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1 位作者
宫亮
蔡广兴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76-78,共3页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是有机培肥模式,增产率达到41.4%。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茎秆强度的影响以有机培肥最好,其次是全量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最后是常规施肥。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根重的增加表现为有机培肥>全量秸秆还田>常规种植>半量秸秆还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培肥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军
梁丰
+3 位作者
姜冠杰
张新平
甘雅芬
张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2,共7页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K+GM+S)和化肥+红花草+猪粪(NPK+GM+M)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酸度特征以及影响土壤酸度变化的因素。【结果】与CK相比,NPK、NPK+GM+S和NPK+GM+M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pH均增加0.38个单位左右,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PK、NPK+GM+S和NPK+GM+M 3个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含量,最大降幅达49.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EC%和TP分别能解释pH变化的5.6%和4.7%(P<0.05);BS%和CEC分别能解释交换性酸变化的99.1%和0.8%(P<0.05)。【结论】合理施用化肥、化肥配施红花草和早稻秸秆、化肥配施红花草和猪粪等培肥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并降低交换性酸含量;CEC、BS%、TP和TN是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南方红壤区水稻生产实践中施用氮磷钾肥时,其中的磷肥尽量选择钙镁磷肥,且在施化肥的同时配施红花草和水稻秸秆(猪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培肥模式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酸度变化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通道县杂交中稻不同培肥模式种植试验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曾维良
龙开朗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51-54,共4页
通过试验,验证不同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的培肥效果,得出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应,选择适宜通道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培肥技术模式。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不同培肥模式
试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
1
1
作者
包红静
邢月华
宫亮
蔡广兴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出处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4期76-78,共3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1BAD16B12)
文摘
通过玉米不同培肥模式的田间试验,探索3种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果及其对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的影响效果相同,依次为有机培肥>半量秸秆还田>全量秸秆还田>常规施肥。其中,增产效果最显著的是有机培肥模式,增产率达到41.4%。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茎秆强度的影响以有机培肥最好,其次是全量秸秆还田、半量秸秆还田,最后是常规施肥。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植株根重的增加表现为有机培肥>全量秸秆还田>常规种植>半量秸秆还田。
关键词
不同培肥模式
玉米
生长发育
产量
分类号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S513.04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
1
2
作者
谢军
梁丰
姜冠杰
张新平
甘雅芬
张嵚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省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
出处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6-632,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D0301601-01)
江西省科技厅青年基金项目(20161BAB213081)
江西省教育厅青年基金项目(GJJ150396)。
文摘
【目的】以江西农业大学长期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深化对红壤性水稻土酸度变化特征的认知。【方法】选择不施肥(CK)、化肥(NPK)、化肥+红花草(NPK+GM)、化肥+红花草+秸秆(NPK+GM+S)和化肥+红花草+猪粪(NPK+GM+M)5个处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明确不同施肥处理之间的酸度特征以及影响土壤酸度变化的因素。【结果】与CK相比,NPK、NPK+GM+S和NPK+GM+M等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pH均增加0.38个单位左右,3个处理间无显著差异;NPK、NPK+GM+S和NPK+GM+M 3个处理均显著降低了交换性酸含量,最大降幅达49.54%。冗余分析结果表明:CEC%和TP分别能解释pH变化的5.6%和4.7%(P<0.05);BS%和CEC分别能解释交换性酸变化的99.1%和0.8%(P<0.05)。【结论】合理施用化肥、化肥配施红花草和早稻秸秆、化肥配施红花草和猪粪等培肥模式均能显著提高土壤pH并降低交换性酸含量;CEC、BS%、TP和TN是红壤性水稻土酸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在南方红壤区水稻生产实践中施用氮磷钾肥时,其中的磷肥尽量选择钙镁磷肥,且在施化肥的同时配施红花草和水稻秸秆(猪粪)。
关键词
不同培肥模式
红壤性水稻土
土壤酸度变化
影响因素
Keywords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patterns
red paddy soil
soil acidity change
influencing factors
分类号
S511.062 [农业科学—作物学]
S158.5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通道县杂交中稻不同培肥模式种植试验初探
被引量:
1
3
作者
曾维良
龙开朗
机构
湖南省通道县农业局
湖南省通道县下乡乡农业技术推广站
出处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8期51-54,共4页
文摘
通过试验,验证不同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的培肥效果,得出不同培肥模式的增产效应,选择适宜通道县气候条件和耕作制度的培肥技术模式。
关键词
杂交中稻
不同培肥模式
试验
分类号
S511.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不同培肥模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包红静
邢月华
宫亮
蔡广兴
《辽宁农业科学》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同培肥模式下红壤性水稻土的酸度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谢军
梁丰
姜冠杰
张新平
甘雅芬
张嵚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通道县杂交中稻不同培肥模式种植试验初探
曾维良
龙开朗
《农业科技通讯》
201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