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效果 被引量:3
1
作者 夏凤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22年第18期90-92,共3页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2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肌瘤的体积大小不同,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纳入标注后,将其分...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72例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肌瘤的体积大小不同,患者均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符合纳入标注后,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比组,每组患者36例,研究组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对比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体积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将获取数据统计,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肠蠕动恢复时间来统计,对比组子宫肌瘤4~5 cm及>5 cm分别为(57.24±7.25)min、(76.85±8.33)min,(72.24±9.41)mL、(121.36±10.65)mL,1例(2.77%)、4例(11.11%),1例(2.77%)、4例(11.11%),(18.41±3.26)h、(21.34±6.29)h;研究组分别为(55.72±7.14)min、(69.58±6.17)min,(71.24±9.25)mL、(92.63±9.36)mL,1例(2.77%)、2例(5.55%),2例(5.55%)、2例(5.55%),(8.24±1.56)h、(28.51±7.89)h。治疗4~5 cm子宫肌瘤的过程中,研究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优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从手术时间以及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以及中转手术患者的数量、并发症发生率与对比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cm子宫肌瘤时,对比组肠蠕动恢复时间优于研究组,而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手术时间、中转手术例数、并发症发生率与研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大小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 不同体积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不同切除方法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春玲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2年第18期90-93,共4页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不同切除方法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研究宫腔镜电切术不同切除方法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宫腔镜手术治疗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n=39)和对照组(n=39)。试验组采用开窗后切除法,对照组采用直接切除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随访指标、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两组患者的子宫肌层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6个月内,试验组子宫内膜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试验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试验组妊娠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中宜使用开窗后切除法,能促使患者术后子宫内膜创面快速愈合,预防术后宫腔粘连,提高妊娠成功率,对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子宫肌层愈合及术后复发率无影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 切除方法 宫腔粘连 妊娠结局
下载PDF
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前超声评估MFM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晶华 黄文燕 +4 位作者 张瑞 马雪莲 史从宁 李文君 冯力民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3-528,共6页
目的评估超声检测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yometrial free margin,MFM)在宫、腹腔镜两种术式去除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病例选取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行宫腔镜(实... 目的评估超声检测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yometrial free margin,MFM)在宫、腹腔镜两种术式去除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中的临床应用,为临床病例选取经济有效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2月期间行宫腔镜(实验组)和腹腔镜(对照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去除术的分别为103例和87例。采用回顾性的方法,记录阴道超声观察术前子宫肌瘤的直径,位置(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浆膜面的最短距离和到子宫黏膜面的最短距离)及肌瘤的数目、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变化情况,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指标。结果术前阴道超声检测宫、腹腔镜手术的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的数目和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FM),宫腔镜组为(5.88±1.60)mm,腹腔镜组为(4.92±2.62)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子宫肌瘤包膜到子宫黏膜面的最短距离分别为宫腔镜组(2.78±2.16)mm,腹腔镜组(9.45±6.284)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腹腔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52.32±22.48)min和(88.34±18.42)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0.28±36.28)m L和(48.39±32.61)m L,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分别为(7.98±6.20)g/L和(16.32±4.53)g/L,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2.23±1.02)d和(5.03±1.10)d,住院费用分别为(4 989.52±988.98)元和(12 523.23±2 871.08)元,上述指标宫腔镜组均低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病例术后组织病理均为良性子宫平滑肌瘤。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是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对于直径<65 mm,子宫肌瘤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5 m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选择宫腔镜电切术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超声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子宫肌瘤电切术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下载PDF
宫腔镜下Ⅱ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生澎 孙宇婷 +2 位作者 张露平 杨保军 冯力民 《中国医刊》 CAS 2022年第12期1353-1355,共3页
目的评估Ⅱ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行宫腔镜下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63例因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接受TCR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 目的评估Ⅱ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行宫腔镜下切除术(transcervical resection of myoma,TCR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的63例因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接受TCRM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瘤体直径分为直径<5cm组40例、直径≥5cm组23例,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术中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术前月经量增多比例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直径<5cm组比较,直径≥5cm组子宫肌瘤的直径更大,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更低,术前血红蛋白<110g/L的比例更高,术前痛经比例更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一次手术满意切除率以及大部分切除、术中并发症、二次手术的比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直径≥5cm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膨宫液用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直径<5cm组(P<0.05)。术后2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直径≥5cm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改善量及血红蛋白改善率均显著高于直径<5cm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直径≥5cm的Ⅱ型子宫黏膜下大肌瘤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 月经过多 痛经 血红蛋白
下载PDF
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子宫肌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葛彩芹 张林杰 《中国农村卫生》 2020年第19期35-35,3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的Ⅱ型子宫肌瘤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和宫腔镜组,并根据体积分三组。结果:小体积组:宫腔镜手术方式较腹腔镜手术在操作耗时等方...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治疗不同体积Ⅱ型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择腹腔镜与宫腔镜手术的Ⅱ型子宫肌瘤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和宫腔镜组,并根据体积分三组。结果:小体积组:宫腔镜手术方式较腹腔镜手术在操作耗时等方面有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体积组:两种手术方式除排气时间宫腔镜略有优势外,其他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体积组:除中转手术方式发生率(25%vs5.0%)外,两种术式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在肌瘤直径小效果确切,随着体积增大,宫腔镜手术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宫腔镜手术 不同体积子宫肌瘤 效果
下载PDF
