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70年来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水沙特征演变及其对生态恢复的响应 被引量:5
1
作者 薛帆 晁智龙 +6 位作者 何亮 易海杰 许小明 邹亚东 贺洁 吕渡 张晓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247-3260,共14页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和退耕还林(草)等生态环境建设,对不同植被类型区和治理度下的水沙过程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北洛河流域为例,基于1952—2019年实测水文数据,采用水文统计法,对比分析了上、中、下游等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生态恢复对水沙数量、径流调节、影响因素贡献等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显示:(1)上、中、下游年均径流深分别为30、23、21 mm,产沙量为0.6、0.05、-0.02亿t。中游年均产流量占流域总水量的51%,上游年均产沙量占流域总沙量的90%以上。(2)上、中、下游径流深极显著减少,减少率分别为-0.28、-0.16、-0.43 mm/a;上游产沙量以0.02亿t/a速度极显著降低,中、下游产沙量不显著减少。(3)上、中、下游的削洪、补枯程度逐年代增加,与20世纪60年代比,21世纪10年代洪水期流量(Q5)分别减少了63%、45%、60%,上游枯水期流量(Q95)增加了68%,中游20世纪80年代枯水期开始产流。(4)与20世纪60年代比,上、中、下游21世纪10年代人类活动对产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94.7%、26.7%、60.7%,而对产沙量减少的贡献率均大于85%。结果表明,植被盖度低但生态恢复程度大的上游,主要受人类活动因素影响,产流产沙量极显著减少,径流调节程度较高,产沙量越集中于暴雨过程;植被覆盖程度高但生态恢复程度小的中游,主要受气候因素主导,产流量明显减少,产沙量微弱降低,径流调节程度弱。水沙数量变化大小及径流调节功能程度,不仅受植被恢复程度的影响,还决定于区域植被盖度的大小。研究可为理解黄土高原的生态水文过程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沙特征 生态恢复 水土保持 不同地貌和植被类型区 北洛河
下载PDF
穿过不同地貌类型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
2
作者 王莎 杨海龙 +2 位作者 高甲荣 王伟伟 刘鹏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7-20,25,共5页
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宁—呼和浩特段为例,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已有的同类型工程水土保持经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不同地貌类型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区... 以京新高速公路集宁—呼和浩特段为例,根据工程项目所处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结合已有的同类型工程水土保持经验,系统地归纳总结了高速公路穿越不同地貌类型在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水土流失防治区的划分、工程节点的控制、隧道工程防治区措施设计等,以期对高速公路水土保持方案的科学合理编制做一些有益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地貌类型区 高速公路 水土保持 方案编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