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候背景下北疆霜期的时空变化特征
1
作者 张鑫 楼俊伟 +4 位作者 范瑜越 王进 贾超 高宇 李杏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3年第6期89-95,共7页
利用1961-2021年逐日最低气温、大气环流指数资料,基于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对不同气候背景下北疆地区初、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初霜日在背景Ⅰ(1961-1990年)下呈较快推迟趋势,速率达0.3... 利用1961-2021年逐日最低气温、大气环流指数资料,基于常规气象统计方法,对不同气候背景下北疆地区初、终霜日和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初霜日在背景Ⅰ(1961-1990年)下呈较快推迟趋势,速率达0.36 d/a,背景Ⅱ(1991-2021年)下变化趋势很小;终霜日在背景Ⅰ下反呈推迟趋势,速率达0.15 d/a,在背景Ⅱ下呈较快提前趋势,速率达0.28 d/a;霜期在背景Ⅰ、Ⅱ下均呈缩短趋势,缩短速率分别为0.24、0.35 d/a。(2)在气候背景Ⅰ下霜期的缩短主要由初霜日推迟而导致,在气候背景Ⅱ下霜期的缩短主要由终霜日提前所导致。(3)北疆地区平均初霜日在背景Ⅱ下变化趋势很小是因为此时段下北疆初霜日西部提前、东部推迟,且推迟与提前的变化趋势相差较小;平均终霜日在背景Ⅰ下反呈推迟趋势的气候条件是此时段下北疆春季气温变化趋势为-0.357℃/10 a,空间变化上则是因为此时段下北疆终霜日整体呈推迟趋势,仅阿勒泰地区东部、哈密地区东部呈提前趋势,且推迟速率较大,提前速率较小。(4)由气候背景Ⅰ转为背景Ⅱ,北疆初霜日等级出现由低向高转变的趋势,终霜日和霜期则与其相反。(5)相关季节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对于北疆地区初、终霜日的影响较显著,初霜日与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终霜日与秋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地区 霜期 不同气候背景 时空变化特征
下载PDF
MaxEnt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气候背景与区域尺度下的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麻雯迪 李世宗 《林业建设》 2023年第2期32-40,共9页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作为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诸多物种分布模型中,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因其数据要求较低、预测精确率较... 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 SDMs)作为生物地理学及宏观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法,在生命科学及环境科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诸多物种分布模型中,最大熵模型(Maximum Entropy model;MaxEnt)因其数据要求较低、预测精确率较高、使用步骤简便等优点,在众多物种分布模型中脱颖而出,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得以优化及改进。通过对目前公开发表的MaxEnt模型相关文献及著作进行分析,尝试从MaxEnt模型国内外研究进展、不同气候背景下的应用、区域方面的应用三个角度叙述其发展历程及优化提升。在综合分析基础上,采用扩大预测范围及预测数据样本量建立模型的方法策略,从而解决物种数据量过少或评估调查区域生物多样性空白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Ent模型 研究进展 不同气候背景 区域应用
原文传递
末次冰期亚洲季风事件对南北高纬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7
3
作者 周学琴 陈仕涛 +3 位作者 王真军 杨少华 汪永进 邵庆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4-876,共13页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亚洲季风事件与南北高纬度气候变化的关联一直是第四纪古气候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落水洞长830 mm的LS23石笋15个230Th年龄和830个 δ^18O数据,重建了28.7~22.2 ka B.P.和87.0~82.9 ka B.P.两个时段内平均... 末次冰期千年尺度亚洲季风事件与南北高纬度气候变化的关联一直是第四纪古气候领域中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湖北省落水洞长830 mm的LS23石笋15个230Th年龄和830个 δ^18O数据,重建了28.7~22.2 ka B.P.和87.0~82.9 ka B.P.两个时段内平均分辨率分别为20 a和15 a的亚洲季风变化序列.石笋LS23记录的24.7~23.4 ka B.P.期间的千年尺度亚洲弱季风事件,对应于H2事件(Heinrich 2 Event)和南极暖事件2(Antarctic Isotope Maximum 2,简称AIM2事件).该弱季风事件在24.7~23.4 ka B.P.期间呈缓慢开始、缓慢结束的"V"型结构演化模式,与南极对应暖事件的转型特征基本一致,而与北高纬H2事件呈快速开始、 快速结束的"U"型结构明显不同,表明此时亚洲季风主要受到南高纬气候变化的影响.在84.9~84.8 ka B.P.期间,亚洲季风快速增强,对应于格陵兰冰芯记录的DO21事件(Dansgaard-Oeschger 21 Event)的开始阶段.特别重要的是,在石笋 δ^18O序列中识别出和格陵兰冰芯记录一致的PE事件(Precursor-type Peak Event),这是在南极温度变化中难以发现的,说明此时亚洲季风变化可能主要由北高纬触发.由此推断,末次冰期千年尺度亚洲季风事件与南、北高纬气候的联系受气候背景的影响,冰期(比如H2事件所处的MIS 2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 2,深海同位素2阶段))季风强度变化主要受到南高纬温度的控制,而间冰期(比如DO21事件所处的MIS 5a阶段)主要受到北高纬的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季风 H2事件 DO21事件 高纬气候变化 不同气候背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