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源头区不同地类人工恢复植被树种选择及生态效益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贵祥 孟广涛 +3 位作者 方向京 柴勇 和丽萍 张正海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6-130,共5页
选择珠江源头区主要的6个造林树种,通过设置固定观测样地和观测设施,对不同地类人工恢复植被树种和其生态效益进行了4a对比分析。(1)树高生长以云南松为最慢,旱冬瓜最快,旱冬瓜、圆柏、藏柏、柳杉、川滇桤木树高分别是云南松的4.9,2.8,2... 选择珠江源头区主要的6个造林树种,通过设置固定观测样地和观测设施,对不同地类人工恢复植被树种和其生态效益进行了4a对比分析。(1)树高生长以云南松为最慢,旱冬瓜最快,旱冬瓜、圆柏、藏柏、柳杉、川滇桤木树高分别是云南松的4.9,2.8,2.5,2.3,1.7倍。胸径生长依次为旱冬瓜>圆柏>藏柏>柳杉>川滇桤木>云南松。从长势来看,旱冬瓜、圆柏、藏柏、柳杉、云南松为珠江源头区适宜的造林树种。(2)从6个树种的香浓—威纳指数来看,依次为阴坡退耕地>荒草地>退化林地>阳坡耕地。均匀度指数则依次为阴坡退耕地>阳坡耕地>荒草地>退化林地。(3)各地类的容重均减小,土壤毛管孔隙度比造林恢复前明显提高,表明土壤的结构得到了明显改善,耕地的板结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4)试验区的平均土壤侵蚀模数降为1087t/(km2.a),土壤侵蚀减少了38.48%,水土流失面积由188.27hm2减少到104.83hm2,水土流失面积减少44.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源头区 不同地类 树种选择 生态效益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不同地类土壤入渗性能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李贵玉 胡慧方 +1 位作者 廖建文 马永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6-40,共5页
采用PVC管在梯田、果园和坝地3种地类取原状土样,土样分表土层、心土层及整体3个层次。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内采用无压力的供水入渗装置测定土壤的入渗性能。对每个土样的入渗性能进行连续跟踪观测,以土柱底部的稳定出水率为该土层深度的... 采用PVC管在梯田、果园和坝地3种地类取原状土样,土样分表土层、心土层及整体3个层次。将土样带回实验室内采用无压力的供水入渗装置测定土壤的入渗性能。对每个土样的入渗性能进行连续跟踪观测,以土柱底部的稳定出水率为该土层深度的稳渗率。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的入渗性能存在很大差异,同一地类不同深度土层的入渗性能差异也很显著;原状土的入渗能力要好于扰动土,表层土的入渗结构及入渗能力好于心土层;用原状土进行入渗试验能够更真实地表征土壤的入渗性能,将入渗速率引入测定深度概念,能更精确地表述土壤在垂直尺度上的空间变化和影响因子,对更科学准确地研究土壤入渗、完善土壤入渗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类 土壤入渗 原状土壤 扰动土壤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不同地类栽培初报
3
作者 葛正明 袁克侃 +2 位作者 杨彦玲 徐邦新 王仁元 《湖北林业科技》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在嘉鱼县平原湖区进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不同地类不同林分造林栽培试验,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定株连续测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其生长量都达到或超过了湖北省颁布的意杨速生丰产的标准,经济、生... 在嘉鱼县平原湖区进行黑杨派南方型无性系不同地类不同林分造林栽培试验,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定株连续测定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立地类型的林分,其生长量都达到或超过了湖北省颁布的意杨速生丰产的标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不同地类 栽培 无性系
下载PDF
不同地类对引种美洲黑杨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秀君 聂艳丽 《山东林业科技》 2014年第2期52-55,共4页
从昆明宜良引进美洲黑杨插条苗1000株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采用3种地类作对比试验种植,种植近两年,3个试验地块成活率差不多,为75%左右。生长量农田地上的最高,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达到2.69cm和1.46m;缓坡地上的次之,年均胸径生... 从昆明宜良引进美洲黑杨插条苗1000株进行试验示范种植,采用3种地类作对比试验种植,种植近两年,3个试验地块成活率差不多,为75%左右。生长量农田地上的最高,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达到2.69cm和1.46m;缓坡地上的次之,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为0.88cm和0.76m;陡坡地上的生长量最低,年均胸径生长量和年均高生长量为0.65cm和0.53m。试验表明,美洲黑杨在水肥条件好的农地上生长良好,干旱坡地则生长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类 美洲黑杨 生长影响
下载PDF
不同地类飞播造林的效果分析
5
作者 孙海鹏 包占青 +2 位作者 赵海龙 特布沁 李玉华 《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2-13,共2页
关键词 飞播 飞播造林 不同地类 成苗效果
下载PDF
珠江源头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被引量:8
6
