到的实验努力辩护其真实存在。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可从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论证:其一是通过现象学原则宣示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其二是... 心智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针对物理主义视心智现象为虚幻的观点,非物理主义则通过一些独到的实验努力辩护其真实存在。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可从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论证:其一是通过现象学原则宣示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其二是依据多方面的事实、知识和原理法则分五步论证心智现象不可自然化、不能还原于或同一于物理事物;其三是论述觉知和自我生命对心智现象真实存在的亲证,"真"的概念逻辑表明亲证是断定真事的可靠方法。心智是觉知和自我生命相关联的经验现象,因此看待与研究心智或意识就不能只从抽象的理论原则着手,更主要是依据自我生命经验,以觉知为本质,在知、情、意的灵明体悟中探查心智和意识的奥秘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现象 现象学原则 不可还原性 觉知 自我
下载PDF
奥康纳行动者因果理论的困境
13
作者 管清风 《保定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7-10,共4页
以奥康纳为代表的行动者因果关系理论是对自由意志进行辩护的现代三大理论进路之一。奥康纳试图通过建构一个有积极能力、有控制力的行动者,并与事件因果关系相区别,在批评中维护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分析这一理论,确实还存在许多难以解... 以奥康纳为代表的行动者因果关系理论是对自由意志进行辩护的现代三大理论进路之一。奥康纳试图通过建构一个有积极能力、有控制力的行动者,并与事件因果关系相区别,在批评中维护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分析这一理论,确实还存在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因果关系 行动者因果关系 不可还原性 非决定论
下载PDF
集体意向的整体性特征
14
作者 柳海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9,共7页
整体论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可以从不可还原性和同一性两个维度解决。不可还原性回答了整体是否具有其特有的属性,同一性解释了单独个体与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从不可还原性看,集体意向是个体意向中共同内容的组合,它只具有组... 整体论中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可以从不可还原性和同一性两个维度解决。不可还原性回答了整体是否具有其特有的属性,同一性解释了单独个体与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之间的关系。从不可还原性看,集体意向是个体意向中共同内容的组合,它只具有组合性而没有不可还原的整体性,组合性使意向性具备了集体形式。从同一性看,个体和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体是一致的,集体意向中的"集体"指的是个体意向中的共同部分,它的实际承担者仍然是参与了"共同部分"的个体。集体意向可以被还原为个体属性及其相互关系,其根植于人的关系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 集体意向 不可还原性 同一 组合
原文传递
“说不出”及其现象意义——西方语言哲学新问题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7
15
作者 梁瑞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从语言哲学和心理语言学(特别是语言产出)的双重角度考察了感觉经验的“说不出”这一语言事实,亦即传统哲学中“不可言说”的问题。作者认为,“说不出”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说不出”指语言无法产出,弱式“说不出”则指,即便说... 本文从语言哲学和心理语言学(特别是语言产出)的双重角度考察了感觉经验的“说不出”这一语言事实,亦即传统哲学中“不可言说”的问题。作者认为,“说不出”有强式和弱式之分。强式“说不出”指语言无法产出,弱式“说不出”则指,即便说话者产出了语言,也无法让听话者通过语言把握感觉经验的现象意义。现象意义不可还原为语言,但可以被人理解,不可还原性是由私人经验和公共语言的不对称性决定的,可理解性则立足于本文提出的经验网络假说。现象意义的存在,说明语言在表达感觉经验时是贫乏的,但是语言的指引性弥补了语言的贫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不出 现象意义 不可还原性 经验网络假说
原文传递
从复杂系统理论看智能设计论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春雨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28,共5页
本文在对智能设计论兴起的科学依据进行方法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与智能设计相关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偶然性和不可还原性。通过科学和哲学上的论证,试图表明,尽管进化论等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足,但智能设计论也... 本文在对智能设计论兴起的科学依据进行方法论分析的基础上,着重从复杂系统理论的角度,探讨了与智能设计相关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偶然性和不可还原性。通过科学和哲学上的论证,试图表明,尽管进化论等在细节上还有很多不足,但智能设计论也并不因此成为目前科学条件下惟一合理的理论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设计 概率 不可还原性的复杂