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黄珊珊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04-305,共2页
目的 分析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 目的 分析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120例,分为实验组患者60例,对照组患者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法 进行治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操作简便安全,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米非司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平英 《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2年第7期671-672,共2页
目的观察并探讨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98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98例患... 目的观察并探讨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4月~2012年4月期间在我院妇产科住院治疗的98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9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有49人。两组患者均进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其中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前加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手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5.42%),且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用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米非司酮 黏膜下子宫肌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宫腔镜电切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8
作者 王鸿静 陆杏菊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315-316,共2页
宫腔镜已成为妇科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宫腔镜肌瘤电切术(TCRM)是在宫腔镜的直视下,通过电切环对子宫肌瘤进行切除的微创技术,TCRM既能切除肌瘤,控制出血,又能保留子宫,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围手术期护理 疾病诊断 微创技术 子宫肌瘤 TCRM
下载PDF
GnRHa对育龄期女性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申丽媛 池余刚 +2 位作者 杨晓煜 彭书敏 文亚玲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探讨GnRHa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并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58例,根据术前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 目的:探讨GnRHa对有生育要求的育龄期女性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后宫腔粘连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并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患者58例,根据术前是否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分为GnRHa组(A组)和非GnRHa组(B组),GnRHa组(A组)术前应用GnRHa3个周期后行宫腔镜切除Ⅱ型黏膜下子宫肌瘤30例,非GnRHa组(B组)术前不应用GnRHa,直接行宫腔镜切除黏膜下肌瘤28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体量,1个月后再次行宫腔镜检查,评估宫腔情况,记录宫腔粘连发生情况,同时取部分子宫内膜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Ⅰ,Col-Ⅰ)、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2组中的表达情况,尝试妊娠6~12个月随访妊娠结局。结果:(1)A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40.90±15.09)min,B组为(52.9±13.5)min,A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7.0±14.4)mL,B组为(52.3±17.5)m L,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宫腔镜电切术后A组宫腔粘连发生率为6.7%(2/30),B组为7.7%(2/26),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2组中Col-Ⅰ、CTGF及TGF-β1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尝试妊娠后随访6~12个月,A组妊娠率达72%,B组妊娠率达68.2%,2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GnRHa预处理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但未能改善术后宫腔粘连的发生及患者的妊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A 黏膜下子宫肌瘤 宫腔粘连 胶原蛋白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下载PDF
超声在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郭雪 裴敏 +1 位作者 李琳 周英 《中国性科学》 2018年第11期62-65,共4页
目的:分析超声在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18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估图像质量,分析不同超声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分型的诊断效能,重点分析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 目的:分析超声在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评估中的价值。方法:118接受手术治疗的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前均进行经腹超声和经阴道超声检查,评估图像质量,分析不同超声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分型的诊断效能,重点分析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以指导手术治疗。结果:118例患者经腹、经阴道超声检查图像质量评分依次为(3. 22±0. 41)分、(3. 16±0. 4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漏诊率、误诊率及诊断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误诊率为2. 54%,明显低于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的10. 17%、8. 47%;诊断准确率为97. 46%,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经阴道超声的88. 14%、90. 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经阴道超声联合诊断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为93. 75%、94. 29%、94. 07%,明显高于经腹超声诊断的87. 50%、92. 86%、90. 67%和经阴道超声诊断的85. 42%、92. 86%、85. 83%。0型或Ⅰ型与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超声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超声表现以多发肌瘤、肌瘤直径>5cm为主,肌瘤除继发囊性变外,纤维化、钙化较为常见,CDFI信号丰富。结论:经腹和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效能,且有助于术前探清肌瘤情况,为手术方式和手术途径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判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子宫黏膜下肌瘤 术前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永生 尹香花 +2 位作者 苏悦 高静 吉小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3期88-90,共3页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患者大多有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混乱等[1]。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普遍开展,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除术(TCRM)替代了传统的子宫黏... 子宫黏膜下肌瘤是常见的妇科良性肿瘤,主要表现为肌瘤向子宫腔内生长,患者大多有月经改变,表现为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周期混乱等[1]。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技术的普遍开展,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除术(TCRM)替代了传统的子宫黏膜下肌瘤开腹手术,成为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代表性手术方式之一[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电切 效果 安全性
下载PDF
超声评价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 被引量:7
12
作者 邱淑萍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8年第7期500-501,共2页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宫腔镜和腹腔镜是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本组应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 子宫肌瘤是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其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常发生于育龄妇女。宫腔镜和腹腔镜是临床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主要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本组应用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子宫肌瘤假包膜到浆膜面的最短距离(MFM)和子宫肌瘤假包膜到黏膜面的最短距离(MMF),分析宫腔镜和腹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临床效果。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26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临床治疗 腹腔镜 宫腔镜 超声评价 平滑肌细胞增生 经阴道超声测量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疗效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惠杰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疗效。方法:选取175例子宫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前90例作为对照组,后8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疗效。方法:选取175例子宫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前90例作为对照组,后85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比两种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手术完成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2%)低于对照组(10.6%)(P<0.05)。结论:在治疗子宫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时选择超声引导下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患者住院天数,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 黏膜下肌瘤 超声 宫腔镜