作者 和丽萍 李贵祥 +2 位作者 孟广涛 王祖芳 柴勇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9,共7页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状况及差异特征,分析了珠江源头区典型流域占马地不同退化地类(灌木林地、疏林地、耕地及荒草地)恢复治理后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6a后,6... 为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不同地类土壤有机碳和氮素积累状况及差异特征,分析了珠江源头区典型流域占马地不同退化地类(灌木林地、疏林地、耕地及荒草地)恢复治理后土壤剖面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密度及其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植被恢复16a后,6种恢复地类土壤有机碳及全氮的累积量从高到低的顺序均为:荒草地、云南松疏林地、滇青冈林地、萌生栎类灌丛、板栗林地、坡耕地,剖面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层次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说明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表聚作用”明显,且整个试验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相对分布比较均匀;不同恢复地类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全氮密度差别较大,且在同一恢复地类土壤中,单位深度土壤各土层平均有机碳密度均以表层土(0~20 cm)最大,且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试验区有机质分解较为容易、氮素矿质化作用明显,各恢复地类土壤C/N水平相对较低,介于3.92~9.67 g/kg之间,除坡耕地土壤碳氮比呈“Ⅴ”型外,其他5个样地土壤碳氮比大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试验区6种恢复地类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在2.09~3.91 kg/m 2之间,低于我国森林土壤0~20 cm土壤平均碳密度4.24 kg/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全氮 碳氮比 垂直分布 不同恢复地类 珠江源头区
下载PDF
不同类型造林地造林效果调查 被引量:1
7
作者 鞠玉章 王玉梅 +1 位作者 王文志 尉晓军 《吉林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8,23,共4页
不同地类造林地造林效果的差异较大。特别是停耕地与采伐迹地和灌丛地造林相比 ,其成活率低 ,幼树长势明显缓慢 ,且色暗黄 ,多分杈 ,应采取措施以提高退耕还林和参后还林的造林质量。
关键词 不同地类 造林效果 造林地 停耕地 采伐迹地
下载PDF
不同类型区风电场工程建设中水土流失特征及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强 《地下水》 2021年第1期211-213,共3页
运行期间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其对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于风电场建设时期。风电场建设带来的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典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风电场建设特点提... 运行期间风力发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低,其对环境的破坏主要集中于风电场建设时期。风电场建设带来的水土资源流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风电场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典型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地区风电场建设特点提出了水土保持措施防治体系,希望为风电场水土流失防控及其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防治体系 不同地类 风电场建设
下载PDF
不同林分(地类)虎杖人工栽培生长效果比较 被引量:7
9
作者 王邦富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5期122-124,共3页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杉木近熟林、天然阔叶林(刺栲、甜槠栲、苦槠栲、青冈栎)近熟林、毛竹丰产林、经济林地(银杏幼林、李果盛产林)以及杉木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虎杖不同初植密度、不同林分(地类)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虎杖不同初植密... 应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杉木近熟林、天然阔叶林(刺栲、甜槠栲、苦槠栲、青冈栎)近熟林、毛竹丰产林、经济林地(银杏幼林、李果盛产林)以及杉木未成林造林地进行虎杖不同初植密度、不同林分(地类)的人工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虎杖不同初植密度、不同林分(地类)的人工栽培生长量、生物量具有极显著差异;初植密度的总生物量以株行距0.5 m×0.5 m最高,不同林分(地类)的根、茎、叶累计生物量净增长以经济林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杖 不同林分(地类) 人工栽培 生长效果
下载PDF
坡面尺度不同雨型条件下地表径流产流过程分析
10
作者 茹豪 《山西林业科技》 2018年第4期1-6,共6页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 以晋西黄土区蔡家川流域刺槐林、油松林、荒草地为研究对象,对短时局地雷暴雨、锋面性雷暴雨和长历时锋面降雨3种降雨条件下不同地类地表径流产流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时局地雷暴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降雨强度需要达到一定水平。锋面性雷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和降雨量均对产流有影响,但是降雨量的作用比降雨强度大。而在长历时锋面降雨过程中,产流的关键条件是启动前降雨累积量需要达到一定水平。在不同雨型条件下,荒草地的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大于刺槐林地和油松林地,油松林地大于刺槐林地。在立地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造成不同地类地表径流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林分结构、地表覆被物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雨型 不同地类 地表径流 产流过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卫片解译图面积量算方法的探讨——以洞庭湖幅土地利用解泽图为例
11
作者 苗俊明 汪译国 《经济地理》 1983年第4期270-276,共7页
