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不法故意
1
作者 李英芬 宋乐超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9-74,共6页
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中,故意具有双重阶层性,亦即故意不仅表征了罪责(有责性),而且也表征了不法(构成要件该当性)。本文拟讨论的是构成要件该当性阶层的故意。首先从认识和意欲两个方面出发,分别讨论两者的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以对行为... 在阶层犯罪论体系中,故意具有双重阶层性,亦即故意不仅表征了罪责(有责性),而且也表征了不法(构成要件该当性)。本文拟讨论的是构成要件该当性阶层的故意。首先从认识和意欲两个方面出发,分别讨论两者的概念、分类和表现形式,以对行为人心理活动的刻画为基础,深入剖析不法故意的基本架构。其次,本文结合条文与案例论述不同种类故意(蓄意、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未必故意))的典型特征及相互间区别。最后本文针对每种(故意的)构成要件类型,从认识和意欲两个方面分析该构成要件类型下不法故意的具体结构,并以中国《刑法》分则中个罪为例说明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结构 认识 意欲 故意类型 不同构成要件类型之故意
下载PDF
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类型化之尝试——以主观方面的实证分析为切入点
2
作者 陈晨 《理论界》 2012年第1期60-62,共3页
我国《刑法》第232条对于本罪的描述属于典型的简单罪状模式,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罪名的处刑,不但简略而且跨度奇大,从3年有期徒刑一直到死刑。运用SPSS软件对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作为对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类型化之尝试,... 我国《刑法》第232条对于本罪的描述属于典型的简单罪状模式,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罪名的处刑,不但简略而且跨度奇大,从3年有期徒刑一直到死刑。运用SPSS软件对故意杀人罪的主观方面进行实证分析,作为对故意杀人罪构成要件类型化之尝试,希望以此来证明犯罪构成要件类型化以及刑罚幅度相应的细致化的合理性,并希望在此基础上部分地实现对犯罪本质和传统刑法理论的重新思考和审视,而这种思考和审视是建立在犯罪打击精确化和社会控制理性化的理念之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意杀人罪 构成要件 类型 实证分析
原文传递
构成要件的功能演进:从“指导形象”到“犯罪类型”——兼论德日犯罪论体系的发展趋势
3
作者 陈银珠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426-444,共19页
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的内容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从客观叙述性的构成要件,到主观规范性的构成要件,再到把故意过失纳入构成要件,最后到归责性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内容不断扩展的背后动因是构成要件的功能从"指导形象&qu... 在德日犯罪论体系中,构成要件的内容经历了不断扩展的过程。从客观叙述性的构成要件,到主观规范性的构成要件,再到把故意过失纳入构成要件,最后到归责性的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内容不断扩展的背后动因是构成要件的功能从"指导形象"向"犯罪类型"的演进。构成要件是犯罪类型,即违法责任类型,它最根本的要素特征在于类型性,能够体现具体犯罪行为的违法与责任。构成要件要素应该是事实性要素,而不是价值性要素;是积极性要素,而不是消极性要素。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构成要件的犯罪类型功能,罪责能力、违法性认识和责任故意过失等要素不应是责任阻却事由而应是责任推定要素,应该纳入构成要件中。厘清构成要件内部主观要素与客观要素、违法要素与责任要素之间的关系将会成为德日犯罪论体系中最紧迫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成要件 指导形象 犯罪类型 罪责能力 违法性认识 责任故意过失
原文传递
故意犯罪形态的犯罪构成类型之我见 被引量:2
4
作者 谢家斌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22-24,共3页
