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江平原恢复湿地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 被引量:16
1
作者 王国栋 吕宪国 +3 位作者 姜明 王铭 赵魁义 娄彦景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63-773,共11页
通过幼苗萌发法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不同演替恢复阶段的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开垦湿地、不同演替恢复阶段湿地以及天然湿地不同土壤层次(0–5、5–10cm和根茎)的种子库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湿润、淹水10... 通过幼苗萌发法和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三江平原不同演替恢复阶段的种子库特征及其与植被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将开垦湿地、不同演替恢复阶段湿地以及天然湿地不同土壤层次(0–5、5–10cm和根茎)的种子库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湿润、淹水10cm)进行萌发处理。结果表明:随着演替恢复阶段的进行,种子库的结构和规模逐渐扩大,地表群落表现出由旱生物种占优势的群落逐渐演变成以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占优势的湿生群落的演替趋势。恢复7年湿地、恢复14年湿地、天然湿地土壤种子库萌发物种数分别为24种、29种、39种,植被物种数为21种、25种、14种。湿地类型、水分条件和土壤层次均显著影响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及幼苗数(p<0.01)。种子库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天然湿地0–5cm土层种子库种子萌发密度是5–10cm土层的4倍左右,而恢复湿地仅1.3倍左右,且土层间萌发物种相似性系数较低。湿润条件下的萌发物种数显著高于淹水条件,且两种水分条件下萌发物种的生活型不同。由于恢复时间较短,不同演替恢复阶段的种子库与植被相似性维持在30%以下。湿地中根茎分蘖出大量的湿地物种,对于小叶章等优势物种的繁殖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开垦湿地退耕后的次生演替阶段,种子库能够保持大量的湿地物种,通过对湿地种子库与植被的关系研究,能够为三江平原湿地群落演替与湿地恢复提供策略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演替恢复阶段 三江平原湿地 土壤种子库 植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