农业专题图是反映某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条件或自然资源的分布、结构、数量、质量的图件。利用陆地卫星图象,通过光学处理、目视解译编制中、小比例尺农业专题地图的方法已被大量工作证明是可行的,但对卫片解译地图进行定量分析尚是急待... 农业专题图是反映某一项或几项农业生产条件或自然资源的分布、结构、数量、质量的图件。利用陆地卫星图象,通过光学处理、目视解译编制中、小比例尺农业专题地图的方法已被大量工作证明是可行的,但对卫片解译地图进行定量分析尚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一、卫片解译图面积量算需要解决的问题卫片解译图一般都是以粗制卫片做为基础解译底图成图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片解译 土地利用 洞庭湖 面积量算方法 不同地类 目视解译 定量分析 地形图 地貌 专题图
下载PDF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Five Subtropical Forests in Lingao of Hainan
12
作者 薛杨 宿少锋 +1 位作者 王小燕 林之盼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8期1459-1464,共6页
With 5 types of typical forests as research objec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s were analyzed by sample plot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total porosi... With 5 types of typical forests as research object,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forests were analyzed by sample plot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oil total poros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est (46.168%), but the lowest in the Encalyptus robusta forest (39.46%). The soil capillary porosity was the highest in the Acacia mangium forest (22.57%), but the lowest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18.95%). The soil water content was the highest in the C. equisetifolia forest, with a mean value of 27.85%, but the lowest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with a mean value of 4.34%. The soil pH values were in the range of 4.81-6.59, the soils in the A. mangium forest, C. equisetifolia forest and E. robusta forest were strongly acidic (pH 4.5-5.5), and the soils in the secondary forest and C. nucifera forest were weakly acidic. The soils had organic matter contents in the range of 0.34-28.68 g/kg, and showed an order of A. mangium forest〉C. equisetifolia forest〉E. robusta forest〉secondary forest〉C. nucifera forest,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with the soil depth increasing. The soil total N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10-1.63 g/kg, the A. mangium forest showed the highest soil total N contents, while the C. nucifera forest exhibited the lowest soil total N contents; the soil total P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21-1.74 g/kg, and the E. robusta forest had the highest soil total P contents; and the soil total K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16-2.15 g/kg, and the A. mangium fore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soil total K contents. The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0.98-132.46 mg/kg; and the secondary forests had the highest soil available P contents; and the soil rapidly available K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3.03-27.35 mg/kg, and the C. nucifera forest exhibited the highest soil rapidly available K contents. The soil ammonium N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of 1.38-5.15 mg/kg, and the nitrate N contents were in the range were in the range of 0.56 -3.51 mg/kg. The A. mangium forest showed the highest soil nitrate N contents (with a mean value of 2.29 mg/kg) and ammonium N contents (with a mean value of 3.93 mg/kg). For the same forest type, with the increase of soil depth, the nitrate nitrogen and ammonium nitrogen content also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gao County Coastal platform Different forest types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COMPARIS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