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引黄灌区不同粒径泥沙的运动规律与处理利用
被引量:5
- 1
-
-
作者
胡健
戴清
袁玉平
张志昊
-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3-16,共4页
-
基金
科学技术部科研院所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资助(2004-DIB4J169)
-
文摘
泥沙淤积与利用问题已成为引黄灌区持续发展与发挥长期效益的关键。阐述了当前引黄灌区泥沙灾害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不同粒径泥沙在渠道中的运动、输移、和淤积规律,认为粗颗粒泥沙是渠道淤积和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由于粗、细泥沙在物理性质和利用方式上存在明显差异,应采用不同方法实现其资源化:对粗颗粒泥沙由集中处理改为分散处理,减少渠首部位的淤积;细沙进行长距离输送,引浑水淤灌,提高入田比例。
-
关键词
引黄灌区
不同粒径泥沙
泥沙利用
-
Keywords
irrigation district
different size-group sediment
sediment utilization
-
分类号
TV146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题名黄河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泥沙冲淤调整特点
- 2
-
-
作者
张晓华
郑艳爽
尚红霞
丰青
-
机构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
出处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49,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909100,52009047)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HKYJBYW-2020-14,HKY-JBYW-2019-07,HKY-JBYW-2020-03,HKY-JBYW-2018-11)。
-
文摘
通过实测资料分析,阐明黄河上游宁蒙河道巴彦高勒-头道拐河段不同粒径泥沙来源及冲淤调整特点:长时期(1952—2012年)河段来沙组成以细泥沙为主,占总沙量的52.7%,且来源与中泥沙和较粗泥沙相同,主要来自巴彦高勒以上;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占总淤积量的56.2%,且来源比例在巴彦高勒以上、十大孔兑和沿河沙漠三个地区比较相近。不同粒径泥沙的普遍冲淤调整规律为:细泥沙、中泥沙和较粗泥沙随来水来沙发生冲淤调整,特粗泥沙持续累积淤积。因此,不同粒径泥沙在不同时期的年内调整特点有较大差别,汛期1986年以前特粗泥沙是淤积的主体,细泥沙和中泥沙冲刷;1986年后细泥沙和中泥沙转冲为淤,细泥沙成为淤积的主体。非汛期泥沙由1986年前的冲刷转为1986年后的淤积,主要在于细泥沙和中泥沙由冲转淤及较粗泥沙的增淤。初步分析表明,河段各时期泥沙的冲淤调整取决于干流来水来沙量及水流过程,十大孔兑的来沙量也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宁蒙河道悬河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
关键词
黄河宁蒙河道
不同粒径泥沙
冲淤特点
泥沙来源
-
Keywords
Ningxia-Inner Mongolia reaches(Ningmeng reaches)of the Yellow River
various grain sands
sedimentation characteristics
source of sand
-
分类号
TV142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