下载PDF
宫腔镜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汪香梅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135-136,138,共3页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黏膜下Ⅱ型肌瘤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并选择同期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庐江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0例子宫黏膜下Ⅱ型肌瘤患者,将其作为实验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并选择同期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均给予开腹手术治疗。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术后疼痛以及术后病率方面,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进行随访发现,实验组中并没有患者发生并发症。结论:在对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微创,术后恢复快,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 黏膜下子宫肌瘤 电切术 安全性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冰 《当代医学》 2019年第27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传统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78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电切术,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39例:传统电切除术)与实验组(39例:双极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预后。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均少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短,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13%)明显少于对照组(17.45%)(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诊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vs.46.15%)(P<0.O5)。结论对于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行双极电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电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传统电切除术 双极电切除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生殖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群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9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直接切除法...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开窗后切除对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50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25例予以直接切除法,研究组25例予以开窗后切除法。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低程度、膨宫液用量、血清雌激素(E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雌激素(FSH)水平、子宫肌层愈合情况、子宫内膜创面愈合情况、术后宫腔粘连发生情况以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减低程度、膨宫液用量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LH、FSH、E2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子宫肌层愈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子宫内膜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子宫内膜创面愈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时术后宫腔粘连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妊娠率(64.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0%)(P<0.05)。研究组首次妊娠距宫腔镜电切术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采用开窗后切除法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更好地保护患者的生育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宫腔镜电切术 开窗后切除法 生育功能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毛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21期62-63,共2页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6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按照宫腔镜电切术肌瘤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切除,实验组采用开窗...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两种切除方法对生殖预后的影响。方法66例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的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按照宫腔镜电切术肌瘤切除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直接切除,实验组采用开窗后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年妊娠情况及成功妊娠生育结局。结果对照组术后2年共有20例(60.61%)成功妊娠,其中有15例为自然妊娠,有5例辅助生殖助孕;实验组术后2年共有30例(90.91%)成功妊娠,其中有22例为自然妊娠,有8例辅助生殖助孕;实验组术后2年妊娠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0,P<0.05)。实验组生育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行开窗后切除法明显优于直接切除,开窗后切除法可有效降低手术操作对个体生殖能力的影响,最大程度保护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术后生育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子宫黏膜下肌瘤 生殖预后 影响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联合米非司酮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华 邹晓红 +2 位作者 胡芳慧 蔡书琴 周炜熔 《北方药学》 2016年第4期161-161,共1页
目的:对米非司酮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于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 目的:对米非司酮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于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加以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宫腔镜电切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实施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对比。结果:本研究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分别为93.3%与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20,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恶心呕吐、乏力、眩晕、下腹痛、肛门坠胀、过敏性皮疹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米非司酮与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应用于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子宫肌瘤 米非司酮 宫腔镜电切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宫腔镜电切术集合药物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紫艳 《内蒙古中医药》 2011年第19期50-50,共1页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集合药物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宫腔镜电切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9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88例1次成功,2例需再次手术,1次手术成功率97.9%,...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集合药物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行宫腔镜电切结合口服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90例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88例1次成功,2例需再次手术,1次手术成功率97.9%,术中出血量少,切除肌瘤多,血钠下降快,无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6个月,全部月经恢复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集合药物治疗黏膜下Ⅱ型子宫肌瘤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电切术 米非司酮 黏膜下子宫肌瘤
下载PDF
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20
作者 王金娟 成九梅 +1 位作者 张颖 陈超 《北京医学》 CAS 201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黏膜下肌瘤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4~5 cm的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5~45岁,平均(34.0±1.3)岁。... 目的比较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黏膜下肌瘤的优缺点。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微创中心住院治疗的4~5 cm的Ⅱ型黏膜下肌瘤患者136例的临床资料。年龄25~45岁,平均(34.0±1.3)岁。采用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宫腔镜组和腹腔镜组。宫腔组采用超声监护下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平均住院天数,一次性手术完成的病例数、术中出现并发症的病例数。结果宫腔镜组与腹腔镜组比较,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0162,92.6332;P<0.05);一次性手术成功率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宫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90,P<0.05);术中出现并发症者宫腔镜组高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4,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天数及平均住院天数,宫腔镜组少于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568,3.4225;P<0.05)。结论宫腔镜手术及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均有明确疗效。宫腔镜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与腹腔镜手术相比,其术中并发症较多,腹腔镜手术一次性手术成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黏膜下肌瘤 腹腔镜 宫腔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