在故意犯罪的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犯罪形态:一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一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是以这两种类刑的犯罪形态为依据来划分犯罪构成的。把犯罪的完成形态分为一... 在故意犯罪的过程中,存在两种类型的犯罪形态:一是犯罪的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一是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即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一般是以这两种类刑的犯罪形态为依据来划分犯罪构成的。把犯罪的完成形态分为一类犯罪构成,把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分为另外一类犯罪构成,使两种类型的犯罪形态分别属于两类犯罪构成。但是在犯罪构成的称谓上略有不同。例如,有的把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称为“一般形态的犯罪构成”,把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称为“特殊形态的犯罪构成”;有的则是把前者称为“基本的犯罪构成”,把后者称为“修正的犯罪构成”。这种划分方法,主要目的不在于研究一罪不同形态的内在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而在于揭示两类犯罪形态的犯罪构成的不同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构成要件 故意犯罪形态 构成类型 犯罪行为 未完成形态 危害结果 中止犯 未遂犯 既遂犯 犯罪未遂
原文传递
论污染环境罪的保护法益与构成要件——兼议要素分析模式下犯罪故意的修正 被引量:5
5
作者 秦冠英 李国歆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39-46,共8页
刑法修正案(八)将污染环境罪罪状中的"致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调整为"严重污染环境",这一调整凸显出我国已经由人类中心主义法益思想转变为限定的生态学法益思想。由于污染环境罪规范保护法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 刑法修正案(八)将污染环境罪罪状中的"致使公私财产遭受损失"调整为"严重污染环境",这一调整凸显出我国已经由人类中心主义法益思想转变为限定的生态学法益思想。由于污染环境罪规范保护法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使得其既为结果犯亦为行为犯。将污染环境罪认定为故意犯罪的同时,需要对传统故意理论加以修正以克服实践弊端。应引入要素分析模式,在污染环境罪的结果犯场合下对于结果要素只要求行为人具有预见可能性即可。如此将树立"有罪必罚"的刑事观念,确保公正前提下的效益价值,实现功利与权利之间的良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罪 法益 构成要件类型 犯罪故意 要素分析模式
原文传递
论目的犯目的的本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志祥 姚兵 《刑法论丛》 CSSCI 2008年第1期238-261,共24页
目次一、目的犯的立法现状(一)"以……为目的"或"由于……目的"(二)"为……"(三)"意图……"二、关于目的犯目的本质的争议及其评析(一)动机说(二)目的说(三)争议评析三、应然论证——目的犯之... 目次一、目的犯的立法现状(一)"以……为目的"或"由于……目的"(二)"为……"(三)"意图……"二、关于目的犯目的本质的争议及其评析(一)动机说(二)目的说(三)争议评析三、应然论证——目的犯之目的的本质属性(一)刑法中"目的"的本质分析(二)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的关系四、实然分析——刑法中目的犯目的的具体考察(一)明显属于犯罪目的的规定(二)疑似犯罪动机的规定(三)确实属于犯罪动机的规定五、结语目的犯是一种以故意以外的特定犯罪目的作为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犯罪类型。这一特定目的不同于包含于犯罪故意之中、作为意志内容的一般犯罪目的,在故意犯罪主观构造中具有独立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的犯 犯罪目的 危害行为 特定犯罪 犯罪故意 法益 犯罪类型 犯罪构成要件 破坏生产 犯罪既遂
原文传递
盗剪铁路电话线案件定性探究
7
作者 孙华铸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48-49,共2页
近两年,盗剪铁路电话线的案件屡有发生,案犯主要是农民,系文盲或文化程度较低者。这类犯罪,作案人多出于贪财动机,且不计后果。有的一次就盗剪数千米铜线,却只取走很少一部分;有的连续作案数次,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对这类严重破... 近两年,盗剪铁路电话线的案件屡有发生,案犯主要是农民,系文盲或文化程度较低者。这类犯罪,作案人多出于贪财动机,且不计后果。有的一次就盗剪数千米铜线,却只取走很少一部分;有的连续作案数次,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对这类严重破坏铁路运输的新类型犯罪,应予以必要的重视,注意准确运用法律武器予以惩处。对这类案件如何定性,存在不同意见。本文试进行探究。如被告人施居龙等三人,于1988年8月6日21时许,携带钢丝钳等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确运用 类型犯罪 不同意见 作案人 被告人 钢丝钳 法律武器 严重破坏 刑法 犯罪构成要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