原文传递
论弗雷格的索引词理论
17
作者 夏年喜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0-105,共6页
索引词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自然语言中,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对索引词的哲学思考及逻辑研究既是语言哲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自然语言逻辑以及语义学、语用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要件。弗雷格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语言哲学的代表人... 索引词普遍存在于每一种自然语言中,存在于我们的日常语言中,对索引词的哲学思考及逻辑研究既是语言哲学不可缺少的一个构成部分,也是自然语言逻辑以及语义学、语用学不可或缺的一个要件。弗雷格作为现代逻辑的创始人、语言哲学的代表人物,其关于索引词的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将通过"索引词"与"指示词"的用法入手,在论述弗雷格迷题的索引词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弗雷格关于"我"的不可交流的思想,并评说其学术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引词 指示词 弗雷格迷题的索引词版本 不可还原性
原文传递
系统的整体效应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之浚 《群言》 1993年第8期24-26,共3页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系统具有不可简化性——即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联系而成的有机整体;其次,系统具有可分解性,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 系统指的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确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具有三个特点: 首先,系统具有不可简化性——即系统是一个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联系而成的有机整体;其次,系统具有可分解性,可以分解为若干基本要素;第三,系统还具有不可还原性,因为系统具有不同于组成部分的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联系 可分解 不可还原性 有机整体 整体结构 单元串联 政策网络 单元 整体思想 单元的
原文传递
人格精神的“直面”
19
作者 高恒文 《书城》 1994年第7期9-11,共3页
每一个人生都是难以"直面"的。就其本人而言,不仅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清醒地"直面"自己的某一人生侧面。即使"解剖别人,常常更无情地解剖自己"的鲁迅,是否... 每一个人生都是难以"直面"的。就其本人而言,不仅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更重要的还在于由于各种原因而不能清醒地"直面"自己的某一人生侧面。即使"解剖别人,常常更无情地解剖自己"的鲁迅,是否也存在这一侧面?这恰恰是以往各种"鲁迅传"所回避的问题。而对传记作者来说,困难似乎并不在于历史哲学所谓的存在的"不可还原性",而在于由于各种政治的、社会的压力(如"为尊者讳")而形成的"心理障碍"遮蔽了自己的视线。对于每一个今天试图为鲁迅作传的作者来说,似乎更是如此。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晓明的近著《难以直面的人生——鲁迅传》,是一部极有意义的成功之作;作者对鲁迅人格精神的"直面"所获得的意义及其方式,都将给我们以极大的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精神 鲁迅思想 为尊者讳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可还原性 历史哲学 《野草》 鲁迅研究 王晓明 自叙传
原文传递
关于这一期
2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4年第10期1-1,共1页
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一个引领当代课程哲学思潮的重要命题。抢了我们的眼球的,不仅仅在于这种话语方式的新颖,更在于这一“话语”所显露出的课程正在走向的深邃境地——课程既不是以“圈养”方式,也不是以“游牧”方式进行的,而是人生... 课程即人生传记过程。一个引领当代课程哲学思潮的重要命题。抢了我们的眼球的,不仅仅在于这种话语方式的新颖,更在于这一“话语”所显露出的课程正在走向的深邃境地——课程既不是以“圈养”方式,也不是以“游牧”方式进行的,而是人生的传记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参与的生活。“传记”式课程,把课程视野中人的生活看成自我建构人生意义的过程,是一种人生体验的过程,局有体验性、过程性和不可还原性的特点。这种课程描述所显示出的理想境界,令人神往,引人求索,诱人学习实践不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课程 话语方式 不可还原性 哲学思潮 自我建构 体验 新课改理念 教育局长 教育管理 开篇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