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认知功能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琼 罗晓敏 +1 位作者 邵枫 王玮文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49-45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慢性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前额叶介导的认知灵活性损伤特征。方法分别给予应激组大鼠(n=8只/组)两周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CUS)或社会挫败(social defeat,SD)应激。应激结束后采用糖水偏好测试检测快感缺失(一种典型抑郁样行为),采用注意定势转移任务(attentional set-shifting task,AST)检测认知灵活性改变,主要包括逆反学习(reversal learning,REL)和外维度定势转移(extra-dimensional set-shifting,EDS)能力。结果与相应对照组相比,CUS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降低[(7.24±1.64)vs(13.83±1.50),P<0.05]。SD组大鼠的糖水消耗量和糖水偏好指数较相应对照组降低[(4.28±1.96)vs(13.17±2.79),P<0.01;(27.96±11.64)vs(82.97±16.13),P<0.05]。在AST测试中,CUS诱导以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CUS组大鼠在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较相应对照组增加[(15.57±1.53)vs(10.50±1.41),P<0.05],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以REL和EDS损害为特征的认知灵活性缺失,表现在SD组大鼠在REL和EDS阶段的训练达标次数均较相应对照组增加[REL:(17.30±0.76)vs(14.00±0.97),P<0.01);EDS:(15.80±1.72)vs(9.33±0.80),P<0.01]。结论慢性不可预期性应激和社会挫败应激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认知灵活性不同成分的损害,为进一步研究抑郁症不同认知表型障碍的神经生物学机理提供了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预期性应激 社会挫败 抑郁 前额叶 认知灵活
下载PDF
论漆画表现的非预期方法的价值
2
作者 陈思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 2014年第12期66-67,共2页
由于漆画创作的变化性非常大,即使前期的工序跟自己的画稿相吻合,在制作的途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变,可能会出现比原来画稿更好的方法,程序上的改变也会导致色彩、机理、图形等跟预想的不一样,甚至与创作者所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是... 由于漆画创作的变化性非常大,即使前期的工序跟自己的画稿相吻合,在制作的途中也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变,可能会出现比原来画稿更好的方法,程序上的改变也会导致色彩、机理、图形等跟预想的不一样,甚至与创作者所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这是漆画的特色,同时也会成为导致漆画不能快速跟进大美术步伐的绊脚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画 不可预期性 突变
下载PDF
浅谈JAVA垃圾回收机制
3
作者 赵红丽 《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4年第4期100-103,共4页
垃圾回收机制是JAVA的主要特性之一,在对垃圾回收机制进行概述之后,本文从"失去引用"和"离开作用域"这两个角度分析了JAVA程序中的对象在何种条件下满足垃圾回收的要求。最后,本文简要介绍了垃圾回收机制的两个特性。
关键词 JAVA 垃圾回收机制 离开作用域 失去引用 自动 不可预期性
下载PDF
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浩男 孙宏伟 +2 位作者 王艳郁 姜能志 孙琳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070-1075,共6页
目的 探讨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 GluR1)免疫反应活性的影响.方法 40只两月龄Wista... 目的 探讨短期低剂量褪黑素与氯胺酮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及前额叶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和谷氨酸受体1(glutamate receptor 1, GluR1)免疫反应活性的影响.方法 40只两月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n=10):对照组(CON组)、慢性应激抑郁组(CUS组)、慢性应激抑郁+褪黑素组(CUS+MT组)和慢性应激抑郁+氯胺酮组(CUS+KET组).除CON组外,余组大鼠接受42 d不同应激源暴露刺激.采用糖水偏好实验检测抑郁模型是否建立成功.CUS+MT组大鼠予以褪黑素(10 mg/kg,i.g)灌胃给药,CUS+KET组大鼠则腹腔注射氯胺酮(10 mg/kg,i.p),药物处理均1次/d,给药14 d后进行强迫游泳实验并于实验开始后第58 d取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额叶BDNF及GluR1免疫反应活性.结果 (1)与CON组相比,CUS组、CUS+MT组和CUS+KET组在建模后给药前出现明显抑郁样行为,糖水偏好比率下降(t=3.365,P〈0.05),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1).(2)给药14 d后,与CUS组[(146.34±34.10)s]相比,CUS+MT组[(60.70±18.56)s]与CUS+KET组[(56.43±20.46)s]大鼠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显著减少.CUS+MT 组[(1328.99 ± 282.46)个/mm2]与 CUS+KET 组(1224.76 ± 116.53)大鼠前额叶BDNF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上调,且CUS+MT组前额叶BDNF阳性细胞数量较CUS+KET组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P〈0.05).(3)给药14 d 后,与 CUS 组[(495.14±109.01)个/mm2]相比,CUS+KET组[(807.82±193.25)个/mm2]大鼠前额叶Gl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86,P〈0.05),而CUS+MT组与CUS组比较,GluR1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褪黑素具有与氯胺酮相似的抗抑郁作用.褪黑素抗抑郁的作用机理可能与前额叶BDNF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氯胺酮 抑郁症 不可预期性应激 大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